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永双 成余粮 +3 位作者 姚鑫 王军 吴树仁 王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00-1910,共11页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链 汶川地震 高位泥石流 成灾模式
下载PDF
龙滩水电站蠕变体边坡的爆破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谢全敏 夏元友 李新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对龙滩水电站蠕变体边坡的爆破振动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得到了爆破地震波衰减经验公式。根据该蠕变体边坡的特点,提出了爆破振动破坏标准。由经验公式和破坏标准,得出了蠕变体边坡新浇混凝土支护区爆破安全控制参量。最后结合该蠕变... 对龙滩水电站蠕变体边坡的爆破振动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得到了爆破地震波衰减经验公式。根据该蠕变体边坡的特点,提出了爆破振动破坏标准。由经验公式和破坏标准,得出了蠕变体边坡新浇混凝土支护区爆破安全控制参量。最后结合该蠕变体边坡爆破实际,建议了爆破降震措施。从工程实施的效果来看,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保障了该工程爆破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电站 蠕变体 边坡 爆破振动 混凝土 支护
下载PDF
高强钢筋对框架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叶列平 Asad U Q +1 位作者 马千里 陆新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1期18-24,30,共8页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柱中配置高强钢筋作为纵筋,以实现对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的控制,并利用其弹性恢复特性,减小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论文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普通配筋和高强配筋的两个3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柱中配置高强钢筋作为纵筋,以实现对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的控制,并利用其弹性恢复特性,减小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论文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普通配筋和高强配筋的两个3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了高强钢筋对框架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控制的效果,及其地震响应和震后残余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钢筋配筋后,不仅提高了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承载力,而且完全避免了出现柱铰屈服机制,并且地震后结构具有很小的残余变形,结构的损伤仅发生于框架梁端,有利于震后的加固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高性能钢筋 框架结构 被动控制 破坏机制 残余变形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赵万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30,共6页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大面积坡面的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泥石流形成的三大主控因素中,最重要因子已经由震前的短历时降雨量变为松散固体物质量了。由此,在同样的降...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大面积坡面的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泥石流形成的三大主控因素中,最重要因子已经由震前的短历时降雨量变为松散固体物质量了。由此,在同样的降雨激发下,同一流域将可能爆发比灾前更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历史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规律的类比分析,结合2008年雨季灾区泥石流活动状况,讨论地震灾区泥石流工程防治的最佳时机。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在极重灾区不宜在震后3年内实施大量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而应在震后3~5年实施工程防治;在重灾区和一般灾区,可以在震后立即实施泥石流工程防治。目前地震灾区规划了大批泥石流工程防治项目,覆盖了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在极重灾区立即实施大批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可能得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建议汶川地震区位于极重灾区的泥石流防治项目宜在3~5年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工程防治 时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新技术探索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晓清 游勇 +2 位作者 崔鹏 李德基 杨东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2,共9页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震后4年里泥石流非常活跃,暴发了数次特大规模泥石流。初步分析了2个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失败的原因,发现对防治工程本身而言,主要因素在于目前大...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震后4年里泥石流非常活跃,暴发了数次特大规模泥石流。初步分析了2个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失败的原因,发现对防治工程本身而言,主要因素在于目前大量采用的浆砌石结构抗冲击破坏能力弱。为了抵御特大泥石流的冲击破坏,初步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浆砌石坝体式泥石流拦砂坝、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组装式拦砂坝的新型泥石流拦挡结构,以及复式断面泥石流排导槽、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组装式排导槽的新型泥石流排导结构,这些新结构可望在不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泥石流防治工程抗冲击破坏能力,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沟内现存材料。这些方法及其组合可望对特大泥石流进行有效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特大泥石流 工程防治技术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陇南红土坡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穆鹏 吴玮江 折学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12,共9页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陇南红土坡滑坡在地震期间局部发生崩塌并出现大量拉张裂缝,该滑坡一旦整体复活滑动,将堵塞北峪河形成堰塞湖,对北峪河下游陇南武都城区8万人以及红土坡上游村庄92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陇南红土坡滑坡在地震期间局部发生崩塌并出现大量拉张裂缝,该滑坡一旦整体复活滑动,将堵塞北峪河形成堰塞湖,对北峪河下游陇南武都城区8万人以及红土坡上游村庄92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准确判断该滑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红土坡滑坡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地震、降雨、河流冲刷及不良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是形成该滑坡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滑坡成因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等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拦挡坝+排水+护岸墙等综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稳定性分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及行车移动荷载响应的混合控制 被引量:25
7
作者 秦顺全 瞿伟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9,共5页
针对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提出"MR阻尼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混合控制方案,并建立了对该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和行车移动荷载响应混合控制的基本方程、控制策略和仿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控制方案能有效地抑... 针对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提出"MR阻尼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混合控制方案,并建立了对该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和行车移动荷载响应混合控制的基本方程、控制策略和仿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控制方案能有效地抑制大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及行车移动荷载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与公路两用桥 斜拉桥 地震 列车制动 MR阻尼器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发展概况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向阳 王晓天 +2 位作者 刘丽华 徐学东 范国庆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12,60,共4页
文中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综述,包括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关键词 抗震 结构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混合控制
下载PDF
天然地震与构造裂缝、油气运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兴权 安玉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天然地震是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快速破坏的结果,构造裂缝、断裂的形成(或断层的再活动)与天然地震关系密切。震源应力场是构造应力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造裂缝与断裂形成是同一构造应力场演化不同阶段的物质表现。可以根据天然地... 天然地震是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快速破坏的结果,构造裂缝、断裂的形成(或断层的再活动)与天然地震关系密切。震源应力场是构造应力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造裂缝与断裂形成是同一构造应力场演化不同阶段的物质表现。可以根据天然地震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构造裂缝,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的时间、位置、分布范围以及发生的频率。构造裂缝连通性好,穿越性强,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构造裂缝,及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呈小角度相交的前期断层和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优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震 构造裂缝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耗能减振层对某超高层结构的减振控制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汪大洋 周云 王绍合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92,共8页
以某288 m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振控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工程的自身特点提出了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铅粘弹性阻尼器耗能减振层的六种控制方案。在10年一遇风振作用下,利用改进的自回归AR模型模拟了结构Y方向的脉动风荷载时程,并... 以某288 m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振控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工程的自身特点提出了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铅粘弹性阻尼器耗能减振层的六种控制方案。在10年一遇风振作用下,利用改进的自回归AR模型模拟了结构Y方向的脉动风荷载时程,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不同控制方案下的风振控制研究,同时针对该结构进行了7°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阻尼减震控制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案下耗能减振层对结构地震与风振作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六种控制方案不仅能有效抑制结构的风致振动,显著改善结构的风振舒适度,对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响应的最大降幅达40%,而且还能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进一步证明了耗能减振层对于超高层结构抗风与抗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风振与地震作用下设置耗能减振层超高层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耗能减振层 风振效应 地震效应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弹性圆柱钢制储液容器橡胶基底隔震分析模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建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95,共5页
针对弹性圆柱形钢制储液容器地震响应的不利问题,为了减轻地震对圆柱形钢制储液容器造成的损害,引用土建结构控制思想,建立了基底加橡胶隔震装置的力学分析模型,得出了基底加橡胶隔震系统的二质点、三质点体系的运动方程,并采用振... 针对弹性圆柱形钢制储液容器地震响应的不利问题,为了减轻地震对圆柱形钢制储液容器造成的损害,引用土建结构控制思想,建立了基底加橡胶隔震装置的力学分析模型,得出了基底加橡胶隔震系统的二质点、三质点体系的运动方程,并采用振型分解法求出地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 储液容器 弹性圆柱钢 油田
下载PDF
地震与加筋土结构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广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共8页
文章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指出为防止地震灾害不应一味地加强加固地基与构造物,与强大的自然力相对抗。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加筋土在治水工程中应用和发展的历史;指出用柔韧的纤维材料与土... 文章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指出为防止地震灾害不应一味地加强加固地基与构造物,与强大的自然力相对抗。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加筋土在治水工程中应用和发展的历史;指出用柔韧的纤维材料与土石材料结合的加筋土结构在地震灾害中表现出卓越的性状。介绍了日本阪神地震、美国北里奇地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中美洲萨尔瓦多地震、以及我国台湾集-集地震、四川的汶川地震中一些加筋挡土墙、加筋边坡和加筋土桥台的震后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这些著名大地震中,柔性的加筋土结构物没有发生整体失稳的案例。同时也介绍了用EPS(聚苯乙烯板块)作为填料在地震中良好的表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轻质、柔韧、高强的特点,在地震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加筋土 地震 治水 土工合成材料
下载PDF
震后交通管制下多出救点应急物资调运问题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双琳 马祖军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共13页
震后如何确定有效的应急物资调运路径是救灾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为提高救援成效,并尽量减少对非灾民的影响,在综合考虑震后灾区路网受损以及为避免交通拥挤而实施交通管制的情况下,研究多出救点应急物资调运优化问题.以最早应急时... 震后如何确定有效的应急物资调运路径是救灾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为提高救援成效,并尽量减少对非灾民的影响,在综合考虑震后灾区路网受损以及为避免交通拥挤而实施交通管制的情况下,研究多出救点应急物资调运优化问题.以最早应急时间和因交通管制引起的平均扰民程度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用户均衡交通量指派条件下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运路径优化模型,并设计了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最后,以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为背景构造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交通管制可以使最早应急时间提前,但会对非灾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当给定救援结束时间时,根据应急物资消耗速率可以计算最早应急时间,从而制定相应的交通管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物资 调运路径 交通管制 交通量指派
下载PDF
墙体参与工作的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袁建力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5-52,共8页
针对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中常忽略维护墙体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能和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灾害统计资料,归纳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损伤特征,及其对古建筑总体震害程度的表述方法。... 针对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中常忽略维护墙体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能和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灾害统计资料,归纳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损伤特征,及其对古建筑总体震害程度的表述方法。运用动力特性现场实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墙体对古建筑基本周期和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木构架古建筑中的墙体对结构的整体抗震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包括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实测基本周期较为接近;而忽略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显著大于实测基本周期,且计算的地震作用值偏不安全。根据古建筑抗震鉴定要求,并考虑砖砌墙体的脆性,提出了基于位移控制的、包括墙体微裂和开裂工作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三阶段抗震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构架 围护墙 地震损伤 抗震分析 抗震刚度 基本周期 控制位移
原文传递
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减灾选线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邱燕玲 姚令侃 +1 位作者 朱颖 魏永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2-980,共9页
为从源头上减轻高烈度地震山区的铁路灾害,针对选线设计中廊道方案选择和空间定线,从风险调控的理念,研究了减灾选线技术.采用断裂构造地貌理论,对活动断裂塑造的地貌格局和强震灾害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廊道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波... 为从源头上减轻高烈度地震山区的铁路灾害,针对选线设计中廊道方案选择和空间定线,从风险调控的理念,研究了减灾选线技术.采用断裂构造地貌理论,对活动断裂塑造的地貌格局和强震灾害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廊道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波动理论,对芦山、汶川地震等表现出的地震波传播的地形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空间定线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逆断层下盘挠曲盆地、正断层上盘断陷盆地、走滑断层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均是铁路廊道方案可利用的地貌单元.确定大段落线路高程时,可不考虑高程放大效应;峡谷地形线路应避免布置在地震波入射方向一侧;近场区线路应选择在地震波传播的迎坡向,远场区在背坡向;应尽量避免设置小半径曲线,凸曲线应避免设置深路堑或高大支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设计 地震 山区 风险调控
下载PDF
液压质量控制系统(HMS)对底层大空间建筑的抗震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季 李惠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2-64,79,共14页
本文将作者发明的液压质量控制系统(HMS)应用于底层大空间多层与高层建筑的抗震控制,试验与分析表明,减震控制效果非常明显,可降低地震反应在50%以上。通过工程应用可行性分析,证明HMS系统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液压质量 控制系统 抗震 结构控制 高层建筑
原文传递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和振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志利 周立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 ,指出对大跨度桥梁合理的抗震分析方法应当进行多点激励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并对地震输入问题、随机地震动场的模拟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作了介绍。最后侧重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 本文介绍了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 ,指出对大跨度桥梁合理的抗震分析方法应当进行多点激励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并对地震输入问题、随机地震动场的模拟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作了介绍。最后侧重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大跨度桥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抗震设计 地震反应 振动控制 结构振动
下载PDF
地震伤员外科救治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云歌 段明君 +1 位作者 王瑧 丛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早期,救治伤员的外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及特质应对方式。方法:在汶川大地震后第14天,方便选取成都市参加收治地震伤员的某医院外科医护人员37名,同期选取某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44名为对照组,用自制地震相关...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早期,救治伤员的外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及特质应对方式。方法:在汶川大地震后第14天,方便选取成都市参加收治地震伤员的某医院外科医护人员37名,同期选取某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44名为对照组,用自制地震相关问题筛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查。结果: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和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3±4.7)vs.(3.2±3.9),(29.8±6.2)vs.(26.1±7.1),均P<0.05];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得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02);外科医护人员年龄与急性应激水平正相关(R2=0.168,P=0.012)。结论:震后外科医护人员有较高水平的急性应激反应,尤其以年长者、具有消极应对倾向者为甚,建议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心理知识宣传,以提高外科医护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外科 地震 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元章 张连阳 +4 位作者 程晓斌 沈岳 何勇 童卫东 鲁开智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救援 信息 军事救援 损害控制
下载PDF
复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与行为控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杰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9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生命线工程是维系现代城市功能或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对生命线工程中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正在成为促进现代工程设计理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本文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作出了基本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生命... 生命线工程是维系现代城市功能或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对生命线工程中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正在成为促进现代工程设计理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本文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作出了基本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生命线工程系统地震反应分析与行为控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 地震反应 分析 控制 地震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