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评价--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3 位作者 葛永刚 朱颖彦 刘应辉 裴来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坡体上,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2.79%;坡向为东、东南和南坡3个坡向,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1.32%;其分布的坡面粗糙度多为Ⅰ~Ⅳ级,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4.45%;集中在距主断层距离5~20km范围内,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6.1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尤其是灌木林地,三者的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9.93%;地层岩性主要为第1、2、3和20类地层岩性组合,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41.34%。②根据主成分分析,坡度和坡面粗糙度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最大,是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距主断层距离和土地利用,坡向和地层岩性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都汶公路 主成分分析 地震崩塌滑坡
下载PDF
汶川县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向灵芝 崔鹏 +3 位作者 张建强 黄多成 方华 周小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对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结果表明: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元古界、震旦系、二叠系硬质岩石分布的地层里,坡度为大于40°的坡体上;活动断裂10km缓冲区内,未动断裂6km缓冲区内崩滑密集分布;崩滑发育较有利的高程范围位于1000~2500m;相对高差范围位于600~1000m之间,岷江干流对崩滑分布起绝对控制作用。分析得出影响本次崩塌滑坡分布的因子具有地震波传播介质效应和距离效应;由地震产生的崩滑与降雨诱发的崩滑在岩性、坡度的发生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并为进行其他地区区域地震崩滑灾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敏感性 确定性系数(CF)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常鸣 唐川 +2 位作者 李为乐 赵学宏 黄翔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1-569,共9页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08-13绵远河流域发生强降雨致使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在统计了研究区内20条沟泥石流形成区内的386个崩塌、滑坡后,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将386个崩塌、滑坡全部解译,并利用GIS分析统计出崩塌、滑坡在坡度、坡向、高程、沟道纵坡降、地层岩性、沟壑密度因子上的分布特征,得出在海拔1 700~2 400 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密度也越来越大,>70°时极易失稳;滑坡的方向垂直于发震断层明显多于平行于发震断层;纵坡降在500‰~600‰的区间内崩塌、滑坡大量分布;石炭系灰岩出露的地层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尤其在下硬上软的岩层上面;在微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崩塌、滑坡分布集中,因此要加强该区域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绵远河流域
下载PDF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Typical Examples, Types and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4
4
作者 ZHANG Yongshuang DONG Shuwen +5 位作者 HOU Chuntang GUO Changbao YAO Xin LI Bin DU Jianjun ZHANG Jiag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mainly have four types: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and sand-soil liquefaction. These geohazards mainly occurred near the epicenter, on...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mainly have four types: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and sand-soil liquefaction. These geohazards mainly occurred near the epicenter, on steep slopes or below cliffs in high mountain and deep valley areas, and at or near fault ends. They have no obvious relationships to active faults, but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he weathering degree and structures of rock and rock mass a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the Lnshan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little in the impact force and the throwing amount. All of these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not very large but not very little. This charac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would make some processes uncompleted so as to bring about some concealed geohazards. Final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such conceal geohazards, some brief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GEOHAZARD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sand-soil liquation
下载PDF
基于属性数学理论的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文畅平 杨果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岩土边坡地震崩滑预测与危险性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模型包括单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分析、样本多评价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分析和属性识别3个方面。在分析岩土边坡地震崩滑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岩土边坡所处地质背... 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岩土边坡地震崩滑预测与危险性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模型包括单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分析、样本多评价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分析和属性识别3个方面。在分析岩土边坡地震崩滑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岩土边坡所处地质背景、岩体结构类型和地层岩性组合、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岩土体特性、新构造运动特性、坡高、坡角、年均降雨量和场地地震烈度6个参数作为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综合评价的指标,并确定指标的分级标准;构建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函数,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值和样本综合属性测度值,进行岩土边坡属性测度分析;应用置信度准则对岩土边坡样本的地震崩滑状况进行属性识别。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天然边坡和路堑边坡实例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说明给出的属性识别模型既能够应用于天然边坡又能够应用于路堑边坡的地震崩滑预测和危险性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边坡 地震 边坡稳定性 崩塌 滑坡 预测 属性数学理论 属性识别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的震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洪海春 尤捷 +1 位作者 陶小三 王恒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3-1022,共10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房屋建筑损毁等灾害轻重差别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鲁甸地震灾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而景谷地震灾区地质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人口密度低,相比同量级地震的加速度小,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总体而言,鲁甸MS6.5地震的震害比景谷MS6.6地震要严重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地震烈度 震害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砂土液化 房屋建筑损毁
下载PDF
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体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崔芳鹏 胡瑞林 +3 位作者 张明 许强 陈晓岚 韩应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通过对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阐述了该崩滑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风化剥蚀-震荡抛射-崩滑堆积-堵江成湖”4个阶段,其岩体破坏形式为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 通过对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阐述了该崩滑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风化剥蚀-震荡抛射-崩滑堆积-堵江成湖”4个阶段,其岩体破坏形式为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裂状态,其岩体破坏过程以崩塌为主,滑动为辅。研究发现,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的最终形成是受地震构造运动及应力、岩体构造、地形地貌及地震波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该区NE向黔江逆滑(右行)断裂与NNW向仰头山逆滑(左行)断层形成的“X”型地震构造组合及轴向呈NWW向的构造压应力使小南海断块内部发生张滑(左行)破裂而导致6^1/4级地震发生;(2)该区呈“X”形展布的3组主要构造节理是崩滑体发育的物质基础,大、小垮岩在地震波作用下最终发生了向山体临空面(约145°~155°方向)的各自崩滑;(3)从崩滑堆积体中发现的灰岩块石证明崩滑体原始地层中曾含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这为恢复崩滑前山体地形提供了直接证据;(4)崩滑体中堆积岩块直径分布区域沿约150°方向自WN到ES依次递减,间接证明了地震时崩滑体抛洒方向为约150°方向,且大、小垮岩分别形成堆积区,交叉堆积部分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海 地震崩滑体 基本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九寨沟景区在九寨沟7.0级地震中的防灾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孝奎 袁牧 +3 位作者 冯立超 罗兴华 董雪妍 于开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6,共7页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对九寨沟景区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景区防灾减灾存在的三个问题:(1)对景区所面临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风险重视不够,治理不彻底;(2)交通布局未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影响,交通安全性不够;(3)景区设计对防灾减...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对九寨沟景区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景区防灾减灾存在的三个问题:(1)对景区所面临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风险重视不够,治理不彻底;(2)交通布局未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影响,交通安全性不够;(3)景区设计对防灾减灾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冗余设计。根据这些问题,对景区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三条建议:(1)对影响景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2)结合景区本底条件,对景区车行道和栈道进行安全化改造;(3)完善景区地震应急管理体系。这些意见可供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工作参考,也可供其它景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景区型地震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崩塌、滑坡的发育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光 姚大全 +3 位作者 张有林 王行舟 郑颖平 陈安国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崩塌、滑坡对灾区造成的影响巨大,阻塞河流、破坏道路,造成的次生灾害比较罕见,也比较典型,本文将对部分地区由于本次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崩塌、滑坡对灾区造成的影响巨大,阻塞河流、破坏道路,造成的次生灾害比较罕见,也比较典型,本文将对部分地区由于本次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地震断层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龙门山风景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特征与处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宁生 第宝锋 +2 位作者 李战鲁 杨成林 李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5.12汶川地震激发了龙门山风景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链状次生山地灾害。通过应急调查发现,该区已有堰塞湖5处,危害性崩塌、滑坡6处,已成灾泥石流沟1条,潜在泥石流沟11条,根据各处灾害的主要特征,确定堰塞湖的危险程度,提出山... 5.12汶川地震激发了龙门山风景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链状次生山地灾害。通过应急调查发现,该区已有堰塞湖5处,危害性崩塌、滑坡6处,已成灾泥石流沟1条,潜在泥石流沟11条,根据各处灾害的主要特征,确定堰塞湖的危险程度,提出山地灾害处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山地灾害 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堰塞湖
下载PDF
云南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红兵 崔建文 +1 位作者 张能 杨迎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 s=6.4地震,云南省地震局21个台站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本次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震的加速度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地震产生的垂直加速...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 s=6.4地震,云南省地震局21个台站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本次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震的加速度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地震产生的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都能引发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所产生的加速度主要作用方向正相关;崩塌、滑坡的主滑方向与最大水平加速度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地震 崩塌 滑坡 地震加速度 地震烈度
下载PDF
雅安芦山县地震崩塌滑坡信息提取与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树林 余利峰 陈丽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1-868,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由于当地复杂的区域地形条件,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等次级地质灾害.以此次地震诱发滑坡的重灾区宝盛乡为研究区,采用遥感高清影像与DEM结合的方式进行目视解译,并结合光谱信息与坡...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由于当地复杂的区域地形条件,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等次级地质灾害.以此次地震诱发滑坡的重灾区宝盛乡为研究区,采用遥感高清影像与DEM结合的方式进行目视解译,并结合光谱信息与坡度信息对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半自动提取与再验证,建立地震斜坡灾害的光谱信息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统计分析此次地震斜坡地质灾害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方面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本次地震诱发滑坡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坡度范围主要集中在30°~50°,发育的地层主要为下第三系名山组和白垩系灌口组粉砂岩、泥岩、砾岩;烈度范围主要集中在Ⅸ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遥感 崩塌 滑坡 信息提取
下载PDF
彭州市干溪沟流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云杰 鲍艳 李战鲁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2-587,共6页
干溪沟属于湔江的支流,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龙门山断褶带中段前缘,地貌上属于侵蚀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切割深,降雨量丰富,河谷、河流较发育。由于人工开采矿石普遍,地质灾害较发育,典型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大白岩崩塌体、大团包滑坡体、... 干溪沟属于湔江的支流,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龙门山断褶带中段前缘,地貌上属于侵蚀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切割深,降雨量丰富,河谷、河流较发育。由于人工开采矿石普遍,地质灾害较发育,典型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大白岩崩塌体、大团包滑坡体、干溪沟潜在泥石流。大白岩逆冲崩塌体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映秀—北川断层发生逆冲,上盘灰岩错出山坡,形成断崖,在地表水片流作用或重力作用下,逆冲断层上盘的破碎物质发生崩滑;大团包堆积体是在继承过去倾倒变形的基础上,由倾倒变形逐渐转化为倾倒-折断-堆积的整体变形模式,在地震诱发作用下发生滑移。干溪沟流域崩滑地质灾害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物源,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堆积体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驱动的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照坤 李勇 +6 位作者 黄润秋 李奋生 Densmore Alexander L. 张自力 张威 闫亮 Robert G.Hilton 《四川地震》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汶川大地震驱动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同时造成了山谷中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并将以泥石流的形式进入河流系统,造成震后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是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组的卫... 汶川大地震驱动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同时造成了山谷中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并将以泥石流的形式进入河流系统,造成震后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是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组的卫星影像处理和实地观测工作,以及前人对同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的数量资料,对同震地质灾害数量在平行于断裂方向和垂直于断裂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确刻画,据此确定了同震地质灾害引发的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根据震后三年来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确定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危区的宏观分布:在北东—南西方向上,映秀与北川之间、平通与青川之间为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危区;在北西—南东方向上,北川—映秀断裂以东10~15km、以西16~37km的范围内为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危区。这些宏观分布数据可为震后群发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我国历史地震时滑坡崩塌的发育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82
15
作者 孙崇绍 蔡红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5-30,共6页
作者研究了我国历史地震时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发现我国历史地震时引起的崩塌滑坡等山坡失稳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强震多发、地形复杂的地带,其中尤以南北地震带上最为集中。还分析了不同地区地震引起的斜坡失稳的类型及其产生条件... 作者研究了我国历史地震时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发现我国历史地震时引起的崩塌滑坡等山坡失稳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强震多发、地形复杂的地带,其中尤以南北地震带上最为集中。还分析了不同地区地震引起的斜坡失稳的类型及其产生条件;结合现代地震中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崩塌 滑坡 分布特征
下载PDF
“9·07”彝良地震诱发次生山地灾害调查及减灾建议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2 位作者 葛胜锦 潘长平 翟敏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且由于地震及余震多次往复作用,造成大部分山...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且由于地震及余震多次往复作用,造成大部分山体稳定性降低,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山地灾害将进入频发期,灾害链[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洪水、更大规模泥石流)]表现将尤为突出。通过地震后对彝良县城洛泽河镇地震重灾区展开次生山地灾害调查,提出震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减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7”彝良地震 次生灾害 崩塌 滚石 滑坡 泥石流
下载PDF
西秦岭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李雪峰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年第4期241-248,共8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科学认识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科学防御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地区的断裂构...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科学认识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科学防御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发育强度研究表明,虽然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复杂耦合作用之结果,但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空间和强度分布具有主导控制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滑坡、崩塌、泥石流多沿区域断裂带呈带状发育,断裂构造活动强的地段是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的区域;2)断裂带的长期活动造成的岩体破坏和复杂的构造结构面体系不仅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源条件,而且提供了地质结构条件;3)断裂构造突发活动,即地震活动是诱发大规模区域滑坡群和崩塌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不应孤立地探讨其中单一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而应把它们放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演化过程中统一认识,尤其是应把区域断裂格架、断裂带结构和断裂活动性作为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断裂构造格架 地震作用 滑坡 崩塌
下载PDF
1815年山西平陆地震极震区崩塌滑坡地震灾害成因浅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艳春 《山西地震》 2016年第4期32-34,共3页
1815年10月23日(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子时,山西平陆发生里氏63/4级地震,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府州县同时受灾,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引起的崩塌滑坡加重了震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文章在史料记载的地震地质灾害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 1815年10月23日(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子时,山西平陆发生里氏63/4级地震,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府州县同时受灾,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引起的崩塌滑坡加重了震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文章在史料记载的地震地质灾害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及地震构造环境两方面,对平陆663/4级地震极震区崩塌滑坡地震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发生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今后平陆县地震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震区 地质灾害 地震崩塌滑坡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沟内崩滑物空间分布的RS-GIS定量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怀珍 范建容 +3 位作者 胡凯衡 郭芬芬 刘飞 陈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6,共9页
汶川地震在山区引发大量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的固体松散碎屑物质堆积在沟谷内(CLCAR,崩滑碎屑区),使得地震山区泥石流活动性增强。以岷江上游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映秀镇的15条泥石流沟的SPO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CLCAR空间分... 汶川地震在山区引发大量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的固体松散碎屑物质堆积在沟谷内(CLCAR,崩滑碎屑区),使得地震山区泥石流活动性增强。以岷江上游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映秀镇的15条泥石流沟的SPO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CLCAR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建立CLCAR与流域高程、主沟侧距和沟口纵距的分布函数T(x)、M(x)和G(x),对CLCAR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计算其积分(DT、DM和DG)作为CLCAR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化参数。结果表明,函数T(x)、M(x)和G(x)能够较全面描述CLCAR的空间分布特征,DT、DM和DG能够作为CLCAR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化参数。泥石流沟谷内CLCAR的空间分布对泥石流的形成及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灾区泥石流研究时有必要考虑泥石流沟内CLCAR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CLCAR 遥感 GIS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伟华 杨志强 +1 位作者 赵建林 梁咏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42-48,59,共8页
选取了汶川地震灾区的22个县作为研究区域,基于6007条崩滑数据和多源信息,利用GIS技术手段,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断层、岩性、降雨量和土地利用7个因子作为崩滑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崩滑易发性评估并生成易发性... 选取了汶川地震灾区的22个县作为研究区域,基于6007条崩滑数据和多源信息,利用GIS技术手段,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断层、岩性、降雨量和土地利用7个因子作为崩滑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崩滑易发性评估并生成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历史崩滑点分布与崩滑易发性分区图拟合程度较好,该地区的汶川县、茂县、北川县、绵竹市、青川县、平武县为崩滑易发性较高的区域。采用ROC曲线对模型成功率和预测率进行评价,求得训练样本集的AUC(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0.84,验证样本集的AUC为0.79,表明采用的逻辑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崩塌 滑坡 逻辑回归模型 易发性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