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及其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永谦 王谦身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31-2638,共8页
川西藏东地区是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转而向东南运移的通道地域,该处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频发的地震即是由于其深部物质的分异、调整和运移所致.为此,在该地域沿30°N设置了一条跨越特提斯构造域和扬子克拉通不同构造单元的剖面,依据Air... 川西藏东地区是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转而向东南运移的通道地域,该处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频发的地震即是由于其深部物质的分异、调整和运移所致.为此,在该地域沿30°N设置了一条跨越特提斯构造域和扬子克拉通不同构造单元的剖面,依据Airy重力均衡理论求取该剖面沿线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根据天然地震和人工源地震资料所求得的实际地壳厚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区壳、幔物质的地壳均衡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在本剖面沿线呈现出两处大的均衡异常区,即与四川盆地相比其差异显著,均衡异常强度高、且范围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壳重力场均衡效应与强烈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认为存在均衡异常的地区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地带,而由均衡区向不均衡区过度的均衡异常梯度带则是强震预防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东 地壳结构 重力均衡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地震动力作用下土-地铁隧道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妮娜 门玉明 刘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针对地铁建设中典型的马蹄形断面隧道建立比例尺为1∶20的分析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马蹄形隧道处于单一土层及工程所处区域典型的成层土体中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土层中由于土体的约束作用,结构产生的位移以整体沉... 针对地铁建设中典型的马蹄形断面隧道建立比例尺为1∶20的分析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马蹄形隧道处于单一土层及工程所处区域典型的成层土体中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土层中由于土体的约束作用,结构产生的位移以整体沉降为主,在成层土体中除产生一定的整体变形外还伴随一定的扭转变形。在两种地层情况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竖向位移均在拱顶处产生最大值,其中在单一土层中的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为结构中部加速度的2.29倍。结构在顶部和侧板处所产生的动应力响应值也较大。研究表明,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顶板、侧板均为受力较大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 马蹄形隧道 地震荷载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双庆 曹井泉 +1 位作者 张磊 李悦 《华北地震科学》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太阳黑子 日冕抛射物 调和分析 滞后效应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成科 倪喆 +1 位作者 陈斌 袁洁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9-1535,共7页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川M S8.0地震震后应力积累水平很高。压磁效应分析认为汶川M S8.0地震后该区域高应力积累、低应变率的动力学背景是控制该区域岩石圈磁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芦山M S7.0地震及康定M S6.3地震前震中区存在局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尤其是2012—2013年水平矢量大小和方向均与周边区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 岩石圈磁场 地壳应力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华东地区M_s≥5.0地震持续平静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闫素萍 陈宇卫 +1 位作者 李敏莉 刘泽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年第6期1-8,共8页
对华东地区Ms≥5地震活动时间特征研究可知,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为群集(丛集)型地震活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认为目前该区地震处于活动,将持续20多年;又以Ms≥5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年为异常背景,提... 对华东地区Ms≥5地震活动时间特征研究可知,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为群集(丛集)型地震活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认为目前该区地震处于活动,将持续20多年;又以Ms≥5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年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区Ms≥5.5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认为华东地区Ms≥5地震持续平静,对该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中短期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地震活动性 持续平静 趋势预测
下载PDF
云南玉川断裂地震活动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祥 秦金梅 +4 位作者 杨涛 毕青 倪幕 徐海燕 金志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48-254,共7页
通过对玉川断裂及邻近区域的地震进行处理,并从地震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的时、空、强等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和多方面探讨,得出玉川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活动性质,地震活动类型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孕育的最大地震为6.3级左右,地震活动频... 通过对玉川断裂及邻近区域的地震进行处理,并从地震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的时、空、强等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和多方面探讨,得出玉川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活动性质,地震活动类型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孕育的最大地震为6.3级左右,地震活动频度较低,是普渡河断裂带南段主体发震构造断裂.特别是通过对玉川断裂附近M_L3.0~4.5级地震和云南省M_S≥5.0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以玉川断裂为主体活动构造形成了一个地震窗,窗口范围为(102°14'E,24°29'N),(102°38'E,24°08'N),(102°47'E,24°17'N),(102°23'E,24°38'N)所围矩形区域内,当窗内发生M_L3.0~4.5级地震,对云南省及邻近地区(101°~104°E、21°~28°N)范围内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川断裂 地震活动性 地震窗口
原文传递
盘一井水氡异常落实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红霞 王艳艳 +1 位作者 杨昆 刘子哲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概述了2014年4月至9月盘一井水氡的异常情况,并对异常进行了认真落实,认为异常真实可信。分析认为水氡出现高值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有一定的关系,水氡异常反映了辽宁及周边地区应力场的增强、调整。
关键词 水氡异常 地震活动 应力场
下载PDF
地震活动状态的量化分析方法及其在华东地区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郑建常 王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基于相对强度算法提出了一种量化地震活动状态变化的方法,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综合反映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和强度上的某些特征。应用该方法对华东地区(30°~37°N,114°~120°E)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 基于相对强度算法提出了一种量化地震活动状态变化的方法,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综合反映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和强度上的某些特征。应用该方法对华东地区(30°~37°N,114°~120°E)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4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地震活动状态的相似度曲线低值回升阶段;中强地震前2~3年的中期阶段,相邻期的相似度曲线和以1970年为参照的相似度曲线都存在显著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强度 直方图 相似度 华东地区
下载PDF
四川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维特征
9
作者 朱航 《四川地震》 1993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有中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四川 西部地区 分维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滑移行为、物理性质及其大地震活动性--来自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证据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海兵 许志琴 +4 位作者 王焕 张蕾 何祥丽 司家亮 孙知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0-1697,共18页
断裂带物质组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是理解断裂变形机制和地震破裂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断裂带地震(黏滑)和非地震(蠕滑)滑移行为不仅对了解地震活动性和山脉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穿过龙门山映秀—... 断裂带物质组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是理解断裂变形机制和地震破裂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断裂带地震(黏滑)和非地震(蠕滑)滑移行为不仅对了解地震活动性和山脉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穿过龙门山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带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岩心和地表出露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岩组成、结构、显微构造和钻孔物性测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门山逆冲断裂带滑移行为和物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大地震活动性和有关断裂带的隆升作用:(1)映秀—北川断裂带倾向NW,浅部倾角~65°,发育的断裂岩厚约180~280m,由碎裂岩、假玄武玻璃(地震化石)、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组成.断裂带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磁化率值、低电阻率、低波速等物理性质以及对称型破碎结构.断层泥普遍具有摩擦热效应的高磁化率值和石墨化作用特征,是古地震滑动的岩石记录.表明映秀—北川断裂带为经常发生大地震的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复发周期小于6000—10000年,具有千年复发周期特征.(2)灌县—安县断裂带倾向NW,浅部倾角~38°,发育的断裂岩厚约40~50 m,仅由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组成,具有典型的"压溶"结构,表现出蠕滑性质.除压溶作用外,定向富集的层状黏土矿物和微孔隙的发育使断层强度变弱.断裂带具上盘破碎的非对称型破碎结构,除具低磁化率值特征外,其他物性与映秀—北川断裂带一致.(3)根据断裂岩厚度与断层滑移量相关经验公式关系,以及断层产状,粗略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自中生代以来累积垂直位移量大于9km,灌县—安县断裂带累积垂直位移量小于3km.映秀—北川断裂带长期大地震产生的累积垂直位移量是龙门山隆升的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 滑移行为 断裂带物理性质 大地震活动性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龙门山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尹晓菲 张国民 +2 位作者 邵志刚 王芃 孙鑫喆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3,共23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关系,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②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③第三、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④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 活动地块与边界带 强震轮回阶段特点 期幕活动特点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云南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嘉政 钱晓东 刘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强震活动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强震活动的时间预测方程tf=a+bβα。根据云南地区M≥6地震的数据,分时段、分区域拟合了时间预测方程。以该方程式模拟公元1500~2008年500余年的强震... 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强震活动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强震活动的时间预测方程tf=a+bβα。根据云南地区M≥6地震的数据,分时段、分区域拟合了时间预测方程。以该方程式模拟公元1500~2008年500余年的强震活动的时间特征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选用云南500余年的M≥6.5地震资料,用T(M)=D(T)/N(M)定义估算强震活动的复发周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云南地区今后几年可能进入强震活动的危险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活动 强震破裂时间 复发周期 云南地区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大庆 邵叶 +1 位作者 谭争光 黄元敏 《华南地震》 2020年第4期10-17,共8页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有时空丛集的特征,有历史记录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经历了3个7级强震的活动周期,其中以1600年广东南澳7.0级、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5级、1605年海南琼山7.5级3次7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一强震活动周期与以1...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有时空丛集的特征,有历史记录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经历了3个7级强震的活动周期,其中以1600年广东南澳7.0级、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5级、1605年海南琼山7.5级3次7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一强震活动周期与以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和1994、1995年北部湾6.1、6.2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三强震活动周期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活动特征。在主释放期东南沿海地震带东西端都发生了6、7强震并且时间上有呼应的关系。在主释放后主要以5、6级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地区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东段以及中段的粤桂交界地区,这对目前东南沿海地震带新一轮的5、6级地震活动空间主体地区的判断具有指示意义。而以1918年广东南澳东7.3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二活动周期活动则不同,此次主释放期的强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到东段。西段未发生时间上有强呼应关系的中强地震,而随后的调整期地震仍然集中在东西两端,但相对分散在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震带 中强地震活动 时空丛集 强震活动周期 活动主体地区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测震学异常回顾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自凤 孙楠 +5 位作者 王光明 彭关灵 李永莉 张天宇 毛慧玲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6,共9页
为了完善云南地区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对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平静类、增强类、条带类、参数类测震学异常和前震活动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地震前测震学异常以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静为主,条带交... 为了完善云南地区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对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平静类、增强类、条带类、参数类测震学异常和前震活动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地震前测震学异常以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静为主,条带交汇现象也十分显著,震中附近震源机制趋于一致,2012-2017年滇西北地区5级地震丛集发生,且自2020年以来小滇西及邻区4级地震出现增强活动,以中长期异常为主,临震阶段震源区中小地震密集发生构成前震。(2)根据震前提出的测震学异常做出的中长期、较大区域的震情趋势判定是正确的,但临震前的前震识别工作因过多依赖以往震例经验而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震学异常 震源机制一致性 地震条带 前震序列 漾濞M_(S)6.4地震
下载PDF
台湾强震对福建水口库区的库仑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金 蒋海昆 《华南地震》 2010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于简化的水口库区断裂模型,研究了台湾地区1976年以来13次7级以上地震对福建水口水库库区NE和NW向断裂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台湾7级以上地震对水口库区NE向断裂产生库仑应力累积,而对水口库区NW向断裂的累积库伦应力作用较小... 基于简化的水口库区断裂模型,研究了台湾地区1976年以来13次7级以上地震对福建水口水库库区NE和NW向断裂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台湾7级以上地震对水口库区NE向断裂产生库仑应力累积,而对水口库区NW向断裂的累积库伦应力作用较小,NW向断裂大多处于库伦破裂应力正、负影响区交汇部位,有的还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台湾7级以上地震活动对水口库区NE向断裂小震活动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触发关系;对水口库区NW向断裂小震活动的库仑应力触发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伦破裂应力变化 触发 福建水口水库库区小震活动 台湾7级以上强震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流体特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志 杜建国 +4 位作者 李营 周晓成 高小其 刘红 颜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16,共8页
讨论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变化与该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新疆北天山地区4个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6次重复观测。测量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参数(冒泡频率、最大... 讨论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变化与该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新疆北天山地区4个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6次重复观测。测量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流体的物理参数(冒泡频率、最大气泡直径、气体流量和水温)、气体地球化学参数(N2、He、CO2浓度和δ13CCO2值)和水化学参数(Na^+、Cl^-和HCO3-浓度)在该地区的两个地震活跃期(2012年5-11月和2013年5-11月)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异常。这些异常现象可能与北天山地区地震孕育过程中局部应力场的积累、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波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流体 地球化学 地震活动 北天山
下载PDF
运用“密集—平静—大震”特点成功预测1966年邢台M_S 6.2强余震——纪念1966年邢台地震50周年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邦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回顾1966年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预报是个科学难题,要抓住邢台地震现场不放,去突破这个科学难关"的指示,在地震现场努力探索地震预报之路,采用边探索、边研究、边预报、边总结的方法,总结出大震前中... 回顾1966年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预报是个科学难题,要抓住邢台地震现场不放,去突破这个科学难关"的指示,在地震现场努力探索地震预报之路,采用边探索、边研究、边预报、边总结的方法,总结出大震前中小地震"密集—平静—大震"等特征,并成功运用于1966年3月26日M_S 6.2强余震预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 周恩来总理指示 地震预测探索 “密集-平静-大震” 邢台MS6.2强余震成功预测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流体资料趋势性转折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司学芸 孙小龙 +1 位作者 邵志刚 李瑞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对南北地震带及附近的108项流体资料进行趋势性转折变化分析,筛选出变化相对稳定、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趋势性转折72次,以2000年为界分2个时段根据转折时间点和形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针对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在2个时段中存在的突出的... 对南北地震带及附近的108项流体资料进行趋势性转折变化分析,筛选出变化相对稳定、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趋势性转折72次,以2000年为界分2个时段根据转折时间点和形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针对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在2个时段中存在的突出的群体性特征,结合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得出北段由2000年之前构造应力状态相对松弛转为2000年之后构造应力大范围增强的初步认识,以期为未来强震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观测资料 趋势性转折 跨断层水准资料 强震趋势
下载PDF
川滇地块东边界中南段构造应力分布特征与历史强震活动关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祝爱玉 张东宁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2-773,885,共12页
本文以构造应力场观测结果、岩石圈流变特性为约束,采用摩擦接触单元反映断裂带空间分段特征,以最接近真实地下环境的非线性黏弹性材料为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包括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速度边界条件和重力... 本文以构造应力场观测结果、岩石圈流变特性为约束,采用摩擦接触单元反映断裂带空间分段特征,以最接近真实地下环境的非线性黏弹性材料为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包括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速度边界条件和重力势能等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断裂带应力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断裂带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应力比较集中的区域,如石棉、西昌、巧家、东川附近,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地震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东边界中南段 强震活动 黏弹性本构关系 库仑应力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晓菲 邵志刚 +2 位作者 王武星 王芃 魏文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7-441,共15页
中国大陆东部是我国地震高发地区,区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差异,将中国大陆东部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选取1815年以来MS≥6.0地震目录(不包含东北深源地震)作为... 中国大陆东部是我国地震高发地区,区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差异,将中国大陆东部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选取1815年以来MS≥6.0地震目录(不包含东北深源地震)作为基础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特征。首先基于活动地块理论对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区进行划分,然后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分析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特征,最后预估中国大陆东部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东部MS≥6.0地震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强震活动相对较弱,同时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MS≥6.0地震具有同步活跃的特征;②华北地区MS≥6.0地震的主体活动区包括华北平原活动地块、鲁东-黄海活动地块和燕山-渤海带,东南沿海地区的主体活动区为滨海断裂带、长乐-诏安断裂带和台湾海峡,东北地区的主体活动区为松辽盆地;③采用威布尔分布对1815年以来各活跃幕时段MS≥6.0地震首发和次发地震间隔进行拟合,认为未来5年中国大陆东部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东部 强震活动 活跃幕 平静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