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演变中的冰和碳
被引量:
24
1
作者
汪品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5-93,共9页
地质历史上充满着冰盖消长 (“暖室期”和“冰室期” ,“冰期”和“间冰期”)与大气CO2 增减的周期性变化 ,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由于冰盖变化的地质标志比大气CO2 变化的标志容易认识 ,长期以来古气候研究侧重“冰” ,而对“碳...
地质历史上充满着冰盖消长 (“暖室期”和“冰室期” ,“冰期”和“间冰期”)与大气CO2 增减的周期性变化 ,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由于冰盖变化的地质标志比大气CO2 变化的标志容易认识 ,长期以来古气候研究侧重“冰” ,而对“碳”即碳循环的研究不足 ,通常将碳循环的变化解释为冰盖变化的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 ,单纯用水循环的物理过程不能解释冰盖演变的许多现象 ,而且大气CO2 变化往往领先于冰盖。揭示碳循环变化对冰盖演变的影响 ,认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冰期旋回中的作用 ,将不同纬区对地球轨道驱动全球气候的影响区分开来 ,才有可能正确预测未来气候的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旋回
碳循环
地球气候系统
温室效应
地球轨道周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沉积旋回与气候演化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洒
宋春晖
+3 位作者
刘川
潘佳秋
何鹏举
孟庆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基于藏北羌塘盆地东部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岩性和沉积物颜色呈现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通过对其高分辨率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分析,并采用Redfit频谱分析,发现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波谱分析结果与米兰科维...
基于藏北羌塘盆地东部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岩性和沉积物颜色呈现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通过对其高分辨率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分析,并采用Redfit频谱分析,发现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波谱分析结果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认为由地球轨道效应控制的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沉积旋回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滤波手段分离夏里组CaCO_3质量分数蕴含的主频周期,并结合夏里组岩性、色度、化石和石膏出露层位,把夏里组划分为:早期古气候相对湿润,主要受低振幅波动的岁差周期控制;中期古气候表现为半干旱,由岁差周期功率值猛增至早期的2倍导致;晚期古气候干旱,主要受稳定的岁差周期和强势输入的偏心率周期的协同控制,并认为该时期是盆地可能成盐的最佳气候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地球轨道周期
气候演化
夏里组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生产力演化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铁刚
赵京涛
+1 位作者
孙荣涛
南青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7,共11页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0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0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样为材料,通过提取浮游有孔虫δ^18C组成、底栖有孔虫群落和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等指标,反演该区250kaB.P.以来的古生产力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的古生产力演化与地球轨道变化控制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岁差控制的太阳辐照率密切相关。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距今250ka以来的生产力变化间冰期明显低于冰期,而且在间冰期阶段生产力相对稳定,冰期波动幅度较大。在冰期或间冰期背景下显著的岁差周期是该区古生产力演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而且在岁差波段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可能领先极地冰体积变化2—4ka左右。热带东西太平洋的古生产力演化在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尺度上存在ENSO式的变动机制,而且二者互相调谐,产生了似30ka和19ka周期,并出现了“半30ka周期”和半岁差周期。此外,WP7 孔 Neogloboqudrina dutertrei的δ^13C显示在MIS1/2,MIS3/4和MIS 5e/6的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期的冰消期阶段存在变轻事件,可能与数千年尺度的大洋环流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0kaB.P.以来
古生产力
地球轨道周期
古ENSO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演变中的冰和碳
被引量:
24
1
作者
汪品先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5-9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99995 6 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 2 0 0 0 0785 0 5 )
文摘
地质历史上充满着冰盖消长 (“暖室期”和“冰室期” ,“冰期”和“间冰期”)与大气CO2 增减的周期性变化 ,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由于冰盖变化的地质标志比大气CO2 变化的标志容易认识 ,长期以来古气候研究侧重“冰” ,而对“碳”即碳循环的研究不足 ,通常将碳循环的变化解释为冰盖变化的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 ,单纯用水循环的物理过程不能解释冰盖演变的许多现象 ,而且大气CO2 变化往往领先于冰盖。揭示碳循环变化对冰盖演变的影响 ,认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冰期旋回中的作用 ,将不同纬区对地球轨道驱动全球气候的影响区分开来 ,才有可能正确预测未来气候的演变方向。
关键词
冰期旋回
碳循环
地球气候系统
温室效应
地球轨道周期
Keywords
glacial
cycles
carbon
cycle
earth
climate
system
green-house
effect
earth
orbital
periodicity
分类号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沉积旋回与气候演化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洒
宋春晖
刘川
潘佳秋
何鹏举
孟庆泉
机构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403000
2013CB95640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XDB03020402)
文摘
基于藏北羌塘盆地东部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岩性和沉积物颜色呈现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通过对其高分辨率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分析,并采用Redfit频谱分析,发现岩性、沉积物色度和CaCO_3质量分数波谱分析结果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认为由地球轨道效应控制的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沉积旋回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滤波手段分离夏里组CaCO_3质量分数蕴含的主频周期,并结合夏里组岩性、色度、化石和石膏出露层位,把夏里组划分为:早期古气候相对湿润,主要受低振幅波动的岁差周期控制;中期古气候表现为半干旱,由岁差周期功率值猛增至早期的2倍导致;晚期古气候干旱,主要受稳定的岁差周期和强势输入的偏心率周期的协同控制,并认为该时期是盆地可能成盐的最佳气候时段.
关键词
沉积旋回
地球轨道周期
气候演化
夏里组
羌塘盆地
Keywords
sedimentary
cycle
earth
orbital
periodicity
climate
evolution
Xiali
Formation
Qiangtang
Basin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生产力演化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铁刚
赵京涛
孙荣涛
南青云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7,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7CB8159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SW-2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0411014和405066015)共同资助
文摘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0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样为材料,通过提取浮游有孔虫δ^18C组成、底栖有孔虫群落和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等指标,反演该区250kaB.P.以来的古生产力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的古生产力演化与地球轨道变化控制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岁差控制的太阳辐照率密切相关。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距今250ka以来的生产力变化间冰期明显低于冰期,而且在间冰期阶段生产力相对稳定,冰期波动幅度较大。在冰期或间冰期背景下显著的岁差周期是该区古生产力演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而且在岁差波段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可能领先极地冰体积变化2—4ka左右。热带东西太平洋的古生产力演化在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尺度上存在ENSO式的变动机制,而且二者互相调谐,产生了似30ka和19ka周期,并出现了“半30ka周期”和半岁差周期。此外,WP7 孔 Neogloboqudrina dutertrei的δ^13C显示在MIS1/2,MIS3/4和MIS 5e/6的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期的冰消期阶段存在变轻事件,可能与数千年尺度的大洋环流演化有关。
关键词
250kaB.P.以来
古生产力
地球轨道周期
古ENSO
西太平洋暖池
Keywords
the
last
250ka,
paleoproductivity,
earth
orbit
period
,
paleo-ENSO,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演变中的冰和碳
汪品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沉积旋回与气候演化机制
张洒
宋春晖
刘川
潘佳秋
何鹏举
孟庆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生产力演化
李铁刚
赵京涛
孙荣涛
南青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