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牛晶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鹤壁京立医院就诊的1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月经第1天和第5天各1片,以后2次/...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鹤壁京立医院就诊的1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月经第1天和第5天各1片,以后2次/周,2.5 mg/次,且服药时间一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评级、月经量变化指标以及血清CA12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8.89%,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评级,子宫体积,月经量PBAC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14.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免疫学参数,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孕三烯酮胶囊 子宫腺肌症 痛经评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GRADE评价
2
作者 陈奕臻 王庆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39-147,共9页
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RISMA指南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收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5月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RISMA指南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收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5月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ger 5.4对所有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提高临床疗效{风险比(RR)=1.21,95%置信区间(CI)[1.16,1.25],P<0.00001},改善阻力指数(RI){均数差(MD)=-0.14,95%CI[-0.19,-0.08],P<0.00001}、搏动指数(PI)(MD=-0.55,95%CI[-0.69,-0.40],P<0.00001)、β-内啡肽(β-EP){标准化均数差(SMD)=1.36,95%CI[0.90,1.82],P<0.00001}、痛经证候积分(MD=-1.82,95%CI[-2.77,-0.87],P=0.000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1.16,95%CI[-1.48,-0.83],P<0.00001)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独的常规治疗,并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P=0.01)方面低于对照组。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为中级,其他多为低级。结论: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明确,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针灸 系统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