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董开忠 高永盛 +1 位作者 秦宁恩加 苏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72只,自由饮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水溶液5 d,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培菲康组(0.1 g·kg-1)和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0.1,0.2,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72只,自由饮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水溶液5 d,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培菲康组(0.1 g·kg-1)和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1)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7 d,无菌取粪便,应用平板稀释法培养各组肠道总厌氧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 G、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减少(P<0.01),内毒素和SP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g G及VIP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内毒素和S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益生菌、Ig G和VIP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抗生素 参苓白术散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威 岳妍 +2 位作者 郝莉莉 姚鹏 魏景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更好的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更好的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菌群失调情况及便培养出病原菌构成比、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菌群失调,对照组患者菌群失调率22.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明显,可调节患者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卢玉 赵建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期26-29,共4页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阴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阴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是阴道微生态研究的关键问题。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及...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阴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阴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是阴道微生态研究的关键问题。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及细菌性阴道病显著增加宫颈HR-HPV的易感性和持续性感染的风险,从而促进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进展,临床上应注重阴道微生态的调节,阴道微生态的恢复或许对宫颈HRHPV感染的转阴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态 菌群失调
下载PDF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瑶 季宇彬 陈明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12-13,18,共3页
健康人肠内菌群的平衡是相当稳定的。肠内菌群平衡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往往导致各种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肠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含酶丰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着重要... 健康人肠内菌群的平衡是相当稳定的。肠内菌群平衡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往往导致各种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肠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含酶丰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药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肠道菌群 中药代谢 相互作用 菌群失调
下载PDF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宋媛媛 贡雪芃 +1 位作者 肖蒙 杜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4-1458,共5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指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由于目前抗生素使用普遍,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有引起毒性巨结肠甚至休克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该文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疾病诊断、危...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指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由于目前抗生素使用普遍,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有引起毒性巨结肠甚至休克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该文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疾病诊断、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等环节,阐述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防治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 菌群失调 艰难梭菌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析和细菌毒素基因检测 被引量:31
6
作者 牛敏 邵天波 +1 位作者 陈瑞春 杜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细菌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32例、缓解期患者21例和45名健康对照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的肠道...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细菌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32例、缓解期患者21例和45名健康对照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毒素基因。结果:直接涂片镜检结果显示,UC活动期组菌群失调率(87.5%)高于对照组(53.3%,χ2=9.957,P=0.003),UC活动期组菌群失调程度高于缓解期组(Z=2.501,P=0.012)。需氧培养结果显示,UC组大肠埃希菌优势生长率(66.0%)低于对照组(88.9%,χ2=7.075,P=0.008),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率(32.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χ2=6.144,P=0.013),变形杆菌属是UC组优势生长率最高的条件致病菌。厌氧培养结果显示,UC组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6种细菌毒素基因的总检出率(41.5%)明显高于对照组(22.2%,χ2=4.117,P=0.042)。结论: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失调 细菌毒素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勤 杨亦彬 《医学综述》 2019年第3期530-534,共5页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发生改变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人体代谢系统的正常发展。目前已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慢性...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发生改变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人体代谢系统的正常发展。目前已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慢性炎症、血脂异常、过敏性疾病等相关。此外,肠道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积累、脂多糖的高循环水平、免疫失调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机制可为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益生菌 益生元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胡咏 周国华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期239-241,共3页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库,肠道菌群在多个方面影响人体的健康。一旦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活性发生了异常或定位转移,出现菌群失调,可使宿主致病。近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与药物的代谢、肠道动...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库,肠道菌群在多个方面影响人体的健康。一旦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活性发生了异常或定位转移,出现菌群失调,可使宿主致病。近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与药物的代谢、肠道动力异常、菌丛的变化、饮食、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现就其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病因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互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瑶 黄金莉 +1 位作者 黄娟 李华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即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对维持人体肠道功能稳态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IBD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即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对维持人体肠道功能稳态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IBD中存在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的肠道稳态功能,加重IBD的进展。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之间的互作在IBD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这将为IBD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 生物拮抗 免疫调节 SCFA
下载PDF
培菲康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方 姚莉亚 潘勇裕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3期418-419,共2页
目的:观察堵菲康治疗腹泻和便秘的疗效,并验证其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将腹泻患者80例和便秘患者80例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完全一致,观察组加服培菲康胶囊。结果:腹泻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 目的:观察堵菲康治疗腹泻和便秘的疗效,并验证其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将腹泻患者80例和便秘患者80例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完全一致,观察组加服培菲康胶囊。结果:腹泻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便秘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67.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在治疗腹泻和便秘方面疗效良好,在肠道菌群失调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菲康 肠道 菌群失调 腹泻 便秘 双向调节作用
下载PDF
菌群失调小鼠腹泻造模及超微中药干预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谭周进 张华玲 +4 位作者 周赛男 余望贻 曾奥 蔡莹 蔡光先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3,共5页
采用灌胃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小鼠菌群失调腹泻造模,灌胃给药1/2量超微七味白术散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在不同时间段取肠道内容物分析5类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造模过程中,细菌... 采用灌胃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小鼠菌群失调腹泻造模,灌胃给药1/2量超微七味白术散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在不同时间段取肠道内容物分析5类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造模过程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都是先急剧减少,后稍有恢复,但仍低于初始水平,乳酸菌数先急剧减少后又显著增加,高于正常组水平,酵母菌和霉菌数则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经1/2量超微七味白术散治疗后,细菌总数持续增加,大肠杆菌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乳酸菌和酵母菌数则先增加,治疗4 d后趋于稳定,霉菌则持续减少.研究表明1/2量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有效缩短了肠道菌群由失调到平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中药 七味白术散 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 中医药微生态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失调在慢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欣 赵彩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引起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该平衡状态时,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益生菌治疗能... 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引起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该平衡状态时,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益生菌治疗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治疗慢性肝脏疾病带来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雨珊 李万丛 +4 位作者 游颖 范静静 刘梦杨 胡书蒙 王玉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03-2209,共7页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人体健康 菌群失调 代谢疾病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耐药性调查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烨建 张劲丰 蔡惠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了解医源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不同原因菌引起的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源性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用VITEK-ATB系统对该院2001~2003年间医源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 了解医源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不同原因菌引起的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源性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用VITEK-ATB系统对该院2001~2003年间医源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菌按组成比大小依次是肠球菌(31.90%)、酵母样真菌(27.24%)、变形菌属(16.34%)、铜绿假单胞菌(6.23%)、柠檬酸杆菌属(5.84%)、克雷伯菌(5.45%)、产毒素A的难辨梭菌(5.06%)、金黄色葡萄球菌(1.94%);其中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无耐药性,8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且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夫西地酸、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无耐药性。结论在治疗不同原因菌引起的Ⅲ度菌群失调及内源性感染过程中,只有选择不同的敏感药物,才能去除可以去除的特异性病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细菌 毒素 药物耐受性 治疗
下载PDF
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史权 薛艳华 +8 位作者 赵光远 杨景云 马淑霞 李俭 李立秋 聂清 刘君兴 施中凯 宋淑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筛选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方法:本实验利用盐酸林可霉素制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择补益类中药三补、肉苁蓉、香砂六君子汤、三泻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结果: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其中中... 目的:筛选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方法:本实验利用盐酸林可霉素制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择补益类中药三补、肉苁蓉、香砂六君子汤、三泻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结果: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其中中药三补疗效最佳,且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明显优于丽珠肠乐阳性对照组。结论: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三补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 益生元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CT、ADPN和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建萍 王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94-797,80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PCT)、白介素6(IL-6)和人脂联素(ADPN)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道菌群正常者49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PCT)、白介素6(IL-6)和人脂联素(ADPN)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道菌群正常者49例,Ⅰ度菌群失调者46例,Ⅱ度菌群失调者25例。比较3类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清PCT、ADPN和IL-6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PCT、ADPN和IL-6水平与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类患者年龄、侵袭深度、临床分型、DUKE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不同程度菌群失调患者血清PCT、ADPN和IL-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两两比较,血清ADPN随患者菌群异常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CT、IL-6随患者菌群异常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均P<0.05)。随着患者菌群失调情况的加重,患者肠道球菌数量增加,杆菌数量降低(均P<0.05)。患者血清PCT、ADPN水平与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352、0.699、0.223、0.165、0.356、0.621,P=0.035、0.002、<0.001、0.045、0.003、<0.001),与肠球菌数量呈负相关(r=-0.756、-0.465,P=0.002、0.002)。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患者的乳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0.263、-0.362、-0.250,P=0.012、0.022、<0.001),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175,P=0.002)。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血清ADPN、IL-6显著下降,PCT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菌群失调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提示可将益生菌治疗作为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降钙素 白介素6 菌群失调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瑞珍 刘新月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微生态制剂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如临床治疗范围、与抗生素合用、如何正确使用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治疗急慢性感染性腹泻、抗生...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微生态制剂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如临床治疗范围、与抗生素合用、如何正确使用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治疗急慢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辅助治疗等疗效肯定,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动力障碍性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否可作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还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菌群失调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灿霞 肖丽君 邹惠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镁+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抗H.pylori治疗,治疗组用...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镁+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抗H.pylori治疗,治疗组用上述三联抗H.pylori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胃液pH值、胃内菌群变化、不良反应、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ylori根除率。结果:2组治疗后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胃液pH值≥4时,治疗组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0%与97.4%,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与30%,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80.0%与73.3%(P>0.05),治疗组糜烂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7%与40.7%,P<0.05);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P分析分别为80.4%与62.3%,P<0.05)。结论:在抗H.pylori治疗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减少胃内细菌生长,降低不良反应,提高H.pylori根除率,促进糜烂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菌群失调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乐恒 张茜 +1 位作者 薛庆节(指导) 王秋灵(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36-2041,共6页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肠道细菌,这些细菌与人体环境保持平衡状态,共同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它们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稳态以及物质代谢与生物转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肠道菌群的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必要...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肠道细菌,这些细菌与人体环境保持平衡状态,共同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它们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稳态以及物质代谢与生物转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肠道菌群的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许多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抑郁及炎症性肠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介导的免疫损伤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发病机制,在IBD患者中针对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功能及肠道菌群与IBD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生理功能 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阴道乳杆菌胶囊调整产后阴道菌群失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龚天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51-853,共3页
目的研究产后6~8周妇女阴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化特征及阴道菌群失衡的发病率,探讨应用阴道乳杆菌胶囊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内环境,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53例产妇产后6~8周回访就诊时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法检查,进行Nug... 目的研究产后6~8周妇女阴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化特征及阴道菌群失衡的发病率,探讨应用阴道乳杆菌胶囊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内环境,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53例产妇产后6~8周回访就诊时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法检查,进行Nugent评分,按Nugent评分系统对菌群分类,进一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并与其孕早期产检时情况比对。结果 1 053例产后6~8周妇女Nugent评分正常521例,临界242例,有290例发生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205例,阴道假丝酵母菌74例和滴虫11例。疾病构成比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特异性阴道炎较为少见。所有妇女阴道p H均在5.0以上。在所有涂片中,被认为在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的乳杆菌数量和比例明显不足。产后BV的发病率(31.36%)高于孕早期产检时,产后妇女BV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300例患者阴道内放置乳酸杆菌活菌胶囊,结果显示研究组阴道p H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女性阴道p H水平(P〈0.05),且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同时产后3个月、6个月阴道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妇女阴道乳酸杆菌量减少,菌群比例明显失调。阴道炎症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较少见。乳杆菌胶囊作为生态治疗的活菌制剂,既能预防、治疗阴道感染,又无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产后妇女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阴道微生物环境 失衡 阴道乳酸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