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出料振冲碎石桩水下施工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冉冉 王海鹏 刘横财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1,34,共4页
振冲碎石桩加固水下软土地基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成孔、定位及垂直度3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导管底出料的方式将碎石料送到振冲器周围,并在振冲导杆外侧增加限位装置解,通过GPS实时对成桩过程进行跟踪定位,保证了碎石桩的成桩质量,... 振冲碎石桩加固水下软土地基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成孔、定位及垂直度3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导管底出料的方式将碎石料送到振冲器周围,并在振冲导杆外侧增加限位装置解,通过GPS实时对成桩过程进行跟踪定位,保证了碎石桩的成桩质量,并通过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验证了底出料振冲碎石桩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底出料振冲碎石桩成桩均匀,密实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软土 振冲碎石桩 动力触探试验 检测
下载PDF
某高填方机场湿陷性黄土处理效果评价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海鹏 朱恒元 《土工基础》 2019年第6期634-638,共5页
基于某机场工程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评价,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现场直剪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直剪试验结果对高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①通... 基于某机场工程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评价,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现场直剪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直剪试验结果对高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①通过强夯试验性施工,确定最佳夯击数为6击,整体夯沉量约40 cm;②强夯后黄土密实度明显提高,标贯击数沿着深度几乎线性增加;③场区黄土层为低液限黄土状粉土,稍湿,密实,压缩性低;④强夯消除场区内黄土的湿陷性;⑤强夯后黄土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粘聚力变化较大,通过直剪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复核边坡稳定性,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西北地区机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强夯 直剪试验 标贯 土工试验 边坡稳定性
原文传递
某山区地基强夯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周培峰 《土工基础》 202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验证强夯效果,但多种试验方法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判断出强夯效果,及时给出初步检测意见,成为现场检测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某山区强夯地基检测前导试验项目分析,在现场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验证强夯效果,但多种试验方法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判断出强夯效果,及时给出初步检测意见,成为现场检测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某山区强夯地基检测前导试验项目分析,在现场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多道瞬态面波测试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强夯地基承载力和密实程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对各试验区强夯前后的面波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合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得出素填土试验区剪切波速与土体密实程度关系,为后期大面积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地基 标准贯入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多道瞬态面波测试 承载力
原文传递
强夯法加固可液化砂质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家磊 张合青 +3 位作者 余虔 韩进宝 刘洋 姚妙娴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10和12击数。同时,设置夯击能1000 kN·m条件下夯击数4、6和8,用以研究地表冻土层对夯击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全深度标准贯入、面波、干密度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后的砂质粉土地基具有更大的密实度、传播波速和抗液化能力。其中,夯击能1000 kN·m和2000 kN·m作用下的最佳夯击数分别为10和8,对应的强夯影响深度为4.5 m和5.5 m,消除液化的深度则为4.3 m和5.3 m。而在检测指标上,标准贯入试验要求在1000 kN·m和2000 kN·m夯击能作用下,4.5 m和5.5 m全深度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不少于10和12。最佳夯击次数作用下原地基表层的干密度不低于1.45 g/cm3。研究结果推荐在机场跑道区域采用2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而停机坪和滑行道区域采用1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地基 强夯法 标准贯入 面波检测
下载PDF
基于水作用下红黏土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5
作者 陈道松 吴丽艳 崔玮 《土工基础》 202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以广西崇左地区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水作用下承载力特性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土体中水分蒸发迁移后,土体表面及土体产生裂隙,表面上的裂隙呈环状不规则形态,断面上的裂隙呈上宽下窄的形态。在遇水后,水沿裂隙渗入土体中,裂隙... 以广西崇左地区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水作用下承载力特性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土体中水分蒸发迁移后,土体表面及土体产生裂隙,表面上的裂隙呈环状不规则形态,断面上的裂隙呈上宽下窄的形态。在遇水后,水沿裂隙渗入土体中,裂隙面土体崩解,裂隙中充满水,致使土体软化,承载力降低。对天然含水率状态及浸泡10 h状态下的红黏土,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和载荷试验研究其承载力的变化,发现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推定的承载力与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降低幅度基本一致。施工工程中如遇基槽遇水,可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判定其软化程度,对实际工程有很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承载力 裂隙 轻型动力触探 载荷试验 水作用
原文传递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的效果评价及沉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雅如文 《土工基础》 2017年第6期685-689,共5页
基于对宁夏东部地区某工程场地夯实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检测,分别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堆载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对可能引起场区内地基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基于对宁夏东部地区某工程场地夯实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检测,分别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堆载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对可能引起场区内地基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强夯处理的黄土地基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强夯面以下的表层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已基本消除,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强夯法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适用性较高;(2)对于地基表层存在黄土状填土的地基,在基础施工期前应在地表设置一定厚度的灰土垫层,以消除不均匀浸水时产生轻微的沉降差,且宜选用底部碎石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基础的持力层;(3)填土的固结沉降、湿陷以及遇水软化现象均会导致黄土地基的沉陷,其本质原因是黄土地基原有结构产生了破坏。研究成果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强夯法 载荷试验 标贯 触探 沉降
原文传递
用于垃圾土地基加固的碎石桩承载力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海 施建勇 王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根据现有垃圾土地基碎石桩处理的试验,发现其破坏形式为桩体的侧向鼓胀;假设桩周垃圾土因桩的侧向鼓胀达到朗肯被动破坏状态,且不计地基垃圾土和桩身自重,由桩、桩周垃圾土的极限平衡,可以得到桩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依据已经进行... 根据现有垃圾土地基碎石桩处理的试验,发现其破坏形式为桩体的侧向鼓胀;假设桩周垃圾土因桩的侧向鼓胀达到朗肯被动破坏状态,且不计地基垃圾土和桩身自重,由桩、桩周垃圾土的极限平衡,可以得到桩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依据已经进行的相关试验和参考资料确定公式中的计算参数,计算出桩的极限承载力;同时进行了桩身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以由贯入击数推求承载力的特征值;经过理论计算与原位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两者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地基 城市固体废弃物 碎石桩 鼓胀破坏 承载力 动力触探 原位试验
下载PDF
简易贯入实验和塑性图在地质灾害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芷加 北园芳人 《土工基础》 201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介绍了简易贯入实验和塑性图的原理、应用和分析过程,通过国内外贯入实验和塑性图比较,总结了其优点以及推广的可能性。利用简易贯入实验数据可以简便、迅速地绘制出贯入曲线图,了解到灾害场地土层的大致分布,以及各土层土壤的软弱特性... 介绍了简易贯入实验和塑性图的原理、应用和分析过程,通过国内外贯入实验和塑性图比较,总结了其优点以及推广的可能性。利用简易贯入实验数据可以简便、迅速地绘制出贯入曲线图,了解到灾害场地土层的大致分布,以及各土层土壤的软弱特性。从现场采取土壤试样进行室内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实验,拟合液性界限和塑性指数的数据绘制出塑性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土壤试样的物理性质。结合粒度实验的相关数据,准确地判断出土壤试样的工学分类。简易贯入实验和塑性图的使用,可以为地质灾害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贯入实验 标准贯入实验 塑性图 地质灾害
原文传递
降水联合强夯加固吹填粉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高杰 万忠刚 邓雷飞 《水道港口》 2018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结合潍坊港某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分析了降水联合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沉降变化特点,并结合加固前后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降水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每遍点夯均能产生较大的沉降,且最大累计沉降量与夯击... 结合潍坊港某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分析了降水联合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沉降变化特点,并结合加固前后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降水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每遍点夯均能产生较大的沉降,且最大累计沉降量与夯击能大小成正比;每遍点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且超静孔隙水压力均在1~2 d内消散90%以上。通过现场检测表明:加固后地面下7. 0 m深度范围的标密实度显著增大,地基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降水联合强夯 孔隙水压力 标准贯入试验
下载PDF
黎平至落乡高速公路黎平隧道工程地质及施工技术
10
作者 张宝发 《吉林地质》 2013年第4期134-136,共3页
为了了解隧道工程地质概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及浅层折射法,进行了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试验、声波测试、工程地质钻探、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手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浅层折射法 标准贯入 动力触探试验 声波测试
下载PDF
青藏公路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窦明健 胡长顺 +1 位作者 多吉罗布 何子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面大范围出现波浪沉陷和开裂等病害 ,在综合病害调查、钻探取芯分析、动力触探、路面弯沉检测和面层材料试验等基础上 ,讨论了病害与青藏高原特殊自然条件 ,路基下多年冻土变化 ,路基及地基密实程度 ,路面基层性状...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面大范围出现波浪沉陷和开裂等病害 ,在综合病害调查、钻探取芯分析、动力触探、路面弯沉检测和面层材料试验等基础上 ,讨论了病害与青藏高原特殊自然条件 ,路基下多年冻土变化 ,路基及地基密实程度 ,路面基层性状和面层材料的关系 .分析了路面病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认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多年冻土的变化是路面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面层和基层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公路 路面病害 芯样分析 动力触探 弯沉检测
下载PDF
不同土质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加固效果测试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各场地不同能级试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采用8000kN·m夯击能处理山谷型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0~11.5m;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5~9.0m;②采用10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山前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2~12.5m;③采用15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④若采用梅纳公式的修正形式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其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建议为0.29~0.40;对于软弱下卧层浅、高地下水等不利情况应取低值,对于回填碎石层厚、且级配较好时可取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碎石回填地基 软弱下卧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山谷与滨海地区
下载PDF
碎石回填地基上10000kN·m高能级强夯标准贯入试验 被引量:24
13
作者 水伟厚 王铁宏 王亚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09-1312,共4页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3000,6000,8000,10000kN.m),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夯后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3000,6000,8000,10000kN.m),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夯后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结果。建议若用于规范表格,对碎石土、砂土等粗粒土在10000kN.m强夯能级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可取13~1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0000 kN·m 标准贯入试验 有效加固深度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深厚吹填砂土地基现场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苏亮 时伟 +1 位作者 水伟厚 曹建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0-1569,共10页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砂土地基 高能级强夯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下载PDF
朔黄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加固路基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懿 王连俊 +2 位作者 丁桂伶 葛宝金 李丹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9,共6页
在既有重载铁路中,路基、桥梁与涵洞等构筑物连接的路桥过渡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检测,评估路基承载力是保证线路平顺度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采用地基系数K30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加固后的朔黄铁路第170号... 在既有重载铁路中,路基、桥梁与涵洞等构筑物连接的路桥过渡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检测,评估路基承载力是保证线路平顺度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采用地基系数K30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加固后的朔黄铁路第170号桥路桥过渡段质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①地基系数K30能够直观地表征路基刚度及承载能力,加固后朔黄铁路170号桥路桥过渡段不同位置处的地基系数K30值提高15%~40%左右;②地基系数K30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N10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压实系数与地基系数K30不存在相关性;③既有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质量检测应进行大量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再辅以地基系数K30试验进行校核,对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少检测工作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重载铁路 路桥过渡段 地基系数K30试验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压实系数
下载PDF
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继才 丛建 +1 位作者 曹军 余博闻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4-180,共7页
振冲碎石桩主要加固浅层地基,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砂土层的液化;CFG桩布置在4根碎石桩的形心,桩端置于相对硬层,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起控制作用。对某工程试验区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 振冲碎石桩主要加固浅层地基,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砂土层的液化;CFG桩布置在4根碎石桩的形心,桩端置于相对硬层,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起控制作用。对某工程试验区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加固前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桩型复合地基中的碎石桩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FG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桩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CFG桩 组合桩型复合地基 静力触探 动力触探 静载荷试验
下载PDF
有关动力触探影响因素修正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平 田红花 《沈阳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文主要针对不同行业的规范中对动力触探试验影响因素修正方法的不统一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圆锥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试验 贯入度 岩土工程 影响因素 工程勘察 触探击数
下载PDF
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碎石回填地基15000kN·m高能级强夯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9-694,共6页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5 000kN·m 下卧软弱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下载PDF
泡沫轻质土路基浇筑体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傲 熊先勇 +2 位作者 王晓霞 徐清政 姜峰林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泡沫轻质土浇筑体是含有微裂缝、收缩裂缝、推挤分层、融合消泡等缺陷的水泥基材料。采用钻芯法和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法对泡沫轻质土浇筑体的质量进行了尝试性试验,以期验证两种方法对浇筑体进行质量检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泡沫... 泡沫轻质土浇筑体是含有微裂缝、收缩裂缝、推挤分层、融合消泡等缺陷的水泥基材料。采用钻芯法和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法对泡沫轻质土浇筑体的质量进行了尝试性试验,以期验证两种方法对浇筑体进行质量检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在按施工要求浇筑的前提下,钻芯法所取芯样光滑完整,无侧限抗压强度离散性小,可直接表征实际浇筑质量;通过贯入击数的变化可以直接判定浇筑体的均匀性,贯入30 cm深度的击数与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公式可预测浇筑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泡沫轻质土 浇筑体 质量评测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圆锥动力触探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 using dynamic cone penetrometer test results 被引量:7
20
作者 R.A.T.M. Ranasinghe M.B. Jaksa +1 位作者 Y.L. Kuo F. Pooya Nejad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nvolves the towing of a noncircular module,is now widespread and accepted among many other soil compaction methods.However,to date,there is no accurate method for reliable predic...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nvolves the towing of a noncircular module,is now widespread and accepted among many other soil compaction methods.However,to date,there is no accurate method for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densification of soil and the extent of ground improvement by means of RDC.This stud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for a priori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DC.The models are trained with in situ dynamic cone penetration(DCP) test data obtained from previous civil proj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4-sided impact roller.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ANN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field data,as indicated by the mode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pproximately 0.8.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N model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DC on a range of soil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 Ground improvem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dynamic cone penetration(DCP) t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