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诱发行为学障碍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唐启盛 黄启福 郭建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36,共3页
初步建立了高脂血症大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流后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通过用水迷宫法、跳台法、避暗法进行测试,分别观察7d、15d、30d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脂血症大鼠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后可明显造成学习记忆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在第7... 初步建立了高脂血症大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流后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通过用水迷宫法、跳台法、避暗法进行测试,分别观察7d、15d、30d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脂血症大鼠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后可明显造成学习记忆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在第7d时就可出现显著变化,而第15d与第7d相比较差别不显著,第30d与第7d比较则差别非常显著,说明该模型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探讨和治疗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病 脑缺血 再灌注 行为学障碍模型
原文传递
煤层采动底板破坏规律动态观测研究 被引量:71
2
作者 张平松 吴基文 刘盛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009-3013,共5页
煤层采动后顶底板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变形与破坏,不同煤层采动过程中的底板破坏具有一定的规律。对于受底板水害威胁的煤层,正确确定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精确预测底板阻水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通过实测法获得该破坏深度值... 煤层采动后顶底板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变形与破坏,不同煤层采动过程中的底板破坏具有一定的规律。对于受底板水害威胁的煤层,正确确定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精确预测底板阻水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通过实测法获得该破坏深度值及规律是矿井物探研究的一个方向。多年来,我国对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观测研究方法较多,但受技术条件所限,真正有效适用的技术方法较少。采用震波CT探测技术,结合煤层工作面中孔–巷间形成的探测剖面,进行不同时期震波CT数据采集、反演与资料处理,可获得煤层采动过程中底板破坏的动态发育规律及特征。开采探测实践表明,震波CT技术对底板破坏规律探测具有连续的动态效应,其适用性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底板破坏 震波CT 动态观测 煤层开采
下载PDF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8
3
作者 梁勇 陈裔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5,共2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方法 对我院2002、2003 年临床分离出的198 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两时间段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学χ2 检验。结果 与2002年相比,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方法 对我院2002、2003 年临床分离出的198 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两时间段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学χ2 检验。结果 与2002年相比,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统计学上无意义;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有增强的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动态监测——以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朝霞 杨桂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地了解景区的管理质量,对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 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地了解景区的管理质量,对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了解景区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生态旅游景区 管理质量 游客满意度 碧塔海
下载PDF
并行网络电法在煤层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建楼 刘盛东 +2 位作者 张平松 高荣斌 姜玉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并行网络电法勘探现场观测数据表明,随着开采煤层上覆岩体破坏程度的加剧,其电阻率值呈上升趋势:当煤层上覆岩层视电阻率值相对于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时为离层冒落带。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勘探现场观测数据表明,随着开采煤层上覆岩体破坏程度的加剧,其电阻率值呈上升趋势:当煤层上覆岩层视电阻率值相对于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时为离层冒落带。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值的变化主要是以突出异常为主。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并行网络电法进行煤层顶板视电阻率动态监测,可以直观反映"三带"的发育形态以及开采产生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为矿井安全提供有效的探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 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裴兵 刘利 吴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00-100,102,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而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并随着DIC的发展而发生进行性变化。结论产科DIC的各种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前就已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孕妇的高凝状态等因素的干扰,无法正确反映DIC时凝血因子的消耗程度,因此要给予动态监测才能对DIC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与纤溶 动态观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动态消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世国 石佑恩 +1 位作者 韩家俊 邓伟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中三类抗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家兔感染后第4wk,有39%家兔血中GAA呈阳性反应,而仅8.6%家兔MAA、SEA呈阳性反应,第8wk三类CAg均呈阳性反应,并于第10wk左右达高峰。未治疗组家兔直至感染后第27wk,血中三类CAg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9wk家兔接受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4wk,CAg水平开始下降,治疗后第6wk有10%家兔SEA阴转,治疗后第8wk,GAA阴转率为20%,SEA为70%,MAA为80%,治疗后第14wk除1例外,三类CAg全部阴转。结论:GAA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而MAA和SEA在治疗后较GAA消失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动态观察 疗效
下载PDF
动态观测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方建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确保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路堤的安全稳定,采用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进行处理,并对地基土的变形进行动态观测,通过观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控制标准以指导施工。
关键词 软土地基 薄层轮加法 动态观测 沉降 路堤 填筑
下载PDF
“治未病”与肿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义善 王钦文 +6 位作者 李军体 王锡林 马建军 姜鹏 曲震 王鑫 贾喜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肿瘤综合治疗与"治未病"的思想义理,分析肿瘤防治与"治未病"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2 618例肿瘤患者的随访观察,从"治未病"的视角,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结果:转... 目的:动态观察肿瘤综合治疗与"治未病"的思想义理,分析肿瘤防治与"治未病"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2 618例肿瘤患者的随访观察,从"治未病"的视角,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结果: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后3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5年之内,约占10%,确定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止遗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结论:"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尚未发生疾病时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期间可能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因此,综合治疗与"治未病",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必要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治未病 综合治疗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一种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扭矩的原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全林 刘彬 +2 位作者 张春熹 杨海马 吕宏诗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章在概述了各种扭矩测量的原理、发展和运用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弹性转轴扭矩的原理。它是利用由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在被测转轴2个截面上4个点处的相干光束测量这2个截面的相对转速,然后通过积分得到两截面的相对转角,... 文章在概述了各种扭矩测量的原理、发展和运用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弹性转轴扭矩的原理。它是利用由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在被测转轴2个截面上4个点处的相干光束测量这2个截面的相对转速,然后通过积分得到两截面的相对转角,进而实现被测转轴扭矩的测量。文章根据不同工况,提出了相应的扭矩动态测量计算方程。为大型机械设备主传动动力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扭矩测量 激光多普勒技术 相对转速 动力监测
下载PDF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感染小鼠肺指数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翠霞 杨荣阁 张永萍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清营解表合剂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病毒性肺炎的情况。[方法]采用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A/ P/R8/H1N1)滴鼻感染小鼠制作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随机分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并留取照片,同时计算小鼠肺指数,... [目的]动态观察清营解表合剂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病毒性肺炎的情况。[方法]采用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A/ P/R8/H1N1)滴鼻感染小鼠制作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随机分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并留取照片,同时计算小鼠肺指数,比较同一时相不同组间及不同时相同一组内肺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中剂量清营解表合剂与银翘解毒颗粒改善小鼠肺炎的效果相当,高剂量清营解表合剂组小鼠感染病毒后第5d肺指数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高剂量清营解表合剂对小鼠病毒性肺炎的疗效优于中剂量清营解表合剂与银翘解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营解表合剂 流感病毒 肺指数 动态观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抗体动态观察及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美君 陈静 +3 位作者 孙圣福 马慧玲 田夫林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32,共3页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向于稳定,当整个猪群再次表现临床症状时,抗体逐渐上升至一定水平,但抗原检出率较低;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上升依然很快,免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CSFV 持续性感染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海 何娴 +5 位作者 刘丹霞 李榕娇 陈继业 陈代雄 沈浩贤 李小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21-22,27,共3页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滴度的检测,以了解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2-巯基乙醇处理和...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滴度的检测,以了解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2-巯基乙醇处理和给大鼠灌服吡喹酮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变化。结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用2-ME处理后各时点采集的感染大鼠血清OD值均较不加处理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药结束后第3d大鼠血清IgG抗体ELISA检测值约为未服药组感染大鼠的2·2倍。结论以2-ME处理的血清及服用吡喹酮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IGG抗体 动态观察
下载PDF
动态观察危重病人CRRT中COR,TNF-α,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拔山 蓝光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中动态观察血中皮质醇 (COR)、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 6 (IL - 6 )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 2 7例病人于严重创伤后 12h有否进行CRRT随机分成CRRT治疗组和非CRRT治疗组 ,采...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中动态观察血中皮质醇 (COR)、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 6 (IL - 6 )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 2 7例病人于严重创伤后 12h有否进行CRRT随机分成CRRT治疗组和非CRRT治疗组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检测两组患者在 12h、2 4h、4 8h、72h血中COR、TNF -α、IL - 6的含量 ,并观察患者体温 (T)、心率 (P)、呼吸 (R)等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非CRRT治疗组COR、TNF -α、IL - 6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CRRT治疗组TNF -α在CRRT治疗 12h ,显著低于同期非CRRT治疗组水平 (P <0 0 5 ) ,随后逐渐升高 ,但其水平仍较同期非CRRT治疗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COR、IL - 6在CRRT治疗 12h后明显降低 ,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P <0 0 5 ) ,治疗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危重病人CR RT可明显降低COR、TNF -α、IL - 6水平 ,显著改善全身炎症症状 ,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 ;动态观察COR、TNF -α、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COR TNF-Α IL-6 白介素-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增新 倪广臻 +1 位作者 胡雪伟 李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 ml,平均2800 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 P<0.05), 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 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凝血4项 凝血功能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M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代雄 沈浩贤 +2 位作者 李小敏 李华 陈晓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356-1357,1370,共3页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M抗体检测,了解其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比较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兔抗大鼠IgG处理的情况下,ELIS...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M抗体检测,了解其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比较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兔抗大鼠IgG处理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6d已有明显上升,并在45d左右达到第1个高峰,然后下降,在第123d前后又达到一个高水平。感染大鼠血清经兔抗大鼠IgG预处理后,在27、60和90d三个时点IgM抗体检测值出现较明显的变化。结论结果显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宿主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对免疫学检测靶标和诊断时机的选择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IGM抗体 动态观察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寿昌 朱丽芳 +2 位作者 史晓萍 丁韧烨 于琛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 :探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 CD4 、 CD8、 CD1 6 + 56 抗原进行检测 ,并以同样例数的健康儿童作对照... 目的 :探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 CD4 、 CD8、 CD1 6 + 56 抗原进行检测 ,并以同样例数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入院初检测 ,IM患儿外周血 CD3+ 、 CD8+ 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CD4 + 、 CD1 6 + 56 + 淋巴细胞百分率及 CD4 +细胞与 CD8+细胞的比值 (CD4 +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出院前患儿的临床症状已基本消失 ,但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却仍明显异于对照组 (P<0 .0 1) ,直至出院一周各项指标才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IM患儿疾病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各功能群明显异常 ,提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发生紊乱 ,需临床症状消失一周才逐渐恢复。该病的护理中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铁磁性阻尼合金中磁畴运动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效东 吴宝榕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备有拉伸装置的JEM-200CX透射电镜下对Fe-Cr-Al系铁磁性阻尼合金中铁素体内的磁畴结构及畴壁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磁畴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是通过部分原畴壁的消失,新畴壁的形成以及新、旧畴壁的重构来完成的,本文还初步... 在备有拉伸装置的JEM-200CX透射电镜下对Fe-Cr-Al系铁磁性阻尼合金中铁素体内的磁畴结构及畴壁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磁畴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是通过部分原畴壁的消失,新畴壁的形成以及新、旧畴壁的重构来完成的,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铁素体内磁畴运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性 阻尼合金 磁畴 动态观察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一氧化氮及合酶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文君 白小涓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NOS)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程中的变化。方法 在高胆固醇饮食基础上建立兔AS模型。在实验不同阶段 ,观察各组兔主动脉壁NOS活力、NO含量、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 ,并进...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NOS)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程中的变化。方法 在高胆固醇饮食基础上建立兔AS模型。在实验不同阶段 ,观察各组兔主动脉壁NOS活力、NO含量、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 ,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甘油三酯 (TG)的浓度、主动脉壁NOS活力及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 0 1) ,全血SOD活力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1)。模型组内比较显示NOS活力及NO含量于实验 16周达峰值 ,此后呈下降趋势 ;全血SOD活力逐渐下降 ,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 ,动脉壁NOS活力增强 ,NO合成增多 ,并于纤维斑块期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抗原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单骄宇 李海涛 +4 位作者 吐尔洪江·吐逊 肖晋 李亮 林仁勇 温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动态检测细粒棘球蚴不同抗原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方法在体外实验的条件下,获得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分别应用15μg/ml重组抗原B(rAgB)、5mg/ml小鼠囊型包虫囊液(MHF)、1 000U/ml I... 目的动态检测细粒棘球蚴不同抗原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方法在体外实验的条件下,获得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分别应用15μg/ml重组抗原B(rAgB)、5mg/ml小鼠囊型包虫囊液(MHF)、1 000U/ml IFN-γ(阳性对照)刺激BMDCs,在6、18、24、48、60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动态监测IDO、IL-10mRNA相对表达情况;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各组DCs,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DO蛋白的表达。结果 FQ-RT-PCR显示,rAgB处理组IDO mRNA在24h时上调26.8倍,IL-10mRNA在48h时上调65.1倍,MHF处理组干预24h时IDO mRNA、IL-10mRNA表达分别上调12.6倍和3.9倍。Western blot显示IDO的表达可被rAgB、MHF上调,rAgB处理组在24h时出现IDO条带,MHF处理组于48h出现MHF条带。结论 rAgB、MHF均可上调DCs表面IDO的表达,并在一定时间内rAgB上调IDO表达的能力强于MHF。推测在CE的慢性感染过程中,IDO作为调节宿主反应的分子开关可能在Th2型反应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棘球蚴致机体免疫逃避中可能参与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抗原 树突状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