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雪岭云杉林群落组成与结构10年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阿地来·赛提尼亚孜 常顺利 +3 位作者 张毓涛 孙雪娇 李吉玫 李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3-3040,共8页
对森林群落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理解群落的构建机制与更新动态。以天山雪岭云杉林8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共3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天山雪岭云杉林10年的... 对森林群落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理解群落的构建机制与更新动态。以天山雪岭云杉林8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共3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天山雪岭云杉林10年的群落动态。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木本植物独立存活个体从2009年11835株(6科8属8种)减少到2019年的10301株(5科6属6种),物种组成无明显变化;总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分别增加4.55 m^(2)·hm^(-2)、2.35 cm和2.27 m;胸径≥1cm个体的年死亡率为3.41%,年补员率为0.65%;群落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中小径级(DBH≤20 cm)个体数量多,占总体的70.59%~78.74%,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个体的中小径级(DBH≤10 cm)占比最高,每隔5年的占比分别为16.90%和15.26%;树高>10 m个体比例大且较为稳定,总体由48.94%升高到55.45%。雪岭云杉林在10年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没有出现较大变化,但群落中个体的高死亡率和较低补员率,尤其优势种的更新不足,使得该森林更新缓慢。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天山雪岭云杉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动态,为天山雪岭云杉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样地 云杉森林 死亡率 补员率 胸径
原文传递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更新苗和成树格局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逍虎 赵维俊 +5 位作者 闫春鸣 任小凤 武龙庆 薛春 芦倩 张瑞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5,共11页
【目的】研究青海云杉林更新苗和成树的两个重要参数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与变异尺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国家级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已建立的340 m×300 m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 【目的】研究青海云杉林更新苗和成树的两个重要参数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与变异尺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国家级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已建立的340 m×300 m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进行更新苗和成树数量和高度的调查,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1)样地更新苗和成树密度的均值分别是5762和2016株·hm-2,对应的高度均值分别是0.30和8.79 m。更新苗密度和高度的变异属强变异,而成树密度和高度的变异属中等变异。2)样地更新苗和成树密度的变异函数值可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描述,变程分别为73.10和45.60 m。更新苗密度空间依赖性较强,而成树密度空间依赖性较小。东北—西南方向上是更新苗密度分布的优势格局,全方位上是成树密度分布的优势格局。更新苗密度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低,成树密度斑块间的连接程度较高。3)样地更新苗高度的变异函数值可用指数模型描述和球状模型描述,变程分别为47.40和23.90 m。东北—西南方向上是更新苗高度分布的优势格局,南北方向上是成树高度分布的优势格局。更新苗高度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低,成树高度斑块间的连接程度较高。【结论】青海云杉林更新苗和成树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有助于解释青海云杉林种群动态背后的潜在规律性,有望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退化的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动态监测样地 更新格局 空间变异 祁连山
下载PDF
我国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根年 陈秀君 费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2,共5页
针对城镇地价具有时空动态变化的特征,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地价评估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探讨了基于标准宗地为载体的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技术方法,为政府及时、准确掌握地价市场信息、制定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建立地价公... 针对城镇地价具有时空动态变化的特征,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地价评估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探讨了基于标准宗地为载体的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技术方法,为政府及时、准确掌握地价市场信息、制定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建立地价公示制度和基准地价更新、宗地地价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价 动态监测体系 技术方法 标准宗地 应用
下载PDF
R语言在橡胶林动态监测地形图绘制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国玉 陈伟 +2 位作者 王继坤 吴志祥 谢贵水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50-53,59,共5页
为开展橡胶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2012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在海南儋州试验场四队橡胶林中建立了1 hm2动态监测样地。基于海南儋州1 hm2橡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高程数据,介绍了R软件等高线图、三维立体图等方面的应用,希望对... 为开展橡胶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2012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在海南儋州试验场四队橡胶林中建立了1 hm2动态监测样地。基于海南儋州1 hm2橡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高程数据,介绍了R软件等高线图、三维立体图等方面的应用,希望对R软件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软件 橡胶林 动态监测样地 地形图
下载PDF
上海城镇景观林结构调控初期伐桩更新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商侃侃 胡凌 +1 位作者 郑思俊 张庆费 《中国城市林业》 2012年第6期9-12,共4页
文章以结构调控初期的城镇景观林为对象,调查测定间伐第1年主要树种的伐桩萌芽情况、萌枝数量、高度以及群落垂直结构,分析树种的萌枝能力及其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的萌枝能力均较强,不同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29.5,P<... 文章以结构调控初期的城镇景观林为对象,调查测定间伐第1年主要树种的伐桩萌芽情况、萌枝数量、高度以及群落垂直结构,分析树种的萌枝能力及其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的萌枝能力均较强,不同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29.5,P<0.001),呈现"常绿树种产生数量多、植株矮小的萌枝,落叶树种产生数量较少、植株高大的萌枝"的格局。砍伐降低了林分密度,为冠层受压树种释放空间;同时,伐桩萌枝以其生长优越性快速恢复,占据高度3m以下的空间,丰富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因此,城镇景观林结构调控时,可通过砍伐并适当保留伐桩萌枝达到既控制林分密度又促进群落分层、维持群落和景观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样地 伐桩萌枝 成层性 复层结构
下载PDF
长白山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赵亚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0-1100,共11页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西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或火烧破坏后形成大面积次生林。参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5~2007年,在长白山地区典型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椴树...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西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或火烧破坏后形成大面积次生林。参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5~2007年,在长白山地区典型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各建立了5.2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木本植物,初步分析了森林监测样地的群落组成和种群结构,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2种,20949株活个体,隶属于13科21属。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1个种,14725株活个体,隶属于12科20属。椴树红松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20个种,12062株活个体,隶属于11科13属。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及椴树红松林中胸径大于1cm的木本植物胸高断面积之和分别为24.74、32.07和56.64m2.hm–2。紫椴(Tilia amurensis)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的重要组成树种,其重要值、胸高断面积在3个森林监测样地内均居于前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ana)重要值和胸高断面积在次生杨桦林内均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椴树红松林内优势地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顶级树种所取代。次生杨桦林和次生针阔混交林中,红松、色木槭(Acer mono)、臭松(Abies nephrolepis)、鱼鳞松(Picea jezoensis)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而椴树红松林内,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则呈单峰分布,色木槭、臭松和鱼鳞松呈倒J型分布。g(r)分析表明长白山森林监测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强度在同种个体周围(r≤4m)达到最大,随着距离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小。次生林中树种空间格局的环境解释量较高,而椴树红松林中环境因子对树种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结构 分布格局 动态监测样地 环境解释
下载PDF
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幼苗功能性状差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丹 刘检明 +3 位作者 徐耀粘 江明喜 谷志容 廖春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8-949,共12页
以湖南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中24个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生长阶段(H1:5≤H<20 cm、H2:20≤H<40 cm、H3:40≤H<80 cm、H4:80≤H<130 cm、H5:H≥130 cm且DBH<1 cm)获取了826株幼苗并测量... 以湖南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中24个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生长阶段(H1:5≤H<20 cm、H2:20≤H<40 cm、H3:40≤H<80 cm、H4:80≤H<130 cm、H5:H≥130 cm且DBH<1 cm)获取了826株幼苗并测量了叶片和茎干功能性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冠层和叶片习性幼苗功能性状变异,以及不同功能性状对幼苗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苗功能性状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显著,随着幼苗生长,比叶面积(SLA)、叶片碳氮比(C/N)呈现下降趋势,比茎密度(SSD)、叶柄长度(PL)、叶片氮磷比(N/P)和叶绿素含量(Chl)呈现升高趋势;(2)SLA在灌木层、亚乔木层和乔木层间无明显变化,叶片厚度(LT)、Chl和N/P在3个冠层间变化显著,SSD和PL均在灌木层和乔木层间无明显变化,C/N在灌木层和亚乔木层间无明显差异;(3)常绿树种幼苗具有较高的Chl和LT,落叶树种幼苗具有较高的SLA、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和PL;(4)个体大小对幼苗存活具有显著正效应,LPC促进落叶树种幼苗存活,抑制常绿树种幼苗存活。在植物生活史早期,不同功能群植物针对林下低光环境采取了不同生长适应策略,不同生长阶段幼苗也根据光环境的改变调整自身功能性状。另外,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幼苗的生长主要受氮素限制,且这种限制作用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大小 幼苗存活 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森林更新 八大公山森林监测样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