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荷载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玉峰 王庶懋 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73-1778,共6页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是一种通过减轻地基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处理不良地基的新型轻质土工材料。由于LSES主要用作路基填土,因此,其在动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值得关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讨论了围压、水泥掺量、EPS含...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是一种通过减轻地基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处理不良地基的新型轻质土工材料。由于LSES主要用作路基填土,因此,其在动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值得关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讨论了围压、水泥掺量、EPS含量以及循环加载次数对LSES动变形特性的影响。当围压较低时,LSES会呈现出与EPS块体相似的线性动应力-应变关系;而在较高围压下,LSES的动应力-应变拟合曲线则为双曲线型。在给定的应变水平下,LSES的割线动弹性模量Esec随着围压和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EPS含量增多时,Esec-εd曲线更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 动荷载 变形特性 割线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永格 牛矗 +1 位作者 张强 张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掌握地表沉陷的一般变形规律,需研究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终态变形特征和地表沉陷动态变形特征,对云驾岭矿三采区开展了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研究了地表沉陷终态移动变形特征及角量参数求取,地表下沉速度,地表下沉速度滞后和地... 为掌握地表沉陷的一般变形规律,需研究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终态变形特征和地表沉陷动态变形特征,对云驾岭矿三采区开展了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研究了地表沉陷终态移动变形特征及角量参数求取,地表下沉速度,地表下沉速度滞后和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范围广,充分采动角为:走向左70°、走向右61°、走向边界角57°、下山边界角81°、走向移动角67°,下沉速度快,下沉活跃阶段仅为15d,占整个地表移动时间的6%,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分别为146m和143m,衰退阶段下沉量小,但周期较长,上述结果验证了厚松散层下重复采动时,地表下沉与采动程度呈正比,活跃期的下沉周期短,衰退阶段周期长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陷特征 终态沉陷特征
下载PDF
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变形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亚峰 聂如松 +3 位作者 冷伍明 程龙虎 梅慧浩 董俊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9-2119,共11页
铁路路基承受的列车动荷载作用由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和无列车通过时的加载间歇组成,针对此工程背景,开展不同围压、水的质量分数、动应力条件下的连续加载与加载-停振的动三轴试验,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超孔隙水压... 铁路路基承受的列车动荷载作用由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和无列车通过时的加载间歇组成,针对此工程背景,开展不同围压、水的质量分数、动应力条件下的连续加载与加载-停振的动三轴试验,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超孔隙水压力、弹性应变、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间歇对路基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由于加载间歇阶段试样卸载以及排水作用,试样在加载阶段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在间歇阶段消散,土体内部颗粒及结构得到调整,试样抵抗后续荷载的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加载间歇显著减缓了后续加载阶段的塑性应变发展,降低了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加载间歇对提高试样回弹模量、降低弹性应变的效果有限.加载-停振的间歇加载方式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列车荷载作用,进而获得更具实际意义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填料 动三轴试验 间歇性循环荷载 变形特性 超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超深厚覆盖层中深埋细粒土动力变形和强度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正权 刘启旺 +2 位作者 刘小生 杨玉生 陈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4-831,共8页
土石坝(超)深厚覆盖层中的深埋细粒土难以完全挖除(换填),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是科研设计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进行某大型土石坝工程超深厚覆盖层地基中的深埋粉砂层土动力特性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 土石坝(超)深厚覆盖层中的深埋细粒土难以完全挖除(换填),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是科研设计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进行某大型土石坝工程超深厚覆盖层地基中的深埋粉砂层土动力特性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变形与强度特性,并为大坝—地基系统动力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试验土料最大动剪模量和平均有效应力在双对数坐标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围压力条件下的模量衰减(阻尼比增长)曲线可以采用参考剪应变的方式进行归一,可用试验确定特定围压力条件下的模量衰减(阻尼比增长)曲线外延推求任意围压力条件下的相应曲线;试验土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强度特性主要受土体密度、固结条件和围压力条件等控制,当土体处在不等向固结状态时,不同动力破坏标准下确定的土体动强度特性参数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厚覆盖层 动三轴试验 动力变形特性 动强度特性 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
下载PDF
高轴压和围压共同作用下矽卡岩受频繁动态扰动时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春 唐礼忠 +3 位作者 程露萍 陈源 刘涛 韦永恒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37-4546,共10页
以冬瓜山铜矿深部出矿进路附近的矽卡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HPB试验系统,进行高轴压和围压共同作用下受频繁动态扰动时深部矽卡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加载的高轴压和围压促使岩石内部微裂纹闭合,致使冲击荷载作用时动... 以冬瓜山铜矿深部出矿进路附近的矽卡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HPB试验系统,进行高轴压和围压共同作用下受频繁动态扰动时深部矽卡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加载的高轴压和围压促使岩石内部微裂纹闭合,致使冲击荷载作用时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初始阶段无下凹现象,即无压密阶段;峰值应力后,当岩样内部存储的弹性力大于卸荷时的冲击荷载时,出现应变减小的回弹现象,否则压缩应变一直增大至岩样破碎;累计扰动冲击次数随围压增大递增,随轴压增大递减,且增减率受围压、轴压大小的影响;动态变形模量、动态峰值应力随扰动冲击次数增加而减小,但最大应变及动态峰值应变增加;动态均值强度随轴压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岩石动态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弹应变总体上随扰动冲击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轴压 围压 动态扰动 变形特征 冲击次数 变形模量
下载PDF
动力扰动下深部出矿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春 王成 +2 位作者 熊祖强 程露萍 王怀彬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以冬瓜山铜矿井下900 m深处的出矿巷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隔一采一充一"阶段凿岩、分段崩落的回采方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静动态开挖过程中出矿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模拟相关岩体力学参数由三轴压缩及频繁冲击扰... 以冬瓜山铜矿井下900 m深处的出矿巷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隔一采一充一"阶段凿岩、分段崩落的回采方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静动态开挖过程中出矿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模拟相关岩体力学参数由三轴压缩及频繁冲击扰动试验数据折减获得,采用Mohr-Coulomb模型进行静态开挖分析,结合Strain-Softening模型进行动态扰动影响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爆破产生的扰动促使围岩变形加剧,但不会改变静态开挖时围岩变形演化的规律;开挖时巷道周边产生应力卸荷现象,且顶板出现拉应力,靠近采场巷道两帮应力离散性大,造成顶板易产生拉伸破坏,靠近采场巷道两帮易发生片帮;结合深部出矿巷道实际稳定情况,推测巷道顶板及靠近采场部位易产生破坏,需加强支护,其余部位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动力扰动 采矿方案 数值模拟 出矿巷道 变形特征
下载PDF
8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动态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蔡恒君 胡靖帆 +1 位作者 宋仁伯 代启锋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采用Hopkinson拉杆试验系统对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DP800)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动态拉伸选择应变速率为500、1000和2250 s^(-1).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得出:双相钢的塑性延伸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呈指数形式增加;DP800在高应... 采用Hopkinson拉杆试验系统对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DP800)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动态拉伸选择应变速率为500、1000和2250 s^(-1).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得出:双相钢的塑性延伸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呈指数形式增加;DP800在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会产生绝热温升效应,计算可得DP800在应变速率为2250 s-1时拉伸变形产生的绝热温升为89℃.基于J-C(Johnson-Cook)模型和Z-A(Zerilli-Armstrong)模型,对DP800的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J-C模型应变速率效应多项式进行二次化修正,修正后的J-C模型相较于J-C模型对DP800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平均可决系数从0.9228提高到0.9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动态试验 拉伸试验 变形特性 本构模型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动力失稳下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变形特征与支护参数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瑞御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7期284-290,共7页
为了提升煤矿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支护方式支护效果差的问题,分析煤矿巷道在动力失稳状态下的围岩松动变形特征,实现支护参数的优化计算。探测煤矿巷道围岩内部结构,根据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建立煤矿巷道围... 为了提升煤矿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支护方式支护效果差的问题,分析煤矿巷道在动力失稳状态下的围岩松动变形特征,实现支护参数的优化计算。探测煤矿巷道围岩内部结构,根据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建立煤矿巷道围岩动力失稳模型。在该模型下,通过确定应力变化规律和应力—应变关系,得出围岩松动变形的特征分析结果。参考围岩松动变形特征,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得出锚杆长度、锚间排距、组合拱厚度等支护参数的计算结果。根据变形特征与支护参数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完成围岩松动变形支护。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的松动变形修复工作中,能够控制围岩松动变形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降低裂缝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动力失稳 变形特征 围岩支护参数
下载PDF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合理布置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炎 王德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9期55-61,6,共7页
为了合理地在剪力墙结构中布置剪力墙,以使结构更加安全经济,结合实际工程对其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进行设计调整,得出3种方案,并利用有限元软件SATWE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对比方案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不同剪力墙布置方案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为了合理地在剪力墙结构中布置剪力墙,以使结构更加安全经济,结合实际工程对其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进行设计调整,得出3种方案,并利用有限元软件SATWE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对比方案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不同剪力墙布置方案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布置剪力墙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结构周边剪力墙、翼缘长度以及增加部分剪力墙的翼缘,同时适当减小结构内部部分剪力墙的长度,删除结构内部部分及电梯井筒附近布置较多的墙体,结构的抗侧和抗扭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此外还能较大程度上节省材料用量,节约工程成本,可对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结构安全性的提高和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剪力墙 合理布置 动力特性 变形特性
下载PDF
考虑分层填筑的高路堤沉降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美芳 蒋鑫 +1 位作者 陈晓丽 邱延峻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0年第1期61-67,76,共8页
为研究高路堤动态填筑全过程沉降变形特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高路堤与一般路堤分层动态填筑过程中地基面沉降、路堤面沉降和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位移的分布演变规律,讨论填料轻质化、压实度提高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发... 为研究高路堤动态填筑全过程沉降变形特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高路堤与一般路堤分层动态填筑过程中地基面沉降、路堤面沉降和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位移的分布演变规律,讨论填料轻质化、压实度提高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路堤分层填筑全过程中堤身荷载不容忽视,采用轻质填料可极大减小高路堤的压缩变形和地基沉降;随着压实度的提高,如路堤填土弹性模量增加2倍,高路堤路基面沉降则减小16.9%,而地基面沉降和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位移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路堤 动态施工 数值模拟 沉降变形特性 轻质填料 压实度
下载PDF
动力荷载作用下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的变形特性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增祥 顾欢达 陈冬青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解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围压、含水率、水泥掺入量和气泡含量对FMLSS动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MLSS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符合双曲线关系,在一定的动应力作用下,... 为了解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围压、含水率、水泥掺入量和气泡含量对FMLSS动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MLSS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符合双曲线关系,在一定的动应力作用下,动应变随围压和水泥掺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含水率和气泡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动应变相同时,FMLSS的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和水泥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和气泡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动弹性模量与动应变的关系曲线为平缓衰减型;含水率和水泥掺入量是影响FMLSS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 动力荷载 变形特性 动应力应变关系 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尾矿的动力应力-应变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泽川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145,共7页
对等效线性方法的各个参数的经验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阻尼比曲线、动模量衰减曲线的影响因素和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归纳,通过对各类尾矿动力变形特性的试验总结,得到了以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黏土为代表的尾... 对等效线性方法的各个参数的经验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阻尼比曲线、动模量衰减曲线的影响因素和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归纳,通过对各类尾矿动力变形特性的试验总结,得到了以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黏土为代表的尾矿动模量衰减曲线,验证了用参考剪应变归一化得到不同围压下材料动模量衰减曲线的正确性,并将该方法用于尾矿,得到了高围压下尾矿的动模量衰减曲线,在不同围压下,将尾矿与天然土的动模量进行对比,得到了尾矿的一些特性。结果表明:材料在高围压状态下的动模量衰减曲线可以由低围压状态下的动模量衰减曲线将参考剪应变归一化的方法计算得到,其围压依赖性可以用参数k来表示。不同的材料对围压的依赖性不同,砂土的k平均取值为0.5,黏性土的平均取值为0.4,而对于尾矿,尾粉砂为0.4,尾粉土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动力变形特性 高围压
原文传递
地震多发区尾矿抗液化强度与动力变形特性试验
13
作者 刘春康 王洪江 +1 位作者 尚向凡 李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8-1738,共11页
为了研究地震多发区尾矿的抗液化强度和动力变形特性,以某上游法尾矿库中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沉积固结方式与尾矿细粒含量(FC)的关系;此外,通过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FC对尾矿抗液化性能和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从尾矿的微观结构特征出... 为了研究地震多发区尾矿的抗液化强度和动力变形特性,以某上游法尾矿库中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沉积固结方式与尾矿细粒含量(FC)的关系;此外,通过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FC对尾矿抗液化性能和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从尾矿的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分析FC对尾矿动力变形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层尾矿主要经历淋滤固结和化学固结,下层尾矿主要经历自重固结,而FC随取样深度非线性增加.对数坐标下的动剪应力随动循环次数增加近似线性减小,而有效固结围压(σ′_(3c))增大使尾矿颗粒接触更加紧密,导致尾矿结构破坏需要更强的动载荷.尾矿的抗液化强度随FC增加先降低后升高,FC越小,尾矿的抗液化强度越高、循环应力比衰减越快,而FC变化对动孔隙水压比的影响较小.尾矿的动孔隙水压比–振次比曲线呈现“减速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的3阶段发展趋势,而较大的固结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孔隙水压增长,此外,基于三参数动孔隙水压模型,得到了适用于本文尾矿的两参数动孔隙水压简化模型.随着FC增大,尾矿的动剪切模量先减小后增大、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尾矿的动力变形特性逐渐由粗颗粒控制向细颗粒控制转变,该过程细粒含量存在临界值.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多发区尾矿库稳定性评价及尾矿动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多发区 尾矿 细粒含量(FC) 抗液化强度 动力变形特性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松软围岩巷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永志 孙志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地质力学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巷道顶板坚硬、煤帮与底板极其松软的特点,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指出围岩松软强度低、采动高应力环境、初期支护强度刚度不足是造成巷道破坏的原因;并提出采用预应力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解决... 在地质力学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巷道顶板坚硬、煤帮与底板极其松软的特点,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指出围岩松软强度低、采动高应力环境、初期支护强度刚度不足是造成巷道破坏的原因;并提出采用预应力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解决采动影响下松软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井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大幅度提高了围岩整体稳定性,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5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杜绝了巷道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影响 极软煤岩 现场测试 变形特征 注浆加固
下载PDF
双江口水电站坝体材料及覆盖层坝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世殊 张建海 +3 位作者 余挺 杨建 田景元 刘恩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筑坝材料的动力变形特性是进行大坝动力反应分析的基本依据之一,采用等效粘弹性模型计算时主要包括最大动剪模量Gmax与平均有效主应力的关系,动剪模量比G/Gmax与动剪应变幅γd的关系以及阻尼比λ与动剪应变幅γd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反映... 筑坝材料的动力变形特性是进行大坝动力反应分析的基本依据之一,采用等效粘弹性模型计算时主要包括最大动剪模量Gmax与平均有效主应力的关系,动剪模量比G/Gmax与动剪应变幅γd的关系以及阻尼比λ与动剪应变幅γd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反映了在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与粘滞性特征。双江口水电站坝体材料及覆盖层坝基动力特性试验由两种试验方法同时进行,本文通过对比综合两种方法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不同的动应变区间有差异,应根据不同的计算模型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江口 坝体材料 覆盖层 动力变形特性
下载PDF
中、小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娟 赵建昌 +1 位作者 令赟刚 鞠学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121-122,143,共3页
为了研究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PKPM系列软件建立了一幢10层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并将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作比较。从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形特性和内力特性三方面表明,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 为了研究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PKPM系列软件建立了一幢10层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并将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作比较。从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形特性和内力特性三方面表明,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短肢剪力墙 动力特性 变形特性 内力特性
下载PDF
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增祥 顾欢达 陈冬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5,共6页
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探讨了围压、水泥掺入量、气泡含量和含水率对FMLSS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FMLSS的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动剪... 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探讨了围压、水泥掺入量、气泡含量和含水率对FMLSS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FMLSS的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当动剪应变相同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泥掺入量增大,动剪切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减小;动剪切模量随着气泡含量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受气泡含量的影响不显著。FMLSS的关系曲线呈平缓衰减型,阻尼比在0.01-0.03之间,体现出FMLSS是良好的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 动荷载 变形特性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加筋软土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献民 梁艳慧 《路基工程》 2014年第4期17-21,27,共6页
基于土工格栅与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加筋软土接触面变形特性的模拟计算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荷载形式、加筋层数、筋材位置、移动荷载等诸多因素对加筋软土路基力学性能、变形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基于土工格栅与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加筋软土接触面变形特性的模拟计算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荷载形式、加筋层数、筋材位置、移动荷载等诸多因素对加筋软土路基力学性能、变形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荷载作用形式对加筋软土路基表面位移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即使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层数、筋材位置依然能够显著改善软土路基的动力及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软土路基 动力特性 变形特性 影响因素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热加工图的Ti-46.5Al-2.5V-1.0Cr-0.3Ni合金高温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家勇 高帆 张继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Ti-46.5Al-2.5V-1.0Cr-0.3Ni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采用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研究了其在1000~1200℃和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46.5Al-2.5V-1.0Cr-0.3Ni合金在热变形时呈现两个微观机...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Ti-46.5Al-2.5V-1.0Cr-0.3Ni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采用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研究了其在1000~1200℃和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46.5Al-2.5V-1.0Cr-0.3Ni合金在热变形时呈现两个微观机制不同的动态再结晶峰区,其中动态再结晶区域Ι区:峰值效率为34%,峰值对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100℃和0.01 s-1;动态再结晶区域ΙΙ区:峰值效率为34%,峰值对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105℃和0.001 s-1。在温度低于1140℃、应变速率大于0.01 s-1范围内进行热加工时,由于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极易导致试样变形开裂。在温度1000~1130℃,变形速率大于0.02 s-1区域内,热压缩变形试样外表面剪切开裂趋势明显,易引起加工失稳。根据热加工图分析结果可知,Ti Al合金热变形时应选择在动态再结晶Ι区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合金 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高温变形特性
原文传递
动态扰动下深部出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令辉 王春 《中国矿山工程》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基于冬瓜山铜矿深部出矿巷道处于动态扰动影响的力学环境,结合试验数据、实测地应力数据,利用广义Hoek-Brown准则估算出矿巷道所处岩体的力学参数,然后利用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深部出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扰... 基于冬瓜山铜矿深部出矿巷道处于动态扰动影响的力学环境,结合试验数据、实测地应力数据,利用广义Hoek-Brown准则估算出矿巷道所处岩体的力学参数,然后利用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深部出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扰动影响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及位移的变化,内部动态扰动促使出矿巷道墙角、拱角出现应力集中;外部动态扰动促使出矿巷道底鼓破坏的几率增大;不考率动态扰动时,巷道顶板最易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扰动 深部 出矿巷道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