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36
1
作者 刘吉平 赵丹丹 +2 位作者 田学智 赵亮 刘家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4-3244,共11页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三江平原
下载PDF
近40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1
2
作者 王根绪 李元寿 +1 位作者 王一博 陈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1986、2000和2004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1986、2000和2004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退化具有普遍性,湿地面积萎缩在10%以上。以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最为严重,退缩幅度达到29%,同时大约有17.5%的长江源区内流小湖泊干涸消失,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高寒湿地系统退化使其水文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在湿地退化较为强烈的长江源区与若尔盖地区枯水期流量减少、稀遇较大流量径流发生频率增加而常遇流量发生频率减少、水涵养能力下降。湿地系统变化与区域气温显著升高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增温幅度升高到过去40年平均增温幅度的2.3倍,湿地系统退化程度也同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剧。在降水量呈现增加以及冰川趋于消融的背景下,高寒湿地退化是导致其流域径流持续递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动态变化 空间格局 水生态功能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近40a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田锡文 王新军 +1 位作者 K.G.卡迪罗夫 贾宏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241,共10页
为研究近40 a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状况,该文以凯拉库姆库区1975年Landsat MSS、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和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得到各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移矩阵... 为研究近40 a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状况,该文以凯拉库姆库区1975年Landsat MSS、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和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得到各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移矩阵,建立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同时,在景观格局分析中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在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分别选取不同的指数,系统分析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近40 a凯拉库姆库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剧烈变化,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低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随时间序列呈"V"型变化,而水体、耕地、中覆盖度草地的面积随时间序列呈倒"V"型变化;建设用地和耕地大面积急剧扩张,并伴随着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大量的中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同时部分耕地又转化为建设用地,使得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显著增加,研究区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V"字型变化,并有逐渐加快的趋势,活跃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早期和中期的水体转化为近期低覆盖度草地,稳定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早期的耕地和中覆盖度草地,过度到中期未利用地,进而转化为近期的耕地;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中覆盖度草地和耕地对整个景观发挥主导作用,与水体相邻的景观要素多,建设用地斑块数目多且相对分散,但有集中分布的趋势,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整体斑块尺度趋于均匀,景观趋于丰富和复杂化,斑块聚集程度减少,破碎度增加。该研究结果为凯拉库姆库区水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生态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分析 凯拉库姆库区
下载PDF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5
4
作者 姜玲玲 熊德琪 +1 位作者 张新宇 张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0-675,共6页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大连湿地面积减少了97.62km2;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移山填海工业园区的扩大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大连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大连
下载PDF
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君 杨晓梅 +2 位作者 隋立春 康军梅 王志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6期81-91,共11页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6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0%、50.03%、55.97%、59.4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5—2016年极低覆盖度面积减少了1427.9337 km^2,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了1252.9080 km^2,表明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分区统计结果显示:南部山区秦岭和渭河洪冲积平原的植被生长保持稳定;沿山丘陵、黄土台塬区植被增长趋势显著;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新的建城市区域和主要发展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显示:西安市在此2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大,这不仅表明西安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同时也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向不利趋势方向发展。这提醒我们尽管西安市总体植被覆盖度变好,但仍需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变化监测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遥感时空演变应用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兰樟仁 张东水 +1 位作者 邱荣祖 陈亨霖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将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度、湿地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模型相结合,横、纵向分析了1986- 1994年、1994-2000年两个时期闽江口湿地的动态演变模式。研究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闽江口湿地的... 将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度、湿地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模型相结合,横、纵向分析了1986- 1994年、1994-2000年两个时期闽江口湿地的动态演变模式。研究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闽江口湿地的干扰强度与对象不同,造成两个时期不同的湿地演变模式。在1986-1994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以水田面积的扩张为主导,在1994-2000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突出表现为城乡建筑用地对水田、非湿地农业的占用。在1986-2000年间,湿地景观中,人工水域破碎度增加,破碎化速度提高,形状更加复杂化;水田破碎度和形状复杂度都由增加向减弱转变;天然水域破碎度减小,形状复杂程度由减少变为增加;滩地破碎度由减少变为增加,形状复杂化由增加转向减少。在中、小时间尺度范围内,人类活动是影响闽江口湿地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闽江口湿地 演变模式
下载PDF
吉林省近20年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建平 高峰 张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利用1980、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了吉林省20 a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化、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分析吉林省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
关键词 吉林省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案观格局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鑫 焦健 +2 位作者 王婷 张玲豫 李朝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对天然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种沙地生境(盐渍沙地、普通沙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种群的构件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盐渍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都显著大于普通沙地,普通... 对天然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种沙地生境(盐渍沙地、普通沙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种群的构件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盐渍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都显著大于普通沙地,普通沙地芦苇的株高、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的生物量整体上都高于盐渍沙地的芦苇,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是该地区芦苇形态特征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2)不同生境样地因土壤条件及种间竞争程度的差异,芦苇种群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结构以及数量动态变化,普通沙地芦苇种群趋向于衰退型,盐渍沙地芦苇种群表现为增长型。(3)普通沙地中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0~4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于4 m的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盐渍沙地的函数值基本都在2条包迹线之间,在0~10 m的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沙地 芦苇种群 构件特征 年龄结构 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树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8,共6页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西部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草地
下载PDF
1986—2019年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谷丰 黄洪照 +2 位作者 苏春利 胡甜 谢先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4,183,共14页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型灌区,位于干旱内陆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监测和治理灌区土壤盐渍化演变迫在眉睫。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1986—2019年研究区不同季节的土地类型进行分类,结合当地水文...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型灌区,位于干旱内陆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监测和治理灌区土壤盐渍化演变迫在眉睫。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1986—2019年研究区不同季节的土地类型进行分类,结合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和工程建设发展,探讨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研究区春秋两季盐渍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1995—2005年是这两个季节盐渍化土地面积明显下降的时期,其前后两个时间段为盐渍化土地面积变化较稳定的时期,各个季节的景观格局指数下降趋势先快后缓,盐渍化土地先破碎后稳定,盐渍化土地的主要去向和来源为农业用地;1986—2003年间地下水水位埋深是研究区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季节盐渍化土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80、-0.72);2005—2019年间研究区春季盐渍化土地面积受上一年灌溉水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为0.78),夏季盐渍化土地面积与年均降雨量有关(相关系数r为-0.48),秋季盐渍化土地面积受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影响而下降(相关系数r为-0.57)、受当年灌溉水量的影响而上升(相关系数r为0.48)。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动态变化 成因 LANDSAT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内蒙古河套灌区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典型区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梅 周华荣 +1 位作者 张江英 热西旦.帕塔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8,共7页
以Landsat TM遥感解译出的塔里木河干流1990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来草地资源的时空及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探讨由此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对策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各草... 以Landsat TM遥感解译出的塔里木河干流1990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来草地资源的时空及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探讨由此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对策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各草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表现为入不敷出,各类型草地面积共计减少7.3×104hm2。虽然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2.76×104hm2,但草地质量的提高和下降的面积比为3∶10,草地质量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内草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有所增加,草地内部优势景观不明显。各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因素。基于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变化及草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分析,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牧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塔里木河干流
原文传递
杉木人工林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
12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2 位作者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09-5620,共12页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据,采用6种生长方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面积模型和林分密度模型,将二者相乘得到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模型,进而探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样地水平)作为单木叶面积的最优模型;以地区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总体平均水平)作为林分密度的最优模型;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形式,幼龄阶段增长较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之后下降幅度减少。本研究在考虑林分自然稀疏的前提下从生长模型的角度证明了杉木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型,而非达到顶峰后保持不变,同时也表明林分叶面积达到顶峰后下降是由于林分密度的降低引起的。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不同气候梯度的杉木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叶面积 动态变化 单峰 自然稀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海冰 郝占庆 +1 位作者 杨秀清 杨清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5-988,共4页
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 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断降低,林龄结构趋于不合理;从景观格局来看,1949年和1986年两期景观相比,红松林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总边缘长度减小,边缘密度增大,呈严重的破碎化,大部分红松林景观转变为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黑龙江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世清 安放舟 郭彦峰 《新疆环境保护》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根据1999年和2010年两期影像数据,在遥感软件EDARS IMAGINE9.1的支持下对图像进行技术处理,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将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同时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 根据1999年和2010年两期影像数据,在遥感软件EDARS IMAGINE9.1的支持下对图像进行技术处理,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将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同时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0年间耕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最大,变化量占到总流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94%和2.42%;水域、林地、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明显,依次为3.06%,1.82%和1.12%;11年间草地、耕地和水域的流转较为剧烈,变化速率较快;11年间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偏离度为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达到0.04,土地利用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干预趋于缓和;景观优势度增大,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有所减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明显;人口、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部CT变化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松 谢红 +1 位作者 余成新 聂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观察肺部CT图像上病变类型、分布、累及范围等影像学表现,根据每例患者的肺叶受累平均百分比进行CT半定量评分,总结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模式和特点。结果:72例中38例(53%)有明确接触史,其中12例(17%)为家庭聚集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1例,占71%)和咳嗽(31例,占43%)。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是嗜酸细胞计数减少(48例,占67%)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例,占65%)。最常见的基础病为高血压(17例,占24%)和糖尿病(16例,占22%),有2例(3%)为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异常18例(25%)。46例(64%)例康复出院,25例(35%)仍在住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3%)危重患者转入ICU病房,1例(1%)因呼吸衰竭死亡。肺部CT扫描显示双肺下叶最易受累。以CT扫描时间点观察病变高峰期在发病后1~37天,平均(9.92±5.01)天。肺部病变范围CT评分的变化模式可分为5型:进展-高峰-吸收型、进展-高峰-缓慢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病变在肺内进展方向有三种模式:沿胸膜下平铺蔓延模式、“摊饼”式和弥漫性。病变密度变化模式主要有2种:磨玻璃影-实变-吸收和逐渐吸收变淡模式。结论: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变化模式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三类国土空间分类及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云霞 高敏华 赵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4期46-52,73,共8页
以新疆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域,根据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完成麦盖提县3类国土空间分类与布局分析,通过单一动态度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从时空尺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农业空间占县域国土空间最大比例且面积逐年... 以新疆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域,根据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完成麦盖提县3类国土空间分类与布局分析,通过单一动态度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从时空尺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农业空间占县域国土空间最大比例且面积逐年递增、分布绝对均匀,景观斑块类型紧凑度高、多样性丰富、优势度凸显;2009—2019年城镇空间面积增长3倍,以麦盖提镇为中心城区集聚分布、各个乡镇散落分布,基尼系数递减,城镇空间集中扩张促进分布格局趋于均衡化;生态空间转化为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面积逐年减少、景观连续性与优势度随着斑块面积减少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类国土空间 空间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西北干旱区 麦盖提县
下载PDF
风干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牛树彬 田婧 +4 位作者 周慧敏 朱子冬 周桓宇 闫欢 张顺亮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以总氮、非蛋白氮、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游离氨基酸以及不同种类蛋白质(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碱溶蛋白和碱不溶蛋白)为指标,分析研究风干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风干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总氮含量没有... 以总氮、非蛋白氮、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游离氨基酸以及不同种类蛋白质(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碱溶蛋白和碱不溶蛋白)为指标,分析研究风干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风干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总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非蛋白氮含量持续升高,从原料肉的469.4 mg/100 g增加到成品肠的786.4 mg/100 g,贮藏240 d后增加至1 256.1 mg/100 g;多肽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均持续增加,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风干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在贮藏180 d后迅速增加;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经过加工和贮藏均有所提高,只有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降低;在加工过程中,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均因降解而减少,基质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在贮藏过程中,肌浆蛋白含量持续降低,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在贮藏前180 d无明显变化,贮藏至240 d明显减少,基质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肠 加工 贮藏 蛋白质组分 动态变化 降解规律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阜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娟 王心源 +2 位作者 杨则东 吴立 任霞 《地理空间信息》 2010年第4期90-92,96,共4页
以阜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阜阳市区1987-2009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运用Fragstats3.3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 以阜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阜阳市区1987-2009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运用Fragstats3.3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阜阳市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市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引种柴胡质量的灰色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英姿 客绍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6-458,共3页
目的分析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皂苷、总灰分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灰色模式识别法。结果醇溶性浸出物与总灰分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醇溶性... 目的分析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皂苷、总灰分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灰色模式识别法。结果醇溶性浸出物与总灰分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醇溶性浸出物在10月含量最高,多糖11月含量最高。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变化趋势类似,6月开始增长,8月底含量达最高;铁和锰10月含量最高,锌8月底含量最高,铜9月含量最高。8月底采收各指标关联度(0.6777)最高,质量最优,5月采收关联度最小(0.3706)。结论不同采收期柴胡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成分的最高含量不在同一时期,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确定了引种柴胡最佳采收期在8月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动态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 关联度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天津市宁河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詹华明 康慧 +5 位作者 宋小军 石文学 王志刚 秦磊 武玉刚 仰满荣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天津市宁河县为研究区域,在1987年和2005年的TM、ETM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天津市宁河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湿地类型的整体构成发生了剧烈变化,自然湿地的面积减少了37.42%...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天津市宁河县为研究区域,在1987年和2005年的TM、ETM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天津市宁河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湿地类型的整体构成发生了剧烈变化,自然湿地的面积减少了37.42%、斑块减少了124块,人工湿地的面积增加了14 606.2 hm2。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降低趋势,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人为活动是近20年宁河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及湿地类型的改变引起地下水文条件的恶化,导致湿地水源逐渐枯竭;湿地资源的变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动态变化 生态环境 景观格局变化 天津市宁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