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北京的沙尘天气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7,共6页
20 0 0年春天北京出现多次沙尘天气 ,多为扬沙和浮尘。从北京 5 0a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 :① 71%为扬沙 ,浮尘和沙尘暴分别占 2 0 %和 9%,沙尘为就地起沙 ,而沙尘暴和浮尘则来自内蒙古高原中部农牧交错地区 ;②风沙天气是呈波动式减少... 20 0 0年春天北京出现多次沙尘天气 ,多为扬沙和浮尘。从北京 5 0a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 :① 71%为扬沙 ,浮尘和沙尘暴分别占 2 0 %和 9%,沙尘为就地起沙 ,而沙尘暴和浮尘则来自内蒙古高原中部农牧交错地区 ;②风沙天气是呈波动式减少的 ,其中可以分出 4个 11~ 14a的周期性变化 ,2 0 0 0年 ,进入新的一轮变化周期 ,这一轮的风沙天气仍以扬沙为主 ,沙尘暴强度很弱。从过去的变化规律看 ,至少在未来的 4~ 5a之内 ,不会发生类似去年沙尘天气猛增的现象。继续绿化首都的环境 ,减少就地起沙 ;在沙尘暴和浮尘源区划定旱作农业北界 ,科学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解决北京风沙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风沙 沙尘暴 治理对策 2000年 浮尘
下载PDF
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面风压场的关系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小玲 翟盘茂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3,共8页
文中利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近地面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关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近半个世纪呈减少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前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较多 ,70年代末... 文中利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近地面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关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近半个世纪呈减少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前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较多 ,70年代末开始逐渐减少 ,1997年降到最低值 ,同期中国近地面风速也呈减小趋势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春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沙尘天气的发生频数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降低 ,中低纬度地区升高 ,气压梯度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地面风速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地面风场 海平面气压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我国北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杜吴鹏 高庆先 +2 位作者 王跃思 辛金元 蔺永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1026,共6页
采用2001—2006年沙尘天气的统计数据以及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了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和影响区代表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并分析了2005—2007年兰州和北京春季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下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波长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2001—2006年沙尘天气的统计数据以及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了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和影响区代表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并分析了2005—2007年兰州和北京春季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下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波长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些年沙尘天气呈先减少后略微增加但总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春季沙尘天气加重了城市大气污染,对沙尘源区内代表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区域本底污染指数的50%,使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和包头的春季非沙尘天气API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4%,53%,86%和90%;使影响区内代表城市,如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沈阳、济南、西安和郑州的春季非沙尘天气API平均值分别增加了85%,62%,49%,57%,29%,41%,27%和45%;沙尘天气使城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升高,气溶胶波长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 气溶胶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_(10)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晓东 田良 张小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弱与中国西北东部(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大气PM10含量高低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7,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地面大气环流场的合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该沙漠地区的大气沙尘主要是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绕流以及翻越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偏西风输送到西北东部地区,进而影响到当地空气质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西北东部 沙尘暴 PM10
下载PDF
敦德冰芯中微粒含量与沙尘暴及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纯平 姚檀栋 +1 位作者 ThompsonL.G. DavisM.E.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4,共6页
在敦德冰芯不同粒径(>2.0um,2.0~25um,>5.04um)的微粒数据处理基础上,进行了微粒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粒所揭示的气候信息分析,并将其与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粒含量变化与极地微粒... 在敦德冰芯不同粒径(>2.0um,2.0~25um,>5.04um)的微粒数据处理基础上,进行了微粒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粒所揭示的气候信息分析,并将其与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粒含量变化与极地微粒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微粒含量高时,气候多为冷干;微粒含量低时,气候多为暖湿微粒变化异常于这一规律时,多为尘暴发生之时微粒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大风强度、地形、尘暴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德冰芯 微粒 粒径 小冰期 沙尘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6
作者 戴雪荣 师育新 薛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8-174,共7页
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SKC-2000光透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对兰州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组距为0.25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均值6.444、众数5.00~5.25、单峰极正偏的粉质重亚粘土,大致... 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SKC-2000光透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对兰州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组距为0.25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均值6.444、众数5.00~5.25、单峰极正偏的粉质重亚粘土,大致与黄土粒度旋回中古土壤的粒度构成相当;沉积物分选差(SD=1.65),属大气动力条件很不稳定的快速气下堆积;Kd值平均3.37,较兰州马兰黄土高,且镜下发现石膏矿物晶形完好、含量高达2.7%,指示沉积物主要源于内陆干燥地带;沉积组分中大于0.05mm的极细砂含量仅为0.08%,较兰州马兰黄土低56倍,表明特大沙尘暴进入兰州后已经演变为特大尘暴。黄土物质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本区输入,而黄土堆积中心已由马兰期(末次冰期)六盘山以西的陇西盆地退向北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 沉积物 粒度 兰州市
全文增补中
沙尘暴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孟紫强 张剑 +2 位作者 耿红 卢彬 张全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对沙尘天气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的7所大、中型医院在2004、2005年沙尘天气高发时段(3月1日-5月31日)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每日门诊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排除了医院日门诊量的长期趋势、大气污染因素、气... 对沙尘天气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的7所大、中型医院在2004、2005年沙尘天气高发时段(3月1日-5月31日)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每日门诊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排除了医院日门诊量的长期趋势、大气污染因素、气象因素、日历效应等因素之后,分别对每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数的增加有联系,且均表现为滞后效应,其影响程度为沙尘暴大于扬沙天气,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因不同年份而不同,表明沙尘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扬沙天气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日门诊人数 时间序列分析 GAM模型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1995-2003年) 被引量:26
8
作者 孟紫强 卢彬 +4 位作者 周义 黄文清 王彤 耿红 张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00-1908,共9页
为了探讨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对过去9年(1995-2003)沙尘暴高发地区甘肃省武威市的6所大中型医院沙尘天气高发季节(3月1日-5月31日)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Semi... 为了探讨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对过去9年(1995-2003)沙尘暴高发地区甘肃省武威市的6所大中型医院沙尘天气高发季节(3月1日-5月31日)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Semi-parametric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以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后,考虑到具体年份的差异。分别对每年建立GAM回归模型(滞后7d)并进行分析.然后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年GAM分析结果(即相对危险度RR)进行效应量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RR+),以此表示沙尘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沙尘暴的影响,各年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相对危险度(RR)合并效应量(RR+)随沙尘暴滞后天数的不同而不同。且在滞后3、4、5d时每天的RR+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分别为1.40(95%CI为1.06-1.86)、1.34(95%CI为1.01-1.77)、1.73(95%CI为1.35~2.23);(2)扬沙天气在其滞后第6天RR+有统计学意义(RR+为1.14(95%CI为1.01-1.30);(3)浮尘天气与扬沙天气类似,也在其滞后第6天RR+有统计学意义,其RR+为1.12(95%CI为1.00-1.25).(4)沙尘天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可根据滞后不同天的RR+值变化,分为滞后早期效应、滞后中期效应和滞后后期效应三类;(5)沙尘天气引发和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各种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这些结果表明。呼吸系统日入院人数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与有关联系。且均表现为滞后效应。而且沙尘暴的影响强度大于扬沙天气或浮尘天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暴 扬沙 浮尘 呼吸系统疾病 日入院人数 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 META-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敦德冰心微粒变化特征和大气环境记录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纯平 姚檀栋 谢树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对祁连山敦德冰心总微粒含量、粒径分布以及总微粒含量、粗微粒含量与沙尘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主要来源于亚洲粉尘发源地和区域性源地,属于典型的陆源微粒。微粒含量和微粒粒径变化反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波动历史,沙尘... 对祁连山敦德冰心总微粒含量、粒径分布以及总微粒含量、粗微粒含量与沙尘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主要来源于亚洲粉尘发源地和区域性源地,属于典型的陆源微粒。微粒含量和微粒粒径变化反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波动历史,沙尘暴频率高时,微粒含量高,微粒粒径大,反之,微粒含量低,微粒粒径小。末次冰期以来,微粒含量变化呈减少趋势,暖期微粒含量低,冷期微粒含量高,夏季微粒含量高,冬季微粒含量低;不同粒径微粒相关性良好,反映了它们在来源、沉积和冰内变化方面具有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微粒含量 微粒粒径 沙尘暴 大气环境 敦德冰心
下载PDF
我国北方区域沙尘天气的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占华 任国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将我国北方沙尘主要影响区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华北区、东北区),用网格面积加权计算区域平均的方法,比较了各区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部沙尘日数的量级明显多于东北部;沙尘暴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 将我国北方沙尘主要影响区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华北区、东北区),用网格面积加权计算区域平均的方法,比较了各区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部沙尘日数的量级明显多于东北部;沙尘暴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区白天较夜间更易发生沙尘暴,2区(华北区)和3区(东北区)发生沙尘暴初始时刻的峰值出现在14:00,1区(西北区)出现在15:00~16:00;2区和3区出现沙尘天气的极值在4月,而1区在4、5两个月都是极值期;春季是各区沙尘天气的多发期,1区夏季沙尘天气发生的频次也较高;各区的沙尘日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跃变,1区和2区的突变点在1987年,3区在1983年。我国北方3个区沙尘天气的日、月、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1区表现得较为独特,2区和3区则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中国北方 区域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50年首都圈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和风的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玉福 唐海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首都圈地区 11个基本和基准气象台站近 5 0年的观测资料 ,给出了这 11个台站自建站至 2 0 0 0年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其与气温、降水和风的关系 .结果表明 :首都圈沙尘暴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 ,西北部沙尘暴日数明... 利用首都圈地区 11个基本和基准气象台站近 5 0年的观测资料 ,给出了这 11个台站自建站至 2 0 0 0年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其与气温、降水和风的关系 .结果表明 :首都圈沙尘暴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 ,西北部沙尘暴日数明显多于东南部 .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波动很大 ,同一站点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几十倍 .二连浩特、阿巴嘎旗、锡林浩特、丰宁、张家口、怀来和北京等 7个气象站自建站至 2 0 0 0年的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其余 4个气象站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首都圈地区沙尘暴季节性显著 ,多集中在春季 .与沙尘暴日数相关性最强的是起沙风日数 ,有 6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同起沙风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其次是气温 ,有 3~ 4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年均温、冬季均温和春季均温呈显著负相关 ;降水量与沙尘暴日数的相关性最弱 ,只有朱日和 1个站点与春季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另外有 4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气温、降水和风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就首都圈沙尘暴的时空变异性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温 降水 首都圈
下载PDF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占华 任国玉 +1 位作者 徐卫丽 刘瑞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5,共7页
本研究的范围在30°N以北地区,站点340个。通过采用区域平均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将中国北方沙尘(扬沙+沙尘暴)事件的年、季特征及其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面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温度、风(风速、大风日数、风速≥5 m/s的日数)、湿度、蒸发量... 本研究的范围在30°N以北地区,站点340个。通过采用区域平均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将中国北方沙尘(扬沙+沙尘暴)事件的年、季特征及其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面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温度、风(风速、大风日数、风速≥5 m/s的日数)、湿度、蒸发量作了详细、综合的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多降水对沙尘天气的发生可以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前冬至次年春季的气温突变容易诱发沙尘天气的发生;在温度偏高、湿度较大、风力偏弱、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少沙尘天气;风要素是影响沙尘天气最为直接相关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中国北方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丽坤 王广智 王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0-1926,共7页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100是颗粒物的主要组成,占TSP的50%∽57%,PM2.5/TSP和PM10/TSP分别达最低值0.17和0.43;在TSP和PM10中,Na、Si、Al、Ca、Fe、K、Mg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沙尘期是非沙尘期的2∽3倍,在TSP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7.28、1.98、19.89、25.82、18.77、4.68和6.49μg/m3,以土壤尘和扬尘为主;TSP中Ca2+、K+、Mg2+在沙尘期的浓度是非沙尘期的2∽3倍,最高达22.23、2.04和1.68μg/m3,主要来自土壤、尘埃,与沙尘有相似的来源;逆轨迹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事件由外来沙尘输入导致,其传输途径比较明显,起始位置为内蒙古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沿途向南经过山西,后转为东北方向,经过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份,最后输送到哈尔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特征 沙尘暴 传输途径 大气颗粒物
下载PDF
近40年呼和浩特沙尘天气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彩云 赵艳丽 苏利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利用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1971~2010年)沙尘日数、气候因子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呼和浩特春季沙尘日数与气候因子、大气-海洋环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量是影响呼和浩特春季沙尘天气的主要气候因子... 利用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1971~2010年)沙尘日数、气候因子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呼和浩特春季沙尘日数与气候因子、大气-海洋环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量是影响呼和浩特春季沙尘天气的主要气候因子。风速偏大,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的时期,呼和浩特春季沙尘天气偏多。北半球极涡面积扩大,强度增强,且副高面积收缩、强度减弱时,呼和浩特地区沙尘天气增多,反之,北半球极涡势力较弱,而副高势力较强时,呼和浩特地区沙尘天气减少。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时,呼和浩特沙尘天气增多;相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呼和浩特沙尘天气减少。前冬季的风速、气温对春季沙尘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沙尘天气 气候特征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强沙尘暴降尘对北京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万儒 杨光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对2002年3月袭击北京的强沙尘暴降尘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沙尘暴降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大量粉砂粒,也带来了可作为天然有效化学肥料的大量有效养分和交换性离子,丰富了北京土壤的有机质、全N、大量... 对2002年3月袭击北京的强沙尘暴降尘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沙尘暴降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大量粉砂粒,也带来了可作为天然有效化学肥料的大量有效养分和交换性离子,丰富了北京土壤的有机质、全N、大量元素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提高了北京土壤的潜在肥力;强沙尘暴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大量可溶性盐分和重金属微量元素污染物,影响了北京土壤环境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土壤 沙尘暴 降尘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下载PDF
沙尘暴发生过程中的风速和土壤湿度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宁 杜子璇 +3 位作者 刘忠阳 杨慧娟 吴吉东 雷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2,共5页
利用内蒙古中西部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地区2001-2004年的6小时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和每小时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沙尘暴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在沙尘暴发生季节,沙尘暴发生过程中风速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和变化特征。结果... 利用内蒙古中西部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地区2001-2004年的6小时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和每小时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沙尘暴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在沙尘暴发生季节,沙尘暴发生过程中风速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这个季节,沙尘暴的发生主要受西风影响,沙尘暴发生过程中的风速达到最大,沙尘暴发生前和发生后风速变化较大,统计样本中的最大变幅达12m/s;统计样本中土壤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达到最小值,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土壤湿度是制约沙尘暴发生的较为重要的下垫面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风速 土壤湿度 下垫面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土壤粒度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龙江 李亚兵 +2 位作者 王计平 贾耀锋 邹欣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成壤极其强烈,其成土母质为末次冰期形成的下蜀黄土,主要是在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近3100a来为全新世晚期,季风气候格局发生转变,气候干旱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在该地区形成了50cm厚的黄土层或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北地区 古环境意义 全新世土壤 粒度分布 南京 全新世晚期 气候干旱化 粒度分析 野外考察 演变特点 成壤环境 研究结果 下蜀黄土 末次冰期 成土母质 黄土堆积 季风气候 沙尘暴 适宜期 古土壤 降水量 表土层 黄土层 剖面
下载PDF
极干旱地区沙尘与非沙尘天气PM_(2.5)及所含金属元素的浓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玉散.吐拉甫 迪丽努尔.塔力甫 +4 位作者 王新明 丁翔 阿布力克木.阿不力孜 买丽克扎提.买合木提 米吉提.依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9-1538,共10页
大气PM_(2.5)污染和金属元素健康风险已成为大气环境研究热点。研究目标区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极其干旱,全年降水稀少,风沙较多,沙尘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的大气环境。于2014年1月、4月、7月和10—11月在和田市城区采集... 大气PM_(2.5)污染和金属元素健康风险已成为大气环境研究热点。研究目标区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极其干旱,全年降水稀少,风沙较多,沙尘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的大气环境。于2014年1月、4月、7月和10—11月在和田市城区采集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样品中的17种金属元素,分析了金属元素在不同季节沙尘和非沙尘气象状况下的暴露特征及与气象参数的关系,采用富集因子(EF)和正交矩阵因子(PMF)法对金属元素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PM_(2.5)质量浓度季节性特征表现为春季(973.5 9μg·m^(-3))>夏季(728.08μg·m^(-3))>秋季(366.51μg·m^(-3))>冬季(259.84μg·m^(-3)),并且PM_(2.5)质量浓度与风速和温度呈正相关。(2)PM_(2.5)中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在沙尘天气(108.12~268.25μg·m^(-3))明显高于非沙尘天气(43.19~126.41μg·m^(-3)),秋季金属元素Ni、Cd和Pb出现富集,EF值分别为10.26、42.06、27.39;冬季Ni、Zn、As、Cd和Pb出现富集,EF值分别为22.46、11.03、18.49、84.35、206.03。(3)金属元素在沙尘期间的来源主要为汽车排放(17.66%)、生物质燃烧(10.58%)、化石燃料9.97%和扬沙(61.78%),非沙尘期间4种排放源的贡献分别为23.63%、20.34%、18.39%、37.63%。(4)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金属元素风险指数小于阈值1,可以忽略;致癌金属Cr的致癌风险值小于10^(-6),没有致癌风险,但Co、Ni、As和Cd的致癌风险值在10^(-6)~10^(-4)之间,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市城区 沙尘/非沙尘天气 PM2.5 金属元素 PMF
下载PDF
沙尘暴对暴露儿童健康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紫强 张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咳嗽、咯痰、气短、肺部喘鸣、胸部憋闷、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泪、流涕、打喷嚏、心情压抑等11种常见的症状.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当天(滞后0d)儿童各种所查症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沙尘暴过后(滞后1~5d),儿童各种症状的RR逐渐降低,沙尘暴过后4d(滞后4d),几乎所有症状均恢复正常.暴露儿童在沙尘暴发生当天,除肺部喘鸣和胸部憋闷发生的RR升高不显著外(p>0.05),其他所查症状发生的RR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01).沙尘暴过后虽然各种症状RR均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同:在滞后1~2d,气短、眼睛干涩、流泪和心情压抑等4种症状RR仍显著高于沙尘暴前,直到滞后3d才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咳嗽、咯痰、咽干口苦和打喷嚏等4种症状RR在滞后4d才恢复正常;流涕症状RR在滞后5d才基本恢复正常.不同年度和不同时期的沙尘暴事件对儿童健康症状的影响有所不同.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沙尘暴对儿童的健康既有当日急性效应又有一定的短期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广义估计方程 健康效应 急性影响 儿童 问卷调查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以南京江北地区一典型剖面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龙江 贾耀锋 邹欣庆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94,共8页
通过对南京江北地区一个典型剖面(TZC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磁化率、粒度等替代性指标分析和光释光断代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的粉尘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层古土壤(400~50cm)形成于全新世最适... 通过对南京江北地区一个典型剖面(TZC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磁化率、粒度等替代性指标分析和光释光断代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的粉尘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层古土壤(400~50cm)形成于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是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与下伏黄土之间存在发生学联系。根据沉积年代和沉积厚度对沉积速率估算,该地区末次冰期沉积速率约为11.17cm/ka,而且可以推测古土壤顶部经历过强烈的水土侵蚀作用,侵蚀的厚度为98.67cm,侵蚀下来的黄土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次生黄土,这表明了次生黄土同为风尘成因,只是经过后期雨水的侵蚀、搬运和再堆积而已。全新世晚期3100年以来,季风转变,沙尘暴加剧,土壤退化,在南京江北地区堆积成厚约50cm左右的现代黄土层或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沙尘暴 冰期一间冰期 释光断代 全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