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3 位作者 浦一芬 刘强 符建中 张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59-266,共8页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年同期的31.4倍。即使沙尘暴过后,污染依然严重,元素总质量浓度仍高达 338.7 μg/m3,是1999年春季的 7倍。研究还发现,沙尘暴期间来自远方的大粒子占了很大的比例,绝大多数的元素浓度在粒径大于16μm处出现一个非常高值,远高于其他谱段的浓度;在沙尘暴后及其他时间,还没有观测到这种谱分布。沙尘暴期间的粗粒子(d>2μm)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20倍以上,细粒子(d< 2 μm)的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 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谱分布 沙尘天气 数浓度 总质量 观测 沙尘污染 春季 大粒 发生
全文增补中
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武媛媛 李如梅 +5 位作者 彭林 端允 王海京 李颖慧 白慧玲 牟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99-1806,共8页
采集运城市区道路扬尘及5类单一尘源类样品(盐湖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测定元素、离子和碳质组分含量并与其他城市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揭示道路扬尘的化学组成特征,同时运... 采集运城市区道路扬尘及5类单一尘源类样品(盐湖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测定元素、离子和碳质组分含量并与其他城市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揭示道路扬尘的化学组成特征,同时运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道路扬尘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其他城市相比,Na和SO_4^(2-)含量高,Si含量相对较低是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的主要特征,Na、SO_4^(2-)和Si质量分数分别为12.197 0%、8.597 1%和9.112 3%;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道路扬尘中Pb、Cu、Cr、V、As、Ni、Na、Zn等元素的来源明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道路扬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工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排放等人为源是影响道路扬尘生态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和机动车尾气尘的化学成分谱与其他城市相似,土壤风沙尘中Na和SO2-4含量相对较高,运城市特有的盐湖尘的主要化学组分是Na、SO_4^(2-),含量分别为30.3%、22.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盐湖尘对道路扬尘贡献最大(53%),其次是土壤风沙尘(21%),机动车尾气尘(8%)、建筑水泥尘(7%)和煤烟尘(5%)的贡献几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化学组成 源成分谱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盐湖尘
原文传递
兰州市大气降尘的化学特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丽萍 陈发虎 张成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对定期收集的兰州市降尘样品 ,用 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其中 2 4种元素的相对浓度 ,并用富集因子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结果表明兰州市现代降尘中主要有 Si O2 ,Al2 O3 ,Ca O,铁的氧化物 ,Mg O,Na2 O,K2 O,Ti O2 等 ,同时含有微量 P,M... 对定期收集的兰州市降尘样品 ,用 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其中 2 4种元素的相对浓度 ,并用富集因子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结果表明兰州市现代降尘中主要有 Si O2 ,Al2 O3 ,Ca O,铁的氧化物 ,Mg O,Na2 O,K2 O,Ti O2 等 ,同时含有微量 P,Mn,Zn,Ba,Pb等元素 ;从元素浓度的年内变化情况看 ,Fe,Co,Cu,Cr,As等元素在采暖期 (11月~次年 3月 )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 ,Al,Si,Ca,Pb等元素浓度年内差异不大 ,而 Na,Mg,K等元素浓度在采暖期明显降低 ;在降尘中富集程度最高的元素 Zn,Pb,A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 ,Si,Al,Mg,K,Na,V,Co,Ni则基本源于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土壤表土 ,Fe,Ca,Ti,P,Cu,Ba,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大气降尘 化学特性 元素组成 年内变化 高集因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2011年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上海大气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贵玲 周敏 +10 位作者 陈长虹 王红丽 王倩 楼晟荣 乔利平 唐喜斌 李莉 黄海英 陈明华 黄成 张钢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4-1653,共10页
于2011年4月28日~5月18日对上海大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细粒子中的化学组分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得了上海受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沙尘天,最高日... 于2011年4月28日~5月18日对上海大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细粒子中的化学组分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得了上海受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沙尘天,最高日均浓度分别达到787.2μg·m-3和139.5μg·m-3,PM2.5/PM10的均值为(32.9±14.6)%(15.6%~85.1%);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Ⅱ)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27.2±19.2)%(4.8%~80.8%),二次组分SNA(SO2-4、NO-3、NH+4)占TWSⅡ的(76.9±13.9)%(41.9%~94.2%),TWSⅡ和SNA对PM2.5的贡献均小于非沙尘天,而Ca2+的含量比却有明显上升.非沙尘天测得的OC/EC值高于强沙尘天,但低于弱沙尘天.此外分析还得到,沙尘中的高矿尘粒子具有酸性缓冲作用,使得沙尘天颗粒的碱性强于沙尘发生前.非沙尘天SO2-4、NO-3主要以NH4HSO4、(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沙尘天还会与其他矿物离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颗粒物 化学组分 水溶性离子 离子形态
原文传递
烟梗、烟叶碎片和烟末的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德清 戴亚 +3 位作者 冯广林 杨杰 宋建伟 佘晓琼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原料特性,采用制浆造纸原料分析方法和烟草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四川两地不同年份烟梗、烟叶碎片和烟末的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结果表明:1烟梗和碎片中的综纤维素、硝酸-乙醇纤维素、木素和聚戊糖含量(质量... 为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原料特性,采用制浆造纸原料分析方法和烟草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四川两地不同年份烟梗、烟叶碎片和烟末的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结果表明:1烟梗和碎片中的综纤维素、硝酸-乙醇纤维素、木素和聚戊糖含量(质量分数)均远远低于禾本科造纸原料麦草和蔗渣,烟梗和碎片中的果胶、灰分和抽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麦草和蔗渣。其中,烟梗的综纤维素、硝酸-乙醇纤维素和木素含量高于碎片,碎片的苯醇抽出物和果胶含量高于烟梗;2烟梗的总糖、还原糖、钾、氯等含量高于碎片,烟梗的总氮、总植物碱、蛋白质、淀粉、果胶等含量低于碎片;3烟梗的重均纤维长度为0.55mm,宽度为22.09μm,长宽比为24.9,烟梗中非纤维细胞含量为90.9%,碎片和烟末几乎全部由非纤维细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再造烟叶 烟梗 烟叶碎片 烟末 化学成分 纤维形态
下载PDF
Inorganic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ource signature of PM2.5 in Beijing during ACE-Asia period 被引量:24
6
作者 ZHANG Renjian, XU Yongfu & HAN Zhiwei LAPC,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0期1002-1005,共4页
Aerosol samples for PM2.5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for 38 consecutive days from March to April 2001 using an IMPROVE Sampler. Concentrations of 20 elements in PM2.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 Aerosol samples for PM2.5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for 38 consecutive days from March to April 2001 using an IMPROVE Sampler. Concentrations of 20 elements in PM2.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ineral dust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4.6 mg/m3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n the sand-dust event days of March 21 and April 10, dust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62.4 and 54.1 mg/m3, respectively. These demonstrate that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by dust event in Beijing was very severe.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S and Cu reached minimums on the dusty days and were high on the non-dusty days. It is considered that enrichment factors of elements in PM2.5,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can probably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istinguish local sources from external sources of dust. Factor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PM2.5 shows that sources of crustal matters, anthropogenic emission, and oil combustion contributed to PM2.5 levels in air in the springtime of 2001 in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化合物 PM2.5 起源 大气成分 灰尘 污染物质
原文传递
2018年冬季淄博市一次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丽萍 李丽明 +4 位作者 张向炎 王信梧 马银红 耿春梅 徐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2,共11页
2018年11月底淄博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影响下的大气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机制,分析了淄博市ρ(PM 10)和ρ(PM2.5)及PM2.5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期间,ρ(PM 10)和... 2018年11月底淄博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影响下的大气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机制,分析了淄博市ρ(PM 10)和ρ(PM2.5)及PM2.5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期间,ρ(PM 10)和ρ(PM2.5)小时平均值分别为(259±111)和(133±51)μg m 3,分别是污染后ρ(PM 10)〔(88±38)μg m 3〕和ρ(PM2.5)〔(36±14)μg m 3〕的2.9和3.7倍.②受沙尘的影响,Ca 2+、Mg 2+、Al、Mg、Ca、Si等代表沙尘源的离子和元素组分的质量浓度在PM2.5中占比均高于污染后.③72 h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受西北方向沙尘传输气流影响外,局地盘旋的当地气流也增加了污染物的累积,此次大气污染过程是本地污染物累积及西北沙尘传输共同作用形成的.④PMF模型解析表明,污染期间扬尘源是PM2.5的首要贡献源类,贡献率达33.61%,说明沙尘过境对此次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污染后工业源贡献显著增高,成为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为22.71%,体现了淄博市是重工业城市的特点.研究显示,淄博市此次重污染过程颗粒物来源复杂,除受本地区域污染影响外,外来沙尘过境贡献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市 沙尘 化学组分 PMF 后向轨迹模型
下载PDF
A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s in the Dust and Non-Dust Periods in Beijing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仁健 徐永福 韩志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0-305,共6页
Dust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work, 120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wo typical dust events (21-22 March and 15 May) and a non-dust period in Beijing from March to May 2001.... Dust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work, 120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wo typical dust events (21-22 March and 15 May) and a non-dust period in Beijing from March to May 2001.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elemental components by the 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crustal elements such as Mg, Al, and Ti had lit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ust period and the non-dust period in Beijing, while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other elements that have a relation to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were very low during the dust period. The results derived by using multivariate factor analysis from the observ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sources such as soil dust, industry, and fuel combustion were among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particles in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 method
下载PDF
哈尔滨尘暴天气沉降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对物源的限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方 谢远云 迟云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7-1187,共11页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分别为3.6μm和28μm,而湿沉降呈单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为6μm。哈尔滨尘暴事件粉尘的粒度分布模式可与黄土高原黄土、红黏土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长距离搬运粉尘相对比。这些尘暴粉尘来自遥远的源区。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表现出相同的REE模式和Sr-Nd同位素组成,它们来自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尘暴事件的干沉降与湿沉降粉尘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了黄土高原黄土的细颗粒和粗颗粒组分有相同的风尘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沉降物 黄土 粉尘源区 东北沙地 物质组成 细颗粒
下载PDF
Mass Concentration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Particles Collected at Dunhuang During ACE-Asia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振兴 曹军骥 +3 位作者 李旭祥 Tomoaki OKUDA 王亚强 张小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1-298,共8页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pring 2001 and 2002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ust in the Chinese desert region of Dunhuang, one of the ground sit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Aerosol Characterization...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pring 2001 and 2002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ust in the Chinese desert region of Dunhuang, one of the ground sit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Aerosol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 (ACE-Asia). The mean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1 and 2002 were 317μg m^-3 and 307μg m^-3, respectively. Eleven dust storm events were observed with a mean aerosol concentration of 1095μg m^-3, while the non-dusty days with calm or weak wind speed had a background aerosol loading of 196μg m^-3 on average in the springtime. The main minerals detected in the aerosol samples by X-ray diffraction were illite, kaolinite, chlorite, quartz, feldspar, calcite and dolomite. Gypsum, halite and amphibole were also detected in a few samples. The mineralogical data also show that Asian dust is characterized by a kaolinite to chlorite (K/C) ratio lower than 1 whereas Saharan dust exhibits a K/C ratio larger than 2. Air mass back-trajectory analysis show that three families of pathway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erosol particle transport to Dunhuang, but these have similar K/C ratios, which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dust are different from African d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dust mass concentration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clay ratio
下载PDF
梅山铁矿爆破粉尘润湿性能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嘉莹 金龙哲 +3 位作者 郭敬中 刘建国 王天暘 巩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27-2535,共9页
以南京梅山铁矿采掘面爆破粉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亲水性粉尘(HD,可快速沉降水底)与疏水性粉尘(HCD,较长时间浮于水面)进行分离,并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两者的润湿接触角,对其润湿性进行定量表征;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真密度分析仪、X线... 以南京梅山铁矿采掘面爆破粉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亲水性粉尘(HD,可快速沉降水底)与疏水性粉尘(HCD,较长时间浮于水面)进行分离,并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两者的润湿接触角,对其润湿性进行定量表征;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真密度分析仪、X线粉末衍射仪(XRD)及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全面表征;通过对比二者差异,对影响粉尘润湿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HCD的润湿接触角远比HD的大,即HCD的润湿能力远比HD的弱;粒径和真密度是影响粉尘润湿性能的关键因素,粒径与真密度越小,粉尘疏水性越强;尘粒表面的化学特性并不是影响粉尘润湿性的关键因素,HCD的表面亲水物相含量比HD的高,HCD表面疏水基团含量比HD的低,与HCD润湿性弱于HD润湿性的探究结果相矛盾;从HCD和HD的粒径分布以及游离二氧化硅体积分数来看,HCD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尘 粒径分布 真密度 物相组成 表面性质 润湿性
下载PDF
光伏组件积灰特性及其透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胜捷 田瑞 +4 位作者 郭枭 邱云峰 白炳林 闫素英 史志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42-250,共9页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城区光伏组件积灰颗粒的体积平均径为23.10μm,粉砂质量分数约为72.77%;积灰量分别为2.75、4.59、5.86 g/m^2时,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分别为1.29%、3.42%、4.71%;太阳总辐照度增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类线性趋势正相关变化。太阳总辐照度减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微小幅度先减小再增大,当太阳入射角增至60°时,总衰减率开始线性增大;总衰减率最小值所对应的太阳总辐照度比峰值小168 W/m^2,对应的太阳入射角比最小值小25.5°。该研究可指导呼和浩特城区光伏发电系统除尘方式的选取及除尘周期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辐射 积灰 粒径分布 形貌 元素组成 透射衰减率
下载PDF
南响堂石窟表面粉尘特征及对石雕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以辛 王安建 +1 位作者 张军 白旭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对石窟石雕表面所覆盖的粉尘进行的物、化性能测试分析入手 ,对粉尘的特征、来源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指出粉尘主要由水泥尘、粘土尘、烟及煤炭尘组成 ,其来源为石窟周边的工业污染源。同时对粉尘与碳酸盐岩石雕表面所发生的各种反应进... 从对石窟石雕表面所覆盖的粉尘进行的物、化性能测试分析入手 ,对粉尘的特征、来源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指出粉尘主要由水泥尘、粘土尘、烟及煤炭尘组成 ,其来源为石窟周边的工业污染源。同时对粉尘与碳酸盐岩石雕表面所发生的各种反应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响堂石窟 石雕 影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粉尘污染
下载PDF
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的新型扬尘抑制剂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耀东 黄娟 +1 位作者 张雷 张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097-5103,共7页
为研制出一种持续时间长、减少二次扬尘、耐高温、绿色环保的扬尘抑制剂,利用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的方法,确定了脲酶抑尘剂的最佳成分配比为脲酶30 g·L^(-1)、尿素0.8 mol·L^(-1)、氯化钙0.8 mol·L^(-1)、高分子吸水树脂1... 为研制出一种持续时间长、减少二次扬尘、耐高温、绿色环保的扬尘抑制剂,利用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的方法,确定了脲酶抑尘剂的最佳成分配比为脲酶30 g·L^(-1)、尿素0.8 mol·L^(-1)、氯化钙0.8 mol·L^(-1)、高分子吸水树脂1 g·L^(-1)。此外还选取了纯水、氯化钙和高分子吸水树脂这3种抑尘剂与脲酶抑尘剂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脲酶抑尘剂的蒸发率为0.04 g·(m^2·s)-1、失水率23.7%、抗风指数27.8、抑尘效率70.7%。其抗蒸发性、保水性、抗风性能和抑尘效率都要优于其他3种抑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抑尘剂 成分配比 应用性能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PM_(2.5) in the Spring Period at Tongyu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仁健 符淙斌 +1 位作者 韩志伟 朱崇抒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22-931,共10页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mass concentration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PM2.5) were conducted at Tongyu, a semi-arid site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spring of 2006.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mass concentration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PM2.5) were conducted at Tongyu, a semi-arid site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spring of 2006.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t Tongyu station was 260.9±274.4 μg m^-3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Nine dust events were monitored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528.0±302.7 μgm^-3. The PM2.5 level during non- dust storm (NDS) period was 111.65±63.37 μg m^-3. High mass concentration shows that fine-size particles pollution was very serious in the semi-arid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The enrichment factor values for crust elements during the dust storm (DS) period are close to those in the NDS period, while the enrichment factor values for pollution elements during the NDS period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DS period, showing these elements were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 ratios of dust elements to Fe were relative constant during the DS period. The Ca/Fe ratio in dust aerosols at Tongyu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served in other source regions and downwind regions. Meteoro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dust events at Tongyu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dry, low pressure and high wind speed weather conditions. Air mass back-trajectory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kinds of general pathway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aerosol particle transport to Tongyu, and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pathway was the main transport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transport pathway
下载PDF
深圳市不同施工阶段建筑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黄冠聪 黄晓波 +2 位作者 颜敏 吴水平 李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1-360,共10页
采集并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和19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以及碳成分(OC和EC)的组成,结果显示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0±51.7)μg·m^(-3)和(47.2±28.7)μ... 采集并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和19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以及碳成分(OC和EC)的组成,结果显示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0±51.7)μg·m^(-3)和(47.2±28.7)μg·m^(-3),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土石方≈主体施工>桩基施工>一般建设,较环境空气PM_(10)和PM_(2.5)分别升高(43.9±33.2)μg·m^(-3)和(21.7±14.7)μg·m^(-3).含量较高的元素包括Ca、Fe和Al,Cd元素富集明显;NO_(3)^(-)和SO_(4)^(2-)是主要的阴离子,Na^(+)、NH_(4)^(+)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PM_(10)和PM_(2.5)中OC/EC比值分别为6.1±10.4和3.8±1.7.不同施工阶段扬尘化学组成差异明显,主体施工阶段Ca和Fe含量较高,桩基施工、土石方和主体建设阶段NO_(3)^(-)、OC和EC含量高于一般建设阶段.与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建筑扬尘中的NO_(3)^(-)以及OC和EC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工程机械排放相关.桩基施工阶段扬尘的重金属组分经呼吸途径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最大,Mn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扬尘 化学组成 健康风险 施工阶段
原文传递
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根华 李博 +1 位作者 丁莹莹 张博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通过煤质化学组成和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质化学组成是导致煤体润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内在因素,固定碳含量和氧含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显著,颗粒平均孔直径和比孔容与煤... 通过煤质化学组成和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质化学组成是导致煤体润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内在因素,固定碳含量和氧含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显著,颗粒平均孔直径和比孔容与煤尘润湿性的相关性较低;2煤尘润湿性最佳线性回归方程为y=31.471+0.825[固定碳含量]-0.631[氧含量],复相关系数R=0.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化学组成 结构参数 润湿接触角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兰州市一次沙尘暴期间PM_(10)的矿物组成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正辉 邵龙义 +1 位作者 张宁 李卫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期间及之前大气PM10中的矿物学特征,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PM10中单个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PM10的质量浓度是一个突增渐降的过程,沙尘暴到来... 为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期间及之前大气PM10中的矿物学特征,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PM10中单个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PM10的质量浓度是一个突增渐降的过程,沙尘暴到来时,PM10的质量浓度在短时间内增至约1500μg/m3,然后随着沙尘暴的消退逐渐降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值,期间主要为矿物颗粒;沙尘暴之前,PM10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国家二级标准(150μg/m3),最高可达500μg/m3,主要颗粒类型有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和少量的矿物颗粒。单颗粒矿物分析表明,沙尘暴之前的非沙尘暴期,单个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方解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钙长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石和石膏等,沙尘暴期间,矿物颗粒中伊利石和绿泥石的数量百分比明显增加,而方解石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矿物组成 单颗粒分析 兰州
下载PDF
镜面积尘物化特性及其对菲涅耳高倍聚光光伏及光热系统的影响
19
作者 王亚辉 苏日力格 +2 位作者 赵宁 赵晓燕 邱云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针对菲涅尔高倍聚光光伏及光热系统的镜面因暴露于自然环境,其表面积尘对系统输出特性产生较大影响这一问题,参考测试点自然积尘成分和地表情况,选取6种典型积尘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能谱仪和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其颗粒形貌、物... 针对菲涅尔高倍聚光光伏及光热系统的镜面因暴露于自然环境,其表面积尘对系统输出特性产生较大影响这一问题,参考测试点自然积尘成分和地表情况,选取6种典型积尘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能谱仪和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其颗粒形貌、物质和元素组成;并开展菲涅耳高倍聚光光伏及光热系统实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积尘物化性质对系统电热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积尘成分复杂,岩石类颗粒中碳酸钙、碳酸镁钙、钙钠长石含量较多,煤矸石和焦炭颗粒中包含大量的硅酸盐;各类型积尘对系统电热输出影响不同,其中镜面积尘煤矸石粉末每增加1 g/m^(2),系统综合性能下降15%,影响最大;积尘物质组成对系统电功率(E)影响关联度排序为E_(SiO_(2)>E_(Fe_(2)O_(3)>E_(CaCO_(3)>E_(CaMg)(CO_(3)_(2),对系统热功率(T)的影响大小排序为T_(SiO_(2)>T_(CaCO_(3)>T_(Fe_(2)O_(3)>T_(CaMg(CO_(3)_(2);颗粒元素对系统电热输出(P)的影响相同,大小排序为P_(O)>P_(Al)>P_(Ca)>P_(Mg)>P_(Fe)>P_(Si)>P_(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菲涅耳系统 积尘颗粒 物质组成 颗粒元素 电热输出性能
原文传递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在我国室内灰尘中的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风险
20
作者 张瑞琦 张笑 +3 位作者 武栅杏 张秋月 汪玉 孙红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0-2326,共7页
研究了来自我国17个省市的室内灰尘中13种合成酚类抗氧化剂(SPAs)及其4种转化产物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室内灰尘中主要的SPAs污染物为传统SPAs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新型SPAs抗氧剂1010,两者的污染水平相当(BHT:165~1.10... 研究了来自我国17个省市的室内灰尘中13种合成酚类抗氧化剂(SPAs)及其4种转化产物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室内灰尘中主要的SPAs污染物为传统SPAs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新型SPAs抗氧剂1010,两者的污染水平相当(BHT:165~1.10×10^(3)ng/g;抗氧剂1010:62.0~2.37×10^(3)ng/g),其浓度水平分别占所研究的SPAs总浓度的37.4%和36.0%.首次在室内灰尘中发现了抗氧剂330的存在,浓度水平最高为12.7ng/g.此外,灰尘中出现了一定浓度的SPAs转化产物,其中醌/醇化产物和醛化产物的占比较大,达到35.8%和56.9%,说明室内灰尘上的SPAs有一定的转化潜力.SPAs在室内灰尘中的浓度与采样点的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关联,东南沿海城市的SPAs浓度水平较高.受不同地区气候、地理条件影响,SPAs的浓度和组成体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每日摄入量的评估结果显示,在高暴露情况下,成人和儿童对SPAs每日摄入总量分别为1.01×10^(-3)~0.54ng/(kg bw·d)和4.52×10^(-3)~2.39ng/(kg bw·d).虽然在目前的污染水平下,人们通过灰尘摄入途径的SPAs暴露量较小,但考虑到SPAs物质种类的快速更新换代和环境污染浓度的不断升高,其环境风险有待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尘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 污染水平 组成特征 人体暴露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