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128
1
作者 姜泉 张华东 +2 位作者 陈祎 韩曼 路志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3-465,共3页
介绍路志正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核心病机为阴血亏虚、津枯液涸,治疗以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为基本大法,配合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滋补肝肾等法,同时重视脾阴胃阴,兼运四旁为法,选用... 介绍路志正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核心病机为阴血亏虚、津枯液涸,治疗以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为基本大法,配合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滋补肝肾等法,同时重视脾阴胃阴,兼运四旁为法,选用辛甘凉润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名医经验 路志正
原文传递
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燥痹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兆春 李霄鹏 +1 位作者 陈凯 王新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的起病、发展过程与温病传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参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燥痹分为发病初期燥邪侵犯肺卫,进展期出现气分或卫气营分同病,慢性期燥邪潜伏营、血分,此时阴亏、气虚、血瘀互见,治疗上在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治法,分别采用辛凉甘润法、清泄阳明法以及益气养阴祛瘀法等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所附验案属燥邪侵犯肺卫,宜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予银翘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燥痹的治疗可参照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能有效控制病情,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痹 干燥综合征 卫气营血 病机 分期 银翘散 医案
下载PDF
国医大师路志正“持中央、运四旁”针刺润燥理论形成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新尧 姜泉 +3 位作者 张华东 徐浩东 唐晓颇 路志正(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45-6348,共4页
“持中央、运四旁”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八十载学术思想的核心,运用本学术思想,针药并用治疗燥痹取得了满意疗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路老认为经络不通在燥痹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针刺以其疏通经络之功,藉由“通络”作用,达到“润燥... “持中央、运四旁”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八十载学术思想的核心,运用本学术思想,针药并用治疗燥痹取得了满意疗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路老认为经络不通在燥痹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针刺以其疏通经络之功,藉由“通络”作用,达到“润燥”功效;即临床以针刺配合汤药,治疗燥痹,可迅速改善患者口眼干燥、疼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因此,路老确立针药并用治疗燥痹原则,拟定“润燥穴方”,发展出“持中央、运四旁”针刺润燥理论,以治疗燥痹,临床应用和研究均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针刺 持中央、运四旁 燥痹 路志正 针刺润燥理论 润燥穴方
原文传递
从燥湿同病探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静 吴子华 陶庆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54-3157,共4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属于中医“燥痹”范畴,通常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燥痹的基本病机,但临床上仅养阴润燥往往疗效不佳。“燥”与“湿”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通过梳理燥湿同病理论的历史源流,结合现代医家对pSS的认识及多年临...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属于中医“燥痹”范畴,通常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燥痹的基本病机,但临床上仅养阴润燥往往疗效不佳。“燥”与“湿”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通过梳理燥湿同病理论的历史源流,结合现代医家对pSS的认识及多年临证经验,文章提出燥湿同病是pSS的重要病机,素体脾虚或嗜食肥甘厚味致痰湿内蕴,可能是“内燥”产生的重要病因,不同患者的脏腑分属不同,或肺燥脾湿,或脾湿肾燥,或肺燥脾湿肾燥三者兼具;不同疾病分期,燥湿轻重有异,发病初期常以湿浊为主,其后燥象逐渐显露,后期多燥盛阴亏。在pSS病程中,识别燥湿同病,明辨脏腑分属,疾病分期及燥湿之间转化是指导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燥痹 燥湿同病 病因 病机
原文传递
曹奕从脏腑阴阳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亚姣 王佩云 +1 位作者 王保国 曹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文章介绍曹奕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证经验。曹教授认为,该病本虚标实,其病机主归于素体禀赋不足,脏腑虚损,内外合邪,津液化生输布失常,阴损及阳,最终阴阳失衡,致病情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整体观辨证为指导,侧重从“脏腑”、“阴阳”论治... 文章介绍曹奕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证经验。曹教授认为,该病本虚标实,其病机主归于素体禀赋不足,脏腑虚损,内外合邪,津液化生输布失常,阴损及阳,最终阴阳失衡,致病情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整体观辨证为指导,侧重从“脏腑”、“阴阳”论治,提出调补脏腑,扶阳助阴,兼润燥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运用针药联合通督灸治疗,共同激发脏腑功能活动,提升人体正气,抗御病邪,调和阴阳。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曹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路志正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7
6
作者 程增玉 徐浩东 +2 位作者 庞枫韬 唐晓颇 路志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520,共5页
总结路志正教授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脾胃论》中所述阴火与燥痹之病机、病症相类似,病机均源于脾肾不足、瘀血内停,在发病中又有"火盛化燥伤阴蕴毒"之特点,虚、燥、瘀... 总结路志正教授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脾胃论》中所述阴火与燥痹之病机、病症相类似,病机均源于脾肾不足、瘀血内停,在发病中又有"火盛化燥伤阴蕴毒"之特点,虚、燥、瘀、毒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终成虚实夹杂之证。在《脾胃论》基础上,承其治疗阴火之法,根据燥痹之特性,临证采用"持中健脾、顾护肾精,滋阴养血、生津润燥,行气通络、消瘀解毒"之法,对燥痹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阴火 名医经验 路志正
原文传递
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0
7
作者 白雯 阎小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5-827,830,共4页
阎小萍教授认为,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肺脾胃肝肾,尤以肝肾为关键,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采用补肾清热育阴的方法,在补肾育阴的基础上佐以温补肾阳,以促进肾阴的生成;注重清热育阴,佐以生津润燥,临床上禁用苦寒之品;... 阎小萍教授认为,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肺脾胃肝肾,尤以肝肾为关键,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采用补肾清热育阴的方法,在补肾育阴的基础上佐以温补肾阳,以促进肾阴的生成;注重清热育阴,佐以生津润燥,临床上禁用苦寒之品;同时针对燥痹久病存在脉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予以双调脾肺,佐以活血通络,并结合病因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补肾清热育阴方 燥痹 名医经验 阎小萍
原文传递
房定亚从燥毒分阶段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8
作者 张皓瑜 韩淑花 +5 位作者 董菲 杜丽妍 王鑫 周彩云 唐今扬 房定亚(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50-1554,共5页
总结房定亚教授从燥毒分阶段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病因为外感燥邪、耗伤精津,先后天不足、精衰血少,核心病机为燥毒内蕴,并从“燥金气化”的角度将其分为燥毒兼火热、燥毒兼湿热、燥毒兼痰瘀三个阶段论治。具体治... 总结房定亚教授从燥毒分阶段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病因为外感燥邪、耗伤精津,先后天不足、精衰血少,核心病机为燥毒内蕴,并从“燥金气化”的角度将其分为燥毒兼火热、燥毒兼湿热、燥毒兼痰瘀三个阶段论治。具体治疗强调主以祛邪,辅以滋阴清润之品,分阶段辨证论治,其中燥毒兼火热治当润燥解毒降火,方以自拟润燥解毒汤加减;燥毒兼湿热治当养阴清热利湿,方以春泽汤加减;燥毒兼痰瘀治当通络消痰散瘀,方以自拟散瘀消痰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燥毒 名医经验 房定亚
原文传递
基于叶桂“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辨治
9
作者 何加乐 周新尧 +3 位作者 李达 刘瑞华 庞枫韬 唐晓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01-2406,共6页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柔静凉润,忌刚动温燥,重视血肉有情之品。上燥以桑杏汤清气润燥,翘荷汤辛凉清上,沙参麦冬汤养阴生津;下燥以复脉汤充养五液,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五仁丸润燥养血,为干燥综合征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燥证 《临证指南医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