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春辉 李七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李七一教授著作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介绍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方法...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李七一教授著作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介绍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方法及用药经验,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李七一教授在治疗失眠时多从痰瘀论治,以化痰活血祛瘀为大法。若夹杂心肝郁滞者,予清热宁心、疏肝解郁;夹杂痰热扰心者,予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因注重结合患者症状、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常取得满意疗效。案例具体展示了失眠的辨证思路和经验治疗。[结论]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痰瘀 药对 名老中医 李七一 医案 生活习惯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宋康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对药配伍特色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永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95-595,597,共2页
宋康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宣肃肺气、调畅气机、祛风解痉、运脾化痰、清热解毒的组方原则,用药喜欢选用对药,审因论治,灵活加减。
关键词 咳嗽 哮喘 用药规律 对药 宋康
下载PDF
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君明 严晓慧 崔瑛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阐释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当前以药制药多集中在以姜和蜂蜜等少数一些中药作为以药制药的基础药物,缺乏应用的广泛性,应加强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结论:为了... 目的:阐释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当前以药制药多集中在以姜和蜂蜜等少数一些中药作为以药制药的基础药物,缺乏应用的广泛性,应加强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结论:为了促进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广泛应用,笔者提出对策:应从"相畏""相杀""相须""相使""药对"角度去选取以药制药的炮制药物,同时应加强对所选取的药物开展以药制药的科学研究。本文将为以药制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制药 中药炮制 相畏 相杀 相须 相使 药对 应用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古今治疗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环 范欣生 +2 位作者 卞雅莉 李芸 蒋辰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结果:经整理获得古今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方剂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相反药对以半夏-附子使用最多,共76首。古今含"十八反"药物治疗中风方剂高频药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古今治疗中风均重视治痰,但古方用药以天南星、川芎、全蝎、天麻、白附子、白僵蚕为主,偏于熄风通络化痰,病机方面重视痰瘀邪实;近现代方用药以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为主,偏于益气健脾化痰,病机方面重视正气亏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十八反 反药同方 配伍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慢性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罗玉君 温晓莹 +1 位作者 倪晓良 肖晓岚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在筛选出的129个中药处方中,共出现30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有22味,而甘草、桔梗以及苦杏仁为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归经分别是肺、脾、胃经。中药四气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温、平、寒,而五味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甘草,桔梗""桔梗,苦杏仁"和"甘草,苦杏仁"。结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常用中药以宣肺化痰止咳药、健脾益肺药等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经,而四气五味以性温、平、寒,味苦、甘、辛为主,其中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茯苓、蝉蜕、前胡、麦冬、黄芩、白术、桑白皮是临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常用的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儿童 用药规律 组方规律 药对 聚类算法
原文传递
姚真敏治疗慢性咳嗽特色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余虎 李爱玲 +2 位作者 周岳君 许笑笑 陈慧芝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析姚真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特色。[方法]通过搜集姚老亲笔医案记录、姚老学术继承人随诊医案记录,筛选相关医案,对姚老治疗慢性咳嗽之验方效方进行归纳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姚老对慢性咳嗽之病因、病机、病程等有其独到见解... [目的]探析姚真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特色。[方法]通过搜集姚老亲笔医案记录、姚老学术继承人随诊医案记录,筛选相关医案,对姚老治疗慢性咳嗽之验方效方进行归纳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姚老对慢性咳嗽之病因、病机、病程等有其独到见解;临证时以特色方药葶苓合剂、自拟化痰汤等处理咳、喘、痰等诸症,依症灵活选用药对;治法上,循'消''清''补'三法治痰患,肺脾肾三位同调融入'补'之一策,并将'补'法贯彻慢性咳嗽治疗始终。所举医案辨为瘀血阻络、痰热内蕴证,以扶正祛邪为纲要,三位同调,根据病情转变而相应侧重活血、化痰、扶正,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姚老以专方专药对专病专症,审证求因,依法治病,灵活运用多种药对及验方效方应对各种病症,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姚真敏 专病专方 药对 消清补 三位同调 经验
下载PDF
蒲黄-五灵脂配伍对少腹逐瘀汤中芳香酸及萜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卫 宿树兰 +1 位作者 段金廒 张彦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6-1640,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对中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肉桂酸含量,以评价蒲黄-五灵脂配伍对少腹逐瘀汤中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SunFireTM C18(4.6 mm×250mm,5μ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对中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肉桂酸含量,以评价蒲黄-五灵脂配伍对少腹逐瘀汤中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SunFireTM 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23 nm、230 nm和277 nm,柱温30℃,外标法定量。结果:HPLC-DAD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全方中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对,而绿原酸在少腹逐瘀汤全方中含量则低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对。结论:经过蒲黄-五灵脂配伍后可使少腹逐瘀汤全方中某些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为进一步揭示该方效应物质基础及配伍机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 配伍 药物配伍 少腹逐瘀汤 蒲黄 五灵脂 芳香酸 萜苷类 绿原酸 咖啡酸 芍药苷 阿魏酸 肉桂酸
原文传递
赤芍相关药对配伍比例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8
作者 孟广杰 刘静 +2 位作者 朴成玉 张颖 吴修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0-34,共5页
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有清热凉血、散瘀镇痛之效,现研究发现赤芍具有抗炎和免疫活性,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糖活性,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较明确,但临床单行用法较少,多配伍使用,... 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有清热凉血、散瘀镇痛之效,现研究发现赤芍具有抗炎和免疫活性,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糖活性,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较明确,但临床单行用法较少,多配伍使用,而药对是配伍频率使用最高的。故重点综述临床中常用的赤芍药对配比、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川芎-赤芍、赤芍-当归、赤芍-牡丹皮、赤芍-大黄、赤芍-黄柏,以期为赤芍及其配伍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药对 综述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3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伟霞 唐于平 +4 位作者 郭建明 黄美艳 李炜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808-1814,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外周血常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变化。结果:3种血虚模型的以上所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给药后对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小鼠的大多数指标有显著影响,对乙酰苯肼溶血性血虚小鼠、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性血虚小鼠的个别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模型更适于归芎药对补血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与当归、川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配伍后在外周血指标、免疫器官及能量代谢酶的调节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增强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须相使组成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地反应了中药生物效应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中药及方剂复杂物质群的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借鉴,为以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模式提供示范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血虚 补血
原文传递
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赵杰 余林中 +2 位作者 方芳 徐文杰 罗佳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 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实验观察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肺组织TNF-α,IL-1β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抗炎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可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大鼠胸腔液渗出(P<0.01),抑制渗出液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22.4 g·kg-1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麻黄-甘草药对3个剂量组对淋巴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影响;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抑制胸腔液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药对22.4 g·kg-1能抑制肺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1),11.2 g·kg-1能抑制肺组织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麻黄-甘草药对有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麻黄 甘草 抗炎 角叉菜胶
原文传递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柴胡-黄芩药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建婷 王上 +3 位作者 刘松林 王彦春 李家庚 陈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3-1330,共8页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对柴胡-黄芩药对预测共得到116个活性成分,其中柴胡62个,主要为柴胡皂苷类、酸类、醇类等;黄芩54个,主要为黄酮类和苷类。其抗抑郁作用涉及118个核心靶标,其中包括22个直接靶标,如五羟色胺受体(HTR2C),转录激活因子1,2(ATF1,ATF2),δ型阿片受体(OPRD1),μ型阿片受体(OPRM1),κ型阿片受体(OPRK1),肌醇单磷酸酶1(IMPA1),Toll样受体4(TLR4),组胺H1受体(HRH1),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其抗抑郁作用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细胞质、转录调控DNA模板、酶结合、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转导分子、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 药对 机制 整合药理学 抑郁症
原文传递
蒲黄-五灵脂药对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中的贡献 被引量:34
12
作者 周卫 宿树兰 +2 位作者 刘培 华永庆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9-183,共5页
目的: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 目的: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且可以延长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在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沉及体外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均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提取物。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且蒲黄五灵脂药对对于全方效应起到主要作用,提示蒲黄-五灵脂药对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味配伍可能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为揭示该药对对全方活血化瘀效应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五灵脂 药对 少腹逐瘀汤 活血化瘀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解析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周昊言 孙若岚 +2 位作者 季千惠 唐德才 顾俊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7-3015,共9页
脑缺血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川芎-赤芍药对可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和凋亡。为系统研究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芎-赤芍干预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和信号... 脑缺血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川芎-赤芍药对可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和凋亡。为系统研究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芎-赤芍干预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以大鼠脑缺血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个化合物,38个靶点和9条通路,主要化合物包括川芎中酚酸类成分和赤芍中单萜苷类成分,关键靶点涉及M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SRC(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APK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CASP3(caspase-3)、CASP7(caspase-7)、ESR1(estrogen receptor 1)和MAPK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质自磷酸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重要的KEGG通路涉及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与MAPK1、SRC、EGFR、MAPK14、CASP7有强烈的结合能力。MCAO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可以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和细胞间质水肿,同时显著降低caspase-7的活化和ERK1/2的磷酸化。川芎-赤芍药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炎症因子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死亡和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减轻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信号通路与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最为相关。该研究为川芎-赤芍临床干预脑缺血提供依据,也为药对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脑缺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川芎 赤芍
原文传递
药对配伍策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32
14
作者 顾俊菲 刘培 +3 位作者 陶伟伟 宿树兰 程海波 孙东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药对是方剂的最小特色单位,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所蕴含的规律和经验。近年来,围绕药对的功效物质、效应评价及配伍机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中药配伍、方剂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创制中药健康产品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课题组系统梳理药对... 药对是方剂的最小特色单位,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所蕴含的规律和经验。近年来,围绕药对的功效物质、效应评价及配伍机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中药配伍、方剂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创制中药健康产品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课题组系统梳理药对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药对研究应遵循整体观念,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注重学科交叉与协作,聚焦揭示药对配伍、用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阐明药对使用规律、创新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指导药对的临床合理应用、促进药对的评价与转化提供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对 配伍 功效物质 效应机制 药性
原文传递
附子药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存艳 魏蔼玲 +3 位作者 刘红梅 袁明昊 叶强 郭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21-5425,共5页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对多种重症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既要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其毒副作用。药对配伍则是临床上附子常用的减毒增效的方式,附子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对多种重症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既要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其毒副作用。药对配伍则是临床上附子常用的减毒增效的方式,附子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通过对附子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对附子药对的文献整理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对附子几种常用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更好得开发利用附子药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药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配伍 减毒增效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常泽 韩振蕴 +7 位作者 曹云松 刚丽丽 田丹枫 高强 张丹丹 林景峰 王育纯 刘甘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白芍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白芍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1的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交集靶点的拓扑属性分析,运用其插件Cluster Maker进行模块化分析,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柴胡白芍的潜在活性成分14个及相应靶点47个,抑郁症相关靶点7678个,交集靶点45个。PPI网络模块化分析结果显示,45个靶点主要分为3个模块,模块一靶点主要参与对雌二醇的反应、对钴离子的反应、神经元凋亡过程的正调控、无配体的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等生物学过程。模块二靶点主要参与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蛋白、胆碱能突触传递和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发挥抗抑郁作用。KEGG通路分析主要参与了多种疾病通路、突触通路及代谢通路等。结论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其中ACHE、MAOA、SLC6A4、MAOB重要靶点已被证明与抑郁症的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白芍 抑郁症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附子干姜配伍温阳通脉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黎同明 王桂香 +1 位作者 高洁 贝毓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附子、干姜配伍能提高阳虚大鼠体重、体温,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对抗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结论附子、干姜配伍具有温阳通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配伍 药对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当归川芎”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袁可欣 谭艺 +4 位作者 张成玲 韦佳慧 戴雪杉 徐晓玉 陈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3,共7页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桂枝与白芍”药对入血成分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永财 钱江辉 +1 位作者 王彬辉 沙先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 目的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白芍 药对 UPLC-Q/TOF-MS 入血成分
原文传递
黄连干姜药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史琪荣 于少云 +4 位作者 孙晓迪 闫荟 孙世光 谢予朋 张京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988-992,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用夹尾激怒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黄连-干姜=1∶3)、药对2组(黄连-干姜=1∶1)、药对3组(黄连-干姜=3... 目的研究黄连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用夹尾激怒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黄连-干姜=1∶3)、药对2组(黄连-干姜=1∶1)、药对3组(黄连-干姜=3∶1)、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测定各组大鼠灌胃1周后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小肠推进百分比和血清胃泌素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黄连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增大(P<0.05)。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药对2组、药对3组、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小肠推进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P<0.01)。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连对胃排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小肠推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干姜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连干姜不同比例配比的药对对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干姜 药对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小肠推进 胃泌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