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quantitatively Predicting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ree Natural Products on Endothelin Receptor A by Peak Profiling Using the Receptor Functionalized Macroporous Silica Gel as Stationary Phase 被引量:1
1
作者 Ping Li Bowen Shi +8 位作者 Linkang Li Jiatai Yin Qingqing Yao Tian Yang Xiaomin Huang Xu Ji Chaoni Xiao Qian Li Xinfeng Zhao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EI CSCD 2023年第1期40-52,共13页
Drug-receptor interaction analysis has been broadly adopted as a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rug-like property.Nowadays,grow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drug e fficacy and safety are highly related to reside... Drug-receptor interaction analysis has been broadly adopted as a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rug-like property.Nowadays,grow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drug e fficacy and safety are highly related to residence time,which equals the reciprocal of the dissociation rate constant(k_(d))of a drug to its target protein.Using endothelin receptor A(ET_(A)R)as a probe,we immobilized the receptor on the surface of macroporous silica gel through a 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yrosine kinase(EGFR)at the C terminal of ET_(A)R and the covalent inhibitor ibrutinib modified on the gel in a one-step fashion.The a ffinity stationary phase was used to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residence time of natural products on ET_(A)R and evaluate their drug-like property.The k_(d)values of three specific ligands(bosentan,macitentan,and ambrisentan)to ET_(A)R were determined by nonlinear chromatography,peak profiling and peak_(d)ecay.Compared the data determined in free solution of the three methods,peak profiling is considered as the best-fit method for k_(d)determination.Thus,peak profiling was applied for predicting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ree natural products(ferulic acid,berberine,and palmatine)on ET_(A)R.With the longest residence time of 61.11±3.47 s on ET_(A)R,palmatine was evaluated as the most potent compound,which could be developed as a long-acting lead for the receptor.We demonstrate that the high-performance a 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immobilized ET_(A)R is an alternative for the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residence time for the drug-like property evalu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n receptor A Residence time Natural product drug-like property
原文传递
基于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设计(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凡奇 彭士明 +4 位作者 李礼 穆丽冰 张振华 张志远 黄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0-708,共9页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基于蛋白结构多层次的虚拟筛选方法来寻找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的全新先导化合物,从含有十万个类药化合物的筛选库中,筛选出33个打分较好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基于蛋白结构多层次的虚拟筛选方法来寻找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的全新先导化合物,从含有十万个类药化合物的筛选库中,筛选出33个打分较好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其中1个化合物4-乙酰基-2-甲基-N-吗啉-3,4-二氢-2H-苯并[b][1,4]噻嗪-7-磺酰胺(17)的生物活性达到微摩尔水平。基于预测的该化合物与p300结合的模型,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结构修饰,通过构效关系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与计算模拟预测的结合模式一致。所发现的全新结构的p300抑制剂将有助于发展更有效和更具选择性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分子对接 类药性 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马钱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玉岩 李春成 +2 位作者 孙爽 杨大宇 吕邵娃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44-849,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马钱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分析平台,把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类药性(drug-like, DL)≥0.18作为筛选条件,获得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马钱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分析平台,把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类药性(drug-like, DL)≥0.18作为筛选条件,获得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利用STRING网络在线分析平台获得抗肿瘤作用靶点,R软件筛选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STRING网络平台构建PPI网络图,进一步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马钱子活性成分共14个,预测出马钱子抗肿瘤相关的靶点7个,预测出马钱子通过作用于6条通路并介导多种生物学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结论:马钱子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抗肿瘤 网络药理学 生物利用度 类药性
下载PDF
Estimated Binding Energies of Drug-Like and Nondrug-Like Molecules in the Active Site of HIV-1 Integrase, 1BIS.pdb, and Two Mutant Models: Y143R and N155H
4
作者 Julie B. Ealy Noorhaan Abouomar +6 位作者 Justin Cogan Paolo Flauta Liliana Nassar Matthew Mekolochik Sarah Ramzy Christopher Shannon Habib Yazgi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7年第5期163-183,共21页
Lipinski’s “Rule of Five” was introduced for predicting oral bioavailability to describe drug-like molecule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he rules were used to separate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HIV-1 integrase... Lipinski’s “Rule of Five” was introduced for predicting oral bioavailability to describe drug-like molecule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he rules were used to separate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HIV-1 integrase (1BIS.pdb) into two groups: drug-like and nondrug-like. If one of Lipinski’s “Rule of Five” was not followed the potential inhibitor was classified as nondrug-like. Thirty molecul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literature, twenty-four drug-like and six nondrug-like, that were docked into the active site of 1BIS.pdb (considered the non-mutated protein) and two mutant models, Y143R and N155H. These are two of the mutations that have led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HIV-1 integrase drugs such as raltegravir and elvitegravir. The computational software, ICM-Pro (Molsoft L.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stimated binding energy (EBE) of the drug/protein complex. It was found that the nondrug-like molecules generally had a more negative EBE, that is, tighter binding with 1BIS. pdb, though there were several exceptions in the drug-like group. With the protein mutant model Y143R, the majority of drug-like (58%) and nondrug-like molecules (67%) had tighter binding. However, for the mutant model N155H, there was the same percent (46%) of drug-like molecules with tighter binding with the mutant model as with 1BIS.pdb. The drug-like molecules were used when there was a ≥1 kcal/mole difference between 1BIS.pdb and either of the two mutant models to suggest a pharmacophore with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an HIV-1 integrase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inski’s “Rule of Five” drug-like and Nondrug-like MOLECULES HIV-1 INTEGRASE Estimated Binding Energy PHARMACOPHORE
下载PDF
高职药品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崔英 陈任宏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8期178-179,184,共3页
基础化学(含无机、分析)是药品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文论述了该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内容的选取原则。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发展的需求,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含无机、分析)是药品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文论述了该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内容的选取原则。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发展的需求,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化学 药品类 教学内容选取 组织和安排
下载PDF
Scalable direct N-methylation of drug-like amines using 12CO2/13CO2 by simple inorganic base catalysis
6
作者 Chunlei Lua Zetian Qiu +1 位作者 Yiling Zhu Bo-Lin Li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723-729,共7页
With the growing urgency of potential catastrophic climate changes due to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numerous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protocols using CO2 as a building block in organic r... With the growing urgency of potential catastrophic climate changes due to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numerous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protocols using CO2 as a building block in organic reactions, but the general applicability to complex drug-like substrates remains a challenge.We develop a general protocol for scalable direct N-methylation of a wide-scope drug-like amines using CO2 and polymethylhydrosiloxane-a nontoxic, aerobically-stable hydrosilane considered as an industrial waste-via simple inorganic base catalysis. A rare application of the Sabatier principle in organic chemistry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cheap, nontoxic K3PO4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Preparations of a wide-scope drug-like amines with carbon-isotope label were also successfully achieved, enabling direct use of CO2 in studies of drug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ETHYLATION Sabatier principle 12CO2/13CO2 drug-like AMINES INORGANIC base CAT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中药复方质量表征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戴莹 姜艳艳 +5 位作者 刘洋 巴寅颖 吕航 闫陶 陈小虎 石任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6-332,共7页
目的以开心散为研究载体,建立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中药复方质量表征模式。方法采用东莨菪碱造模致SD大鼠记忆障碍,灌胃给予开心散提取物,取含药血清;同时采用改良的外翻肠囊法,制备开心散小肠吸收液,测定HPLC特征图谱,并与开心... 目的以开心散为研究载体,建立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中药复方质量表征模式。方法采用东莨菪碱造模致SD大鼠记忆障碍,灌胃给予开心散提取物,取含药血清;同时采用改良的外翻肠囊法,制备开心散小肠吸收液,测定HPLC特征图谱,并与开心散提取物HPLC特征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选出开心散类药有效组分中1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个特征成分,进而采用血清药理方法对所筛选的类药有效组分进行药效验证,并进一步建立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形成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开心散质量表征模式。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中药复方质量表征模式,科学、合理、可行,更能体现中药复方质量特性,可作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研究的一种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药有效组分 类药筛选 特征图谱 质量表征模式 开心散
原文传递
张元素对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金涛 翟双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8-2431,共4页
文章通过探讨张元素对药物的认知思维,分析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其在“药类法象”的思维视角下,以“四气”和“五味”为基础,分析药物气味厚薄,辨明升降浮沉作用的趋势,以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药物顺应天地... 文章通过探讨张元素对药物的认知思维,分析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其在“药类法象”的思维视角下,以“四气”和“五味”为基础,分析药物气味厚薄,辨明升降浮沉作用的趋势,以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结构,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的药性理论。在四气五味与升降浮沉的建构关系中,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厘清这一点,为中医临床工作者精细化诊疗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五味 药类法象 升降浮沉 张元素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基于开心散-远志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的远志质量表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姜艳艳 戴莹 +6 位作者 巴寅颖 刘洋 张硕峰 畅洪昇 吕航 闫陶 石任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筛选开心散远志关联的类药有效组分,建立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的远志特征图谱,进行远志质量表征研究。方法 SD大鼠,采用东莨菪碱造模致记忆障碍,灌胃给予开心散提取物后,制备含药血清,测定HPLC特征图谱。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远志提... 目的筛选开心散远志关联的类药有效组分,建立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的远志特征图谱,进行远志质量表征研究。方法 SD大鼠,采用东莨菪碱造模致记忆障碍,灌胃给予开心散提取物后,制备含药血清,测定HPLC特征图谱。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远志提取物的HPLC特征图谱,并以保留时间为主要指标,与开心散提取物HPLC特征图谱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对照品添加法,鉴定特征色谱峰。结果筛选出远志类药有效组分,建立了远志类药有效组分特征图谱,鉴定了其中4个特征化学成分,分别为西伯利亚糖A5、西伯利亚糖A6、远志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并建立了开心散和远志特征图谱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基于类药有效组分筛选结果,建立了基于开心散类药有效组分的远志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结论所建立的质量表征方法科学、合理、可行,为建立体现中药及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类药有效组分 特征图谱 质量控制 开心散
原文传递
基于类药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细辛醚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戴莹 姜艳艳 +1 位作者 陈小虎 石任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类药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细辛醚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分析方法,Venu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 目的建立基于类药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细辛醚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分析方法,Venu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细辛醚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30 nm和258 nm,柱温30℃。结果 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0.062 28~0.373 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2.62%;α-细辛醚在0.013 632~0.136 320μ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5%,RSD为0.80%。结论 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开心散提取物中类药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α-细辛醚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开心散定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药成分 3 6′-二芥子酰基蔗糖 Α-细辛醚 开心散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抗痴呆类药成分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和远志酮Ⅲ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巴寅颖 解素花 +6 位作者 吕航 姜艳艳 李晓婷 崔晓辉 戴莹 折改梅 石任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抗痴呆类药成分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和远志酮Ⅲ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开心散水提物和远志水提物的3个有效成分的提取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分析方法,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柱... 目的建立基于抗痴呆类药成分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和远志酮Ⅲ的开心散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开心散水提物和远志水提物的3个有效成分的提取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分析方法,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为330 nm,远志酮Ⅲ为254 nm,柱温30℃。结果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和远志酮Ⅲ分别在0.043~1.085μg0、.090~2.250μg0、.008~0.2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9%9、7.37%和99.66%。开心散水提物和远志水提物对3个有效成分的提取量有影响。结论 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开心散提取物中类药成分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和远志酮Ⅲ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开心散定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痴呆类药成分 西伯利亚远志糖A5 西伯利亚远志糖A6 远志酮Ⅲ 开心散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的3D-QSAR研究
12
作者 刘亚平 程平 张淑平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56-61,I0003,共7页
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对33个已报道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进行3D-QSAR模型建立,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设计出7个喹啉酮... 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对33个已报道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进行3D-QSAR模型建立,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设计出7个喹啉酮类抑制剂。结果表明,建立的CoMFA(q^(2)=0.926,r^(2)=0.997,r^(2)_(pred)=0.744)和CoMSIA(q^(2)=0.939,r^(2)=0.991,r^(2)_(pred)=0.78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模型设计的7个新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具有高活性,并对其进行ADMET性质评价和类药性分析。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改造和开发更加有效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酮 BRD4抑制剂 3D-QSAR COMFA COMSIA ADMET 类药性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模拟探讨补肾壮筋汤中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和类药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春松 叶蕻芝 +3 位作者 李西海 许惠凤 吴广文 刘献祥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筋汤分子集结构的结构多样性和类药性。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Discovery Studio软件包,通过Cluster Ligands模块分子聚类,研究补肾壮筋汤分子集中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通过QSAR模块进行补肾壮筋汤分子集、骨性关节炎公认靶... 目的探讨补肾壮筋汤分子集结构的结构多样性和类药性。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Discovery Studio软件包,通过Cluster Ligands模块分子聚类,研究补肾壮筋汤分子集中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通过QSAR模块进行补肾壮筋汤分子集、骨性关节炎公认靶酶相关药物/类药分子分子集的重要描述符和化学空间比较,分析补肾壮筋汤分子集中化合物的类药性。结果补肾壮筋汤分子集中化合物分为十类,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空间比药物/类药分子具有多样化。结论补肾壮筋汤中化合物有良好的多样性,既有类药性质,也是天然产物化合物的一个特殊子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筋汤 多样性 类药性 化学空间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春迎 赵娜 +5 位作者 李宏玲 邱新香 吴奇峰 夏丽华 赵新华 王海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研究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22例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2、3、4、5周和出院时(恢复期)采集血样,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并采用... 目的研究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22例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2、3、4、5周和出院时(恢复期)采集血样,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5、IL-6和IL-10的水平。对其中15例剥脱性皮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出院时(恢复期)比较,OMDT患者入院第1周(急性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均升高(P<0.05),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对剥脱性皮炎患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患者入院的第1周,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IL-5与TBIL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IL-10与白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第2周,IL-6水平与ALT水平均存在正相关(P<0.05);第3周,TNF-α与TBIL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IL-10与AST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第4周,TNF-α、IL-10均与ALT、AST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IFN-γ与AST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第5周,IL-6、IL-10水平分别与ALT、GGT水平均存在正相关(P<0.05),TNF-α、IFN-γ均与AST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出院时,TNF-α与DBIL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与TBA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OMDT患者早期伴有较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0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药疹样皮炎 细胞因子 肝损害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M1型库普弗细胞极化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琼影 张家祥 +4 位作者 杨呓 李娜 代玉莹 黄丽萍 朱启星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7-933,共7页
[背景]三氯乙烯(TCE)可致职业性药疹样皮炎并伴有严重的肝脏损伤,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TCE致敏小鼠肝脏中库普弗细胞(KCs)极化的情况,探讨KCs的M1型极化在TCE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雌性BAL... [背景]三氯乙烯(TCE)可致职业性药疹样皮炎并伴有严重的肝脏损伤,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TCE致敏小鼠肝脏中库普弗细胞(KCs)极化的情况,探讨KCs的M1型极化在TCE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5),溶剂对照组(n=5),TCE处理组(TCE组)(n=11),抑制剂处理组(TCE+GdCl3组)(n=15),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本课题组的建模方法建立TCE致敏模型。在末次激发24 h后对TCE组和TCE+GdCl3组进行皮肤评分,将TCE组和TCE+GdCl3组小鼠分为致敏阳性组和致敏阴性组;末次激发72 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损伤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KCs的表面标志物F4/80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c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TCE组致敏率为45.45%(5/11),TCE+GdCl3组致敏率为33.33%(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在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和TCE阴性组相比,TCE阳性组血清ALT和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阳性组ALT及AST水平分别为(115.05±13.74)U/L和(224.68±30.98)U/L;TCE+GdCl3阳性组ALT及AST水平分别为(97.59±9.16)U/L和(124.69±11.26)U/L,低于TCE阳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及阴性组小鼠肝脏细胞形态正常,染色均匀;TCE阳性组小鼠肝脏细胞形态异常,细胞空泡样变性;TCE+GdCl3阳性组小鼠肝脏部分细胞出现水肿。肝脏F4/80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表达较低,TCE阳性组F4/80大量沉积,TCE+GdCl3阳性组表达较TCE阳性组减少(P<0.05)。肝脏CD11c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D11c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肝脏 库普弗细胞 免疫性损伤 职业性药疹样皮炎
原文传递
冠状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佩佩 郑文慧 +2 位作者 步敏 贺万丽 蔡岩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4-689,共16页
冠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对人及家畜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其中于2003年全球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以及2012年被发现并传播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以及重大损失,... 冠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对人及家畜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其中于2003年全球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以及2012年被发现并传播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以及重大损失,特别是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截至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几百万的感染病例以及几十万人的死亡。可以看出,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播性以及较高的致死率,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但是针对冠状病毒的感染目前还没有批准上市的有效药物,也没有用于预防的疫苗。本文围绕目前关于冠状病毒的潜在成药性靶点,详细介绍了针对这些靶点的具有代表性的抑制剂的结构设计及其化学合成方法,以期为目前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抑制剂 成药靶点 药物合成
原文传递
如何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优化及其对类药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照明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64-68,共5页
近年来,为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通过对实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并和成功药物进行比较对照,试图找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它们的类药性质的关系,从而可以指导新药的设计,加快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和研发速度。
关键词 理化性质 新药研发 类药性质
下载PDF
亚胺氯化物介导一锅法合成3-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衍生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占林俊 胡玮 +2 位作者 王梅 黄斌 龙亚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3-907,共5页
以3-氰基/酯基吲哚为代表的3-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结构存在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中,常作为优势骨架构建类药性化合物库用于新药发现.本文设计并发展了一种基于亚胺氯化物活性中间体的串联反应,从邻卤苯乙腈/酯和酰胺出发,在碱和CuBr催化下... 以3-氰基/酯基吲哚为代表的3-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结构存在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中,常作为优势骨架构建类药性化合物库用于新药发现.本文设计并发展了一种基于亚胺氯化物活性中间体的串联反应,从邻卤苯乙腈/酯和酰胺出发,在碱和CuBr催化下,一锅法构建结构多样性3-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骨架的新合成方法.该反应原料简单易得、反应快速(5 min完成)、产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并可克级放大,具有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是基于优势骨架的多样性导向的合成方法学(privileged substructure-based DOS)案例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合成 亚胺氯化物 3-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 类药性优势骨架
原文传递
应用于构建优势杂环骨架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玮 龙亚秋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50-2858,共9页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是一类不需要预先官能团化、两分子C—H键直接偶联的反应,它具有合成简便、原子经济性高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杂环结构存在于多种药物分子及天然产物中,是承载多种药理活性的药物亚结构,因此被称为类药性优势骨架.采...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是一类不需要预先官能团化、两分子C—H键直接偶联的反应,它具有合成简便、原子经济性高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杂环结构存在于多种药物分子及天然产物中,是承载多种药理活性的药物亚结构,因此被称为类药性优势骨架.采用CDC的策略合成类药性优势骨架具有多种优势,基于优势骨架的类药性化合物库也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一种有效途径.按照合成的杂环结构进行分类,对吲哚、吡咯、吡唑、呋喃、喹唑啉等杂环的CDC合成方法进行介绍,综述了近年来CDC反应在类药性优势骨架合成中的应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脱氢偶联 C—H官能团化 类药性优势骨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53
20
作者 宋建波 廖晖 李元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88-2996,共9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依据中药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小分子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依据中药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小分子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治疗DN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功能归属。结果从黄芪中筛选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IV等2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72个DN靶点,筛选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18个关键靶点。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s-RAGE)介导的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转录因子O(PI3K/Akt/Fox O)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通路。参与物质代谢、氧化还原、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及其活性成分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DN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富集分析 作用机制 口服生物利用度 类药性 GO注释 KEGG通路富集分析 槲皮素 黄芪皂苷 山柰酚 异鼠李素 芒柄花素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