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卫星 杨铭 +1 位作者 虞朝辉 厉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395,共2页
一、病例资料 例1,男,52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四月余"于2000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四月不慎跌伤后一直服用中药土三七治疗(每天3 g,煎服).入院查体:面色灰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肝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 一、病例资料 例1,男,52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四月余"于2000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四月不慎跌伤后一直服用中药土三七治疗(每天3 g,煎服).入院查体:面色灰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肝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肝疾病 药物性
原文传递
107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涛 贾继东 《肝脏》 2005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4年间我院住院的1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结果124例中Maria评分≥14分者107例...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4年间我院住院的1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结果124例中Maria评分≥14分者107例。涉及药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28%(29/107),免疫抑制剂18.4%(19/107),中药及减肥茶13.8%(16/107),解热抗炎药10.3%(11/107),心血管类药9.2%(10/107),性激素类药8.0%(8/107),抗甲状腺亢进及降糖药4.6%(5/107),其他8.0%(9/107)。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8.6%(62/107),胆汁淤积型26.5%(28/107),混合型14.9%(17/107)。80%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7%(7/107)患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仅1例死亡。结论抗生素引起的肝损害最常见,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逐渐增多,停用有关药物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病因学 临床表现 肝硬化 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伍百贺 詹俊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13-415,共3页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随着新药不断研发和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引起人们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及研究。此文主要就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0
4
作者 何梅 占美 +1 位作者 柳汝明 唐尧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 目的:系统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基础治疗以及其它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葡糖醛内酯相比,GSH可明显提高药物性肝病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各指标。但由于纳入研究较少,研究质量不高,上述结论还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病 中毒性肝病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85例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琳 刘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药物种类及防治原则。方法对85例老年和87例非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在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由中(成)草药引起的42例(49.4%),抗生素28例(32.9%),抗结核药7例(8.2%),其他8... 目的分析老年人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药物种类及防治原则。方法对85例老年和87例非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在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由中(成)草药引起的42例(49.4%),抗生素28例(32.9%),抗结核药7例(8.2%),其他8例(9.4%);肝细胞型38例(44.5%),胆汁淤积型34例(40.0%),混合型13例(15.3%),死亡4例(4.7%);在非老年患者,抗结核药38例(43.7%),抗生素26例(29.9%),中(成)草药15例(17.2%),其他7例(8.0%);肝细胞型58例(66.7%),胆汁淤积型18例(20.7%),混合型11例(12.6%),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草药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应用中草药和抗生素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老年人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病因演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智峰 赵钢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0期9-13,共5页
评价我国1999年~2012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因变化特点。在Medline、EMBASE、Wanfang、VIP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DILI的病例序列研究。利用R软件对各药物所占比率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Meta分析表明:抗结核... 评价我国1999年~2012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因变化特点。在Medline、EMBASE、Wanfang、VIP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DILI的病例序列研究。利用R软件对各药物所占比率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Meta分析表明:抗结核药是1999年~2005年DILI的首要病因,其构成比为26.54%。2006年~2012年DILI的病因则以中药为主,其构成比为30.38%,而抗结核药所占比例下降(构成比为20.57%),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构成比为10.26%)较1999年~2005年(构成比为8.73%)增加。我国DILI病因存在时间演变,中药及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上升,抗结核药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DILI主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META分析 病因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秦树林 滑立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 :分析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10 2例药物性肝病 ,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致肝损害药物以免疫抑制剂最常见 ,占 33.3% (34 / 10 2 ) ,其次为利福平 ,占14.7% (15 / 10 2 ) ;临床... 目的 :分析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10 2例药物性肝病 ,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致肝损害药物以免疫抑制剂最常见 ,占 33.3% (34 / 10 2 ) ,其次为利福平 ,占14.7% (15 / 10 2 ) ;临床表现以黄疸最多见 ,占 40 .2 % (4 1/ 10 2 ) ,5 2 % (5 3/ 10 2 )患者无肝病症状 ;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的痊愈好转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结论 :药物性肝病可由各种药物引起 ,起病隐袭 ,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免疫抑制剂 黄疸 Benichou标准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下载PDF
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晓燕 王慧芬 +8 位作者 胡瑾华 林方 王海青 刘娜 梁金仙 岳小敬 崔志飞 邓艳 刘丽红 《肝脏》 2008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药(共17例,36.1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药(共17例,36.17%)、抗结核药(9例,19.15%)、抗菌药物(6例,12.77%);肝衰竭类型以急性(17.02%)、亚急性(80.85%)为主;并发症以肝性脑病、腹水为主;总治愈好转率为26.19%,无效死亡组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包括成药及汤剂)、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肝衰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干预措施 被引量:20
9
作者 吕剑敏 程锐 吴伟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根据是否出现DILD将应用有肝毒性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315例患者分为两组(DILD组,共53例;非DILD组,共26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根据是否出现DILD将应用有肝毒性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315例患者分为两组(DILD组,共53例;非DILD组,共26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药物过敏史、烟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DILD的危险因素.结果:DILD的发生率为16.8%.HBsAg阳性、既往有肝病史、肥胖、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饮酒为治疗剂量药物引起肝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阳性、既往有肝病史、肥胖、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饮酒为治疗剂量药物引起肝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上述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盛 熊枝繁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期87-91,121,共6页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易感性因素以及及时地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易感性因素以及及时地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药物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发病机制 易感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75例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蕾 蒋炜 +1 位作者 王吉耀 朱新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类型、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根据Maria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病的275例入院病例及其中41例肝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类型、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根据Maria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病的275例入院病例及其中41例肝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急性肝损伤中,药物性肝病所占构成比逐年增加。肝损药物以中草药(占23.3%,64/275例)、抗肿瘤药(15.3%,42/275)、激素类药(13.8%,38/275)、心血管药(10.2%,28/275)、解热镇痛药(8.7%,24/275)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纳差(54.8%),乏力(50.2%),黄疸(35.6%),且有27.9%的患者无症状。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型(48%,132/275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4.2%。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中草药 肝脏毒性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临床探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艳梅 程留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 3 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掌握。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 3 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 ,部分患者结合肝活检组... 目的 探讨 3 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掌握。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 3 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 ,部分患者结合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可使诊断更为明确。结果 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 ,抗菌素类药占 2 2 .6%(7/3 1) ,中药占 19.3 (6/3 1) ,抗结核类药占12 .9%(4 /3 1) ,抗肿瘤类药占 9.6%(3 /3 1) ,解热镇痛类药 9.6%(3 /3 1) ,抗甲状腺类药 6.4%(2 /3 1)、其他药物占 6.4%(2 /3 1) ,另有 4例 (12 .9%)用药不详。临床分型 :急性药物性肝病 2 6例 ,慢性药物性肝病 5例。临床表现根据药物不同作用机制而有所不同 ,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 ,3 0例预后良好 ,有 1例用抗结核药物患者致肝硬化。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住院患者 临床探讨 临床医师 诊断和治疗 治疗 临床表现 抗肿瘤 甲状腺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类型及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汤静 朱玲 +1 位作者 胡珊珊 刘皋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045-3052,共8页
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少数可发生威胁生命的肝衰竭.药物性肝病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原因,而患者常常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不易判断是何种药物所导致的肝病,且出现临床症状之后,... 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少数可发生威胁生命的肝衰竭.药物性肝病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原因,而患者常常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不易判断是何种药物所导致的肝病,且出现临床症状之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本文将药物性肝病的病理类别与常见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保肝药物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10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婷婷 王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9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中药占51.4%(56/109),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9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中药占51.4%(56/109),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西药占48.6%(53/109),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女性(56.9%)多于男性(43.1%),潜伏期1—8周为主。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药物 肝炎 综合分析
下载PDF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的构建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彦伶 牟群 +4 位作者 潘连德 刘译浓 王爱卿 郑佳瑞 邱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药源性肝病模型中,诺氟沙星组阳性率最高(31.3%),土霉素组阳性率略低(15.0%),与诺氟沙星组和土霉素组池水相通的对照组阳性率较低(10.0%、5.0%),而4个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现阳性个体;高剂量和长时间使用两种药物均可导致中华鳖出现典型的"白底板"症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病例的病理过程均符合非寄生性肝病特征。药物致中华鳖肝组织损害的组织病理过程是:在药毒作用下,起初表现为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窦状隙扩张,肝淤血严重,体积增大显著,后期肝细胞索先于扩张的肝血窦变性和坏死,最终肝血窦也坏死,肝组织硬变并有肝性血样腹水产生;肝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多,核固缩变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内质网膨胀而破碎,细胞膜破碎,炎性细胞数量多,细胞病变与组织病理具有一致性。药源性肝病的转归表明,当致病因素(大剂量药物饵料)撤销后,中华鳖有较强的恢复性,且土霉素组较诺氟沙星组康复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药源性肝病 “白底板”症状 组织与细胞病理学 肝病模型
下载PDF
甘草酸治疗肝病的临床再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甘草酸对多种类型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明和阐述,具有相当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在临床上,甘草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其中包括治疗重症和急、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化学性(如乙醇性和药物性)肝病及防治... 甘草酸对多种类型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明和阐述,具有相当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在临床上,甘草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其中包括治疗重症和急、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化学性(如乙醇性和药物性)肝病及防治肝纤维化。甘草酸能显著增强其他抗病毒药(如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或氧化苦参碱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肝病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乙醇性肝炎
下载PDF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herapy:A single center report of 8 cases 被引量:10
17
作者 Susana Rodrigues Susana Lopes +8 位作者 Fernando Magro Hélder Cardoso Ana Maria Horta e Vale Margarida Marques Eva Mariz Miguel Bernardes Joanne Lopes Fátima Carneiro Guilherme Mace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4期7584-7588,共5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ases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strateg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ases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strateg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was performed in our center, in order to detect case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AIH) associated with anti-TNF biologic agents. We describe and analyze eight cases of AIH following anti-TNF therapy, 7 with infliximab and 1 with adalimumab. A distinction should be made between induction of autoimmunity and clinically evident autoimmune disease. Liver biopsy is useful in detecting the role of the TNF-α antagon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IH. The lack of relapse after discontinu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favors, as in this case series, an immune-mediated drug reaction as most patients with AIH have a relapse after treatment is suspended. Although AIH related to anti-TNF therapy is rare, a baseline immunological panel along with liver function test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 before starting biolog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AUTOIMMUNE hepatitis ADALIMUMAB drug-induced liverinjur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FLIXIMAB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申遂科 马巧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病发生的类型、药物年龄分布概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及致损害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肝炎型39例,淤胆型8例,混合型13例;致损害药物有12类计26种。中药损害占第1位,其次是抗癫痫药、抗结核...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病发生的类型、药物年龄分布概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及致损害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肝炎型39例,淤胆型8例,混合型13例;致损害药物有12类计26种。中药损害占第1位,其次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等。结论急性药物性肝病常见,临床用药时注意肝损害的发生,特别是中药制剂应用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药物性 急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姬琛华 张竹青 +1 位作者 王晓媛 卢书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02-506,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老年和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临床...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老年和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ALT、AST、ALP、GGT、Alb、TBil、DBil)、临床分型、治疗及转归等。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 350例DILI患者中老年患者98例。老年组患者基础疾病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31.6%)、骨关节病(26.5%)、恶性肿瘤(18.4%),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6%、6.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25、27.214、16.667,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1%vs 29.4%,χ~2=23.768,P<0.00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应用最多的均为中药(53.1%、44.4%),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26.5%、9.2%)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3.2%)(χ~2值分别38.925、5.513,P值分别为<0.001、0.026);老年组黄疸(53.1%)及皮肤瘙痒者(22.4%)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5%、7.1%)(χ~2值分别4.536、16.331,P值分别为0.041、<0.001);2组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老年组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60.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81.7%),胆汁淤积型所占比例(28.6%)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7.807、25.389,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ALT、AL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而GGT、TBil、DBil明显高于中青年组(Z值分别为-3.141、-2.599、-7.449、-10.277、-9.278,P值均<0.01)。老年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死亡3例,中青年组死亡1例。结论老年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与中青年有所不同,胆汁淤积型所占的比例高于中青年,需要重视老年DIL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诊断 疾病特征
下载PDF
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冼建中 关玉娟 +1 位作者 唐小平 雷春亮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D ILD),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 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3例因过敏而停止用药),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30d;... 目的通过应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D ILD),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 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3例因过敏而停止用药),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30d;对照组36例,给予肝炎灵及能量合剂等基础治疗,每日一次,疗程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硫普罗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3例有不良反应,出现低热,皮肤瘙痒、发红,皮疹等,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硫普罗宁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 ILD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硫普罗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