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 被引量:105
1
作者 陈特固 曾侠 +3 位作者 张江勇 刘爱君 钱光明 余克服 《广东气象》 2007年第1期5-10,15,共7页
分析粤港澳7个气象站近10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对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年及前、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广东省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一致性,但近期气候变暖... 分析粤港澳7个气象站近10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对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年及前、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广东省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一致性,但近期气候变暖和广东的重旱、重涝事件频率增加有关;目前,广东的年降水量处于长期变化中的峰值下滑趋势,预估2020年处于少雨时期,沿海地区重旱、轻旱出现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近百年降水量 旱涝 变化趋势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SPI的近41年(1965-2005)河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91
2
作者 车少静 李春强 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137-143,150,共8页
河北省是旱涝频发地区之一。本文基于1965-2005年河北省8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41a河北省旱涝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总体上呈阶段... 河北省是旱涝频发地区之一。本文基于1965-2005年河北省8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41a河北省旱涝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总体上呈阶段性变化特征,1965-1972年和1997-2005年干旱比较频繁,1973-1996年干旱频率较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前中期为雨涝比较频繁阶段。春秋季干旱呈减轻趋势,夏季干旱呈加剧趋势(不显著),冬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但90年代以来河北省极端季节旱涝事件比较频繁。在空间上,河北省旱涝分布可分为东部、北部、南部和西部四个不同的区域,四个区域的旱涝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大趋势,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河北省全省20世纪90年代后期旱涝变率最大,70年代前期和末期变率也较大,80年代变率最小;四个区域总体上表现出与全省大致相同的趋势,只是2000年以后南部地区旱涝变率持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旱涝 时空特征 河北省
下载PDF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被引量:73
3
作者 梁建茵 吴尚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8,共12页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南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南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旱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涝年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汛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对后汛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旱,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广东 汛期 旱涝灾害 成因 降水量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58
4
作者 解明恩 程建刚 范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7,共8页
云南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洪灾、冷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6类,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是云南最大的自然灾害。6种主要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旱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滇北和滇中地区;洪灾区主要... 云南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洪灾、冷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6类,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是云南最大的自然灾害。6种主要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旱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滇北和滇中地区;洪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冷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滇东和滇中地区;雹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东、滇南、滇西北以及滇中局部地区;风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南地区;雷灾区主要集中在滇南、滇东南及滇北局部地区。旱灾以春季和初夏最为严重,洪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冷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雹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风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雷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气象灾害 旱涝 冷灾 风雹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跃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应用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高原上空 1 0 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联系和旱涝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 :地面加热场与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 ,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 ;前... 应用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高原上空 1 0 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联系和旱涝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 :地面加热场与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 ,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 ;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高原上空 1 0 0hPa高度场 ,导致未来高原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 ;加热场—高度场—降水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关系 ,反映了川渝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和物理成因 ;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前期 1 0 0hPa高度场SVD第一模态的变化 ,是高原东侧地区未来夏季旱涝异常的预测信号。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VD技术的旱涝预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加热 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旱涝 奇异值分解 雪盖
下载PDF
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红军 江志红 魏文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7,共7页
以Mann—Kendall检验、z指数变换、最大熵谱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突变、旱涝等级、旱涝周期与趋势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流域各段的降水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且存在突变,从源流区至下游突变时间依次提前;2... 以Mann—Kendall检验、z指数变换、最大熵谱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突变、旱涝等级、旱涝周期与趋势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流域各段的降水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且存在突变,从源流区至下游突变时间依次提前;20世纪60年代流域干旱多,旱情较重;70~80年代中期属于转换期,出现旱情和涝情较重;80年代后期以后干旱明显减少,雨涝居多,涝情重;90年代中期以来,下游趋势与其余区域不同;准3年周期是流域各段最重要的变化周期。近40年来,上游变湿显著,源流区和中游不显著,下游有微弱变湿趋势;NAO对中上游旱涝影响显著,对全流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旱涝 时空变化 Z指数
下载PDF
河北省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邵晓梅 刘劲松 许月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河北省153个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的评估.得出了河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从宏观尺度上较好地揭示了河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特征.
关键词 旱涝灾害 Z指标 时空分布 河北 降水数据 气温 下垫面
下载PDF
近60年来西南地区旱涝变化及极端和持续性特征认识 被引量:44
8
作者 杨金虎 张强 +2 位作者 王劲松 姚玉璧 尚军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3-1340,共8页
利用1953~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4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温度资料,通过降水和潜在蒸发均一化旱涝指数,从旱涝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内变化以及极端和持续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旱涝的空间趋势变化来看,西南近60 a来秋季和... 利用1953~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4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温度资料,通过降水和潜在蒸发均一化旱涝指数,从旱涝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内变化以及极端和持续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旱涝的空间趋势变化来看,西南近60 a来秋季和年变化呈显著的一致变旱趋势,而春、夏、冬3季旱涝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从旱涝的时间演变来看,在温度与降水双重因子驱动下春、夏、秋、冬均表现为干旱化趋势,相比较秋季的干旱化程度最强,而春季的最弱,夏、冬两季相当,而全年的干旱程度比四季的程度更强;从极端旱涝的多时间尺度来看,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极端洪涝发生频次逐渐减少,而极端干旱发生频次逐渐增多,从季节尺度看,春、冬两季极端干旱发生频次较多,而夏季最少,极端洪涝发生频次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从旱涝的持续性特征来看,持续性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有增长趋势,发生频率有增多趋势,发生强度有增强趋势,并且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而持续性洪涝事件的持续时间、发生强度没明显变化趋势,发生频率有减少趋势,发生的季节也没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旱涝 演变 极端 持续性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公元904年以来树木年轮记录的旱涝变化 被引量:34
9
作者 康兴成 程国栋 +1 位作者 陈发虎 勾晓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8-525,共8页
利用取自祁连山中部地区的树木年轮样本和该地区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应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的降水量.自公元904年以来,该地区历经了31次相对干期和30次相对湿润期,其中,连续两个10a以上的干期有17次,湿润期12次,最长... 利用取自祁连山中部地区的树木年轮样本和该地区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应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的降水量.自公元904年以来,该地区历经了31次相对干期和30次相对湿润期,其中,连续两个10a以上的干期有17次,湿润期12次,最长的干期是1540—1590年间,长达60a,最长的湿润期是1240—1270年、1860—1890年,各有40a.世纪尺度范围内,16世纪是最干的100a,有80a为少雨年;最湿润的是13世纪和19世纪,这期间有60a为多雨.自公元904年以来,降水量共发生了35次突变,16次是由旱向涝的突变,19次是由涝向旱的突变.平均约30a发生一次.11世纪是该地区降水的多变时期,15~16世纪是降水的相对稳定时段,20世纪又进入了降水的多变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降水量 旱涝 祁连山 年轮气候学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夏季850hPa南风异常与东北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38
10
作者 孙力 安刚 唐晓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利用东北地区均匀分布的 80个测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夏季月降水资料和同一时期北太平洋海温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等资料 ,首先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夏季 85 0hPa南风异常特征 ,然后讨论了这种异常与东北降水的关系及其物理意... 利用东北地区均匀分布的 80个测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夏季月降水资料和同一时期北太平洋海温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等资料 ,首先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夏季 85 0hPa南风异常特征 ,然后讨论了这种异常与东北降水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最后给出了东北亚地区夏季南风异常的某些前兆特征。结果表明 ,东北亚地区夏季南风的强弱变化不仅与东北旱涝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对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也具有非常敏感的反应 ,东北亚地区南风异常的出现还具有前冬和前春北太平洋海温和 5 0 0hPa大气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大气环流 海温 异常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0a陇东地区旱涝时空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媛媛 张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35-2144,共10页
论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旱涝状况,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旱涝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40 a陇东... 论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旱涝状况,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旱涝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40 a陇东地区呈干旱化演变趋势;1971—2000年旱涝频繁,30 a间共出现7次干旱事件和5次雨涝事件,而2001—2010年旱涝频率较小。春、夏、冬季干旱呈弱增加趋势,秋季旱涝基本持平。该区降水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并依此划分为三个旱涝区域,即东南部(雨涝区)、北部(干旱区)和中西部(降水适宜区)。季节旱涝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其中北部的环县、华池在夏秋冬三季普遍干旱,西部的静宁在冬春夏三季易旱;而中部的西峰、镇原和南部的泾川、崇信、华亭等地四季降水偏多,易形成雨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陇东地区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袁喆 杨志勇 +1 位作者 郑晓东 袁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8个气象站点1961年-2010年共50年逐日降水过程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变换和集对分析法(SPA)等,分析淮河流域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趋势性、周期性以... 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8个气象站点1961年-2010年共50年逐日降水过程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变换和集对分析法(SPA)等,分析淮河流域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降水集中度、集中期、降水质心、旱涝发生频率、旱涝交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南部地区降水增加,北部地区降水减少;②年际变化上存在27年的主周期,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且北部地区降水更为集中;③干旱易发区分布面积较广,洪涝易发区分布相对较集中,上游和中游部分地区为旱涝交替易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量 旱涝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顺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3-1164,共12页
回顾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开展高原积雪异常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趋势。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呈四周山区多、腹地少,两侧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原东部积... 回顾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开展高原积雪异常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趋势。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呈四周山区多、腹地少,两侧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原东部积雪变化最显著且主导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因此该地区积雪异常更值得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原积雪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春季和冬季积雪略有减少。目前,关于高原积雪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积雪异常对降水和旱涝影响及其预测指示性研究两方面。高原积雪主要通过季风影响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进而影响水资源系统。高原积雪异常对我国降水影响大,且范围广,可作为降水预测的一个重要信号,同时其对我国旱涝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旱涝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积雪 水资源 降水 旱涝
下载PDF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91-2500,共10页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指数 气候特征 旱涝 MORLET小波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关中平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旱涝灾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82,共7页
利用关中平原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确定了该地区的旱涝等级及发生年份,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技术,对关中平原近51年来降水Z指数与太阳黑子的小波系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关中平原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确定了该地区的旱涝等级及发生年份,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技术,对关中平原近51年来降水Z指数与太阳黑子的小波系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近51年的旱涝发生频率基本相等,在90年代之后旱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涝灾发生频率。(2)太阳黑子数与关中平原旱涝在整个60年代呈现反相关关系;自70年代开始至今,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旱涝变化较太阳黑子数目的活动存在2年左右的"滞后期"。(3)关中平原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出现灾害的概率明显高于太阳黑子M年,且太阳黑子m年附近发生重、大旱灾的频率要高于重、大涝灾的频率。(4)太阳黑子与旱涝指数在9-12年周期处存在对应关系,说明太阳黑子变化对关中平原的旱涝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太阳黑子 小波分析 关中平原
原文传递
21世纪中国的自然灾害发展趋势──以地震和旱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聂高众 高建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通过对过去数千年的地震以及数百年的旱涝变化的研究,对中国21世纪地震、洪涝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1世纪的上半叶,我国的自然灾害态势较为严峻,可能将会面临地震多发,干旱期来临等状况,而21世纪的下半叶,我国的自然... 通过对过去数千年的地震以及数百年的旱涝变化的研究,对中国21世纪地震、洪涝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1世纪的上半叶,我国的自然灾害态势较为严峻,可能将会面临地震多发,干旱期来临等状况,而21世纪的下半叶,我国的自然灾害态势将会逐步缓解,地震可能将会进入一个平静期,气候也将可能转为多雨期。在此基础上,文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21世纪的自然灾害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自然灾害 旱涝 防治措施 地震活跃期
下载PDF
大气环流变化对云南5月雨量的影响及其预报 被引量:29
17
作者 严华生 张青 尤卫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本文分析了云南5月份降水与前期1—3月北半球100,500hPa高度场的关系,研究了影响云南5月份旱涝的大气环流系统及主要大气活动中心,探讨了遥相关场的波列结构。
关键词 旱涝 大气环流 遥相关 降水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白莹莹 高阳华 +2 位作者 张焱 李永华 王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54,共8页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高温热浪风险显著上升,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也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洪涝灾害的风险不断上升。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平均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小雨和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使得干旱的风险增大。将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分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和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自身变率两部分,发现在增暖后,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增暖前增大。分别计算2006年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变率对重庆异常气温的贡献,发现2006年重庆异常高温可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的变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区域自身的变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高温 旱涝
下载PDF
The 1997/ 98 ENSO Cycle and Its Impact on Summ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被引量:25
19
作者 黄荣辉 张人禾 张庆云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8-362,共15页
The observed data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and the sea temperature (ST) in the sub-layer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 NCEP/ 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data set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observed data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and the sea temperature (ST) in the sub-layer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 NCEP/ 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data set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997 / 98 ENSO cycle and its impact on summ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997/98 ENSO cycle, the strongest one in the 20th century, might b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development and decay and eastward propagation from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Influenced by the ENSO cycle, in 1997, the serious drought and hot summer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and in the summer of 1998, the severe floods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especially in the Dongting Lake and Boyang Lake valleys, South Korea and Japan.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influenced by the 1997/98 ENSO cycle,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by the Asian monsoon in the summer of 1997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summer of 1998. In the summer of 1997,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by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as weak in North China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Korea Peninsula. Thus, it caused the drought and hot summer in North China. However, in the summer of 1998, the sea temperature in the sub-layer of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droppe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hifted southward. Thus,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vapor was transported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to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nd the severe flood occurred there. Key words ENSO cycle - Climate anomaly - Monsoon - Drought and flood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Basic Sciences under Grant No. G1998040900(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cycle Climate anomaly MONSOON drought and flood
下载PDF
东北三省近55a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1 位作者 左德鹏 蔡思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共11页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干旱和雨涝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全面反映东北三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月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分析旱涝频率、旱...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干旱和雨涝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全面反映东北三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月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分析旱涝频率、旱涝发生范围及旱涝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及K-means聚类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分别进行了旱涝分区。结果表明:(1)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时间尺度旱涝频率与其发生范围差异显著,1960-2014年间东北三省春季与冬季存在湿润化趋势,夏季、秋季、生长季及年际尺度均略呈干旱化趋势,且东北三省遭遇雨涝的风险略大于干旱;(2)旱涝分区方面:黑龙江省同时受干旱和雨涝风险最大,其次分别为辽宁省与吉林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 旱涝趋势 EOF K-MEANS聚类 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