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唐益苗 赵昌平 +3 位作者 高世庆 田立平 单福华 吴敬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3,共8页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干旱胁迫信号应答、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机理。植物抗旱相关基因根据功能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参与干旱胁迫的信号转导或基因表达调...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干旱胁迫信号应答、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机理。植物抗旱相关基因根据功能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参与干旱胁迫的信号转导或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传递信号因子和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另一类是功能蛋白基因,在植物抗旱性中直接起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植物(含麦类作物)在逆境胁迫信号网络中的抗旱相关功能基因、转录因子以及信号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植物抗旱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旱性 信号因子 转录因子 功能蛋白(基因)
下载PDF
干旱气候因子与森林火灾 被引量:36
2
作者 徐明超 马文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3-608,共6页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燃烧的火环境,进而对火发生和火行为产生影响.干旱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条件通过气温、日照、蒸发量、风力、空气湿度等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情况...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燃烧的火环境,进而对火发生和火行为产生影响.干旱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条件通过气温、日照、蒸发量、风力、空气湿度等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情况下,气温高、降水少、湿度小、风力大易发生森林火灾.在山区,山谷风和地形影响森林火灾蔓延,森林火灾的蔓延主要受山谷风所控制,具有间歇性,另外地形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火势的蔓延.所以,要利用不同时段的气象条件、山风出现的时间及有利地形,及时组织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各种类型,通过对森林火灾中一些特殊火行为及相关元素对火灾发展蔓延影响分析,找出森林火灾扑救与逃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象因子 森林火灾 预防火灾
下载PDF
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下植物生理及转录因子的应答调控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冰 程宪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5-1574,共10页
干旱、高盐及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这些环境胁迫因子通常导致植物体内生理代谢改变,并参与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植物抵御上述非生物逆境的能力与转录因子调控逆境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密不... 干旱、高盐及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这些环境胁迫因子通常导致植物体内生理代谢改变,并参与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植物抵御上述非生物逆境的能力与转录因子调控逆境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密不可分。近年来,发掘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功能及揭示转录因子介导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机制,已成为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了解植物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及转录因子参与的调控机制,对建立植物适应性改良途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从干旱、高盐和低温三方面阐述了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的适应性变化,概述了MYB、b ZIP、AP2/EREBP、WRKY和NAC五类与植物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着重论述了转录因子介导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遭遇非生物胁迫时,通常表现为生长速率、叶面积和叶片数量下降,蒸腾及光合速率降低。同时,植物体内活性氧逐渐累积,使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造成细胞损伤。为适应不利环境,在生理上植物表现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数量增多;在分子水平上,植物对非生物胁迫适应性的增强,通常与转录因子识别抗逆基因启动子特异性元件及调控逆境防御基因的转录有关。本文对于深入阐明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应答与转录因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盐胁迫 低温胁迫 生理应答 转录因子
下载PDF
Drought Change Trend Using MODIS TVD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Factor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被引量:31
4
作者 LIANG Liang ZHAO Shu-he +4 位作者 QIN Zhi-hao HE Ke-xun CHEN Chong LUO Yun-xiao ZHOU Xing-d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Changes in drought tren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 datasets recorded during 2001 to 2010 in China were constructe... Changes in drought tren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 datasets recorded during 2001 to 2010 in China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drought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mean temperature, mean precipitation, mean relative humidity, and mean sunshine duration data collected from 557 local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rought and these climate factors were also analyze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hanges in drought tendency were shown to differ among four reg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lfuctuations in climate in the regions of northeastern China, Qinling-Huaihe, and central Qinghai were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soil moisture, and that in southern Tibet was caused by the intensiifcation of drough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exhibited varied effects on drought among the regions. In southern China, the main inlfuential factor was temperature;other factors only showed minimal effects. That in the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regions was sunshine duration, and thos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climate factors TVDI MODIS China
下载PDF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茎流动态及其环境控制因子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思静 查天山 +2 位作者 秦树高 钱多 贾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于2012年7—10月利用Flow32-1K(Dynamax,USA)包裹式茎流仪对宁夏盐池典型沙地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茎流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观测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油蒿茎流速率日变化动态受天气影响;晴天茎流速率峰值为107.81 g·cm-2·h... 于2012年7—10月利用Flow32-1K(Dynamax,USA)包裹式茎流仪对宁夏盐池典型沙地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茎流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观测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油蒿茎流速率日变化动态受天气影响;晴天茎流速率峰值为107.81 g·cm-2·h-1,阴天茎流速率峰值为79.40 g·cm-2·h-1,降雨时茎流峰值是4.34 g·cm-2·h-1;油蒿茎流速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最大,10月最小;在干旱期土壤水分为油蒿茎流速率的决定因素,其中3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的解释能力最强;在非水分胁迫期油蒿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强,对油蒿茎流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饱和水汽压差>平均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半干旱区 干旱 蒸腾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集对分析的粮食单产波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2 位作者 许浒 周玉良 王友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221,共9页
针对江淮分水岭易旱区粮食单产波动的复杂性与非平稳性问题,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多层次、多时间尺度分解,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粮食单产波动分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定量化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粮... 针对江淮分水岭易旱区粮食单产波动的复杂性与非平稳性问题,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多层次、多时间尺度分解,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粮食单产波动分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定量化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得出自然灾害受灾率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为31.26%,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旱灾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程度,求取旱灾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为17.13%,该研究为该区旱灾综合治理与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 数学模型 影响因素 经验模态分解法 集对分析 综合影响率
下载PDF
西北干旱灾害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引鸽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2期18-22,共5页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灾害,利用西北地区降水和农作物旱灾面积统计资料,将干旱灾害事件与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或次年,南方涛动指数负距平,太阳黑子低值,青藏高原为多雪年,地表径流枯期,西北干旱灾害发生...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灾害,利用西北地区降水和农作物旱灾面积统计资料,将干旱灾害事件与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或次年,南方涛动指数负距平,太阳黑子低值,青藏高原为多雪年,地表径流枯期,西北干旱灾害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影响因子 西北
下载PDF
宁夏干旱气候变化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梁旭 冯建民 +1 位作者 张智 郑广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4,共7页
利用宁夏地区19个测站近50年降水量资料,确定了干旱年、分析其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旱灾害的原因,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ENSO事件以及太阳活动等外强迫因子对宁夏地区干旱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以说明干旱... 利用宁夏地区19个测站近50年降水量资料,确定了干旱年、分析其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旱灾害的原因,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ENSO事件以及太阳活动等外强迫因子对宁夏地区干旱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以说明干旱气候变化与这些因素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旱灾 成因 外强迫因子 相关程度
下载PDF
臭柏的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温国胜 王林和 张国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根据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光合速率及其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臭柏的光合速率与气温、... 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根据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光合速率及其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臭柏的光合速率与气温、叶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臭柏的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干旱胁迫加大了温度胁迫的影响范围,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增加大气相对湿度,可以减轻干旱胁迫效应;(2)各个生态因子从大到小对光合速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叶温、气温;(3)干旱胁迫处理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强干旱胁迫区、弱干旱胁迫区、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臭柏 光合速率 生态因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水稻(Oryza satica L.)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靖 唐清杰 +3 位作者 朱红林 严小微 唐力琼 孟卫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5-2531,共7页
干旱胁迫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转录因子在水稻对干旱胁迫响应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水稻中参与干旱胁迫的转录因主要有DREB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b ZIP转录因子、锌指蛋白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和TIFY转... 干旱胁迫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转录因子在水稻对干旱胁迫响应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水稻中参与干旱胁迫的转录因主要有DREB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b ZIP转录因子、锌指蛋白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和TIFY转录因子等。这些转录因子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水稻抗旱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水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综述对这些转录因子在干旱胁迫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ca L.) 干旱胁迫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揭示适度干旱胁迫对丹参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晓艳 周敬雯 +1 位作者 严铸云 陈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0-1608,共9页
目的对丹参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丹参不同组织响应适度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栽培4个月的丹参为材料,设置适度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和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应用IlluminaHi Seq2000分别对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 目的对丹参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丹参不同组织响应适度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栽培4个月的丹参为材料,设置适度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和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应用IlluminaHi Seq2000分别对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后的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和共表达网络分析等。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085条Unigene。其中28846条被注释,根和叶中的DEGs分别有1853、1457个。GO富集结果表明,丹参根和叶中的DEGs在GO功能部位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均在代谢过程、刺激响应、细胞结构、催化活性等功能中得到显著富集。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根中DEGs显著富集在DNA复制、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胡萝卜素合成等途径,叶中DEGs则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生物碱、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途径。适度干旱胁迫能促进丹参叶中苯丙烷类、根中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是促进丹参有效成分累积的基础。AP2/ERF、b HLH、b ZIP、WRKY、MYB类转录因子在根和叶中差异表达均较显著,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预测了在适度干旱胁迫下可能参与调控萜类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论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揭示了适度干旱胁迫对丹参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征,可为深入研究丹参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和在栽培中的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旱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牟迈 龚大洁 +2 位作者 孙坤 蔡正旺 谢建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115,共5页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候鸟和荒漠生态系统。2006年3月~2007年4月,对该保护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多次科学调查。综合文献记载,得知阳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86种,隶属13目...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候鸟和荒漠生态系统。2006年3月~2007年4月,对该保护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多次科学调查。综合文献记载,得知阳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86种,隶属13目,30科,57属,其中留鸟13种,夏候鸟47种,冬候鸟5种,旅鸟2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繁殖鸟总数的70%,而东洋界种类仅2种。生境类型包括湿地、草原、灌丛和居民点等。近年来保护区内珍稀鸟类数量不断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和气候蛮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湿地 鸟类多样性 调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鸢尾属五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燕燕 芦建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94,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以鸢尾属的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和溪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的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采用盆栽方法,以鸢尾属的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和溪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的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完全相同。5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溪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1960-2012年宁夏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2 位作者 刘艳艳 张多勇 周丹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利用宁夏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降水、气温月数据,使用干旱指标SPEI,定义了干旱强度指数,对近50年宁夏及其4个气候区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960-2012年宁夏及四个气候区SPEI-12气候倾向率均小于0,干旱化趋... 利用宁夏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降水、气温月数据,使用干旱指标SPEI,定义了干旱强度指数,对近50年宁夏及其4个气候区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960-2012年宁夏及四个气候区SPEI-12气候倾向率均小于0,干旱化趋势明显,干旱气候区干旱趋势大于半干旱气候区大于半湿润气候区。通过干旱强度指标确认强的干旱事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宁夏水资源公报》中的重大干旱事件能很好的对应,强干旱事件在空间上由1980年代之前的区域规模发展到全省规模且强度不断增强。近50年气候暖干化是强干旱增多的主要原因。ⅡC区、ⅡB强干旱事件主要受升温作用影响,ⅠB区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共同影响,ⅠA区主要受降水减少的影响。ENSO与宁夏强干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EL Nino事件的影响超过LA Nina事件的影响,ⅡC区、ⅡB受ENSO事件影响小,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交替发生对强干旱事件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干旱强度 时空格局 SPEI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宁夏不同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干旱特征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杜灵通 刘可 +2 位作者 胡悦 朱玉果 宫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9-156,共8页
研究了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系统对干旱的响应。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定量研究宁夏3个不同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的生态干旱特征,并分析其驱动... 研究了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系统对干旱的响应。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定量研究宁夏3个不同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的生态干旱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生态干旱最弱,中部干旱带最强;生态干旱虽以波动为主,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内在变化趋势,平均干旱强度在最近几年均有减弱的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中部干旱带驱动着宁夏全区的生态干旱状况,3个生态功能区的春旱均决定着其全年生态干旱状态,这一规律与宁夏植被生态格局有关。中部干旱带的生态干旱主要由单一降水因素所驱动,而北部引黄灌区与南部丘陵山区则是多因素复杂驱动,且普遍存在同季降水对生态干旱的影响大于上季降水的作用。本研究可为地方政府制定适宜的抗旱救灾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旱 生态功能区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驱动因素 宁夏
下载PDF
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青海省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青春 张国胜 +1 位作者 李林 时兴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5,共6页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4 月~6 月降水量6 年左右的周期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产量 影响 气候生态因素 青海
下载PDF
近50年来华北平原极端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文莉 张明军 +3 位作者 王圣杰 汪宝龙 马雪宁 车彦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5,共6页
根据华北平原35个气象站点1962—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平原年际、年代际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近50a来极端... 根据华北平原35个气象站点1962—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平原年际、年代际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近50a来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以0.013 5次/a的速率下降,春、夏季与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秋、冬季则与其相反;研究区内,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零星分布。1962—1969年和20世纪80年代,华北平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为正距平,其他年代均为负距平;空间分布上,1962—1989年极端干旱的高发区逐年代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的高发区明显缩小,低发区显著扩大,2000年以后,低发区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近50a来,华北平原的年极端干旱频率在2003年发生突变,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在1993,1998,1987和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性,与降水量、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极端干旱 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1644-1911年宁夏西海固干旱灾害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允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共6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等级序列以及驱动力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有记载的干旱灾害82次,平均3.27年发生一次;旱灾以春旱和夏旱最多,...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等级序列以及驱动力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有记载的干旱灾害82次,平均3.27年发生一次;旱灾以春旱和夏旱最多,占发生次数的38.5%和25.3%;西海固地区的干旱灾害划分出四个等级序列,共发生轻度旱灾24次,占旱灾总数的29.3%;发生中度旱灾50次,占旱灾总数的60.97%;发生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共8次,占旱灾总数的9.73%;西海固发生干旱灾害可分为5个阶段:旱灾的多发期包括:1710-1770年代、1800-1860年代(1820年代除外)。少旱灾期包括:1640年代-1700年代、1780-1790年代、1870-1910年代(1890年代除外);这一时期的中期西海固发生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旱灾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西海固与陕西交接的南部,其中固原发生干旱的频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影响干旱灾害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包括气候、生态和人口因子,其中气候因子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海固 1644—1911 干旱灾害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朗 张维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43,共7页
为加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河南、山东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文献与区域实际情况,从敏感性和恢复力2个角度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旱灾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区域内各城市的农业旱灾... 为加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河南、山东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文献与区域实际情况,从敏感性和恢复力2个角度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旱灾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区域内各城市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数;最后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旱灾脆弱性级差化特征明显,总体处于中脆弱度状态;农业旱灾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河南省脆弱性程度高于山东省;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农业人口比重、复种指数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山东省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用水量和人均财政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脆弱性评价 敏感性分析 恢复力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玉米叶-气温差与叶温差日变化特征及其品种差异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云鹏 申思 +4 位作者 潘余强 张莉 林珊 薛盈文 周顺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共9页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叶-气温差和叶温差日变化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与品种差异,通过人工旱棚控水,设置充分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5个玉米杂交种功能叶片表面温度及环境光温湿度日周期变化特征,比较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叶-气温差和叶温差日变化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与品种差异,通过人工旱棚控水,设置充分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5个玉米杂交种功能叶片表面温度及环境光温湿度日周期变化特征,比较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叶-气温差和叶温差的变化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气温差是衡量玉米水分丰缺状况的1项有效指标。在充足供水条件下玉米叶-气温差较为稳定,维持在-4.0^-1.0℃范围内,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升高趋势,重度胁迫与充足供水处理之间的差值可达5℃以上,且多出现于12:00—16:00;2)叶温差日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大;3)干旱处理叶-气温差与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的相关性高于空气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杂交种间叶-气温差差异不显著,叶温差则差异显著,但不同时间和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致。总之,梯度土壤干旱胁迫导致了叶-气温差和叶温差的逐级升高,叶-气温差可有效反映玉米植株水分丰缺状况,而叶温差在玉米抗旱品种筛选方面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杂交种 叶温差 光温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