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2 位作者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9,共12页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的演变特征;③自然条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基础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科技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格局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粮食主产区 中国
原文传递
近年来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婷 麦戈 +2 位作者 刘永红 徐伟嘉 朱倩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利用广州市9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及中山大学大气环境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市近年来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及新标准增设指标PM2.5和O3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常规污染物年度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M10季节性... 利用广州市9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及中山大学大气环境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市近年来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及新标准增设指标PM2.5和O3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常规污染物年度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M10季节性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中心区域NO2污染远高于非中心区域,但PM10和SO2的差异不明显。在新标准下,PM2.5质量浓度超标情况严重,但污染程度有所减轻;O3质量浓度日最大8 h平均超标率较O3质量浓度1 h平均超标率更高,且在夏秋两季更为明显。空气污染源增加产生的压力与环境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是驱动广州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等对提高空气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空气质量 趋势分析 影响因素 广州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O_(2) Effluxe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Between Two Temperate Stepp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8
3
作者 齐玉春 董云社 +3 位作者 Manfred DOMROES 耿元波 刘立新 刘杏认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26-736,共11页
Soil respir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e. The static opaque chamber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2 effiuxes from soil of a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and a ... Soil respir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e. The static opaque chamber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2 effiuxes from soil of a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and a Stipa krylovii steppe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from March 2002 to December 200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s of the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and the Stipa krylovii steppe were both relatively high from mid-May to mid-September of each year and remained low during the rest of the year. The minimum value of soil respiration occurred in December or January and negative effiuxes of CO2 appeared for several days during the non-growing season of individual years at the two sampling sites. A high annual variation was found in the two steppes with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nce (CV) being over 94%, even high to 131%. The annual sums of soil CO2 effiux of the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varied between 356.4 gC m^-2 yr^-1 and 408.8 gC m^-2 yr^-1, while those of the Stipa krylovii steppe in the three years were in the range of 110.6 gC m^-2 yr^-1 to 148.6 g Cm^-2 yr^-1. The mean respiration rates of the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tipa krylovii steppe in different statistical perio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non-growing season. About 59.9% and 80.6% of the soil respiration variations in both steppes for the whole sampling period were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has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58 - 0.85, p 〈 0.05 or p 〈 0.01) with air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of the topsoil except in 2002; the unique con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change to the soil respiration variation of the three years were 53.3%, 81.0% and 58.6%, respectively. But, for the Stipa krylovii steppe in the same time interval, the soil water content (especially that of the 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Stipa krylovii steppe soil respiration drivingfactors COMPARISON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明栋 白杨 王奇 《经济体制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构建时间-空间-行业三维可比的超效率SBM模型,研究2013~2019年我国省际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其空间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的省际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构建时间-空间-行业三维可比的超效率SBM模型,研究2013~2019年我国省际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其空间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的省际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东西不均衡现象得到缓解,但南北差异愈发显著。考虑节能减排目标后,制造业发展的空间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凸显。技术效应是区域制造业低碳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且贡献度波动上升,而产业结构差异的贡献有所下降。为此,应加大关注“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尤其是低碳技术发展的空间不平衡问题,探索建立地区间低碳技术培帮扶、转移和共享机制;通过地区间结对帮扶、产研协作、指标置换等方式,推动欠发达地区低碳技术发展,促进省际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效率 制造业 空间差异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社会贡献、历史演进及促动因素
5
作者 陈富 《当代教师教育》 2023年第2期86-95,共10页
为了因应时代变迁与国际环境大变革给我国社会变革与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高等师范院校于20世纪初期在我国得以创设,此后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发挥着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作为师范教育体系的顶端部分,高等师范院... 为了因应时代变迁与国际环境大变革给我国社会变革与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高等师范院校于20世纪初期在我国得以创设,此后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发挥着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作为师范教育体系的顶端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有力地引领着师范教育长远发展;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有力促进了我国国民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大致经历了晚清社会剧变期的诞生与雏形、民国时期的低落与沉寂、共和国时期的壮大与波动这三个主要阶段,其历史演进受到多重因素的交替交互影响:既有官方(学制、法律法规与政策、专门会议)的影响,也有学术界的影响;既有来自国内外不同教育思潮的深刻影响,也有来自教育界人士不同主张和教育界派系斗争的直接影响;既有来自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来自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的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仍然面临着环境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群体画像 社会贡献 历史演进 促动因素
原文传递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蔓延的测度及其调控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团标 陈芬 廉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从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这一视角对其蔓延的测度与分析,发现北部湾城市群存在城市蔓延的现象,其城市蔓延的四大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开发区建设、城市交通、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将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坚持走"... 从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这一视角对其蔓延的测度与分析,发现北部湾城市群存在城市蔓延的现象,其城市蔓延的四大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开发区建设、城市交通、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将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坚持走"内涵式"增长发展道路,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完善北部湾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引导房地产投资和开发,是对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蔓延进行调控、实现北部湾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城市群 城市蔓延 蔓延测度 驱动力因素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4年第2期46-59,共14页
This paper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land use/cover (LU/C) change of 13anjin Binhai New Area in recent 10 years through using 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from the three-stage LU/C classification maps o... This paper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land use/cover (LU/C) change of 13anjin Binhai New Area in recent 10 years through using 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from the three-stage LU/C classification maps of 2000, 2005 and 2010 drafted by means of the National 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a based on Landsat T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th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1:50 000 relief maps. On this basis, the impact of such driving factors as the economy and population on LU/C is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the building land in Binhai New Are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ten years, and the greenland, wetland, and shoals of high ecological value have been dramatic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building land and unused lan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later five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hai New Area remote sensing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drivingfactors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的时空异质性与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汪克亮 史利娟 +3 位作者 刘蕾 杜宇 孟祥瑞 杨宝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将大气污染物视为"坏"产出,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与Global Malmqusi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2006~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其时空异质特征与驱动因素,利用泰尔... 将大气污染物视为"坏"产出,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与Global Malmqusi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2006~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其时空异质特征与驱动因素,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揭示大气环境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通过构建"效率-生产率"矩阵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且在考察期间维持了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之间差距与长江上游地区内部省市之间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根源;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完全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是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障碍;不同省市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优势与不足存在差异,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大气环境效率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精细单元的碳汇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
9
作者 张家玮 张颖 王洪成 《景观设计》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区域间的碳源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精细单元的碳汇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对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估精细单元下京津冀地区的碳汇绩效,根据趋势分析将统计单元分类,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 区域间的碳源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精细单元的碳汇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对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估精细单元下京津冀地区的碳汇绩效,根据趋势分析将统计单元分类,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碳汇绩效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并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气候与人文因子以消极影响为主,植被与地理因子以积极影响为主;(3)驱动因子时空异质性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单元 碳汇绩效 京津冀地区 驱动因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林林 于东升 +1 位作者 张海东 史学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5-2254,共10页
利用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02个土壤剖面(0~100cm)和147个表层样(0~20cm),以及2009年采集的39个土壤剖面和241个表层土样属性数据,分别计算灌区表层和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近30年来土壤... 利用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02个土壤剖面(0~100cm)和147个表层样(0~20cm),以及2009年采集的39个土壤剖面和241个表层土样属性数据,分别计算灌区表层和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近30年来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9年,宁夏引黄灌区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由16.57MgC.hm-2增至21.44Mgc·hm-2,平均年增幅为0.98%(P〈0.01);剖面(0~100om)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由55.70MgC·hm-2增至58.49MgC·hm-2,平均年增幅为0.17%(P〉0.05);土壤类型是影响灌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导性因素;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灌溉时间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灌溉耕作时间越长,土壤有机碳密度越高;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及作物种植类型对灌区土壤有机碳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有机碳变化影响不明显。引黄灌溉耕作对提高灌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有机碳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