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璐 王建 赵艳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11期1441-1443,1446,共4页
附子适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心腹冷痛、阳虚外感及风寒湿痹等症,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现代临床应用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低血压状态,冠心病及多种疑难疾病。由于附子含有乌头碱成分,存... 附子适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心腹冷痛、阳虚外感及风寒湿痹等症,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现代临床应用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低血压状态,冠心病及多种疑难疾病。由于附子含有乌头碱成分,存在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常与干姜配伍,减毒增效,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附子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干姜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以及附子与干姜配伍的药理学研究进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附子与干姜配伍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配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产地生、干、炮姜的U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韩燕全 洪燕 +3 位作者 桂洁 高家荣 汪永忠 夏伦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6-359,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生、干、炮姜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比较生、干、炮姜指纹图谱的差别。方法采用UPLC法,对17个产地的生、干、炮姜药材进行UPLC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生、干、炮姜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比较生、干、炮姜指纹图谱的差别。方法采用UPLC法,对17个产地的生、干、炮姜药材进行UPLC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5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得到了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生、干、炮姜药材UPLC指纹图谱,生、干和炮姜分别有16、22和20个共有色谱峰;17批不同产地的生、干、炮姜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但生姜、干姜和炮姜之间指纹图谱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快捷、稳定、重复性好,为生、干、炮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UPLC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附子无姜不热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强 郭一平 +1 位作者 彭成 郭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以附子与生姜、干姜、炮姜配伍前后生物碱的变化,探讨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科学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异羟肟酸铁染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配伍前后的变化,结合HPLC指纹图谱研究附子与姜类药材配伍前后总体成分... 目的以附子与生姜、干姜、炮姜配伍前后生物碱的变化,探讨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科学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异羟肟酸铁染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配伍前后的变化,结合HPLC指纹图谱研究附子与姜类药材配伍前后总体成分变化。结果附子配伍干姜使总生物碱增加,而附子配伍生姜、炮姜使总生物碱减少;附子配伍生姜、干姜、炮姜均使酯型生物碱减少,附子酯型生物碱的量为干姜>生姜>炮姜;从指纹图谱分析可知附子生姜配伍后,附子成分总加权变化率为115.75%,生姜为135.53%;附子干姜配伍后,附子成分总加权变化率为143.48%,干姜为72.09%;附子炮姜配伍后,附子成分总加权变化率为81.00%,炮姜为133.53%。结论附子配伍干姜能促进附子有效成分的溶出,减少附子毒性成分溶出;附子配伍生姜,降低了附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附子配伍炮姜,大幅降低附子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 生姜 干姜 炮姜 总生物碱 酯型生物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苏曼 陈军 +2 位作者 高洁 董洁 顾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988-5994,共7页
目的比较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成分的变化。方法将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提取挥发油,皮肤电阻动力学实验和体外布洛芬透皮实验比较二者的促渗能力,ATR-FTIR红外分析挥发油透皮促渗主要机制,皮肤细胞毒性实验比较了... 目的比较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成分的变化。方法将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提取挥发油,皮肤电阻动力学实验和体外布洛芬透皮实验比较二者的促渗能力,ATR-FTIR红外分析挥发油透皮促渗主要机制,皮肤细胞毒性实验比较了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细胞毒性,GC-MS分析成分变化。结果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生姜挥发油,其透皮促渗机制主要为对皮肤角质层脂质的萃取,而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均显著低于化学促渗剂氮酮,炮制后干姜挥发油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高于生姜挥发油,透皮后干姜挥发油组皮内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也高于生姜挥发油组。结论炮制后的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作用优于生姜挥发油,验证了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存在“热者易效”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制 挥发油 透皮吸收促进剂
原文传递
附子、干姜配伍机制现代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颖 武乾 +1 位作者 石晓路 孙明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884-1886,共3页
历代医家认为附子、干姜配伍具有增效减毒作用,现代研究从二者配伍的药效学改变、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对二者配伍的现代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其配伍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配伍机制 现代研究
下载PDF
干姜、姜皮和姜炭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薛丹丹 张科卫 钱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干姜、姜皮、姜炭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其主要成分,分析比较其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UV法,Agilent T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二元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来... 目的:建立干姜、姜皮、姜炭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其主要成分,分析比较其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UV法,Agilent T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二元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来源于全国10个产地的干姜、姜皮、姜炭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该指纹图谱中,指认出了其中的6-姜酚,8-姜酚,6-姜稀酚,10-姜酚4个色谱峰;与干姜相比,姜炭中的6-姜酚含量明显降低,而6-姜稀酚的含量明显增高,同时,姜炭中产生了一些原来干姜中没有的成分。结论:该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研究干姜、姜皮、姜炭中的成分差异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研究生姜的炮制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姜皮 姜炭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生姜与干姜的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默 蒋跃文 樊讯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056-2058,共3页
《伤寒论》首次将生姜和干姜确立为两味独立的中药,而在《伤寒论》问世之后,《本草纲目》刊行以前,都是生姜晒干作干姜入药,干姜即干生姜,是同一种姜。《伤寒论》中生姜与桂枝的配伍共有25次之多,且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可见生姜确能解... 《伤寒论》首次将生姜和干姜确立为两味独立的中药,而在《伤寒论》问世之后,《本草纲目》刊行以前,都是生姜晒干作干姜入药,干姜即干生姜,是同一种姜。《伤寒论》中生姜与桂枝的配伍共有25次之多,且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可见生姜确能解表散寒。理中汤(丸)虽桂枝和干姜同用,但根据煎法可以看出,发挥解表作用的主要在桂枝,且理中汤以温中为主,桂枝解表为辅,可见干姜确无解表之效。《伤寒论》中干姜治疗脾虚寒而下利,生姜随证配伍治疗呕吐,疗效显著。可见,温阴土脾,用干姜;建阳土胃,则用生姜。干姜和生姜的助阳之效不仅在脾胃,干姜与附子配伍,有回阳救逆之功。生姜温阳之力弱,但与桂枝的配伍不仅解表散寒,还可温通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伤寒论》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助阳
下载PDF
附子及附子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和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梁涛 耿姗 +2 位作者 周玲玲 葛华雯 王新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392-539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法建立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5、2.5 g/kg)、附子... 目的研究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法建立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5、2.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10、5 g/kg),记录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脏组织中c AMP、PK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均可以升高LVSP和±LVdp/dtmax,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给药后心脏组织中c AMP和PKA含量均增加,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最显著。结论附子干姜配伍有明显的抗心衰作用,可升高心肌组织c AMP、PKA含量,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血流动力学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下载PDF
干姜醇提取物对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蒋苏贞 朱春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4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干姜醇提取物(EDGE)对胃排空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胃残留率为指标,考察EDGE对正常小鼠及经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预处理的小鼠胃残留率的影响。结果:EDGE能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对阿托品、多巴胺引起的胃排... 目的:研究干姜醇提取物(EDGE)对胃排空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胃残留率为指标,考察EDGE对正常小鼠及经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预处理的小鼠胃残留率的影响。结果:EDGE能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对阿托品、多巴胺引起的胃排空减慢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胃排空抑制影响不大。结论:EDGE有促进胃排空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能与胆碱能M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醇提取物 胃排空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细辛-干姜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亚敏 周祯祥 +5 位作者 韩林涛 田广宇 戴王强 黄芳 李晶晶 汪琼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索"细辛-干姜"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借助TCMSP平台及文献,通过OB,DL筛选与"细辛-干姜"相关的化合物、潜在靶标、疾病、通路。结果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15个,靶标有74个... 目的探索"细辛-干姜"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借助TCMSP平台及文献,通过OB,DL筛选与"细辛-干姜"相关的化合物、潜在靶标、疾病、通路。结果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15个,靶标有74个,疾病有160种,通路有137条。结论 Cryptopin, sesamin, DBP可能是"细辛-干姜"药对功效机理发挥的重要物质基础;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 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 Cell division protein kinase 2, 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可能是"细辛-干姜"药对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 160种疾病主要以关节炎、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等为主。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细辛-干姜"药对的基本功效物质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干姜 药对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型)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16
11
作者 段丽云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1411-1413,共3页
糖尿病胃轻瘫 (DG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脾阳虚是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治则为温阳散寒。治法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降逆止呕、理气止痛。干姜、吴茱萸、肉豆... 糖尿病胃轻瘫 (DG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脾阳虚是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治则为温阳散寒。治法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降逆止呕、理气止痛。干姜、吴茱萸、肉豆蔻组成的三味小方是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药物,方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三药合用温阳散寒,可改善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之病机。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为干姜9~30 g,吴茱萸6~15 g,肉豆蔻6~1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胃轻瘫 三味小方 干姜 吴茱萸 肉豆蔻 温脾阳 仝小林
下载PDF
附子及附子配伍干姜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金招 范建萍 王友群 《药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224-229,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附子及附子配伍干姜对腺嘌呤所致小鼠慢性肾衰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附子组、高剂量附子组、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和高剂量附子+干姜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 目的:研究中药附子及附子配伍干姜对腺嘌呤所致小鼠慢性肾衰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附子组、高剂量附子组、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和高剂量附子+干姜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腺嘌呤(第1周和第2~4周的给药剂量分别为250和130 mg.kg-1,均为每2天给药1次),低剂量附子组、高剂量附子组、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和高剂量附子+干姜组小鼠另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水煎液,每天1次。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并于实验结束时,对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乳酸和乳酸脱氢酶,以及肾组织谷胱甘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丙二醛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记录附睾精子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饮水量升高;高剂量附子组和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小鼠饮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模型组小鼠消瘦、萎靡、被毛发黄干枯不齐,部分死亡;高剂量附子+干姜组和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小鼠被毛白净有光泽,且活动性更强。高剂量附子水煎液,高剂量附子+干姜水煎液,以及低剂量附子+干姜水煎液对小鼠生化指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肾系数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氮、乳酸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提高精子数;可降低小鼠肾组织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高剂量附子组和高剂量附子+干姜组小鼠肾组织ALT水平,以及高剂量附子+干姜组和低剂量附子+干姜组小鼠肾组织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附子组小鼠除个别指标外,无明显的改善。结论:高剂量附子水煎液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与干姜配伍后其疗效增加,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 慢性肾功能衰竭 附子 干姜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干姜、炮姜和生姜中3种姜酚的含量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孟喜成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182-2184,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干姜、炮姜和生姜3种药用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 2(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 目的:建立测定干姜、炮姜和生姜3种药用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 2(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进样浓度分别在1.156~231.200μg·mL-1(r=0.999 9)、1.072~214.400μg·mL-1(r=0.999 8)、1.031~206.200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0%、98.06%、96.39%,RSD分别为1.18%、0.87%、1.37%(n均为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可为药用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干姜 炮姜 生姜 6-姜酚 8-姜酚 10-姜酚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干姜的镇静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艳玲 梁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59-14160,共2页
[目的]探讨干姜的镇静作用。[方法]采用灌胃给药方式,通过对给药后与给药前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浓度干姜水煎液(1、2、3mg/ml)对小白鼠自主活动情况的影响。[结果]当干姜水煎液浓度为1 g/ml时,其对小鼠的走动时间及举前肢数在一定时间(给... [目的]探讨干姜的镇静作用。[方法]采用灌胃给药方式,通过对给药后与给药前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浓度干姜水煎液(1、2、3mg/ml)对小白鼠自主活动情况的影响。[结果]当干姜水煎液浓度为1 g/ml时,其对小鼠的走动时间及举前肢数在一定时间(给药后2.5 h)内都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2 g/ml时,干姜对小鼠的走动时间及举前肢数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抑制时间较浓度为1 g/ml时缩短;当浓度为3 g/ml时,干姜对小鼠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干姜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作用大小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镇静 小鼠
下载PDF
姜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申玲玲 纪彬 +3 位作者 段红福 崔瑛 王君明 冯志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3,共5页
目的:建立生姜、干姜、炮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整体控制和评价生姜、干姜、炮姜的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流速0.8 mL.min-1,分别对10批生姜、干姜、炮姜分别进行... 目的:建立生姜、干姜、炮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整体控制和评价生姜、干姜、炮姜的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流速0.8 mL.min-1,分别对10批生姜、干姜、炮姜分别进行检测,采用药典委员会指定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分别计算不同批次生姜、干姜、炮姜的相似度。结果:建立了生姜、干姜、炮姜的指纹图谱,分别确定了6个共有峰,10批次的生姜、干姜、炮姜的色谱图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0.902,0.911,0.929。结论:通过方法学考察,仪器精密度、稳定性、以及重复性试验均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该法准确可靠,可为控制和评价姜的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HPLC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附子干姜配伍对阿霉素致大鼠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涛 耿珊 +2 位作者 周玲玲 葛华雯 王新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0期1821-1822,1862,共3页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治疗阿霉素(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盐酸ADR腹腔注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3.3,1.6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6... 目的观察附子干姜配伍治疗阿霉素(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盐酸ADR腹腔注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3.3,1.6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6.7,3.3 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心脏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蛋白Junctophilin-2(JP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血清中NE及ET-1含量显著降低,心脏组织中Na+-K+-ATPase含量及J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附子与附子干姜(1∶1)配伍对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上调Junctophilin-2(JP2)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阿霉素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干姜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仙梅 吴燕妮 +2 位作者 王淑美 梁生旺 孟江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优选干姜Zingiber Offcinale Rosc.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干姜中的姜辣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辣素含量,并以辣椒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工... 目的:优选干姜Zingiber Offcinale Rosc.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干姜中的姜辣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辣素含量,并以辣椒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相比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姜辣素含量更高。且回流提取最佳提取工艺:10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为干姜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姜辣素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生姜、干姜、炮姜量效配伍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琦 王世琪 朱向东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5期589-593,共5页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生姜、干姜、炮姜用量具有以下特点。1)生姜临床用量范围为3~120 g,可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及配伍。如生姜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常用3~41.4 g,可配伍桂枝、白芍、大枣等;温中散寒、降逆...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生姜、干姜、炮姜用量具有以下特点。1)生姜临床用量范围为3~120 g,可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及配伍。如生姜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常用3~41.4 g,可配伍桂枝、白芍、大枣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用10~69 g,可配伍法半夏、木香、吴茱萸等;温通血脉、化饮消痞常用15~120 g,可配伍附子、桂枝、肉桂等。2)干姜临床用量范围为1~500 g。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用1~15 g;温肺化饮常用5~50 g,可配伍细辛、五味子、桂枝等;温心除痹、温肾回阳常用10~120 g,可配伍附子、肉桂、仙茅等。3)炮姜临床用量范围为0.18~60 g。炮姜温中散寒常用6~30 g,配伍干姜、制附子、小茴香等;温经止血常用6~60 g,可配伍当归、桂枝、吴茱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量效关系
下载PDF
从《神农本草经》看张仲景对姜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秦高凤 赵琰 屈会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56-1458,共3页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但《伤寒论》不仅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用药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非常广泛。张仲景善用姜,《伤寒杂病论》所用之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别,但《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但《伤寒论》不仅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用药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非常广泛。张仲景善用姜,《伤寒杂病论》所用之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别,但《神农本草经》主要论述干姜的性味和功效,仅以"生者尤良"4字对生姜作了简单说明,尚未对其性味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故通过解读《神农本草经》中姜的功效主治对张仲景运用姜的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其对《神农本草经》姜记载的继承和发展,并对"生者尤良"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生姜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伤寒论》中干姜、生姜的用量经纬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君合 潘赐明 +2 位作者 姜义飞 荆玉斐 董昌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60-63,共4页
《伤寒论》中生姜出现39方(次),干姜24方(次),两者配伍使用5方(次),分别是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生姜泻心汤、理中丸、小柴胡汤。生姜的用量可分为3个层次,三两以及以下、三两至六两、半斤;三两在胃外,胃外者,卫外也;生姜三两以及以下多... 《伤寒论》中生姜出现39方(次),干姜24方(次),两者配伍使用5方(次),分别是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生姜泻心汤、理中丸、小柴胡汤。生姜的用量可分为3个层次,三两以及以下、三两至六两、半斤;三两在胃外,胃外者,卫外也;生姜三两以及以下多用在表证,此时多有辛散引表之药,若大于三两在胃的内与外,其中三两在胃外,其余在仲景所言之心下,胃内是主收纳与降逆,生姜与甘草配伍则胃内不寒,胃外是升清,生姜与大枣配伍则胃外不寒;干姜根据配伍、剂量可分为3个层次,作用于中焦若与辛温药配伍则温中散寒、若与苦寒药配伍则辛开苦降,作用于下焦则回阳通脉,对于附子配伍使用。生姜与干姜同用必须是脾胃虚寒、水气散漫,若重用生姜则侧重治疗水气,特别是水液代谢障碍;重用干姜则补阳,与生姜同用则两者协同。仲景用药取象于天地万物,以象显示人体与药物的关系,从形、色、习性、时间、药名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药物取象,以人体不同部位比类,构建了隐喻相似性,通过这两步取象、比类,显微阐幽。通过生姜、干姜在经方中的配伍、加减以及不同的用量定位其作用部位,通过总结获取生姜、干姜用药含义,以《伤寒论》为依据,厘清源流,使学有所统,俾用有成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干姜 生姜 经方 药量 配伍 法象 比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