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炉冶炼低磷洁净钢的工艺开发和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星 胡显堂 +3 位作者 危尚好 周冬升 王东 刘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63,共11页
转炉具备冶炼低磷钢的生产能力,但生产超低磷9Ni钢,转炉脱磷工艺仍然是主要难点和研究重点。分析了钢水温度、炉渣碱度、FeO和渣量等对转炉脱磷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现场工装设备条件,对转炉双联法、三渣法、双渣法3种脱磷模式进行试验对... 转炉具备冶炼低磷钢的生产能力,但生产超低磷9Ni钢,转炉脱磷工艺仍然是主要难点和研究重点。分析了钢水温度、炉渣碱度、FeO和渣量等对转炉脱磷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现场工装设备条件,对转炉双联法、三渣法、双渣法3种脱磷模式进行试验对比。双联脱磷工艺半钢温降大、单炉周期长、生产组织难度大,三渣法操作过程复杂、终点磷控制优势不明显。双渣法冶炼周期短,通过优化转炉脱磷工艺,实现了采用双渣法冶炼工艺生产超低磷钢,简化了超低磷钢转炉冶炼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研究了转炉脱磷主要工艺参数,分析得出采用脱碳氧枪喷头时,供氧流量按脱碳吹炼流量的83.5%控制,可达到良好的脱磷效果并减少铁水碳的烧损;脱磷期半钢碳含量不宜控制过低,半钢碳质量分数为3.0%~3.5%时能保证前期的脱磷效果和脱碳期的热量。脱磷期温度控制在1300~1350℃,脱磷率较高也有利于炉渣熔化。炉渣碱度为1.8~2.2时,可保证较高的脱磷率和化渣效果。一次倒渣量40%以上,脱碳期终点温度按1590~1610℃控制,终渣FeO质量分数不小于20%,终渣碱度大于6,转炉终点磷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002%以下。采用下渣检测系统和滑板挡渣操作,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采用磷含量低的合金,炉后钢水增磷可控制在小于0.0005%。通过工业试验,实现了铸机成品磷质量分数小于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 超低磷钢 磷含量 转炉 脱磷率 炉渣
原文传递
酒钢120t转炉留渣加双渣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德勇 张英嘉 邹明 《甘肃冶金》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转炉留渣加双渣工艺是利用低温有利于脱磷反应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在同一座转炉中连续脱硅、脱磷、除渣和脱碳,酒钢采用该技术在同一座转炉中进行“留渣”加“双渣法”的少渣冶炼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石灰、白云石等消耗,总渣量可降低25%-33%。
关键词 转炉 留渣 双渣 热力学 少渣冶炼
下载PDF
转炉轴承钢控钛工艺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泳 王恭亮 《河北冶金》 2016年第11期38-41,共4页
通过对冶炼高端低钛中碳轴承钢55#和SAE1055两个钢种的生产过程的跟踪和数据分析,提出采用低钛铁水以及低钛合金、低钛渣料等方法,从源头控制钛含量的来源。并根据渣中氧化钛还原的热力学规律,对比两个钢种的[Alsol]和(Al_2O_3)/(TiO_2)... 通过对冶炼高端低钛中碳轴承钢55#和SAE1055两个钢种的生产过程的跟踪和数据分析,提出采用低钛铁水以及低钛合金、低钛渣料等方法,从源头控制钛含量的来源。并根据渣中氧化钛还原的热力学规律,对比两个钢种的[Alsol]和(Al_2O_3)/(TiO_2),提出铁水扒渣、转炉双渣、留渣、留钢的工艺保证措施,开发了转炉轴承钢降钛工艺技术。对同行具有很好地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降钛 铁水 双渣 留渣
下载PDF
转炉留渣加双渣法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贾宇璇 郭朝军 袁保国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对传统双渣工艺系统分析,结合冶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终渣留渣加双渣冶炼工艺研究,并在自动化炼钢控制方面,结合留渣加双渣工艺特点,建立倒渣和留渣模型,将前期渣炉渣组分等相关信息纳入模型计算中,优化热氧平衡。根据模型在... 通过对传统双渣工艺系统分析,结合冶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终渣留渣加双渣冶炼工艺研究,并在自动化炼钢控制方面,结合留渣加双渣工艺特点,建立倒渣和留渣模型,将前期渣炉渣组分等相关信息纳入模型计算中,优化热氧平衡。根据模型在实际生产中运行效果,调整新工艺下模型的吹炼和加料模式,促进转炉终点碳和温度命中率提升至95.6%以上,提升了新工艺下炼钢自动化控制能力,为炼钢厂整体创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法 终渣留渣 自动化炼钢
下载PDF
低锰钢炼钢控锰应用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亮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6期34-37,共4页
介绍了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在低锰钢试制过程中,经过试验研究,改进和完善控制低锰成分的炼钢工艺。通过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和试验,并对不同工艺操作的试验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了能够稳定冶炼成品锰质量分数不大于0.050%钢水的工艺路... 介绍了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在低锰钢试制过程中,经过试验研究,改进和完善控制低锰成分的炼钢工艺。通过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和试验,并对不同工艺操作的试验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了能够稳定冶炼成品锰质量分数不大于0.050%钢水的工艺路线和操作方法。通过对铁水条件选择、转炉造渣制度、转炉双渣倒初渣的最佳时间和倒渣量、合理的吹炼枪位、前一炉溅渣护炉操作、上炉含锰类合金加入控制等措施,使出钢炉后钢水锰质量分数从原来的不大于0.063%降至不大于0.040%。质量分数不大于0.05%锰的过程能力C_(pk)达到了1.31,确保满足低锰钢种成品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 残锰 转炉 控锰
原文传递
酒钢120 t转炉双渣法少渣炼钢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英嘉 李积鹏 王德勇 《河南冶金》 2018年第6期53-56,共4页
酒钢120 t转炉采用双渣法少渣冶炼工艺,其氧气单耗平均降低1. 01 m3/t,供氧时间缩短0. 25 min,总渣量减少6. 64 kg/t,降低转炉石灰消耗17%,终渣磷分配比可达到90. 45,冶炼时间比正常冶炼工艺长2 min左右。该工艺是对炼钢工艺的改进,对... 酒钢120 t转炉采用双渣法少渣冶炼工艺,其氧气单耗平均降低1. 01 m3/t,供氧时间缩短0. 25 min,总渣量减少6. 64 kg/t,降低转炉石灰消耗17%,终渣磷分配比可达到90. 45,冶炼时间比正常冶炼工艺长2 min左右。该工艺是对炼钢工艺的改进,对优化炼钢工序、成本降低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法 少渣冶炼 转炉
下载PDF
复吹转炉深脱磷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朱英雄 钟良才 萧忠敏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4,共7页
国内钢厂采用复吹转炉深脱磷主要工艺有单渣法(冶炼低碳钢)、单炉新双渣法、两炉双联法。采用的前期脱磷工艺参数是:适当降低供氧强度、大幅度提高底吹供气强度、适当延长脱磷期时间、熔池温度控制在磷、碳氧化反应转化温度之下、控制... 国内钢厂采用复吹转炉深脱磷主要工艺有单渣法(冶炼低碳钢)、单炉新双渣法、两炉双联法。采用的前期脱磷工艺参数是:适当降低供氧强度、大幅度提高底吹供气强度、适当延长脱磷期时间、熔池温度控制在磷、碳氧化反应转化温度之下、控制适当的炉渣碱度和T.Fe含量,复吹转炉的脱磷效果明显。冶炼低碳钢时,终点钢水w(P)可控制到0.004 8%~0.008 0%,冶炼中、高碳钢时,终点钢水w(P)可控制到0.01%的水平,达到深脱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深脱磷 单渣法 单炉新双渣法 两炉双联法
原文传递
造渣制度影响转炉深脱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东 李德刚 +3 位作者 廖相巍 赵刚 贾吉祥 万雪峰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5,52,共4页
在中频感应炉上模拟转炉后期钢水条件进行实验, 研究造渣制度对转炉双渣脱磷工艺后期深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和渣量是影响深脱磷的两个主要因素;在钢水w(P)约0.022 %,炉渣w(FeO)=25.0 %~30.0 %时,使用碱度3.2~4.0,吨钢... 在中频感应炉上模拟转炉后期钢水条件进行实验, 研究造渣制度对转炉双渣脱磷工艺后期深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和渣量是影响深脱磷的两个主要因素;在钢水w(P)约0.022 %,炉渣w(FeO)=25.0 %~30.0 %时,使用碱度3.2~4.0,吨钢渣量6.2~8.4 kg的炉渣,可获得82 %以上的脱磷率及将钢水w(P)脱至0.003 0 %以下,最低可达0.00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渣制度 深脱磷 双渣脱磷工艺 极低磷钢
原文传递
炉渣物相变化对“双渣+留渣”冶炼工艺脱磷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夏云进 郭鑫 +3 位作者 马伟杰 李杰 范鼎东 王世俊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440,共7页
通过扫描电镜等对"双渣+留渣"工艺冶炼时脱磷渣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部分炉渣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炉渣物相变化对脱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磷率较高的A1-A3脱磷渣中物相主要由铁酸钙及复杂的硅酸盐液相(Ca... 通过扫描电镜等对"双渣+留渣"工艺冶炼时脱磷渣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部分炉渣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炉渣物相变化对脱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磷率较高的A1-A3脱磷渣中物相主要由铁酸钙及复杂的硅酸盐液相(Ca3TiFeSi3O(12)、Ca(54)MgAl2Si(16)O9)与固溶有磷酸钙的硅酸二钙固相(2Ca2SiO4·Ca3(PO4)2、Ca7(PO)4(SiO4)2)组成,而脱磷率较低的A4脱磷渣的物相主要为液相,A5脱磷渣物相主要为MnFe2O4、MnV2O4、Ca(12)Al(14)O(33)等,两者几乎没有发现富含磷的硅酸二钙固相;热处理前后A3脱磷渣物相变化不大,A4脱磷渣变化较大,热处理后物相变为灰色液相和白色树枝状RO相;"双渣+留渣"冶炼工艺脱磷期炉渣中含有较多未溶解的CaO,而脱碳期炉渣中未溶解的CaO含量较少,脱磷炉渣物相中形成固相硅酸二钙颗粒对加快脱磷反应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留渣”工艺 炉渣物相 脱磷 硅酸二钙 热处理
原文传递
水钢100 t转炉单渣法脱磷工艺冶炼优质钢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正嵩 张毅 +3 位作者 谢祥 王琳松 郑家良 高长益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5,共7页
由于水钢铁水[P]高达0.104%~0.157%,100 t顶底复吹转炉在冶炼30~#~80~#、SWRH82B、ER70S-6、SWRCH22A、40Cr等优质钢时,采用双渣操作降低钢中磷含量,钢铁料消耗为1 054kg/t,石灰消耗为32.4 kg/t。通过单渣法热平衡,提高初期渣脱磷能力,... 由于水钢铁水[P]高达0.104%~0.157%,100 t顶底复吹转炉在冶炼30~#~80~#、SWRH82B、ER70S-6、SWRCH22A、40Cr等优质钢时,采用双渣操作降低钢中磷含量,钢铁料消耗为1 054kg/t,石灰消耗为32.4 kg/t。通过单渣法热平衡,提高初期渣脱磷能力,中、后期造渣制度、供氧制度和炉容比优化的分析,建立了优质钢单渣法深脱磷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优质钢的钢铁料消耗降低到1 047 kg/t,石灰消耗降低到29.4 kg/t,出钢[C]=0.14%~0.28%,出钢[P]=0.014%~0.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T转炉 单渣法 双渣法 脱磷 优质钢 钢铁料消耗
下载PDF
硅钢冶炼终点锰含量的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长川 唐继山 于学斌 《钢铁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钢中锰含量对硅钢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出钢、真空处理和浇注过程中均有回锰的可能 ,因此严格控制终点锰含量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应低于 0 .0 4 %。传统的操作方法中 ,要得到如此低的锰含量 ,就要求炉渣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很高的流动性 ... 钢中锰含量对硅钢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出钢、真空处理和浇注过程中均有回锰的可能 ,因此严格控制终点锰含量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应低于 0 .0 4 %。传统的操作方法中 ,要得到如此低的锰含量 ,就要求炉渣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很高的流动性 ,而这些都会对炉衬造成很大的损坏。本文分析了炼钢过程中锰的行为以及影响去锰的因素 ,确定了倒初渣的最佳时间 ,提出了合理的造渣工艺。在确保终点有合格锰含量的同时 ,钢液终点碳含量不过低、温度适中 ,而且渣中MgO含量较高 ,全程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锰含量 双渣去锰 终点控制 炼钢
下载PDF
复吹转炉单炉新双渣法脱磷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宇荣 黄标彩 +2 位作者 赖兆奕 陈伯瑜 曾兴富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炉新双渣法前期脱磷冶炼工艺与应用。100t转炉前期脱磷供氧强度2.0-2.7 m3/(t·min),平均冶炼时间8.74 min,底搅强度为0.2 m3/(t·min),半钢平均温度控制在1 328℃,炉渣碱度控制1.5... 介绍了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炉新双渣法前期脱磷冶炼工艺与应用。100t转炉前期脱磷供氧强度2.0-2.7 m3/(t·min),平均冶炼时间8.74 min,底搅强度为0.2 m3/(t·min),半钢平均温度控制在1 328℃,炉渣碱度控制1.5,全铁质量分数控制在12%-16%,平均脱磷率达67.3%。单炉新双渣法冶炼一倒终点碳质量分数为0.113%,磷质量分数为0.011%;同常规冶炼相比,在终点碳含量相同情况下,终点磷质量分数下降了45%,造渣材料消耗下降11.6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单炉新双渣法 脱磷工艺 供氧 造渣
原文传递
留渣量对“双渣+留渣”炼钢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步更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工业试验研究留渣量对“双渣+留渣”炼钢工艺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铁水成分维持不变时,其合理的留渣量约为4.3t,考虑在实际生产中铁水成分的波动,留渣量可取3~5t.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新的“双渣+留渣”炼钢工... 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工业试验研究留渣量对“双渣+留渣”炼钢工艺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铁水成分维持不变时,其合理的留渣量约为4.3t,考虑在实际生产中铁水成分的波动,留渣量可取3~5t.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新的“双渣+留渣”炼钢工艺,留渣量过低易造成第1阶段结束倒渣时渣中含Fe量过高,合理的留渣量为3~4t,平均降低铁损为2~3 kg/t钢.理论计算结果与工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渣量 “双渣+留渣”炼钢工艺 石灰消耗
下载PDF
转炉双渣法少渣炼钢工艺新进展及操作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瑞锋 冯士超 王艳红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1,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双渣法少渣炼钢工艺的技术现状及新日铁、浦项、首钢、宝钢和武钢等厂家在转炉排渣制度、枪位操作以及留渣操作等工艺的优化措施。转炉双渣法利用转炉内自由空间大,反应动力学条件优越,生产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无需...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双渣法少渣炼钢工艺的技术现状及新日铁、浦项、首钢、宝钢和武钢等厂家在转炉排渣制度、枪位操作以及留渣操作等工艺的优化措施。转炉双渣法利用转炉内自由空间大,反应动力学条件优越,生产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无需新增设备,引起了国内外、特别是受设备限制的钢厂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双渣法 炼钢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碱度和全铁含量对新双渣法转炉炼钢脱磷渣物相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之俊 张润灏 +3 位作者 杨健 杨文魁 孙晗 高福彬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共7页
新双渣法转炉炼钢工艺脱磷阶段的关键在于脱磷渣的控制。为了研究脱磷渣的碱度与全铁含量对渣中物相组成与占比的影响,进行了新双渣法转炉炼钢工业试验。通过控制辅料加入量得到碱度与全铁含量不同的4种脱磷渣样,并对其进行了物相检测... 新双渣法转炉炼钢工艺脱磷阶段的关键在于脱磷渣的控制。为了研究脱磷渣的碱度与全铁含量对渣中物相组成与占比的影响,进行了新双渣法转炉炼钢工业试验。通过控制辅料加入量得到碱度与全铁含量不同的4种脱磷渣样,并对其进行了物相检测与微观观察。结果表明,脱磷渣由富磷相与基质相组成,当渣中全铁含量较高时还存在富铁相。其中富磷相的P元素含量最高,富铁相中P含量最少。随着碱度的升高,富磷相在渣中的占比先增加后减少,渣中全铁含量越高渣中Fe_(t)O富铁相占比也越高。当富磷相占比为40%~50%,基质相占比为13%~35%,富铁相占比为23%~35%时,对于新双渣法转炉炼钢脱磷阶段的脱磷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双渣法转炉炼钢 脱磷 渣物相 碱度 全铁含量
原文传递
钒钛铁水“双渣法”炼钢工艺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海滨 《四川冶金》 CAS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攀成钢转炉炼钢采用钒钛铁水"双渣法"冶炼工艺,提高了转炉作业率和脱磷率,转炉终点[P]可达0.005%以下,为超低磷品种钢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可有效减少吹损、降低钢铁料消耗。
关键词 钒钛铁水 转炉炼钢 双渣法
下载PDF
青钢80t转炉脱磷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发军 徐志成 陆巧彤 《山东冶金》 CAS 2009年第4期34-35,37,共3页
从转炉吹炼的角度探讨了渣中氧化铁含量、碱度、钢水温度等因素对脱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前期脱磷温度应控制在1350~1450℃;终渣碱度不小于3.5,初期渣碱度1.8~2.0;炉渣中的氧化铁含量15%~20%。提出了前期采用小... 从转炉吹炼的角度探讨了渣中氧化铁含量、碱度、钢水温度等因素对脱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前期脱磷温度应控制在1350~1450℃;终渣碱度不小于3.5,初期渣碱度1.8~2.0;炉渣中的氧化铁含量15%~20%。提出了前期采用小流量、高枪位、迅速化渣的吹炼方法,强化前期脱磷,最终脱磷率稳定地控制在90%~95%,为优质钢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脱磷 温度 碱度 双渣法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双捅渣灰控阀结构设计
18
作者 任朝晖 张军 +2 位作者 惠建峰 许杰 周新明 《今日自动化》 2024年第2期56-58,共3页
为解决锅炉运行中广泛存在的排渣堵塞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双捅渣灰控阀的结构设计方案,阐述了这一新型阀门结构的关键部分,即驱动结构和螺旋式阀杆结构,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两个核心组件集成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双捅渣灰控... 为解决锅炉运行中广泛存在的排渣堵塞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双捅渣灰控阀的结构设计方案,阐述了这一新型阀门结构的关键部分,即驱动结构和螺旋式阀杆结构,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两个核心组件集成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双捅渣灰控阀中。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排渣堵塞问题,还能显著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结构 螺旋式阀杆 双捅渣灰控阀 新能源产业
下载PDF
双渣法制取低碳锰铁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先云 《铁合金》 2015年第7期1-6,共6页
介绍了精炼炉在双渣法生产低碳锰铁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即在普通电硅热法生产低碳锰铁的基础上,通过分期出渣摇包,适当增加Ⅰ期硅铁用量,调整渣型及选择合适的摇包装渣量等技术措施,提高硅的利用率,从而使产品品级率提高、电耗大幅降低。
关键词 低碳锰铁 双渣法 摇包 技术措施
下载PDF
转炉冶炼高磷高带渣量铁液脱磷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立根 郝剑桥 +2 位作者 朱立光 刘增勋 王硕明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018-1022,共5页
国内某钢厂在炼钢时采用铁液直上工艺,铁液磷含量高,带渣严重,脱磷效果差。通过对转炉冶炼高磷高带渣量铁液的脱磷工艺研究,结合其它企业双渣法脱磷工艺实践经验,优化了冶炼工艺。结果表明,将第一次倒渣时间推迟到4~6 min,第一次倒渣和... 国内某钢厂在炼钢时采用铁液直上工艺,铁液磷含量高,带渣严重,脱磷效果差。通过对转炉冶炼高磷高带渣量铁液的脱磷工艺研究,结合其它企业双渣法脱磷工艺实践经验,优化了冶炼工艺。结果表明,将第一次倒渣时间推迟到4~6 min,第一次倒渣和终点温度控制在1 400~1 430℃和1 600~1 650℃,炉渣碱度控制在2.0~2.5和2.5~3.0,渣中Fe O质量分数控制在15%~20%和20%~25%,取得了良好脱磷效果。转炉整体脱磷率达到80%~95%,较原来工艺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铁液带渣 脱磷 双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