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9
1
作者 高仁君 陈隆智 +1 位作者 郑明奇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4,共7页
介绍了有关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及程序。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被许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用作农药登记评审和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风险描述四个步骤... 介绍了有关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及程序。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被许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用作农药登记评审和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风险描述四个步骤。危害性鉴定主要是研究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研究对农药的不同接触水平可能导致的相应的影响健康的程度;接触评定是研究人们从食物、饮用水和其他各种可能途径中接触到的农药量,其中包括:饮食接触评定、职业接触评定和居住环境接触评定;风险描述是将危险鉴定、剂量-反应评定和接触评定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描述农药对公众健康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危险性描述 剂量-反应评定 接触评定 风险描述
下载PDF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初步构想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学林 王金达 +1 位作者 张博 洪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12-716,共5页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 ,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健...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 ,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健康 ,提出了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框架和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景观 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污染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卫立 张洪昌 +1 位作者 张爱茜 尹大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5-31,共7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低剂量-效应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界的研究热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接近或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浓度水平(NOAEL)时仍可诱发生物效应并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这对现行的动物繁殖和发育毒理学检测规程以及环境内分...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低剂量-效应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界的研究热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接近或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浓度水平(NOAEL)时仍可诱发生物效应并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这对现行的动物繁殖和发育毒理学检测规程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此外,由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呈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特征,研究低剂量-效应对正确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低剂量-效应 剂量-效应关系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我国短链氯化石蜡的环境暴露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仝宣昌 胡建信 +4 位作者 刘建国 万丹 程爱雷 孙学志 万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438-441,500,共5页
文章分析研究了迄今为止关于短链氯化石蜡(SCCPs)主要的风险评估报告,比较了其中排放情景、环境暴露预测、剂量效应分析和风险表征的方法。根据中国SCCPs生产使用调查项目获得的最新信息,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思路,并确定... 文章分析研究了迄今为止关于短链氯化石蜡(SCCPs)主要的风险评估报告,比较了其中排放情景、环境暴露预测、剂量效应分析和风险表征的方法。根据中国SCCPs生产使用调查项目获得的最新信息,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思路,并确定了主要的排放因子、预测污染物暴露的模型以及用于风险表征的毒理学数据,为我国进行全面的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做好了准备。此外,本文还对环保部正在进行的调研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低剂量刺激效应在污染物风险评价中的意义及前景 被引量:7
5
作者 申开丽 俞洁 +2 位作者 林广 沈超峰 陈新才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低剂量刺激效应(Hormesis效应)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毒理学剂量-效应关系的特殊现象,是指机体受污染物低剂量胁迫时出现一定的刺激响应,而在高剂量作用条件下表现出抑制反应。研究表明,众多污染物在低浓度作用条件下都表现出对机体的Hormesi... 低剂量刺激效应(Hormesis效应)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毒理学剂量-效应关系的特殊现象,是指机体受污染物低剂量胁迫时出现一定的刺激响应,而在高剂量作用条件下表现出抑制反应。研究表明,众多污染物在低浓度作用条件下都表现出对机体的Hormesis效应。污染物高剂量暴露的生态毒性研究成果已难以适用于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本文拟综述介绍Hormesis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Hormesis效应的研究历史、可能的作用机制);阐述Hormesis效应对污染物风险评价的影响,并对今后Hormesis效应的研究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低剂量刺激效应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国生 王兆丹 +2 位作者 陈林 邱志群 舒为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4,共6页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评价 剂量-反应模型 风险评价模型
下载PDF
Finite Mixture Normal Models, with Application to Dose-Response Studies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剑 宋海燕 史宁中 《Northeastern Mathematical Journal》 CSCD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risk assessment problem under multi-levels and multiple mixture subpopulations. Our result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1-5].1 Finite Mixture Normal ModelsIn dose-response 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risk assessment problem under multi-levels and multiple mixture subpopulations. Our result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1-5].1 Finite Mixture Normal ModelsIn dose-response studies, a class of phenomena that frequently occur are that experimental subjects (e.g., mice) may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like ’none, mild, severe’ after a toxicant experiment, or ’getting worse, no change, getting better’ after a medical treatment, etc. These phenomena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Fi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response EM algorithm mixture normal models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基于累积接尘量的尘肺病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为了降低不同接尘经历劳动者的尘肺病风险,提出一种尘肺病风险评估方法。先进行粉尘种类识别、工作场所粉尘接触评估、劳动者累积接尘量评估,并确定粉尘与尘肺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而将劳动者累积患病率的现值和增量值作为尘肺病风... 为了降低不同接尘经历劳动者的尘肺病风险,提出一种尘肺病风险评估方法。先进行粉尘种类识别、工作场所粉尘接触评估、劳动者累积接尘量评估,并确定粉尘与尘肺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而将劳动者累积患病率的现值和增量值作为尘肺病风险评估指标,评估劳动者当前尘肺病风险、继续接尘后尘肺病风险、尘肺病风险增量、尘肺病风险增长率;最后以15名采煤工人为例,运用该评估方法评估其尘肺病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有效;劳动者患尘肺病的风险随着累积接尘量增加而单调增加;累积接尘量越少,防尘干预降低尘肺病相对风险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接尘量 剂量-反应关系 尘肺病 风险评估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基准剂量估计及其在白银市人群镉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娜娜 孙金芳 +1 位作者 何杰宇 余小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4-1010,共7页
[背景]最优模型法估计基准剂量(BMD)时未考虑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国内暂无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估计BMD的研究。[目的]将BMA应用于我国镉污染的暴露评估研究,讨论BMA在基于剂量-反应模型的BMD估计中的作用,为有害物质健康风险评估提... [背景]最优模型法估计基准剂量(BMD)时未考虑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国内暂无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估计BMD的研究。[目的]将BMA应用于我国镉污染的暴露评估研究,讨论BMA在基于剂量-反应模型的BMD估计中的作用,为有害物质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模拟研究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某镉污染区数据获得的不同剂量-反应模型(Gamma、Loglogistic、Log-probit、Two-stage和Weibull模型)的参数和中国5个镉污染区的尿镉范围,模拟不同正确模型、不同剂量组数(5、8)、不同样本量(50、100、200)的模拟数据,比较BMA和最优模型法的优劣。实例分析使用甘肃省白银市某镉污染区的镉暴露数据。模拟研究和实例分析均以尿镉为镉暴露指标,β_(2)-微球蛋白异常率为效应指标,基准反应设定为10%,分别使用正确模型(模拟数据时使用的模型)、最优模型法[赤池信息准则(AIC)最小的模型]和BMA估计BMD及其95%置信区间下限(BMDL);比较不同方法估计的BMD、BMDL及相对偏差。[结果]对于模拟研究,随着样本量或剂量组数增加,BMD的第5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区间大致呈现变窄趋势;当正确模型为单一模型时,BMA估计的BMD相对偏差大于最优模型法;当正确模型为等权重混合模型时,BMA估计的BMD相对偏差小于最优模型法。基于实例数据,最优模型为Log-probit模型(AIC=1814.46),其次为Log-logistic模型(AIC=1814.57);Log-probit模型、Log-logistic模型和BMA估计的BMD(BMDL)分别为3.46(2.68)、3.16(2.33)和2.92(2.07)μg·g^(−1)。[结论]在正确模型已知时,最优模型法依然是值得推荐的方法;但在有害物质剂量-反应关系高度不确定或来源人群、暴露分组等不同时,BMA与最优模型法相比,理论上更充分地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多个备选模型,能提供更为稳定的BMD和BMDL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剂量 剂量-反应模型 贝叶斯模型平均 尿镉 暴露评估
原文传递
Atmospheric dispersion of chemical,biological,and radiological hazardous pollutants:Informing risk assessment for public safety 被引量:1
10
作者 Xiaole Zhang Jing Wang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Resilience》 EI CSCD 2022年第4期372-397,共26页
Modern society is confronted with emerging threats from chemical,biological,and radiological(CBR)hazardous substances,which are intensively utilized in the chemical,medical,and energy industries.The atmospheric dis-pe... Modern society is confronted with emerging threats from chemical,biological,and radiological(CBR)hazardous substances,which are intensively utilized in the chemical,medical,and energy industries.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of released CBR hazardous pollutants can influence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owing to their rapid process with extensive spatial coverage.It is important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behaviors of the released CBR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 to fully evaluate the risks and protect public safety.In this study,we reviewed the advancements in the atmospheric transport of CBR pollutants,including the urb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unique concepts,and models for CBR pollutants.We underline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ethodologies(e.g.,inverse estimation and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s)for the atmospheric transport of acciden-tally released CBR pollutants to reduce uncertainties in emissions and accumulated errors during dispersion by combining numerical models with monitoring data.Finally,we introduced 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including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for CBR hazardous pollutants.A framework,source,assimilation,fundamentals,exposure,and risk(SAFER),has been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key compo-nent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airborne CBR hazardous pollutants.These methods and models can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risk preparedness,prevention,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and emergency response to airborne CBR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dispersion BIOAEROSOLS Toxic and flammable chemicals Radiation Nuclear accident Industrial accident Data assimilation dose-response relations Exposure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基于3种模型的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风险的比较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晔茹 宋筱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应用修正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对某市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定量风险比较评估研究。方法利用某市抽检数据,获得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分别按照修正的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 目的应用修正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对某市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定量风险比较评估研究。方法利用某市抽检数据,获得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分别按照修正的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计算市售腐乳蜡样芽胞杆菌的风险。结果使用市售腐乳蜡样芽胞杆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均值作为消费量,Gamma威布模型计算所得风险略低于另外两个模型,使用初始污染水平最高值作为消费量,Gamma威布模型计算所得风险略高于另外两个模型。结论本研究以蜡样芽胞杆菌风险评估为样本,为其他微生物开展风险评估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剂量-效应关系 暴露评估 腐乳 修正指数模型 对数概率模型 Gamma威布模型 风险评估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的方法
12
作者 高晓譞 赵华 《北京日化》 2010年第3期2-8,共7页
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是化妆品安全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可分为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毒理学手段,同时还需要利用化学、物理学、计算和统计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是化妆品安全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可分为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毒理学手段,同时还需要利用化学、物理学、计算和统计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才可实现。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毒理学替代法的应用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安全性风险评估 危害鉴别 作用评估 暴露量评估 风险特征描述
下载PDF
药物危险度评估策略及展望
13
作者 姚欣 姜华 +3 位作者 张晓芳 宗英 袁伯俊 陆国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856-1860,共5页
药物危险度评估是对人类暴露于药物后可能造成的身体不良反应的系统科学研究,包括药物危险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药物暴露评估和药物危险度特征判定4个步骤,是一复杂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性工作。随着药物危险度评估中生物学机制模... 药物危险度评估是对人类暴露于药物后可能造成的身体不良反应的系统科学研究,包括药物危险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药物暴露评估和药物危险度特征判定4个步骤,是一复杂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性工作。随着药物危险度评估中生物学机制模型的应用,生物标志物及其有效性评价工作的迅速开展,生物信息学、硅上毒理学、毒理组学等研究的广泛深入,使用动物模型替代人体进行危险度评估越来越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度评估 危险鉴定 剂量-反应关系 暴露评估 危险度特征
原文传递
重金属富集对生物体Homesis效应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倩倩 李宏洋 +2 位作者 朱晗清 柳茜茜 熊连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5-6,14,共3页
总结了重金属Homesis现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生物学意义,并且对Homesis剂量-效应模型在重金属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评价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和食用安全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诊断,同时为制定重金属限量标准等... 总结了重金属Homesis现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生物学意义,并且对Homesis剂量-效应模型在重金属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评价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和食用安全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诊断,同时为制定重金属限量标准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mesis效应 重金属 剂量-效应模型 风险评估 环境毒理学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药品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初乃惠 +1 位作者 周文强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69-787,共19页
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药品存在或者没有适应证,或者超疗程、超剂量等情况,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专业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品,以及利奈唑胺、氯法齐... 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药品存在或者没有适应证,或者超疗程、超剂量等情况,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专业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品,以及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贝达喹啉、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药品的超说明书用法达成共识并形成此文件,期望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细菌感染 传染病 药物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总结性报告(主题)
下载PDF
Comparative effects of insecticides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on Chrysoperla externa (Neuroptera" Chrysopidae)" Lethal, sublethal and dose-response effects 被引量:3
16
作者 Moises Joao Zotti Anderson Dionel Grutzmacher +1 位作者 Isac Heres Lopes Guy Smagghe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43-752,共10页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hat the delayed systemic and reproduction side effects can be even more deleterious than acute toxicity, has caused a shift in focus toward sublethal effects assessment on physiology and b...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hat the delayed systemic and reproduction side effects can be even more deleterious than acute toxicity, has caused a shift in focus toward sublethal effects assessment on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beneficial insect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risks posed by some insecticides with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through lethal and delayed systemic sublethal effects on the pupation, adult emergence, and repro- duction of the chrysopid Chrysoperla externa (Hagen, 1861; Neuroptera: Chrysopidae), an important predator in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The maximum field recommended dose (MFRD) and twice (2xMFRD) for chlorantraniliprole, tebufenozide, and pyriproxyfen were harmless to C. externa. In contrast, all the tested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CSIs) were highly detrimental to the predator, despite of their lack of acute lethal toxicity. There- fore, the safety assumed by using IGRs toward beneficial insects is not valid for chrysopids. Dose-response data showed that although all CSIs have a similar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relative extent of toxicity may differ (novaluron 〉 lufenuron 〉 teflubenzuron). For CSIs, the delayed systemic effects became obvious at adult emergence, where the predicted no observable effect dose (NOED) was 1/2 048 of the MFRD for novaluron (0.085 ng/insect), and 1/256 of the MFRD for both lufenuron (0.25 ng/insect) and teflubenzuron (0.6 ng/insect). Finally, this work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performing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s with an adequate posttreatment period to avoid underestimating the toxicities of insecticides, as the acute lethal toxicity assays may not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long-range effects of hazardous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ysoperla externa dose-response effects ecotoxicology IGRs insecti-cide risk assessment topical application
原文传递
服用利福平后两个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培泽 郑俊峰 +4 位作者 曹炜鹏 王玉香 陈涛 付亮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 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 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患者服用利福平1周后的C2h和C6h血药浓度水平资料,以国际通用利福平的血药Cmax(8~24μg/ml)为标准,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水平及吸收不良和吸收延迟情况,并初步分析低血药浓度组(未达标者)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性别、年龄、BMI、利福平使用量、并发糖尿病、并发乙型肝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3%(36/148)的患者利福平C2h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其中有13例(36.1%,13/36)服药后C6h血药浓度达标,共计125例(84.5%,125/148)在服药后6 h达标,利福平延迟吸收率为10.4%(13/125)。低血药浓度组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男性[60.9%(14/23)和68.8%(86/125)]、年龄[(36.9±4.2)岁和(38.2±3.5)岁]、BMI[(21.5±4.0)和(22.9±3.7)]、利福平450 mg/d使用量[60.9%(14/23)和43.2%(54/125)]、并发糖尿病[8.7%(2/23)和22.4%(28/125)]、并发乙型肝炎[4.3%(1/23)和9.6%(12/125)]、血清白蛋白水平[(42.3±4.4) g/L和(40.9±3.2)g/L]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455;t=-1.585,P=0.115;t=-1.647,P=0.102;χ^2=2.442,P=0.118;χ^2=2.257,P=0.166;χ^2=0.669,P=0.694;t=1.457,P=0.157)。结论服药后两个时间点监测利福平血药浓度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利福平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但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药物监测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药代动力学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下载PDF
含高剂量异烟肼化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瑜晖 林伟斌 +12 位作者 刘萍萍 温文沛 周杰 张锡林 钟倩红 何凯立 陈涛 郭翠弟 钟耐容 陈丽英 蔡雪珍 钟球 周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对药物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对药物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42例)实行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两组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完成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胸部X线摄影显示病灶吸收率为72.5%(29/40),对照组病灶吸收率为52.4%(22/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60).试验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略高于对照组(11.9%,5/42),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7,P=0.681).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7.5%(31/40)和85.0%(34/40),对照组分别为57.1%(24/42)和64.3%(27/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49;χ^2 =4.61,P=0.032).患者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试验组复发率为0.0%(0/34),而对照组复发率为3.7%(1/27),但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 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异烟肼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下载PDF
生物学机制模型在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仲伟鉴 王李伟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3-495,共3页
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进行风险评估,是制定限量标准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机制模型在风险评估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解剖、生物化学、生理、代谢动力学等知识及毒作用机制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定量地评定化学物毒... 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进行风险评估,是制定限量标准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机制模型在风险评估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解剖、生物化学、生理、代谢动力学等知识及毒作用机制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定量地评定化学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解决低剂量暴露风险评估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将结果从动物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可信度。本文主要综述报道生物学机制模型的特点及在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基础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生物学基础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 定量风险评估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