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群体微卫星DNA标记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惠影 常洪 +1 位作者 徐伟 常国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选择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合成引物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鹌鹑各40只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型,并对其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这两个鹌鹑群体的遗传结构关系、亲缘关系和遗... 选择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合成引物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鹌鹑各40只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型,并对其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这两个鹌鹑群体的遗传结构关系、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程度,为鹌鹑的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鹑 野生日本鸣鹑 群体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学
下载PDF
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鹌鹑(Coturnix coturnix)染色体核型及G带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琪 陈国宏 +4 位作者 张学余 王偕根 嵇宝华 李碧春 吴信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7-549,共3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NO.6、NO.8和Z染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NO.2染色体上,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鹌鹑 染色体 核型 G带
下载PDF
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及其杂交后代的行为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施雪奎 侯庆文 +3 位作者 李艳 马艳飞 宋光明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76-78,共3页
将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杂交F2代按1公∶5母进行分组,采用秒表单位记时法观察鹌鹑的行为,并引用同期亲本和F1代的相同资料,对鸣叫、打斗和交配行为频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杂交F2代鹌鹑鸣叫行为比家鹑低,除10∶00~11∶00外,其... 将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杂交F2代按1公∶5母进行分组,采用秒表单位记时法观察鹌鹑的行为,并引用同期亲本和F1代的相同资料,对鸣叫、打斗和交配行为频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杂交F2代鹌鹑鸣叫行为比家鹑低,除10∶00~11∶00外,其余时间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4∶00~15∶00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4∶00~16∶00杂交F1代有显著差异(P<0.05);②杂交F2代鹌鹑打斗行为除16∶00~17∶00外与家鹑及杂交F1代无显著差异;③杂交F2代鹌鹑交配行为除16∶00~18∶00外与家鹑及杂交F1代均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日本鸣鹑 家鹌鹑 杂交 行为
下载PDF
国内外养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9
4
作者 牛乐耕 封福锷 《衡水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9-41,共3页
家养鹌鹑由野生鹌鹑驯化而来。我国、日本、朝鲜、法国、意大利、前苏联、英国、美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都培育了许多卵用、肉用鹑的新品种,并使养鹑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鹌鹑由于个体小、生长快、成... 家养鹌鹑由野生鹌鹑驯化而来。我国、日本、朝鲜、法国、意大利、前苏联、英国、美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都培育了许多卵用、肉用鹑的新品种,并使养鹑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鹌鹑由于个体小、生长快、成熟早、耗料少、产出多、投资少、获利高等优点,又研究出“自别雌雄”的新技术,给养鹑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孕育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养禽业的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现状 野生鹌鹑 家养鹌鹑 养鹑业 品种 中国 外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