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淀聚合制备磺酸掺杂的聚苯胺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永梅 谢洪泉 +1 位作者 王松林 冯定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以二丁基萘磺酸(DBNSA)或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有机酸,水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沉淀聚合直接制备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讨论了酸度、温度和氧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2L规模扩大实验的产率约... 以二丁基萘磺酸(DBNSA)或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有机酸,水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沉淀聚合直接制备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讨论了酸度、温度和氧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2L规模扩大实验的产率约为75%~80%,所得PAn具有高电导率(3.0S·cm-1),并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其中PAn-DBNSA在各方面较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聚苯胺 导电态 DBNSA DBSA 掺杂 磺酸
下载PDF
不同加料方式对共沉淀法制备YAG纳米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飞 曹林洪 +3 位作者 蒋晓东 叶鑫 周信达 黄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267,272,共7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钇铝石榴石(Y3Al5O12)纳米粉体,研究了正滴定、反滴定和一步注入工艺对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合成过程及最终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YAG前驱体及不同温度煅烧...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钇铝石榴石(Y3Al5O12)纳米粉体,研究了正滴定、反滴定和一步注入工艺对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合成过程及最终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YAG前驱体及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正滴定、反滴定和一步注入工艺,分别制备出化学组成为10[8.9Al(OH)3+1·1NH4Al·(OH)2CO3]·3[Y2(CO3)3·3H2O]、10[7.3Al(OH)3+2.7NH4Al·(OH)2CO3]·3[Y2(CO3)3.3H2O]、10[Al(OH)3]·3[Y2(CO3)3·3H2O]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煅烧2 h后,正、反滴定工艺得到的粉体主相为YAG(Y3Al5O12),但有少量的YAP(YAlO3),一步注入工艺则得到纯的YAG相。晶粒尺寸分别为85 nm、70 nm和65 nm,且一步注入工艺获得的粉体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YAG) 共沉淀法 纳米粉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乳化液膜法净化湿法磷酸除镁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帆 胡方峰 陈金芳 《云南化工》 CAS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采用乳化液膜技术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处理,针对磷酸-镁体系,选用带磺酸基团(-S03H)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萃取剂,在其不同浓度下对pH=0.27的磷酸体系中的镁离子进行净化实验,得到了乳化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临界浓度。最佳实验条... 采用乳化液膜技术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处理,针对磷酸-镁体系,选用带磺酸基团(-S03H)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萃取剂,在其不同浓度下对pH=0.27的磷酸体系中的镁离子进行净化实验,得到了乳化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临界浓度。最佳实验条件: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为摩尔分率10%,最佳油水体积比为1/3,最佳乳化转速为5400 r/min,最佳乳化时间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 湿法磷酸 镁离子 乳化液膜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井新利 杨庆浩 郑茂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1年第6期10-12,共3页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水溶液对化学合成的聚苯胺(PAn)进行掺杂,获得了导电的DBSA掺杂PAn(PAn-DBSA)。通过对本征态聚苯胺(PAnEB)掺杂率的计算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DBSA用量及其溶液浓度对掺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BSA/PAnEB(...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水溶液对化学合成的聚苯胺(PAn)进行掺杂,获得了导电的DBSA掺杂PAn(PAn-DBSA)。通过对本征态聚苯胺(PAnEB)掺杂率的计算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DBSA用量及其溶液浓度对掺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BSA/PAnEB(摩尔比)小于0.1时,溶液浓度的影响很小;当DBSA/PAnEB大于0.2时,溶液浓度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高浓度比低浓度对提高掺杂率和电导率更有利。热重分析表明,PAnEB、PAn-DBSA在空气中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50和250℃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性能 聚苯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 掺杂 电导率 DBSA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合成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蒋笃孝 宋龄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27,共3页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酯化催化剂 ,制备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考察了催化酯化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产品收率达 98%。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 聚乙二醇 二丙烯酸酯 酯化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磺化及其传质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坤 张鸿 +3 位作者 张玮 胡恒 于嘉朋 李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108,共7页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计算液相传质系数和Hatta数。结果表明,微通道内伴有反应气液两相呈带波浪环状流,液膜平均厚度在90~160μm之间;增加液相流量会增大湍流扩散系数,从而增大传质系数。同时,传质系数会随十二烷基苯(DDB)转化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在反应后期,反应产物将严重阻碍传质过程;此外,Hatta数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均大于3,表明微通道中磺化反应仍然是一个快速但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磺化 传质特性 气液两相流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飞 曹林洪 +2 位作者 刘天源 蒋晓东 吴卫东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1-865,共5页
以Al(NO3)3.9H2O和Y(NO3)3.6H2O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C18H30SO3)为分散剂,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Fourier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YAG... 以Al(NO3)3.9H2O和Y(NO3)3.6H2O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C18H30SO3)为分散剂,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Fourier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YAG前驱体及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AG前驱体化学组成为10[Al(OH)3].3[Y2(CO3)3.3H2O],900℃煅烧2 h后转变为纯YAG相,1 000℃煅烧2 h后得到的粉体晶型完整、分散性好、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形状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65nm。该方法较传统共沉淀法操作步骤简化、参量减少、可重复性提高,因此,更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纳米粉体 一步共沉淀法 十二烷基苯磺酸
原文传递
PANI-DBSA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勇 熊杰 常怀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0,共5页
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加入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浓度的PANI-DBSA,将此共混体系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表征聚合物的相容性,测试了DBSA浓度对纺丝液电导率的影响,分析DBSA浓度对纳米纤维直径及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AN... 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加入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浓度的PANI-DBSA,将此共混体系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表征聚合物的相容性,测试了DBSA浓度对纺丝液电导率的影响,分析DBSA浓度对纳米纤维直径及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DBSA的氨基与PAN共聚物中的羰基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使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DBSA浓度的增加,共混纺丝液的电导率增大,同时纳米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纤维直径的离散度也逐渐减小,在DBSA浓度为1.1 mol/L时,纤维的平均直径最小,为11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聚苯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T型微反应器中气液磺化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海波 袁玫 +4 位作者 张玮 张坤 郑洁茹 孔祥旭 徐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在T型微反应器中进行气态SO_(3)磺化十二烷基苯(DDB)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SO_(3)/DDB摩尔比、SO_(3)体积分数、SO_(3)/干燥空气混合气流量等磺化参数对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收率的影响。经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反应温度为60℃、S... 在T型微反应器中进行气态SO_(3)磺化十二烷基苯(DDB)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SO_(3)/DDB摩尔比、SO_(3)体积分数、SO_(3)/干燥空气混合气流量等磺化参数对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收率的影响。经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反应温度为60℃、SO_(3)体积分数为4%、SO_(3)/DDB摩尔比为1.2、SO_(3)/干燥空气混合气流量为400 mL/min的条件下,DBSA收率可达94.57%。结果表明,T型微反应器是一种能够适用于DDB气液磺化过程的新型磺化反应器,为气液磺化实现柔性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磺化反应 三氧化硫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掺杂聚苯胺溶致液晶相的产生和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裕东 李吉波 黄炯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23-825,共3页
Polyaniline thermal doped with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was found to form a liquid-crystalline solution in m-cresol. A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exture... Polyaniline thermal doped with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was found to form a liquid-crystalline solution in m-cresol. A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exture of liquid-crystalline phase. The doped method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solubility of PAN-DBSA in organic solvents and the appearance of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 of PAN-DBSA solution. An ordered smectic structure with a layer spacing of d=3. 309 nm can be observed for the thermal doped PAN-DBSA in m-cre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溶致液晶 十二烷基苯磺酸 掺杂 PAN DBSA
下载PDF
有机酸共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镕硕 金灵华 王伟科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0-765,共6页
因有机酸掺杂可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分别以有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杨酸(SA)与盐酸作为共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苯胺... 因有机酸掺杂可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分别以有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杨酸(SA)与盐酸作为共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苯胺样品进行微观结构与形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及交流阻抗(EIS)测试分析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盐酸掺杂的聚苯胺相比,采用有机酸DBSA共掺杂合成聚苯胺对其分子链结构影响较大,电化学性能变差;而采用有机酸SA共掺杂合成的聚苯胺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533.3 F/g,聚苯胺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间具有更快的离子扩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有机酸 共掺杂 十二烷基苯磺酸 水杨酸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聚氯乙烯-聚苯胺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侃社 忻圣强 +1 位作者 牛红梅 闫兰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87,共7页
以微发泡聚氯乙烯(PVC)为模板,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溶液为掺杂剂和酸性介质,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VC-聚苯胺(PANI)导电合金,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四探针电导测试表征了PVC-PANI合金粉体的结构与性能,并论证了... 以微发泡聚氯乙烯(PVC)为模板,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溶液为掺杂剂和酸性介质,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VC-聚苯胺(PANI)导电合金,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四探针电导测试表征了PVC-PANI合金粉体的结构与性能,并论证了掺杂机理。结果表明,PVC-PANI合金具有表面镶嵌包覆、内部局部交联的结构;PANI在复合粉体中的质量分数达到了10.28%,电导率达到80 S/m;以PVC-PANI合金粉体为填料,所得PVC-PANI/PVC共混物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在聚苯胺质量分数为2.0%~3.3%时,PVC-PANI/PVC共混物材料的电阻率急剧下降(109Ω·cm→106Ω·cm),实现了PVC的导电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氯乙烯 聚苯胺 原位聚合 聚氯乙烯-聚苯胺合金 核壳结构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盐酸与DBSA共掺杂聚苯胺修饰碳纳米管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爱波 刘刚 +2 位作者 薛艳丽 郑亚萍 赵纯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2-55,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盐酸与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共掺杂聚苯胺/MWNTs复合材料。利用FTIR、TEM和TG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苯胺共聚物包覆于碳纳米管表面,包覆厚度为10-20nm。复合材料在DMF、THF和氯...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盐酸与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共掺杂聚苯胺/MWNTs复合材料。利用FTIR、TEM和TG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苯胺共聚物包覆于碳纳米管表面,包覆厚度为10-20nm。复合材料在DMF、THF和氯仿中的溶解性大幅度提高,在520-750℃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包覆率为15.16%,电导率从聚苯胺的10^-7S/cm增大到10^-3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 掺杂 聚苯胺 修饰 碳纳米管
下载PDF
Effect of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Used as Additive on Residue Hydrotreating
14
作者 Sun Yudong Yang Chaohe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期82-88,共7页
The effect of additive—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DBSA)—on residue hydrotreating was studied in the au tocla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ve improved stabilization of the colloid system of residue, which c... The effect of additive—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DBSA)—on residue hydrotreating was studied in the au tocla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ve improved stabilization of the colloid system of residue, which could delay th aggregation and coke formation from asphaltenes on the catalyst, and make heavy components transformed into light oi The residue conv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additive increased by 1.94%, and the yield of light oil increased by 1.53%when the reaction time was 90 mi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additive were better tha that of the blank test within a very short time(30 min) and deteriorated rapidly after a longer reaction time due to highe conversion and coke deposition.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test, the case using the said additive had shown that the structur of hydrotreated asphaltene units was smaller and the condensation degrees were higher.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 additive could improve the hydrotreating reactivity of residue via permeation and depolymerization, the heavier componen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light oil more easily, and the light oil yield and residue conversion were higher for the case usin the said additive in residue hydrotreat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E HYDROTREATING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product distribution CATALYST properties ASPHALTENES structure
下载PDF
辛酸和乙醇在单相微乳液中的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莉 吾满江.艾力 杨生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41,共5页
绘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辛酸/乙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系统研究了在DBSA为表面活性剂的单相微乳液体系中辛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分别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DBSA及水的质量分数对单相微乳液体系催化酯化反应的影响。... 绘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辛酸/乙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系统研究了在DBSA为表面活性剂的单相微乳液体系中辛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分别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DBSA及水的质量分数对单相微乳液体系催化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相微乳液是一个理想的酯化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当n(辛酸):n(乙醇)=1:2,ω(DBSA)=5%-10%,ω(H2O)≤20%,反应达平衡时,酯化率均可达到80%以上。最后还对不同链长的醇酸在该体系中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体系同样适用于长链醇酸的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辛酸乙酯 十二烷基苯磺酸 酯化反应
下载PDF
掺杂聚苯胺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防静电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利民 骈岩杰 +2 位作者 杨建光 张立群 瞿雄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8,共5页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和球形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并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表...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和球形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并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表征。不同的聚苯胺后处理方式对制备的聚苯胺/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电导率和聚苯胺分散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涂膜的耐盐水性能。该复合涂料的表面电导率最大值为10-5S/cm,其他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导率 乳液聚合 十二烷基苯磺酸 耐腐蚀性 水性涂料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对增塑剂DOTP合成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苏 黄志华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91-94,共4页
探索了对苯二甲酸和异辛醇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作用下制备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的反应规律,在醇、酸摩尔比为30~40∶1、催化剂用量为131.8(wt%)时,DOTP的产率达到996%。
关键词 酯化 烷基苯磺酸 增塑剂 聚氯乙烯 苯甲酸辛酯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硒碲 被引量:6
18
作者 管希云 李玉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Se和Te诱导反应中的作用 ,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 ,在选定条件下 ,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 ,使Te的诱导反应速度加快 ,灵敏度提高 1倍 ,并利用其对Se有抑制反应速度的作用 ,使Te对Se的抗干扰...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Se和Te诱导反应中的作用 ,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 ,在选定条件下 ,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 ,使Te的诱导反应速度加快 ,灵敏度提高 1倍 ,并利用其对Se有抑制反应速度的作用 ,使Te对Se的抗干扰能力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Se和Te均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Se的灵敏度提高 1 .3倍 ;Te的灵敏度提高40 %。基于此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地质样品中纳克级Se和Te的测定。测定Te的线性范围 0 .0 1~ 0 .4μg/L ,相对标准偏差 (n =5) 5.6 % ;测定Se的线性范围 0 .1~ 2 μg/L ,相对标准偏差 (n =5)7.5%。经 4种地质标样分析验证 ,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增敏 动力学 光度法
下载PDF
DBSA掺杂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利民 张金霞 +3 位作者 李宁宁 卢伟 张立群 瞿雄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制备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纳米结构...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制备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纳米结构聚苯胺的有序排列结构。最后,考察了掺杂剂/苯胺、氧化剂/苯胺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苯胺、氧化剂/苯胺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06、0.5、5℃1、2 h时,聚苯胺的电导率最高达到0.72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 结晶行为 电导率 形态
下载PDF
Effect of vacuum anneal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pellets containing DBSA-doped polyaniline and Fe nanoparticles
20
作者 Qing Wu Hong Qiu +1 位作者 Chun-ying Fang Kun F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6-241,共6页
The DBSA-PANI-Fe composite powder with 50wt% of Fe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ly mixing the DBSA-doped polyaniline powder and Fe nanoparticles. The composite powder was compacted to pellets and the pellet... The DBSA-PANI-Fe composite powder with 50wt% of Fe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ly mixing the DBSA-doped polyaniline powder and Fe nanoparticles. The composite powder was compacted to pellets and the pellets were annealed in vacuum at 443,493,543, and 593 K for 60 and 120 min.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pellet increases markedly with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up to 493 K,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pellet was annealed at 493 K for 60 min, the increment of conductivity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and the conductivity is 2.6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pellet unannealed. The conductivities of the pellets anneal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543 K/120 min, 593 K/60 min, and 593 K/120 min are lower than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pellet unannealed. For all the pellets, the variation in conductivity with temperature reveals that the charge transport mechanism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1-D variable-range-hopping (1-D VRH). The composite pellet shows a magnetic hysteresis loop independent of the annealing condition.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about 5.4×10^4 emu/kg. The saturation field and the coercivity are estimated to be 4.38×10^5 and 3.06×10^4 A/m, respectively.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Fe nano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s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annealing condition. The annealing condition cannot destroy the polymer backb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ed polyaniline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DBSA) Fe nanoparticles vacuum annealing STRUCTURE CONDUCTIVITY MAGNET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