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73—2009年上海气温日较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宇 史军 +1 位作者 孙国武 董广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37 a,上海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15℃/10 a。上海四季气温日较差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秋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小。近60 a来,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从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而近130 a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表现出由正距平向负距平转变的趋势,导致中国上海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在四季及全年,上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与日照时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城市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减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极涛动 西伯利亚高压 中国上海
下载PDF
近45年大连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祝青林 王秀萍 +1 位作者 王丽娜 苏艳华 《气象科技》 2008年第6期745-749,共5页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气温日较差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得到结论如下:①大连地区四季气温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以...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气温日较差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得到结论如下:①大连地区四季气温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以秋季和冬季减小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弱。各季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最低气温较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②大连地区与月平均日较差相关性最强的因子是风速,其次是最低气温、水汽压和云量,都呈负相关,与最高气温呈正相关。③春夏季,日较差下降主要受最高气温的变化驱动,而秋冬季节则主要受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Mann-Kendall方法 趋势检验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华文剑 陈海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紧密的联系。在中纬度,LUCC引起日较差减小,这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在低纬度东亚地区,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而在印度半岛,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决定。这种区域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蒸腾和冠层蒸发的作用,LUCC能够显著调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气温日较差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姜丽霞 吕佳佳 +2 位作者 王晾晾 杨晓强 李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利用1971-2010年黑龙江省14个农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其与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 利用1971-2010年黑龙江省14个农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其与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春季>农事活动期>夏季>秋季。全省范围内,DT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纬向或经向变化规律,总体上山区DTR值高于平原;整个分析期内,各地DTR下降趋势不一致,其减小幅度呈西高东低的态势,松嫩平原及牡丹江半山区的下降趋势强于三江平原,各季节DTR空间变化也存在局地差异。研究区内64%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DTR与玉米、水稻的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农事活动期、春季和夏季DTR的减小对作物增产有利,而秋季DTR一定程度的增大对作物增产呈有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气温日较差 玉米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R/S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庄晓翠 郭城 张林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5-92,共8页
气温日较差可以反映全球和区域性的温度变化幅度特征,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运用Mann-Kendall... 气温日较差可以反映全球和区域性的温度变化幅度特征,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趋势法分析,结果表明:就整个地区平均而言,DTR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幅度最大。各区域中富蕴站减少幅度最大;阿勒泰站夏秋季为增加趋势,夏季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春季则为不显著减少趋势;布尔津站夏季和秋季为不显著减少趋势,与全区不同步。R/S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的DTR变化在未来具有反持续性,特别是秋季和富蕴站较其它季(站)强。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整个地区平均而言,低云量、平均风速与DTR减少具有最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DTR减少的主要因子,但各站有所不同。低云量及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而引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少;平均风速的减少则主要与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减弱导致我国平均风速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 气温日较差 气象要素 R/S分析 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白松竹 李焕 田忠峰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点气温日较差进行趋势研究,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四季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冬季最显著,秋季变化最弱。...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点气温日较差进行趋势研究,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四季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冬季最显著,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而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弱。阿勒泰地区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相关性最强的因子是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其次分别为总云量、降水量和水汽压,均呈负相关。年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和水汽压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趋势检验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气温日较差的西宁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永晴 尹继鑫 +4 位作者 赵娟 沈洁 朱宝文 谢启玉 余学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选取西宁(城区)、湟中(南郊)、互助(北郊)3个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研究分析基于气温日较差的西宁热岛效应。结果表明,近30年城区、北郊年平均日较差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15和0.29℃/10a,年代际分析... 本文选取西宁(城区)、湟中(南郊)、互助(北郊)3个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研究分析基于气温日较差的西宁热岛效应。结果表明,近30年城区、北郊年平均日较差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15和0.29℃/10a,年代际分析表明21世纪10年代城区日较差距平偏低最多为0.73℃,日较差存在周末效应;城区日较差下降速率快于郊区,日较差变化趋势春季为正,其余各季为负,城区冬季变化显著,大于郊区;城区日较差逐渐减小,说明城市浑浊度逐年增加,热岛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较差 趋势 热岛效应 周末效应
下载PDF
Effects of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on adult size and emergence times from diapausing pupae in Papilio glaucus and R canadensis (Papilionidae) 被引量:2
8
作者 J. Mark Scriber Brittany Sonke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35-442,共8页
With recent climate warming trends, both the increase in thermal variance (i.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as well as increased mean temperature may impact many different organisms, especially poikilothermic i... With recent climate warming trends, both the increase in thermal variance (i.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as well as increased mean temperature may impact many different organisms, especially poikilothermic invertebrates. Predictions of insect developmental rates using degree-days (thermal unit accumulations above the developmental base threshold of the insect) are based on daily mean temperatures, regardless of DTR. However, non-linearity and variance in the means and extremes are often ignored. The role of thermal variance (e.g., daily temperature extremes and DTR) was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for two swallowtail butterfly sister species using a common day/night photoperiod of 18 : 6 h photo : scoto-phase and corresponding daytime thermophase and nighttime cryophase periods of 22 : 22℃ (constant 22℃), 24 : 16℃, and 26 : 10℃(all three treatments had the same daily mean and the same degree-day accumulations). Although developmental rates ofpost-diapause pupae were largely unaffected for both spec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sizes in P canadensis females (but not males) were smaller in the treatments with more variance (26℃ : 10℃) compared to constant 22℃. Such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impacts of size reduction in P canadensis females were not observed in P glaucus males or females under the same series ofthermo-period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DEGREE-DAYS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PHOTOPERIODS swallowtail butterflies thermoperio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