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 |
吴为善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3 |
71
|
|
2
|
动词重叠式的源流 |
李文浩
|
《汉语学报》
|
2007 |
15
|
|
3
|
形式类的分与合 |
沈家煊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4
|
复音词的产生与复音化的关系——汉藏系语言词汇复音化思考 |
冯英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1
|
|
5
|
动词双音化及其造成的语法后果——以“战胜”的词汇化过程为例 |
储泽祥
智红霞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6
|
动结式的致使意义和使动用法的双音化 |
石村广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7
|
试论双音化在语法化中双重作用的句法位置 |
李思旭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8
|
汉语双音化效应再探 |
吴耀根
吴为善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9
|
藏缅语双音节化的特点及管控力——兼反观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 |
戴庆厦
许怡
|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汉译佛典中多音节同义复用形式的来源及最终双音化选择 |
董志翘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1
|
偏正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及其作用--兼论汉语词义在单双音格局转变中的传承与发展 |
符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2
|
名词双音化的几种形式选择及其特点 |
董秀芳
|
《历史语言学研究》
|
2023 |
0 |
|
13
|
汉语诗歌节奏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 |
张中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汉字类网络词语的构造规律 |
刘艳茹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5
|
一部全新的汉语语法学专著——评程雨民《汉语字基语法——语素层造句的理论和实践》 |
宗世海
王妍丹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3
|
|
16
|
汉语复音化成因再思考 |
唐元发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7
|
先秦复音词的产生与发展 |
唐元发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8
|
命名的选择与限制:汉语复音化动因再探 |
匡腊英
杨怀源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9
|
论“志”的语素化 |
陈练军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20
|
关于“词义组合同化”命题的思考 |
李乃东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