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文青 蔡进功 +2 位作者 樊馥 包于进 徐金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g/cm3,1.6~2.2g/cm3和大于2.2g/cm3的密度,分离成1,2,3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g/cm3,1.6~2.2g/cm3和大于2.2g/cm3的密度,分离成1,2,3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密度分级分离 有机质赋存形式 有机碳分配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5 位作者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氮分布 储量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滨海湿地有机碳循环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中元 娄厦 +3 位作者 陈仕哲 Irina Fedorova Viktorovna Dorzhievna Radnaeva Larisa Elena Nikitina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滨海湿地是“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长江口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及含量、碳汇速率、有机碳横向输入输出通量及量化方法、有机碳循环定量分析模型以及有机碳储量和组分对不同影响因素所做出的动态响应规律,发现在... 滨海湿地是“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长江口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及含量、碳汇速率、有机碳横向输入输出通量及量化方法、有机碳循环定量分析模型以及有机碳储量和组分对不同影响因素所做出的动态响应规律,发现在土壤有机碳水平空间分布上,崇西湿地>崇明东滩>九段沙>南汇潮滩;有机碳通量和浓度变化主要受到植物生物量和结构、水和土壤的理化性质、陆源输入和潮汐动力、间隙水交换以及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应加强长江口湿地土壤碳库和有机碳输运通量统一观测,准确量化各主要因素对有机碳的贡献,这对研究盐沼湿地的碳循环机理和碳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湿地 有机碳时空分布 垂向埋藏速率 横向输送通量 影响因素 碳汇评估
下载PDF
辽西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文俊 尤文忠 +2 位作者 张慧东 魏忠平 赵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76,共5页
为探索我国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研究生态脆弱边缘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辽宁西部医巫闾山3种油松林(荆条-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华北绣线菊-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分布随着土壤剖面... 为探索我国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研究生态脆弱边缘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辽宁西部医巫闾山3种油松林(荆条-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华北绣线菊-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分布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同一土壤剖面层次内3种林分土壤碳氮分布规律不尽相同;表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密度、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地表枯落物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枯落物有机碳质量分数则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天然油松林 土壤 有机碳分布 全氮分布
下载PDF
不同管护模式毛竹林碳氮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苏文会 肖复明 黄永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8-222,共5页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模式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的碳氮分配格局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组分碳氮比差异较大,其排列顺序为竹秆>竹根&...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模式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的碳氮分配格局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组分碳氮比差异较大,其排列顺序为竹秆>竹根>竹蔸>竹枝>竹鞭>鞭根>竹叶,分别为293.64,223.11,163.83,158.53,128.97,93.04和41.73。管护模式不仅可以影响毛竹林碳氮年分配量,而且对碳氮比值也有重要影响。碳氮年分配量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碳年分配量分别为31 130.42,23 152.67,14 466.17kg/(hm2.a),氮年分配量分别为264.19,210.53,104.06kg/(hm2.a),且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碳氮比的排列顺序为Ⅰ>Ⅲ>Ⅱ,分别为139.67,129.10,117.83,林分Ⅰ碳氮比显著高于林分Ⅱ和Ⅲ,Ⅱ和Ⅲ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碳氮随着经营强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碳氮比呈增加趋势。3种管护模式毛竹林地土壤碳氮比在24~38之间,说明3种管护模式林地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林地肥力较好。毛竹林年分配碳氮量以及土壤中碳氮元素含量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碳氮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用一次线性模型来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护模式 毛竹林 碳氮分配格局 耦合关系
下载PDF
乌岩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权伟 戎建涛 郑方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有机碳(S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7种林分的SOC和WSOC含量都呈现出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土层SOC含量均以杉木林最高,≥10~25 cm与≥25~40 cm两土层WSOC含量亦是在杉木林中最高。WSOC与SOC含量之比为0.59%~1.51%,以杉木林≥25~40 cm土层的最高,以松林≥25~40 cm土层的最低。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 H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与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W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 H均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土壤密度与p H均为影响林分SOC和WSOC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林地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