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强台风“纳沙”(1117)登陆海南岛前后降水非对称性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海波 白爱娟 蔡亲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强台风“纳沙” 非对称降水 空间结构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