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向椎弓根螺钉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猛 潘玉林 +3 位作者 李伟 李锡清 焦云龙 郭小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万向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联合撑开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经腰椎后路行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 目的探讨万向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联合撑开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经腰椎后路行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滑移程度改变情况以及滑脱复位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10±35)min,术中出血量(350±55)mL;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25.2±3.8)较术前(11.8±2.4)明显提高,椎体滑移程度[(6.4±3.8)%]较术前[(35.0±18.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滑脱复位率为(79.8±6.3)%,治疗优良率为96%;2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疼痛、麻木,于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联合椎间撑开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型 万向螺钉提拉复位 椎间撑开复位 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国建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40-342,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其发病主要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经络及损伤、劳损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运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其发病主要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经络及损伤、劳损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运动受限,并且常常反复发作。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火罐、牵引、手法复位及自我功能锻炼,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祛邪扶正等综合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火罐 牵引 手法复位
下载PDF
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前环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樊仕才 侯志勇 +4 位作者 陈伟 麦奇光 李涛 朱振华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12例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0岁(16~44岁)。术前影像学表现为骶骨DenisⅡB型骨折,腰骶丛磁共振神经成像检查均有骶孔处骶神经根损伤。12例患者伤后均有患侧S1神经根损伤症状:M0级9例,M1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5~19 d)。行INFIX联合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撑开压缩的骶骨骨折并固定。术后评估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及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Lindahl等提出的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优8例,良2例,可2例。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个月(12~36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6周(5~8周)。术后1年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10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结论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INFIX撑开,可有效撑开骶骨压缩骨折,扩大骶神经前孔并间接减压骶神经,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骶神经 创伤和损伤 骨板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撑开复位
原文传递
Hist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surgically-assisted rapid tooth movement through resistance reduction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dogs
4
作者 Xi Chen1,Jian-Lin Liu2,Juan Dai3,Shuang Wang4,Ya-Li Huang1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 2.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No.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Shenzhen 518034 +1 位作者 3.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 4.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rapid tooth movement in dogs treated by resistance reduction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iming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and further to reveal the remodeling 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rapid tooth movement in dogs treated by resistance reduction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iming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and further to reveal the remodeling mechanism of rapid tooth mov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8 local hybrid dog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The second pre-molar was extracted on both sides. The experimental side underwent alvelor surgery for resistance reduction and a home-made tooth-borne intraoral distraction device was installed for rapid tooth movement,while for the other side (control side) only tooth-borne intraoral distraction device was used for rapid tooth movement. The longest active force-delivery span was 2 weeks,followed by 6-week reten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oved tooth and anchor unit was recorded weekly,and radiography was performed for each side before and after distraction.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including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were sectioned for hist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tooth movement was 3.55mm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and 1.11mm on the control side. The rate of tooth movement was notably higher (P<0.01) and no significant apical root resorption was detected by X-ray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The active alvelor bone remodeling was found on the tension and pressure sides. 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ide and the control side after the retention period. Conclusion The rate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can be accelerated through resistance reduction and periodontal distraction without any unfavorable effects but at minimal anchorage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ontal ligament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sistance reduction rapid tooth movement
下载PDF
THE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
5
作者 王以朋 叶启彬 +2 位作者 邱贵兴 林进 张嘉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3-97,共5页
Objective. An internal fixation apparatus——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 was designed to satisfy the clinical needs fo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Since 1996, 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RFS. Amo... Objective. An internal fixation apparatus——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 was designed to satisfy the clinical needs fo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Since 1996, 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RFS. Among them, 35 had spondylolisthesis, 12 had lumbar canal stenosis accompanied with instability, 2 had vertebral tumors and 4 suffered from spinal fracture. The average age was 53.6 years old (ranged 24~ 72yrs). The mean time for follow- up was 30.6 months (16~ 44 months). Results. The slip rate was 0.15± 0.10 before operation, and decreased to 0.09± 0.07 after operation. Entire slip reposition was achieved in 19 cases (54.3% ). The change in height of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within the fixation segments was 0.7± 0.17. Conclusion. DRFS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for spondylolisthesis less II degree and no other adverse effects were found. Compared with other foreign and domestic techniques, it had advantages in less implants, less operation gears required and ease to utilize in operation. It was proved to be an ideal internal fixation appar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DYLOLISTHESIS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下载PDF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以朋 叶启彬 +2 位作者 邱贵兴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滑脱比为0.16 ±0.10,术后为0.09 ±0.07(P< 0.001)。其中17例(48.6%)患者滑脱达到完全复位。术前椎间隙高度为(8.16±2.23)mm,术后为(11.30±2.10)mm(P< 0.001),固定节段内椎间隙高度增加37.3%。术后患者下腰疼痛及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完全缓解率为91%。结论DRFS对Ⅱ°以内的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效果肯定,无矫正丢失及不良反应。与其它国内外同类内固定比较,其内置物少,功能较全,手术器械少,操作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禾 邢更彦 +6 位作者 杨传铎 张新宇 姜川 吴奋起 白晓东 高春华 叶启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右旋转20°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同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7.5%和76.4%±2.4%恢复至89.8%±4.6%和94.1%±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6.4%恢复至90.7%±2.9%,Cobb角由术前(26.3±5.9)°降至(5.2±1.8)°,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新型撑开复位器在干骺端掌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夏胜利 乔美琦 +10 位作者 马梓元 高峰 王彬 王少俊 孙泽毅 周小小 易存国 苏日宝 金小广 王秀会 陈叙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撑开复位器在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 目的探讨新型撑开复位器在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1例;年龄(69.4±9.4)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右侧17例,左侧10例。均行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新型撑开复位器进行骨折断端复位。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以评估骨折复位、维持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评估腕关节活动度,利用上肢功能评分(DASH)、Gartland-Werley腕关节缺陷评分及Bartra放射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2.3±8.9)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15.9±2.9)个月随访。术后即刻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分别为(11.23±1.51)mm、12.10°±3.44°、20.54°±3.44°、(0.95±0.42)mm,术后1年以上桡骨远端解剖参数未见明显丢失,分别为(11.22±1.55)mm、12.07°±3.44°、20.51°±3.33°、(0.93±0.40)mm,以上项目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腕关节背伸59.7°±5.5°,掌屈63.0°±9.1°,旋前66.5°±5.5°,旋后61.2°±5.6°,桡偏22.7°±4.8°,尺偏30.3°±6.1°;DASH评分为(13.5±5.5)分;Bartra评分为(88.6±6.5)分,优良率88.9%(24/27);Gartland-Werley缺陷评分为(2.7±2.1)分,优良率为92.6%(25/27)。随访未见骨折愈合不良、内固定失效、肌腱或神经损伤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在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新型撑开复位器能有效纠正因掌侧皮质粉碎导致的短缩,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桡腕关节 骨折固定术 新型撑开复位器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王飞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0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的7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的7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前接受椎板减压,观察组不接受椎板减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人β-内啡肽水平和腰椎椎体参数(Cobb角、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Cor、ACTH、β-内啡肽水平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1周,两组Cor水平均低于术后3d和术前,但术后3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周,对照组ACTH、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术前,而术后1周β-内啡肽水平低于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后1周AC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观察组ACTH、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周,而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术前,两组Cor、ACTH、β-内啡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术后1周,观察组Cor、ACTH、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比及椎管占位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术后1周、6个月,两组椎体高度比均高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高度比和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不同时间Cobb角、椎体高度比及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术后1周、6个月,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 非椎板减压 腰椎爆裂性骨折 创伤应激 椎体功能
下载PDF
经皮撑开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空心钉与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松 王凤雄 +2 位作者 叶琦 陈高峰 邹文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8期76-78,82,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撑开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入观察组(20例)... 目的 分析经皮撑开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入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撑开技术合联合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OFAS评分、B?hler角及Gissane角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B?hler角、Gissane角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皮撑开复位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跗骨窦入路 经皮撑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在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国旗 刘路坦 +7 位作者 聂虎 周功 张井泉 汪东 陈辉 刘涛 孙正 刘振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3岁;单侧关节突交锁6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9例.术中采用ACDR进行前路解锁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脱位纠正、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79±8.7)min,术中出血50~200(130±67)mL,住院时间5~13(7.0±2.1)d,均一期解剖复位,前路融合.获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6~2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钢板螺丝钉无松动,神经动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7±1.55)分,术后3月增加至(13.6±1.74)分,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8,P<0.01).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加重,2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残留有双手轻度麻木,握力稍弱.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ASIA E级,6例恢复至ASIA D级,3例恢复至ASIA C级.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一次性完成减压、解锁、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ACDR撑开复位安全、有效、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下颈椎 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
原文传递
股骨大牵开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给予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大牵开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探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择股骨远端骨折9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分析组,合计47例患者,展开股骨大牵开器有限... 目的:给予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大牵开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探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择股骨远端骨折9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分析组,合计47例患者,展开股骨大牵开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另一组为参照组,合计46例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分析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数据;并发症占比则是分析组低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对比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行分组治疗后,分析组患者的IL-6、IL-8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大牵开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后,能够降低手术出血量,同时加快患者恢复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大牵开器 有限切开复位手术 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治疗椎体滑移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禾 邢更彦 +3 位作者 姜川 白晓东 高春华 叶启彬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DRFS)治疗椎体滑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椎体滑移Ⅰ~Ⅱ度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下腰痛症状12例完全消失,13例大部消失,2例略有改善。腰椎X线片复查:... 目的探讨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DRFS)治疗椎体滑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椎体滑移Ⅰ~Ⅱ度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下腰痛症状12例完全消失,13例大部消失,2例略有改善。腰椎X线片复查:椎体复位良好,植骨融合良好。发生长期足趾背伸无力3例,钢板断裂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优12例,良13例,可2例。结论DRF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椎体滑移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外科学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开 杨金华 +1 位作者 张伟 潘文明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对比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将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的46例设为观察组,颈前路常规撬拨复位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 目的对比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将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的46例设为观察组,颈前路常规撬拨复位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d、3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常规撬拨复位均能显著降低疼痛症状,提升颈椎活动及神经功能,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但前者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 撬拨复位 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永上 熊胜文 黎先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侧撑开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回顾性分析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侧撑开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除不使用侧撑开技术外操作与上述一致.记录手术前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随访时间等指标,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VAS评分均得到改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跟骨内翻角(4.6°±2.0°)明显小于对照组(9.1°±3.7°)(P〈0.05).同时,两组组内对比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术中,观察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随访时间及AOF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73.4±16.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83.5±18.6)min(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3/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结论 采用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撑开技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DRFS系统+BAK手术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开华 刘晓平 +2 位作者 周银 于秀淳 宋若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9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观察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椎体融合器(Bagby and Kuslich,BAK)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6月,1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减压、DRFS系统内固定和BAK椎间融合。按Meyerdi... 目的:观察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椎体融合器(Bagby and Kuslich,BAK)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6月,1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减压、DRFS系统内固定和BAK椎间融合。按Meyerdin分类Ⅰ度14例,Ⅱ度4例;滑脱椎体L_410例,L_58例。结果:随访10~24个月,18例均完全复位,椎间融合率100%,优良率94.4%。结论:DRFS系统和BAK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具有协同作用,增强了脊椎固定后稳定性,提高了椎体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在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学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减压治疗)和观察组(采取非椎板减压椎... 目的:探究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减压治疗)和观察组(采取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的椎体参数、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参数、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两组的椎体参数及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在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相对更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 腰椎爆裂性骨折 机体创伤应激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18
作者 荆丹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先入院35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先入院35例患者)、观察组(后入院35例患者),前者利用常规开放式内固定治疗,后者利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对不同治疗措施下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03.47±28.01)min、术中出血量(118.32±30.22)mL、总住院时间(10.72±2.33)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18.32±30.22)min、术中出血量(354.65±115.49)mL、总住院时间(18.64±5.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患者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短节段固定 撑开复位治疗 胸腰椎骨折 VAS评分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19
作者 金涛 吴红艳 +3 位作者 杜远立 梁杰 许维亚 谭晓毅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撑开复位固定器(DRFS)加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于2000-2003年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后。以DRFS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并置入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植... 目的:探讨脊柱撑开复位固定器(DRFS)加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于2000-2003年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后。以DRFS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并置入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Ⅰ°滑脱复位率为93%,术后一年椎间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后路减压、DRFS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具有复位满意、椎间易于融合及维持间隙高度等优点,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 脊柱撑开复位固定器 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