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5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1
作者 周会兰 蒋晓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关键词 分散注意力 疼痛
原文传递
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2
作者 马勇 付锐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4,共13页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口行车安全研究的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分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驾驶人视觉特性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有必要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脸部图像特征、驾驶操作行为及车辆运动状态等多个指标进行多源信息融合,以实现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的有效监测与预警;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明确隧道内驾驶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并针对不同驾驶人群体在各种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和模拟驾驶培训,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的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安全 综述 视觉特性 驾驶人 疲劳驾驶 分心 眼动
原文传递
国外反刍思维研究综述 被引量:65
3
作者 来水木 韩秀 杨宏飞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0-96,共7页
反刍思维是一种反复关注自身消极情绪及相应事件的思维方式。解释反刍思维的理论有反应风格理论、目标驱动反刍理论、自我调节的执行功能模型。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它的干预方法主要是心智觉知认知疗法、表达性笔记和认知再... 反刍思维是一种反复关注自身消极情绪及相应事件的思维方式。解释反刍思维的理论有反应风格理论、目标驱动反刍理论、自我调节的执行功能模型。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它的干预方法主要是心智觉知认知疗法、表达性笔记和认知再评价等。厘清反刍思维概念、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范围、探讨文化差异是未来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思维 反应风格理论 注意转移
下载PDF
沉思和分心对负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崔丽弦 黄敏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7,共10页
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 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和沉思的反应任务。测量四组被试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以及多种形式和性质的自传体记忆。结果表明(1)沉思和分心对这些负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显著;(2)沉思引起更多的负性记忆,正性复合指数更小,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更弱。结论沉思导致更多负性记忆,维持了概括性记忆,更有可能加重已经激活的负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思 分心 自传体记忆 负情绪
下载PDF
听觉分散对手外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郭春兰 田玉凤 邓红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分散对手外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取随机分组方法,将120例准备换药的手外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换药时戴耳机听音乐,对照组换药时只戴耳机不听音乐,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操作者使用相同的... 目的探讨听觉分散对手外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取随机分组方法,将120例准备换药的手外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换药时戴耳机听音乐,对照组换药时只戴耳机不听音乐,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操作者使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在安静、一致的环境中完成换药及3次换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换药的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换药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换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觉分散可有效控制手外伤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疼痛 音乐 分散注意力 换药
原文传递
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 被引量:28
6
作者 沈卫民 崔杰 +4 位作者 陈建兵 邹继军 季易 王顺荣 陈海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的可行性。方法2007至2009年,用骨牵引技术治疗8例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行双侧下颌骨斜行截骨,安置下颌骨牵张器,术后第1天开始牵引,每天3次,每次0.4mm,每天牵引...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的可行性。方法2007至2009年,用骨牵引技术治疗8例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行双侧下颌骨斜行截骨,安置下颌骨牵张器,术后第1天开始牵引,每天3次,每次0.4mm,每天牵引1.2mm,直至延长到所需长度。结果8例患儿均按设计要求顺利完成牵引,无感染发生,无口角歪斜等面神经损伤症状。骨牵引达到预期的长度,约12~20mm,平均15mm。PierreRobin综合征患儿的阵发性青紫、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哺乳困难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牵引成骨术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严重呼吸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综合征 婴儿 新生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基于驾驶绩效的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分心判定模型 被引量:28
7
作者 马艳丽 顾高峰 +1 位作者 高月娥 马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为了探寻操作车载信息系统(IVIS)时的驾驶分心识别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法验证了驾驶绩效指标作为驾驶分心判定变量的有效性;开展了基于驾驶绩效的IVIS操作分心试验,获取驾驶绩效指标数据及前方道路场景视频,根据IVIS操作条件下的驾驶绩效... 为了探寻操作车载信息系统(IVIS)时的驾驶分心识别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法验证了驾驶绩效指标作为驾驶分心判定变量的有效性;开展了基于驾驶绩效的IVIS操作分心试验,获取驾驶绩效指标数据及前方道路场景视频,根据IVIS操作条件下的驾驶绩效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构建了基于驾驶绩效的IVIS操作分心判定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SVM模型能够对驾驶人的分心状态进行判定,使用RBF核函数时,驾驶分心识别准确率为89.86%,高于使用Sigmoid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时的正确率;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对驾驶人的分心状态进行判定,可为驾驶分心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分心 支持向量机 判定模型 驾驶绩效 车载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嘉 李亚星 +5 位作者 陈宇 邓伟 吴仕舟 任毅 黄富国 张晖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的16例距骨体粉碎性骨折患者资...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的16例距骨体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5.6岁;通过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进行影像学结果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简明量表(SF-36)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临床结果评价。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13~52个月(平均33.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患者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30~97分,平均69.8分;VAS评分为0~6分,平均2.5分;SF-36中躯体健康评分为18~55分,平均41.7分;精神健康评分为40~70分,平均54.1分。患者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2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3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粉碎性 骨生成 牵张 切开复位内固定 ILIZAROV
原文传递
驾驶中使用手机对驾驶员行为安全绩效影响综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宏汀 刘彦宇 李文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分心 行为绩效 信息加工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PB)
下载PDF
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份性骨关节炎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李鲲 谢鸣 黄若昆 赵晶晶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彤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町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15例中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5.6±6.5)岁。所有患者接...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彤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町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15例中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5.6±6.5)岁。所有患者接受足踝骨性畸形及软组织挛缩矫正的同时,联合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踝关节牵张成形治疗踝关节创份降骨关节炎。入选病例均为创伤后单侧受累,其中踝关节骨折病史者9例,踝关节扭伤病史者6例。关节牵张术后维持3个月,术后允许全负重行走。结果15例患者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踝关节间隙(joint space width,JSW)均得到保留。无一例施行二期关节融合或者踝天节置换术。踝关节骨关节炎评分(ankle osteoarthritis scale,AOS)术前(33.8±7.95)分,术后1年提高为(55.4±5.46)分,术后2年提高为(71.4±10.19)分,简明健康测量表(medical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术前(37.2±4.32)分,术后1年及2年随访时分别提高至(52.8±3.42)分和(59.2±2.95)分,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M结果显示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在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结果相似。患者均表现为疼痛缓解满意。放射学评估显示11例(73.3%,11/15)术前JSW为(1.42±0.29)lnnl,术后1年改善为(2.2±0.57)mm,并于术后2年维持良好,4例(26.7%,4/15)患者关节间隙术后1年及2年中改善并不显著,但AOS及SF-36评分显示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联合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能够延缓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或关节置换的时间,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外固定器 关节成形术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护理权限内非药物镇痛措施在癌症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潘佳颖 童莺歌 +1 位作者 柴玲 刘冬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92-3495,共4页
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权限内的非药物镇痛措施——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疗法、意象疗法的原理、实施以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非药物镇痛措施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非药物镇痛 护理 癌痛 研究进展 音乐疗法 意象疗法 分散注意力
下载PDF
单边外固定架骨段滑移术治疗部分骨缺损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雷 王剑 +3 位作者 杨胜松 滕星 赵刚 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索使用单边外固定架骨段滑移术治疗部分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治疗的3例部分骨缺损患者的病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0、50、24岁。左胫骨近段内侧骨缺损2例,其中1例骨缺损长5cm,宽占该区直... 目的探索使用单边外固定架骨段滑移术治疗部分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治疗的3例部分骨缺损患者的病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0、50、24岁。左胫骨近段内侧骨缺损2例,其中1例骨缺损长5cm,宽占该区直径1/3-2/3,合并宽5cm、长3cm皮肤缺损;另1例骨缺损,长6cm,宽3cm;1例右股骨远段外侧骨缺损,长13am,宽占全部周径的1/3-2/3,骨面为贴骨瘢痕,长15cm,宽7cm。彻底清创后,安装Orthofix公司肢体重建系统;自胫骨缺损远侧缘起向远侧,沿胫骨前方取-10cm长纵行切口,采用多孔技术行截骨术。术后第14天开始牵拉骨质,速度为1mm/d,4次/d。结果3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4、28、24个月。2例胫骨缺损患者分别在截骨术后8个月和6个月影像学检查示新生骨形成良好,被滑移骨段与宿主骨愈合,故去除外固定架,患侧髋、膝和踝关节活动范围同健侧。股骨缺损患者截骨术后因调错牵开器方向,骨段滑移术不成功;2个月后再次实施截骨及骨段滑移术,术后10个月新生骨形成良好,拆除外固定架;术后17个月患者可独自站立和持手杖行走,膝关节僵直于中立位,无感染及复发。结论使用单边外固定架行骨段滑移术可治疗部分骨缺损;该方法具有肢体畸形发生率低,外固定架带架时间短及避免供区损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颌骨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牵引成骨治疗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卢晓峰 唐友盛 +3 位作者 沈国芳 朱敏 李青云 邱蔚六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71,T001,共7页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牵引成骨 多导睡眠监测 颅面骨发育不全 骨生成
下载PDF
车载信息系统与驾驶安全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颖 张伟 吴甦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05-110,共6页
作为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的信息化进程正在逐步加速。但根据多资源理论,以显示查看和信息输入为主要形式的车载信息系统应用任务会分... 作为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的信息化进程正在逐步加速。但根据多资源理论,以显示查看和信息输入为主要形式的车载信息系统应用任务会分散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最重要的视觉注意力,与主要驾驶任务在视觉和认知等多种有限资源形成竞争,从而影响驾驶安全。研究发现,车载信息系统使用任务造成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与汽车的碰撞危险有直接关系,并降低了驾驶员对关键交通事件的探测识别能力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因此,车载信息系统在行车中的安全性设计非常重要,其研究要点包括人机交互方式、驾驶员行为特征等,研究方法则包括实际道路测试、仿真环境测试、简单实验室测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信息系统 驾驶安全 注意力分散 次任务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于凌佳 陈开放 +4 位作者 黄振飞 熊泽康 姬彦辉 孙亭方 郭晓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因创伤、感染因素造成的胫骨骨缺损的2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因创伤、感染因素造成的胫骨骨缺损的2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加密闭信封方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RP联合骨搬移组(简称PRP组)15例及单纯骨搬移组13例。PRP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40.9岁;平均骨缺损长度7.1cm;创伤性6例,感染性9例。骨搬移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7.7岁;平均骨缺损长度6.5cm;创伤性3例,感染性10例。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分类评价骨愈合及下肢功能情况,并记录两组外固定支架指数(患者佩戴外固定支架的时间除以骨搬移长度或骨延长长度)、并发症及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等。结果PRP组和骨搬移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1.8个月和23.2个月。PRP组15例骨缺损均愈合,愈合时间为平均183.2d;骨搬移组13例患者中,11例骨缺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18.6d,2例骨缺损未愈合,经再次手术打通髓腔,植骨后愈合。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天,PRP组(3.33±2.58)分,骨搬移组(4.46±2.73)分;第7天,PRP组(2.67±2.09)分,骨搬移组(3.00±2.20)分;术后两周,PRP组(1.46±1.77)分,骨搬移组(2.62±2.72)分;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外固定支架指数,PRP组为(37.9±7.7)d/cm,骨搬移组为(46.9±13.7)d/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ASAM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PRP组9例评价为优,5例为良,优良率为93.3%(14/15);骨搬移组7例评价为优,3例为良,优良率为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生成 牵张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原文传递
应用内置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在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敏 姚军 +3 位作者 谢旻 周宏志 马良 肖红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 探索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增高下颌牙槽嵴和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 0只成年杂种犬分为 5组 ,Ⅰ组和Ⅱ组进行牵引成骨增高下颌骨牙槽嵴 ,Ⅲ组和Ⅳ组进行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 ,Ⅴ组作为对照。牵引成骨用自... 目的 探索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增高下颌牙槽嵴和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 0只成年杂种犬分为 5组 ,Ⅰ组和Ⅱ组进行牵引成骨增高下颌骨牙槽嵴 ,Ⅲ组和Ⅳ组进行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 ,Ⅴ组作为对照。牵引成骨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内置型钛镍合金牵张器 ,在牵张手术前及术后 1、5、13周拍X线片 ,分别在牵张完成后 1、3个月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钛镍牵张器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自动完成牵引骨形成 ,牵张器安置完成后骨块即开始移动 ,X线片可见牵张完成后 1个月牵张区骨密度增高 ,有新骨生成 ;3个月时新生骨密度与周围骨接近 ,有效地增加了牙槽嵴的高度和初步修复了下颌骨的节段性缺损。组织学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 内置自加载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简便实用的牵引成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牵张成骨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 牙槽嵴
下载PDF
肢体延长的起源、理论突破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秦泗河 臧建成 Dror·Paley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49-754,共6页
Ilizarov技术催生了骨再生和肢体延长,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进化论、系统控制论、再生医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参入临床,突破了既往骨科的范畴,从头颅、脊柱、骨盆、手指、足趾以及神经性溃疡,缺血性坏... Ilizarov技术催生了骨再生和肢体延长,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进化论、系统控制论、再生医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参入临床,突破了既往骨科的范畴,从头颅、脊柱、骨盆、手指、足趾以及神经性溃疡,缺血性坏疽等几乎都能实施再生、修复与重建,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力可激发人体组织自我修复的潜能。本文追溯了肢体延长术100多年的历史,阐述了最初的截骨、延长理念和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技术以及牵拉成组织技术等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及其在前苏联,欧洲,北美等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介绍了从Wagner、Bastiani、Orthofix、Ilizarov外固定器到全髓内骨骼延长钉等手术器械的优势、劣势和改良;展示了牵拉成组织技术跨越多学科、不同组织再生重建的临床应用。在肢体延长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以及各国学术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肢体延长起源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Ilizarov技术前期即骨外固定自主研发和肢体弹性延展延长期、Ilizarov牵拉成骨延长技术期、后Ilizarov技术时代以及应力调控主导下的肢体再生延长与重建期,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延长术 骨重建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亦杨 沈立锋 +4 位作者 郭峭峰 林炳远 黄凯 张春 张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6例小腿下段离断伤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患者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24~40岁,平均31.7岁。2例伴对...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6例小腿下段离断伤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患者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24~40岁,平均31.7岁。2例伴对侧胫腓骨开放骨折。断肢再植均予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断肢再植后肢体平均短缩7.8cm(5~12cm);再植后平均12.7周(9~18周)行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周肢体延长。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平均外固定支架带架时间为11.5个月(9~15个月),外固定指数平均为1.52个月/cm(1.25~1.80个月/cm);肢体离断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7个月(7~12个月),2例延长段骨矿化不佳另行内固定,3例行踝关节融合。5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未出现深部组织感染;但未出现再发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标准评定疗效:骨性结果优4例,良2例;功能结果优、良各3例。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的有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该方法治疗周期长,对患者依从性较高,需医患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牵张 伊利扎罗夫技术 小腿骨骼
原文传递
密斯·凡·德·罗似是而非的对称 被引量:15
19
作者 罗宾.埃文斯 钟文凯 刘宏伟 《时代建筑》 2009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通过对有关巴塞罗那馆的照片、文字、图纸的深入分析以及在重建的展馆的现场观察,罗宾·埃文斯探讨了密斯·凡·德·罗的这一重要作品中所暗藏的种种似是而非的属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结构的逻辑与外表的逻辑,延展的空... 通过对有关巴塞罗那馆的照片、文字、图纸的深入分析以及在重建的展馆的现场观察,罗宾·埃文斯探讨了密斯·凡·德·罗的这一重要作品中所暗藏的种种似是而非的属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结构的逻辑与外表的逻辑,延展的空间与封闭的空间,对体量的压抑与对光线的操纵,打破秩序的反射与创造统一性的反射,等等,并且对巴塞罗那馆的政治性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它的美使密斯和他的同代人从政治与暴虐中分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不对称性 理性 结构逻辑 概念性结构 地平线 反射性 分神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分心影响程度的驾驶分心任务评级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勇 付锐 +1 位作者 袁钰 周晓桐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第5期47-51,57,共6页
为了进行驾驶分心任务评级,以选择反应判断检测和处置判断检测为试验平台,分析分心任务对驾驶人的影响。对13名被试驾驶人施加分心任务,包括视线遮挡、交谈、回忆、数学计算及部分任务的组合,并将各种分心状态下的反应时间及操作错误次... 为了进行驾驶分心任务评级,以选择反应判断检测和处置判断检测为试验平台,分析分心任务对驾驶人的影响。对13名被试驾驶人施加分心任务,包括视线遮挡、交谈、回忆、数学计算及部分任务的组合,并将各种分心状态下的反应时间及操作错误次数与无分心任务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无驾驶操作的情况下,视线偏离1s和交谈所产生的分心对驾驶人反应时间和操作准确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认知分心任务比视觉分心任务产生更高的精神负荷;视觉分心与认知分心形成的复合分心任务对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和操作准确度影响最大;基于对驾驶人的影响程度,可将常见分心试验任务大致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无分心,视觉分心1s/交谈,回忆,视觉分心3s/计算,复合分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心 驾驶人 反应时间 操作准确度 分心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