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勇 瞿懿 +4 位作者 孙振中 顾三军 殷渠东 芮永军 寿奎水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11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性别、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合并下...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11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性别、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残留掌倾畸形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折类型、年龄、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残留桡骨短缩、残留尺偏畸形和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显著相关(P<0.05)。后者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外,其余均有相关性;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依次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结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应选择手术,尽力恢复腕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尤其是要恢复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平整和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筛选
原文传递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东昕 韩鑫 +2 位作者 李志德 李新海 李靖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7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7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记录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功能结果。此次研究假设影响患者术后腕部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优势手、骨折类型、创伤能量、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克氏针固定时间。分析以上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对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增加、骨密度减少、高能量损伤、严重的骨折类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骨折术后3个月时握力显著减小;6个月时,握力减小与年龄增加、骨密度减少、高能量损伤、严重的骨折类型密切相关;在骨折术后12个月时,握力减小只与年龄增加、骨密度减少有关。高能量损伤、严重骨折类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较长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减少;而骨折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只与骨折类型有关。在骨折术后3个月时,高能量损伤、严重骨折类型及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影响腕关节功能评分;6个月时,腕关节功能评分与创伤能量和骨折类型相关;而在骨折术后12个月时,影响腕关节功能的主要是年龄和骨密度。[结论](1)高能量的损伤和严重骨折类型主要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腕关节功能。(2)骨折术后12个月时,影响腕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的增加和骨密度的减少。(3)外固定架的固定时间只影响术后3个月内的腕关节功能。4、桡骨远端骨折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克氏针的固定时间长短与腕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 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随访及功能恢复不良的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姜保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80例(81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为59.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7.2个月。骨折按AO分型:A321侧,B11侧,B2... 目的回顾性研究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80例(81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为59.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7.2个月。骨折按AO分型:A321侧,B11侧,B21侧,B34侧,C119侧,C224侧,C311侧。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以及放射学评价。结果术后腕关节完全无痛64例,轻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3例,没有发现对疼痛产生影响的因素。腕关节平均掌屈47.5°,背伸61.4°,桡偏21.7°,尺偏34.0°,旋前81.3°,旋后63.0°。共有20侧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不能达到功能要求。C型骨折显著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按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8.8%。放射学检查:腕关节平均掌倾角7.8°,尺偏角24.5°,桡骨高度+2.8mm;按影像学评分,优良率为91.3%。结论切开复位金属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完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随访研究 桡骨远端骨折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林林 胡孔足 卜海富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1],其治疗仍存在争议。对这类骨折的处理许多学者强调了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如果治疗不当将会产生明显的并发症。以往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1],其治疗仍存在争议。对这类骨折的处理许多学者强调了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如果治疗不当将会产生明显的并发症。以往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是该法在治疗不稳定型或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时往往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海英 《四川中医》 2016年第1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1-01/2013-12间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42例患者...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1-01/2013-12间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42例患者为外固定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的38例患者为内固定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固定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9.5%,外固定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1.4%,内固定组高于外固定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5±1.2)°、(22.7±2.3)°、(1.4±0.2)mm、(11.7±1.2)周;外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6±1.0)°、(12.6±2.1)°、(0.7±0.2)mm、(9.8±1.1)周;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的大于外固定组,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各项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外固定组,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1例发生桡神经损伤,而外固定组1例畸形愈合,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的情况,恢复均较好。结论: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在促进骨折复位和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方面明显的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并且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石膏固定 切开复位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新武 罗元标 +1 位作者 林宗锦 王新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Henry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9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09例桡骨远端骨折,3...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Henry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9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09例桡骨远端骨折,37例采用桡骨远端Henry入路(A组),39例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入路(B组),33例采用直接掌侧入路(C组)。比较3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2个月。B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较A组和C组短,而A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2个月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A组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Henry入路相比,术中无需解剖显露神经血管,故骨折显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短,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正中神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桡侧腕屈肌腱入路 Henry入路 直接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马亮 王立 +2 位作者 吕莉 段文旭 邵新中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臂丛麻醉,上臂气囊止血带止血,观察组行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对照组未手... 目的探讨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臂丛麻醉,上臂气囊止血带止血,观察组行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对照组未手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防止骨折端移位,随访6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手术前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情况;采用Cooney评分系统评价2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显著提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 掌侧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0
8
作者 向乾彬 范海泉 +4 位作者 黄海讯 俞阳 江洋 刘江川 陈铭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结果 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30例,良7例,中5例,优良率为...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结果 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30例,良7例,中5例,优良率为88.09%;依据Dienst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0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为90.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外固定 有限内固定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9
9
作者 汤骏 高伟阳 徐华梓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测量,分析各影像学参数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利用StarPACS影像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X线片的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情况,并分析影... 目的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测量,分析各影像学参数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利用StarPACS影像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X线片的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情况,并分析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自测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有50例(占80.6%)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当桡骨高大于6.0mm,掌倾角大于5°,尺偏角大于18°时,自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影像学指标和自测腕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结论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等可以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评估的影像学指标,手法复位后影像学不达标者应当重新复位或采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当首先考虑桡骨高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治疗结果 影像学测量 桡骨远端骨折
原文传递
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文锋 侯树勋 张伟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44例,优良率91.6%。[结论]强调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腕关节可中立位固定,避免过度牵引,可早期功能康复,功能评价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谭平先 叶淦湖 +3 位作者 侯之启 任绍东 周国新 周植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钢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7例(钢板组),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钢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7例(钢板组),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4例;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C型10例。平均手术时间86 min(60~120 min),术中应用止血带,术后前臂石膏托制动3周后活动腕关节功能锻炼。闭合复位外固定架35例(支架组),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7例;骨折按AO分型:B型21例,C型14例。平均手术时间52 min(35~80 min)。术后8~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活动腕关节。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6~18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3个月随访时钢板组腕关节屈曲、背伸、桡偏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钢板内固定对早期恢复腕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外固定架,但长期临床疗效两者无明显的差异,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钢板 外固定
原文传递
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桃园 何向东 吕江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_2012年12月110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综合干预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手法...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_2012年12月110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综合干预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治疗,疗程4周,随访期3—6个月,观察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对患者主诉、功能改变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手法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 被引量:27
13
作者 赵勇 崔秀仁 +1 位作者 王雷 闫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800-802,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状况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分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金平 邓志勇 张崇彬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05-609,共5页
目的调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5月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行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调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5月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行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术后6个月以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分析不同因素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82例患者术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为79. 27%(65/82)。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 593,95%CI=1. 204~2. 358)、骨质疏松(OR=1. 533,95%CI=1. 164~2. 093)、骨折AO分型为B/C型(OR=1. 612,95%CI=1. 188~2. 117)、粉碎性骨折(OR=1. 972,95%CI=1. 283~2. 841)、外固定架固定时间≥42d(OR=1. 573,95%CI=1. 133~1. 947)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受性别、骨质疏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 克氏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沈忆新 郑祖根 +1 位作者 周晓中 蔡丽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器 石膏固定 比较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吴卫东 朱晓东 +1 位作者 蒋富贵 朱立帆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6°±3.7°;尺偏角平均21.4°±2.3°;桡骨短缩≥2mm2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下载PDF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德杰 田军 +1 位作者 徐军 刘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40例,采用掌侧"T&...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40例,采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采用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0例,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腕关节功能按conney评分方法评价,放射学评价按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60%,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9.50±2.37)°,尺偏角(17.80±2.48)°,桡骨高度(9.50±2.83)mm,关节面台阶(2.00±1.30)mm;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11.05±2.06)°,尺偏角(20.10±2.34)°,桡骨高度(11.25±2.02)mm,关节面台阶(1.10±0.72)mm。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桡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桡背侧双锁定加压内固定术术后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早、远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三柱理论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6
18
作者 钮心刚 李国 严力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52例,对两组的手术特点、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并发症、旋前方肌修复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随访时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结果:直接掌侧入路组、Henry入路组骨折显露时间分别为(21.18±1.69)min、(12.56±1.35)min,手术时间分别为(89.90±4.86)min、(61.58±4.37)min,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55%、5.77%,旋前方肌修复率分别为52.7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直接掌侧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3.25±2.29,优良率为90.91%;Henry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92±2.13,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相比较具有解剖简单,操作容易,旋前方肌修复良好,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建议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优先加以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明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2,共5页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其中,内固定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0±3.10)岁;按AO分型:C1型12例,C2...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其中,内固定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0±3.10)岁;按AO分型:C1型12例,C2型17例,C3型3例。外固定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41.53±3.70)岁;按AO分型:C1型11例,C2型14例,C3型4例。采用腕关节活动度、X线片测量指标及GARTLAND-WERLEY评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内固定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22.1±1.5)个月;外固定组12~36个月,平均(25.3±2.0)个月。X线片均显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固定组掌倾角(12.05±3.01)°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05±2.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77,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小于外固定组(2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P=0.006)。钢板内固定组伤口感染2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外固定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碗关节僵硬2例。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钢板内固定固定可靠,未发生固定松弛现象,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楠 杜国庆 +1 位作者 蔡雨卫 石瑛 《医学综述》 2020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主要以AO(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分型为主,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共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主要以AO(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分型为主,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共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及支具固定;手术治疗包括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固定、骨与骨替代物的移植辅助固定、髓内钉固定术以及人工腕关节置换。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选择的固定方法不一,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固定方法已成为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固定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