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土渣中润滑油回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桂才 逄磊 韩中枢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年第12期18-20,共3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新技术--溶剂抽提技术。通过对润滑油回收量的综合比较,确立了实验所用的抽提溶剂及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用石脑油馏分(60-90℃)抽提溶剂,最佳溶剂与白土渣投量比为1:1,抽提次数为2,温度为... 研究开发了一种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新技术--溶剂抽提技术。通过对润滑油回收量的综合比较,确立了实验所用的抽提溶剂及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用石脑油馏分(60-90℃)抽提溶剂,最佳溶剂与白土渣投量比为1:1,抽提次数为2,温度为室温,搅拌时间为15min且回流液质量百分比为5%情况下,润滑油回收率为92%左右,并且可形成稳定的循环操作模式。为溶剂抽提法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溶剂 溶剂抽提 工业化应用 回收技术 回流液 量比 操作条件 白土 处理工艺 回收量
下载PDF
润滑油精制白土渣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铁凤 杨晓梅 闫光绪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1年第5期19-20,共2页
介绍了一种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新技术———溶剂抽提技术。通过对润滑油回收量的综合比较 ,确立了实验所用的抽提溶剂及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用石脑油馏分(60℃~90℃)作抽提溶剂 ,最佳溶剂与白土渣投量比为1 :1 ,抽提次数... 介绍了一种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新技术———溶剂抽提技术。通过对润滑油回收量的综合比较 ,确立了实验所用的抽提溶剂及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用石脑油馏分(60℃~90℃)作抽提溶剂 ,最佳溶剂与白土渣投量比为1 :1 ,抽提次数为2,温度为室温 ,搅拌时间为15min且回流液中润滑油质量百分比为5%情况下 ,润滑油回收率为92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土渣 石脑油馏分 溶剂抽提 润滑油 精制 废物处理 炼油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短时作用煤体裂隙演化CT/XRD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勇 李海超 +3 位作者 魏建平 邓玉洁 李翔 高梦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9-3844,共16页
ECBM可以在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同时实现CO_(2)封存,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在深部煤层气的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煤层裂隙结构和分布规律决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的压裂效果,是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关键。长时作用下SC-CO... ECBM可以在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同时实现CO_(2)封存,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在深部煤层气的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煤层裂隙结构和分布规律决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的压裂效果,是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关键。长时作用下SC-CO_(2)与煤体接触产生的吸附膨胀和溶解萃取作用能够改变煤体裂隙形态,但压裂过程中SC-CO_(2)与煤体接触时间较短,短时作用下SC-CO_(2)的吸附膨胀及溶解萃取作用对煤体裂隙的影响尚未明确。因此开展了SC-CO_(2)短时作用下煤体的裂隙演化研究,通过CT扫描研究不同变质煤体裂隙随累计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CT二维扫描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并构建浸泡时间与裂隙演化规律的关系,定量表征煤体裂隙的变化。结合XRD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对煤体物质成分变化的影响,明确SC-CO_(2)短时作用煤体裂隙演化规律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SC-CO_(2)短时作用下吸附膨胀作用会导致煤体裂隙收缩,溶解萃取作用使裂隙发生扩展;浸泡煤体过程中吸附膨胀和溶解萃取作用同时发生且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交替占据对煤体裂隙的主导作用;不同变质煤会影响吸附膨胀和溶解萃取作用的强度和主导时间。褐煤浸泡30 min时吸附膨胀占据主导作用,浸泡90~240 min溶解萃取作用增强并占据主导。烟煤浸泡30~90 min时吸附膨胀作用较强,浸泡90~240 min时溶解萃取占据主导。无烟煤浸泡30~150 min时吸附膨胀作用占据主导,浸泡150~240 min时溶解萃取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短时浸泡 裂隙发展 吸附膨胀 溶解萃取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of carbonate rock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世杰 季宏兵 +3 位作者 欧阳自远 周德全 郑乐平 黎廷宇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6期572-581,共10页
South China is the largest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rea of carbonate rock in the world. The origin of the soils over the bedrock carbonate rock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Here further exploration is made by ... South China is the largest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rea of carbonate rock in the world. The origin of the soils over the bedrock carbonate rock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Here further exploration is made by taking five soil profiles as examples, which are developed over the bedrock dolomitite and limestone and morphologically located in upland in karst terrain in the central, west and north Guizhou as well as west Hunan, and proved to be the weathering profiles of carbonate rock b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cid-dissolved extraction experiment of bedrock, mineralogy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Field, mineralogical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for carbonate rock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of carbonate rock are important pedogenetic mechanisms for soil resources in karst area,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origin of soils widely overlying bedrock carbonate rocks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OGY trace elements acid-dissolved extraction experiment WEATHERING profile CARBONATE rock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巴西桑托斯盆地高含CO_(2)油气藏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健 赵俊峰 +4 位作者 任康绪 王童奎 许必锋 郝强升 高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藏中CO_(2)分布广泛,局部摩尔分数极高,给勘探、开发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对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并利用流体取样、闪蒸实验测试分析等资料,将盆内油气藏分为3类:类型Ⅰ,含CO_(2)溶解气的高气油比常规油藏;类型Ⅱ,CO... 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藏中CO_(2)分布广泛,局部摩尔分数极高,给勘探、开发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对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并利用流体取样、闪蒸实验测试分析等资料,将盆内油气藏分为3类:类型Ⅰ,含CO_(2)溶解气的高气油比常规油藏;类型Ⅱ,CO_(2)气顶+油环型油气藏;类型Ⅲ,(含溶解烃)CO_(2)气藏。其中类型Ⅰ油藏和类型ⅢCO_(2)气藏中流体性质均匀、稳定,油-水界面、气-水界面清晰;类型Ⅱ气顶+油环型油气藏流体成分和性质不均匀、不稳定,流体界面复杂。物理热模拟实验表明盆内3种类型油气藏是地层条件下,超临界状态CO_(2)和烃类有限互溶,动态成藏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动态成藏过程中,CO_(2)对烃类进行抽提、萃取,烃类(原油)对CO_(2)进行溶解,两者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范围)。烃类和CO_(2)相对量大小决定了最终的油气藏类型,温-压条件变化和油气藏开发可改变油气藏平衡状态,造成流体相态变化和3类油气藏间的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高含CO_(2)油气藏类型 流体性质 超临界状态CO_(2)成因模式 互溶动态平衡
下载PDF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新 单际平 陈亚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31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1例血管狭窄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显示,11例单...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31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1例血管狭窄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显示,11例单纯性狭窄,31例血栓闭塞。31例通道血栓闭塞溶栓者即时开通率为70.96%(22/31);11例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9例,失败2例,成功率81.81%。取栓8例,成功7例,成功率87.75%。结论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放射造影 血管成形术 介入溶栓疗法 取栓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