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林钢 李秀生 +4 位作者 郭小波 罗权生 刘晓健 陈旋 姜振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53,共7页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作用;有机质热演化与无机矿物成岩演化在时空上相对应,有机质生烃高峰、孔隙度高值区、伊利石含量高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生烃过程形成的酸性流体溶解不稳定矿物,形成溶蚀孔隙,同时为伊利石化提供K+;矿物溶蚀孔和有机质残留孔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伊利石化可加速钾长石溶解,并造成矿物的体积收缩,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泥页岩中溶蚀孔隙的形成与有机质生烃、油气初次运移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 成岩演化 溶蚀孔隙 形成机制 马朗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层溶蚀孔隙的多重介质成因机理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30
2
作者 袁静 张善文 +1 位作者 乔俊 陈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0-846,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与Ro测试等手段,结合地层压力史、构造发育史、有机质成烃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溶蚀孔隙的成因机理和动力机制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与Ro测试等手段,结合地层压力史、构造发育史、有机质成烃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溶蚀孔隙的成因机理和动力机制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该凹陷深层溶蚀孔隙具有多重溶解机理,主要是有机酸溶解作用、无机酸溶解作用、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和油田水引起的溶解作用等酸性介质溶解机理和以石英为主要溶蚀对象的碱性介质溶解机理;溶解作用的动力机制包括循环热对流、断裂活动引起大气淡水淋滤和超压泄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孔隙 多重介质 成因机理 动力机制 深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溶蚀孔隙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闫林 冉启全 +3 位作者 高阳 陈福利 王少军 李崇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3,共7页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溶蚀孔隙较发育,但控制因素及成因机理认识程度低的问题,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物性测试等方法,结合矿物成分、油气成藏演化和成岩演化等分析,对研究区孔隙类型及特征、溶蚀孔隙成因...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溶蚀孔隙较发育,但控制因素及成因机理认识程度低的问题,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物性测试等方法,结合矿物成分、油气成藏演化和成岩演化等分析,对研究区孔隙类型及特征、溶蚀孔隙成因机理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陆源碎屑岩、内源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3种岩石类型储层中均发育有溶蚀孔隙,其形成受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制约,有机酸溶蚀长石类及碳酸盐岩类等易溶矿物组分是其形成的主要方式;芦草沟组二段中部的岩屑长石粉细砂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程度高、物性好、厚度相对较大、平面分布较为稳定,是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溶蚀孔隙 成因机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溶蚀孔隙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开俊 张帆 +2 位作者 赵应成 潘建国 尹路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开展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溶蚀孔隙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溶蚀孔隙发育,具杏仁状充填气孔中溶孔、基质中溶孔、斑晶及角砾中溶孔、充填状裂缝中溶孔以及粒间溶孔等5...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开展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溶蚀孔隙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溶蚀孔隙发育,具杏仁状充填气孔中溶孔、基质中溶孔、斑晶及角砾中溶孔、充填状裂缝中溶孔以及粒间溶孔等5种类型。熔岩中的长石斑晶、火山碎屑岩中的斜长石岩屑和由基质、火山灰水化形成的沸石类矿物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发生部分或全部溶蚀是溶蚀孔隙形成的内因,而酸性溶解液和流体介质通道的存在是溶蚀孔隙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溢流相溶解作用弱,形成的溶蚀孔隙数量少;爆发相溶解作用强,形成的溶蚀孔隙数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孔隙特征 溶蚀孔隙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西洼陷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 被引量:5
5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13.2×10-3μm2,以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孔喉半径一般小于6μm。当孔喉半径小于0.24μm,渗透率小于0.4×10-3μm2,排替压力大于1 MPa时,储层含油气性变差。影响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孔喉半径、沉积物颗粒大小、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及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孔喉半径大的储层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溶蚀孔隙主要发育在2 000~2 600 m和3 000~3 700 m,溶蚀孔隙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微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可提高储层渗透率5.4~220.1倍。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孔隙度减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孔喉半径 沉积物颗粒大小 溶蚀孔隙 微裂缝 车西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岩溶相控多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二步法建模新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向阳 权莲顺 侯加根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2-46,共5页
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研究并形成了岩溶相控多尺度缝洞储集体二步法建模新技术,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二步法建模:第1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 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研究并形成了岩溶相控多尺度缝洞储集体二步法建模新技术,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二步法建模:第1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模拟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2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分布模型。该模型在三维空间定量表征了缝洞储集体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二步法建模 大型溶洞 溶蚀孔洞 离散裂缝
原文传递
溶孔发育的含沥青质碳酸盐岩核磁共振特征分析——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龙王庙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冀昆 郭少斌 +3 位作者 李新 罗燕颖 姜黎明 曹先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7-1263,共7页
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溶洞、溶孔发育,且多含有沥青侵染暗色斑块。在核磁实验中,样品周表面发育的大量溶孔无法被饱和,从而导致这部分孔洞的核磁信号无法被测量到。在测量烘干岩样时发现岩石干样也会产生一定的核磁信号。因此,... 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溶洞、溶孔发育,且多含有沥青侵染暗色斑块。在核磁实验中,样品周表面发育的大量溶孔无法被饱和,从而导致这部分孔洞的核磁信号无法被测量到。在测量烘干岩样时发现岩石干样也会产生一定的核磁信号。因此,针对样品周表溶孔发育和干样信号的问题,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来验证影响的大小及其校正的方法。通过包裹样品周表、包裹样品两端以及裸样测量3种状态下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以及与常规孔隙度、饱和度测量方案值对比表明,包裹对测量准确度有明显的提升。经干样核磁信号与纯沥青核磁信号、沥青—泥砂混合核磁信号对比实验证明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干样的信号为沥青质所产生。扣除干岩样核磁信号后所求得的孔隙度、饱和度与常规测量方案有更好的吻合度。进一步对比不同实验状态下同一样品的T2截止值变化表明,T2截止值不受周表孔洞影响,但受沥青质信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磨地区 核磁实验 溶孔发育 沥青质
原文传递
古交矿区奥陶系微观溶蚀孔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崔祥琨 张琪 郭盛彬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9-181,共3页
古交矿区下组煤在某些区域处于突水相对危险区,尤其是在构造发育区域,突水可能更大。通过压汞试验从微观上分析了奥陶系灰岩的孔隙结构及垂向分布特征,并结合抽水试验中钻孔揭露的出水位置,确定了隔水关键层的存在以及厚度。研究表明:... 古交矿区下组煤在某些区域处于突水相对危险区,尤其是在构造发育区域,突水可能更大。通过压汞试验从微观上分析了奥陶系灰岩的孔隙结构及垂向分布特征,并结合抽水试验中钻孔揭露的出水位置,确定了隔水关键层的存在以及厚度。研究表明:峰峰组上段和下段灰岩以极细小和超毛管微孔隙为主,可以作为隔水关键层,隔水关键层使大面积受水压威胁下组煤得以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交矿区 溶蚀孔隙 压汞试验 隔水关键层 构造发育区
原文传递
春风油田排66块火成岩储层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3,共9页
排66块石炭系火成岩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有利储层发育规律和分布模式认识不清。为实现油藏有效动用,有必要开展储层成因模式的分析,指导油藏开发。基于岩芯、成像和分析化验资料,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确定本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安... 排66块石炭系火成岩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有利储层发育规律和分布模式认识不清。为实现油藏有效动用,有必要开展储层成因模式的分析,指导油藏开发。基于岩芯、成像和分析化验资料,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确定本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和凝灰岩,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原生孔隙发育程度弱,无法独自形成有效储层。通过对3种储层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本区火成岩储层的成因模式:岩性控制了储层的范围、构造运动是裂缝形成的直接原因、成岩作用塑造现今储层的发育规律,缝洞储层一般沿断层带分布,在纵向上受控于有利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石炭系 溶蚀孔洞 裂隙式喷发 基质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3 位作者 王贵文 张琴 陈祥 王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9,i005,共9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核桃园组三段上部—核桃园组二段广泛发育盐湖相白云岩夹天然碱沉积,溶孔溶洞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含碱白云岩中,溶洞为团块状或层状天然碱溶蚀形成,溶孔主要为星散状天然碱溶蚀形成,少量为泥质白云岩中的粘土级钠...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核桃园组三段上部—核桃园组二段广泛发育盐湖相白云岩夹天然碱沉积,溶孔溶洞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含碱白云岩中,溶洞为团块状或层状天然碱溶蚀形成,溶孔主要为星散状天然碱溶蚀形成,少量为泥质白云岩中的粘土级钠长石溶蚀成因。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在纵向上分布于盆地由砂泥岩相→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过渡相→白云岩相→含碱白云岩相→天然碱相演化序列的含碱白云岩相中,横向上与天然碱相邻。层位上主要集中在核桃园组二段的第3亚段,其次是核桃园组三段上部和核桃园组二段第2亚段,平面上分布于云2井、云3井和泌100井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孔 溶洞 白云岩储层 分布规律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油气储层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积物源的控制。南部以阿拉善古陆为主要沉积物源,砂砾岩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由南向北阿拉善古陆作为物源的影响逐渐降低,砂砾岩发育程度逐渐变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亦逐渐变差。以粘土矿物及其相对含量、自生矿物特征等为主要依据,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划分,多数剖面以中成岩A期为主,研究区北部、北山地区和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雅干一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或岩浆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进入中成岩B期。碎屑岩储集层孔隙演化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多数以溶蚀孔(缝)为主,少数具有残余粒间孔,总体来看孔隙发育较差。除碎屑岩储集层外,各类碳酸盐岩、火山岩,以及华力西期风化壳的各类岩石均可能成为重要的储集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碎屑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溶蚀孔(缝)
下载PDF
龙凤山地区营城组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曦翔 张哨楠 +2 位作者 杨鹏 张咏梅 何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4,共8页
近年来,在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埋藏深度大于3000 m的营城组地层中,已有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其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均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C... 近年来,在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埋藏深度大于3000 m的营城组地层中,已有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其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均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CT扫描、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等方法,对龙凤山地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城组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根据胶结物的特征可划分出压实致密砂岩、绿泥石胶结砂岩和浊沸石胶结砂岩3种类型砂岩;在淡水充注和湖水作用的控制下,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均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并据此建立了不同砂岩的发育模式。中成岩期浊沸石胶结砂岩受到有机酸的溶蚀,在扇三角洲外前缘形成优质储层分布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甜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胶结 次生溶孔 优质储层 储层分布 龙凤山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自生长英质矿物的成因机理及其储层改造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佩 柏淑英 +4 位作者 李长志 雷海艳 徐文礼 张锡婷 文华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1-2331,共21页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近几年准噶尔盆地页岩油接替的主攻领域,但其页岩成岩改造强烈,原始岩性归属尚不明确。X射线粉晶衍射测得风城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普遍较低(<10%),长英质矿物含量较高(60%~80%)。薄片分析发现风城组长英质页岩...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近几年准噶尔盆地页岩油接替的主攻领域,但其页岩成岩改造强烈,原始岩性归属尚不明确。X射线粉晶衍射测得风城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普遍较低(<10%),长英质矿物含量较高(60%~80%)。薄片分析发现风城组长英质页岩存在三种类型:(1)粉砂级(4~63μm)长石和石英碎屑含量丰富,为典型的粉砂岩;(2)燧石条带和团块发育,为富硅页岩;(3)长英质基质发育,呈非碎屑状,且火山尘及火山玻璃少见,其矿物组成和形态与典型的黏土岩、粉砂岩及沉凝灰岩明显不同。背散射图像和高精度扫描电镜测得该长英质基质由碎屑和自生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共同组成,可见黏土矿物、碎屑钾长石和钠长石向自生石英转化,碎屑钾长石向自生钠长石转化。通过调研全球中新生代碱湖沉积中自生硅酸盐矿物组合特征和成岩演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风城组“贫”黏土矿物和“富”自生长英质矿物的原因,并提出风城组发育一类“改造长英质页岩”,主要由原始黏土和长石碎屑矿物和火山物质经过多期成岩改造而成。早期高碱(pH>9)沉积和成岩环境增加了SiO_(2)溶解度和元素铝的活性,导致黏土矿物、泥级—细粉砂级长英质碎屑、火山灰等在入湖后发生“溶解、转化”,形成次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如沸石和含镁蒙皂石,在经历漫长埋藏成岩后进一步转化为更为稳定的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碱湖页岩的成岩改造过程消耗了黏土矿物和火山灰,极大增加了页岩脆性,同时伴生了大量基质溶孔和晶间孔,是一类优质的页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湖 蒙脱石转化 自生石英 自生长石 基质溶孔 晶间孔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3 位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赵海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2-958,共7页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双重控制和约束,能有效增加模型的确定性,降低随机方法的多解性,显著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是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参数地质模型有效的建模方法。其建模结果与地质实际相符合,客观地反映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能为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三维储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溶蚀孔洞 储层建模 碳酸盐岩储集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缝洞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及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小龙 刘学利 杜志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按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将缝洞双重介质模型分为三类,从数学角度简化成两类模型,即裂缝-基岩型和裂缝-孔洞型。前者采用Woren-Root等常规双重介质模型,后者需要建立缝洞系统的窜流公式才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缝洞的组合特征以及裂缝... 按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将缝洞双重介质模型分为三类,从数学角度简化成两类模型,即裂缝-基岩型和裂缝-孔洞型。前者采用Woren-Root等常规双重介质模型,后者需要建立缝洞系统的窜流公式才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缝洞的组合特征以及裂缝中的压力分布特征,推导了缝洞介质的窜流计算公式,并以商业软件ECLIPSE为基础,通过修改特定的关键字,实现缝洞双重介质模型的等效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缝洞双重介质的渗流特征:当窜流系数较低,单相流的双对数试井曲线出现凹形特征;当窜流系数足够大,单相流的曲线形态与单一介质相似,不出现凹形特征,但油水两相流动可导致油井的含水率出现阶梯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溶洞 双重介质 窜流 ECLIPSE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沸石成因及溶蚀机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雷海艳 樊顺 +4 位作者 鲜本忠 孟颖 杨红霞 晏奇 齐婧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为研究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沸石成因及溶蚀机制,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荧光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能谱分析和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沸石族矿物以浊沸石为主,片沸石次之,偶见方沸石、斜发沸石和辉... 为研究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沸石成因及溶蚀机制,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荧光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能谱分析和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沸石族矿物以浊沸石为主,片沸石次之,偶见方沸石、斜发沸石和辉沸石,沸石既有高温成因类型,也有低温成因类型。②沸石成因主要包括2类:早成岩期以火山物质蚀变为主,该类沸石胶结的岩心多疏松易散;晚成岩期以孔隙水结晶为主,岩心多致密。片沸石、方沸石、斜发沸石和辉沸石成因以凝灰质的蚀变为主,浊沸石成因既有凝灰质蚀变,又包括孔隙水结晶成因。③平面上,沸石类型及含量分布特征受控于沉积相带,溶蚀差异则受控于有机酸的供给。浊沸石多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粗粒砂砾岩中,片沸石多发育于扇三角洲平原前端富含凝灰质砾岩中。在接近深水区烃源岩发育区的三角洲前缘部位或裂缝发育带附近的砂砾岩储层中,浊沸石溶蚀程度高,优质储层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含沸石族储层研究和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族矿物 溶蚀孔 凝灰质蚀变 孔隙水结晶 下乌尔禾组 玛湖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主力气层碎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南珺祥 刘博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1,共8页
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恒压压汞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储集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该储层岩性以粗粒、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次,由... 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恒压压汞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储集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该储层岩性以粗粒、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次,由于成岩作用强烈,残余原生粒间孔基本全部丧失,而煤系地层提供的大量有机酸以及丰富的可溶性组分,使太原组形成了以溶孔为主的储集层,下石盒子组则主要以高岭石晶间微孔为主。恒速压汞的测试表明,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储集层孔隙结构差别明显,太原组储集层孔径大、孔喉比大,而下石盒子组孔径小,孔喉比接近于1∶1,属于较差的孔喉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集层 溶蚀孔 恒速压汞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原文传递
A Study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Carboniferous Donghe Sandstone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2
18
作者 Gu Jiayu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95-406,454,共13页
Very thick, fine-grained quartzose sandstone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alled the Donghe sandstone) was discovered in Donghe-1 well in the Tarim basin. Highly-productive commercial oil and gas flows were obtained wh... Very thick, fine-grained quartzose sandstone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alled the Donghe sandstone) was discovered in Donghe-1 well in the Tarim basin. Highly-productive commercial oil and gas flows were obtained when a well completion test was conducted. This important discovery proved that the quartzose sandstone is a prospecting target with good prospects. After that, other two paying oil and gas flows were found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in the Tazhong-4 and Tazhong-10 structures (Tazhong means central Tarim), equivalent to the Donghe sandstone. The Tazhong-4 structural oil field is the biggest oil field ever discovered. Therefore it is of guiding importance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o deepe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and reservoir features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Donghe sandstone and to build a sedimentary mode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he sandstone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model TEMPESTITE pore type dissolved pore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二叠系沸石类矿物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连丽霞 杨红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91-94,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作为沸石类矿物的主要产出区,勘探程度整体较低。从该地区二叠系目前的勘探成果来看,不同井之间的产能差异明显,而前人的研究又多专注于沉积及储层方面的综合研究,且并未彻底弄清原因。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地区 二叠系 沸石矿物 溶孔
下载PDF
New Seismic Attribute Technology for Predicting Dissolved Pore-Fracture of Deeply Buried Platform Margin Reef-Beach System in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被引量:2
20
作者 Chao Wang Yongchao Lu +5 位作者 Hongguang Huang Fengcun Xing Lei Chen Xuebin Du Zhanhong Liu Wenjun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The large reef complexes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Yuanba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i... The large reef complexes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Yuanba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in SW China. The storage space types of reef complexes are dominated by the dissolved pore-fracture(DPF). However, using only single geophysical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effective distribution of DPF.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models and geophysics technology, this study proposes two new geophysical methods, including anisotropy coherence technique(ACT) and fracture intensity inversion(FII),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PF by faciescontrolling in Changxing Formation in Yuanba area. Two majo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PF varying with facies are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diagenetic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y. The intensity of DPF decreases from reef and bioclastic bank to interbank sea and slope;(2) ACT can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DPF with no-directional and dispersed distribution, while FII can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intensity of DPF development within various sedimentary facies. When integrated into the geological study, ACT and FII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DPF in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s and the predicted DPF have been supported by the historical wel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pore FRACTURE reef-beach system seismic attribute Changxing Formation Yuanba area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