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坝前水体水化学及溶解无机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起鑫 韩贵琳 唐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4-661,共8页
以三峡水库坝前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至145m和172m水位时坝前垂向水体基本物理化学参数、主量元素、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及其碳同位素(δ13CDIC)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坝前水体均没有出现水温分层现象,p... 以三峡水库坝前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至145m和172m水位时坝前垂向水体基本物理化学参数、主量元素、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及其碳同位素(δ13CDIC)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坝前水体均没有出现水温分层现象,pH、电导、溶解氧也没有发生分层现象.坝前水体水化学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的控制,主量元素、溶解无机碳含量和三峡大坝截流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水体δ13CDIC值夏季(丰水期)低于冬季(枯水期),在垂向上变化不明显,与水库、湖泊δ13CDIC的时空变化特征相异而与自然河流的变化特征相似.目前,三峡水库坝前水体水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出自然河流的特征,水库"湖沼学反应"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体分层 主量元素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敏 曾成 刘再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5-572,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DIC)的影响关系到岩溶作用强弱及其相关的全球碳循环的正确评价。对贵州茂兰原始森林内的板寨岩溶地下河流域和普定岩溶石漠化强烈的陈旗、灯盏河泉域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下的地下水的DIC及其稳定同... 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DIC)的影响关系到岩溶作用强弱及其相关的全球碳循环的正确评价。对贵州茂兰原始森林内的板寨岩溶地下河流域和普定岩溶石漠化强烈的陈旗、灯盏河泉域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下的地下水的DIC及其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DIC表现形式主要为HCO3-。对于缺少土壤覆盖的板寨和灯盏河岩溶地区,雨季主要因为稀释作用,HCO3-含量出现年内最低值;而对于较多土壤覆盖的陈旗岩溶地区,雨季主要受土壤CO2效应控制,HCO3-含量出现年内最高值,反映了土壤在岩溶作用及其碳循环中的特殊重要性。此外,夏季由于生物量的增加,δ13CDIC值较冬季偏轻1‰~2‰。而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而言,石漠化影响下的地下水δ13CDIC较原始森林下的地下水偏重2.5‰~3.0‰,且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的进一步流失,地下水δ13CDIC进一步偏重,反映了石漠化后生物量比例减少和大气成因CO2比例增加对地下水δ13CDIC升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量效应 稀释效应 土地利用 岩溶石漠化 森林
下载PDF
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建鸿 蒲俊兵 +7 位作者 袁道先 刘文 肖琼 于奭 张陶 莫雪 孙平安 潘谋成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3-2842,共10页
为更深入地认识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的循环过程,于2014-07-12~2014-07-20期间,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表层水体为研究体系,对无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定点观测和高密度的昼夜监测.结果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DIC含量... 为更深入地认识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的循环过程,于2014-07-12~2014-07-20期间,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表层水体为研究体系,对无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定点观测和高密度的昼夜监测.结果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DIC含量和水体p CO2值逐渐增加[DIC(平均):122.88 mg·L-1增至172.02 mg·L-1,p CO2(平均):637.91×10-6增至1 399.97×10-6],δ13CDIC值逐渐偏负[δ13CDIC(平均):-4.34‰降至-6.97‰].2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源,CO2交换通量在7.11~335.54 mg·(m2·h)-1之间,平均125.03 mg·(m2·h)-1,上游和下游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大[平均131.73 mg·(m2·h)-1、170.25 mg·(m2·h)-1],中游狭窄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小[平均116.05 mg·(m2·h)-1].3表层水体p CO2值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晚上升高,白天降低的昼夜变化规律,且与叶绿素a(Chla)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1大龙洞水库表层水体DIC含量、δ13CDIC值和水体p CO2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浓度、浊度、电导率、水深、透明度等的影响,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除了受浮游植物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外还受风速的影响.2浮游植物昼夜垂向运动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昼夜变化控制着水库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的昼夜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CO2交换通量 稳定碳同位素 空间分布 岩溶水库
原文传递
溶解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初期水库过程的响应——以新建水库(洪家渡)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喻元秀 汪福顺 +1 位作者 王宝利 李干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8-274,共7页
水坝拦截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建的洪家渡水库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水库入库水体、出库水体和水库坝前水体的溶解无机碳含量(D IC)及其同位素组成(1δ3CD IC)特征。结果表明:河流经水... 水坝拦截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建的洪家渡水库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水库入库水体、出库水体和水库坝前水体的溶解无机碳含量(D IC)及其同位素组成(1δ3CD IC)特征。结果表明:河流经水库作用后水体无机碳体系发生显著变化。洪家渡水库入库水体D IC和1δ3CD IC值的年均分别为2.14 mmol/L和-6.6‰,库区表层水体为2.12 mmol/L和-6.5‰,出库水体为2.22mmol/L及-8.6‰。总体上,入库水体D IC含量低于出库水体,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却比出库水体偏正。就全年平均而言,出库水体的D IC浓度比入库水体和库区表层水体中分别高出3.7%和4.7%;同时,其D IC的同位素组成相对更偏负,出库水体中δ13CD IC值比入库水体和库区表层水体分别偏负30.3%和32.3%。在垂直剖面上,水体中D IC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1δ3CD IC值随水深的增加而偏负。由于水库为底层泄水,使得出库水体中D IC含量增高,而δ13CD IC值偏负。河流受水坝拦截后,水化学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逐渐向湖沼型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初期水库过程 洪家渡水库
下载PDF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蒲俊兵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稳定碳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碳来源及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揭示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基本特征和碳来源,本文对该地区63条岩溶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主要表现形式... 稳定碳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碳来源及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揭示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基本特征和碳来源,本文对该地区63条岩溶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主要表现形式为HCO-3,雨季由于稀释作用其浓度低于旱季。重庆岩溶地下河水δ13C-DIC(V-PDB)旱季变化范围为-15.34‰~-5.89‰,雨季变化范围为-17.40‰~-4.23‰。根据δ13C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得到重庆地下河旱季碳酸盐岩溶蚀对DIC贡献为45.1%~79.7%,雨季平均为34.6%~82.1%。计算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岩溶水体DIC通量中碳酸盐岩溶解来源的DIC和其参与岩溶地下水δ13C值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岩溶作用理论方程中所计算的50%,而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在计算岩溶作用碳汇时,建议通过δ13C值扣除碳酸盐岩溶蚀形成DIC的通量后再来推算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岩溶地下河 重庆
下载PDF
嘉陵江梯级水库群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晓东 刘小龙 +2 位作者 杨周 李亲凯 黄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以嘉陵江流域及其梯级开发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08年8月(雨季)及2009年2月(旱季)进行密集采样,分析测定了河水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河水中DIC的来源及其季节与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 以嘉陵江流域及其梯级开发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08年8月(雨季)及2009年2月(旱季)进行密集采样,分析测定了河水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河水中DIC的来源及其季节与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陵江河水DIC及其同位素δ^(13)C_(DIC)组成的平均值,雨季时为2 018μmol/L和-8.6‰,旱季时为3 150μmol/L和-6.0‰,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嘉陵江水体δ^(13)C_(DIC)的值旱季(枯水期)高于雨季(丰水期),与自然河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而与水库、湖泊不同,表明嘉陵江梯级水库群水体"湖沼学反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溶解无机碳同位素 梯级水库 时空变化
下载PDF
δ^(13)C-DIC在河流风化和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思亮 刘丛强 +1 位作者 丁虎 韩贵琳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4期929-935,共7页
河流是联接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物质输送的重要纽带,将陆地大量物质传输到海洋,同时影响着全球碳循环。本研究利用δ^(13)C-DIC探讨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尺度流域的河流风化过程,以及可能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河流碳来源估算的影... 河流是联接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物质输送的重要纽带,将陆地大量物质传输到海洋,同时影响着全球碳循环。本研究利用δ^(13)C-DIC探讨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尺度流域的河流风化过程,以及可能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河流碳来源估算的影响。通过分析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和水化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碳同位素与特征离子比端元混合模型,直观证实和估算了西南北盘江流域硫酸对碳酸盐岩有强烈风化作用,结果表明北盘江流域中约有1/4的DIC来源于硫酸风化的碳酸盐岩。然而在受农业活动影响显著的典型喀斯特小流域中,地下河发育,相对于大尺度流域有较高的碳酸盐岩风化速率,水体中的δ^(13)C和DIC主要受到碳酸盐岩溶解和土壤CO_2影响,同时农业输入还原态氮肥的硝化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地下河出露到地表后有较高的PCO_2还将向大气返还一定量的CO_2。综上所述,δ^(13)C-DIC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理解流域风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乃至全球碳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河流 化学风化
下载PDF
高砷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殷竹 郭华明 逯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9,共8页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逐步完善,碳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领域。高砷地下水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目前环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概括了碳稳定同位素应用于地下水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地下水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稳定同位素...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逐步完善,碳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领域。高砷地下水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目前环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概括了碳稳定同位素应用于地下水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地下水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测试技术。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高砷地下水进行氧化还原敏感组分、碳稳定同位素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As分布极不均匀,其含量为1.24~387μg/L。地下水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相对较高,与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基本呈正相关。δ13CDIC相对δ13CDOC较富集13C;δ13CDIC-δ13CDOC与δ13CDIC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δ13CDIC值越贫化,δ13CDIC-δ13CDOC越小,地下水中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无机碳越多,进一步说明有机碳的氧化分解在无机碳稳定同位素贫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此外,δ13CDIC-δ13CDOC与As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对砷的富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增加,促进异养微生物的代谢,并消耗氧气,最终形成有利于地下水As富集的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无机碳 稳定同位素 地下水
下载PDF
水样中溶解性无机碳同位素测试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夏 涂林玲 +3 位作者 杨会 王华 朱晓燕 张美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9-664,共6页
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前处理方法由传统的BaCl2沉淀法,逐步发展到野外采样后直接通过连续流系统(GasBench-IRMS)测试。当前对于BaCl2沉淀法和连续流测试结果的差异,以及最佳DIC的前处理方法均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应用BaCl... 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前处理方法由传统的BaCl2沉淀法,逐步发展到野外采样后直接通过连续流系统(GasBench-IRMS)测试。当前对于BaCl2沉淀法和连续流测试结果的差异,以及最佳DIC的前处理方法均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应用BaCl2沉淀法、医用无菌高密度聚乙烯瓶装样、GasBenchⅡ顶空样品瓶野外直接生成CO2气体三种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前处理方法对采自桂林盘龙洞洞穴滴水和地下河水样中DIC碳同位素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BaCl2沉淀法使水样中游离CO2逸出,导致测定的DIC碳同位素值相对于另两种方法均偏正:地下河水样的碳同位素值最大偏正0.26‰;洞穴滴水的碳同位素值最大偏正0.33‰。因为野外水样采集环境的温度、大气压强与实验室内部环境变化较小,没有引起CO2、HCO-3的溶解度改变,用医用无菌高密度聚乙烯瓶和GasBenchⅡ顶空样品瓶采集水样的碳同位素测试结果相同;相对而言,利用GasBenchⅡ顶空样品瓶直接产生CO2气体,能够避免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导致CO2、HCO-3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引起碳同位素分馏,是精确测定水中DIC碳同位素最佳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样 溶解性无机碳同位素 样品前处理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北京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DOC和DIC质量浓度及同位素组成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吉吉 郭婧 +2 位作者 徐蘇士 陶蕾 荆红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05-4913,共9页
为丰富水库水体碳循环研究,有效地从源头控制饮用水源水营养盐输入.以北京境内密云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包括白河干支流、潮河干支流和密云水库)为研究对象,京密引水渠水体为参比,对比分析了夏季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 为丰富水库水体碳循环研究,有效地从源头控制饮用水源水营养盐输入.以北京境内密云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包括白河干支流、潮河干支流和密云水库)为研究对象,京密引水渠水体为参比,对比分析了夏季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无机碳的质量浓度水平及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的总体变化范围是1.07~5.19 mg·L^-1,平均值是2.61 mg·L^-1;δ13CDOC值变化范围为-27.4‰^-24.3‰,平均值为-25.8‰.入库河流夏季DOC主要来自土壤有机质,密云水库夏季DOC主要来自陆源C3植物,内源物质对流域水体DOC同样有一定贡献,水位升高导致库滨带淹水可能是密云水库DOC偏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区域水体夏季δ13CDIC值变化范围为^-12.6‰^-5.75‰,平均值为-9.44‰,土壤CO2溶解碳酸盐岩过程是河流溶解性无机碳(DIC)的主要贡献者,且DIC明显被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密云水库溶解性碳(DOC和DIC)浓度显著高于京密引水渠水体(P<0.01),两种水体碳素浓度、组分可能存在差异.总体上,除个别点位外,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DOC受人类生活源影响较小,DIC转化为DOC可能同样是夏季库区水体DOC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DOC) 溶解无机碳(DIC) 碳稳定同位素 来源 夏季 密云水库流域水体
原文传递
南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水化学以及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运涛 张东 赵志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南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类型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溶解性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和水化学组成特征,探讨不同水体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过程。研究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 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南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类型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溶解性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和水化学组成特征,探讨不同水体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过程。研究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地下水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区和排泄区浅部含水层地下水较深部含水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均偏正,氘盈余值(d值)也偏小,显示浅部含水层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影响。同时排泄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较补给区地下水偏正,显示排泄区地下水经历较明显的蒸发过程。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δ^(13)C-DIC)组成表明,补给区和排泄区浅部含水层地下水δ^(13)C-DIC值较深部含水层δ^(13)C-DIC值均偏负,显示浅部含水层地下水无机碳更多来源于有机物分解。同时排泄区地下水δ^(13)C-DIC值较补给区地下水δ^(13)C-DIC值偏负,表明排泄区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受有机物分解影响较大。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表明,补给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3型为主,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HCO3-SO4型为主。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补给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则受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 地下水水化学 焦作市
下载PDF
GasbenchⅡ-IRMS稳定同位素质谱法高精度测定环境水体中δD、δ^(18)O和δ^(13)C_(DIC)同位素比值:实验室间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华 吴夏 +3 位作者 蓝高勇 杨会 唐伟 应启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04-1813,共10页
GasbenchⅡ-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联用在线分析已成为水中δD、δ18 O和δ13 CDIC分析测试的常用方法。为了探讨GasbenchⅡ-IRMS检测方法对δD、δ18 O和δ13 CDIC分析准确度和精确度,通过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 GasbenchⅡ-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联用在线分析已成为水中δD、δ18 O和δ13 CDIC分析测试的常用方法。为了探讨GasbenchⅡ-IRMS检测方法对δD、δ18 O和δ13 CDIC分析准确度和精确度,通过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7家实验室的在线的连续流GasbenchⅡ-MAT253检测仪器,采用CO2-H2O平衡法、疏水铂催化H2-H2O平衡分析方法分析海水(YHS)、云南水(YYNS)和西藏水(YXZS)中δD、δ18 O,采用磷酸法分析工作标准HDIC、KSTD、饮用水(HBLS)、饮用水(HNF),海水(HHSY)中δ13 CDIC。测试数据表明连续流GasbenchⅡ-IRMS得到较好的准确度及较高的精密度。δD精密度好于1.05‰,δ18 O精密度好于0.15‰,δ13 CDIC精密度均好于0.12‰。本研究为水中δD、δ18 O和δ13 CDIC分析的测试技术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保证δD、δ18 O和δ13 CDIC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benchⅡ-IRMS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可溶性碳同位素 对比研究
下载PD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nd its isotopic differentiation in cascade reservoirs in the Wujiang drainage basin 被引量:9
13
作者 YU YuanXiu LIU CongQiang +3 位作者 WANG FuShun WANG BaoLi LI Jun LI SiL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1期3371-3378,共8页
Three cascade reservoirs,built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n the Wujiang drainage basin,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Samples were taken at the surface and also at 20,40,60,80 m depths in front of the dams in Apr... Three cascade reservoirs,built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n the Wujiang drainage basin,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Samples were taken at the surface and also at 20,40,60,80 m depths in front of the dams in April,July,October of 2006 and January of 2007.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δ13CDIC) were de-termined.In surface waters,the δ13CDIC values are high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low in winter and spring,while the DIC concentrations are relatively low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relatively high in winter and spring.In the water column,the DIC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while δ13CDIC values decrease with water depth.DIC in various reservoir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isotopic composition from that in natural rivers,but is close to that in natural lakes.In addition,in surface waters,the δ13CDIC values tend to become lower whereas the nutrition level tends to become higher with increasing age of the reser-voi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after dam blocking,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hyd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ver water,and the impounding rivers developed toward lakes and swamps.In addition,differentiation in DIC isotopic composition may be used to some extent to tra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物 碳同位素 进化方式 水库
原文传递
平寨水库夏季热分层期间水化学及溶解无机碳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贤梅 周忠发 +2 位作者 张昊天 但雨生 蒋翼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6-945,共10页
为探究喀斯特地质环境下的水库水化学及溶解无机碳的空间特征,选取了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区平寨水库作为研究区,于夏季热分层期间(2019年7月)对平寨水库进行分层采样,对水体主要理化数据及溶解的无机碳碳同位素进... 为探究喀斯特地质环境下的水库水化学及溶解无机碳的空间特征,选取了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区平寨水库作为研究区,于夏季热分层期间(2019年7月)对平寨水库进行分层采样,对水体主要理化数据及溶解的无机碳碳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寨水库在夏季存在明显的热分层现象:表水层(0~-10 m)、温跃层(-10~-30 m)、恒温层(-30~-60 m)。水温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T_((平均)):25.62~12.43℃),水体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叶绿素a(Chl-a)等物理化学性质在垂向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层;(2)平寨水库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型,其水体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岩平衡体系控制;(3)水体溶解无机碳(DIC)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_(DIC))变化:DIC浓度随水体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DIC_((平均)):1.8~3.03 mg·L-1),δ^(13)C_(DIC)呈偏轻趋势(δ^(13)C_(DIC)_((平均)):-6.23‰~-11.45‰)。分析认为,太阳辐射、水生生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有机质分解程度等在不同深度存在差异,使水体理化性质和DIC出现了显著的分层,进而影响δ^(13)C_(DIC)的分馏。碳酸盐岩的溶解与沉淀对DIC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分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热分层 平寨水库
原文传递
The impact of damming on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a karst river 被引量:7
15
作者 Xi Peng Cong-Qiang Liu +1 位作者 Baoli Wang Yan-Chuang Zh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19期2348-2355,共8页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damming on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field measurements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emimonthly for a year.The surface waters of th...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damming on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field measurements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emimonthly for a year.The surface waters of the reservoirs containe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a up to 5.6 times higher than the upstream river.Compared with the entering waters,the contributions of HCO3-and dissolved CO2to DIC decreased,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O32-to DIC and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C(d13CDIC)increased in the surface waters of the reservoirs,while in the waters released,the DIC species showed reverse geochemical behaviors.The d13CDICranged from-10.2%to 2.5%,indicating tha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were from carbonate weathering,photosynthesis,and respiration.After the damming of a river,the bioactiv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enhanced,and this affected the geochemistry of DIC compared to an unimpacted river and d13CDICcan be used to discern these changes.High-frequency monitoring of river-reservoir systems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efflux of CO2an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bon sinks and sources in the impounded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行为 溶解无机碳 河流 筑坝 喀斯特 碳同位素组成 水库系统 DIC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质谱法测定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中平 陶明信 +3 位作者 李立武 王作栋 杜丽 张明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5-1458,共4页
选用NaHCO,配制了浓度分别为0.24、1.19、2.38和4.76mmol/L的溶解无机碳(DIC)溶液,经过1h、4h、8h和24h不同平衡时间,建立了一种分析DIC碳同位素的方法。不同浓度的DIC样品与其母质NaHCO,的δ^13C值之间差值仅为(0.2~0.... 选用NaHCO,配制了浓度分别为0.24、1.19、2.38和4.76mmol/L的溶解无机碳(DIC)溶液,经过1h、4h、8h和24h不同平衡时间,建立了一种分析DIC碳同位素的方法。不同浓度的DIC样品与其母质NaHCO,的δ^13C值之间差值仅为(0.2~0.5)‰。通过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和对空气CO2的碳同位素测试与研究,证明此方法可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大气等物质对样品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组成 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质谱
下载PDF
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轩 汪智军 +2 位作者 袁道先 杨平恒 贺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1-3038,共8页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重庆青木关岩溶区典型植被下的土壤水进行了月动态取样,分析了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岩溶土壤系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重庆青木关岩溶区典型植被下的土壤水进行了月动态取样,分析了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岩溶土壤系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针叶林地土壤水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相对较低,分别为59.12 mg/L和-17.22‰,31.47 mg/L和-16.37‰;而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土壤水具有较高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分别达153.88 mg/L和-12.2‰,221.82 mg/L和-11.9‰,97.30 mg/L和-11.23‰,其中灌丛和退耕还林地的δ13CDIC值与DIC浓度呈正比,且雨季较旱季偏高约4‰—5‰。根据δ13CDIC值,结合各植被类型下土壤水DIC浓度与其相应的土壤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判断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等岩溶土壤水中的DIC主要来自土壤中碳酸盐岩矿物的碳酸溶蚀,即岩溶土壤中存在着碳酸盐岩碳酸溶蚀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系统向大气排放的CO2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关岩溶区 土壤水 溶解无机碳(DIC)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河流溶解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中国河流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武恩鹏 孙会国 +1 位作者 刘文景 徐志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共10页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已被广泛用于辨识流域内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通过综合现有文献,系统梳理河流δ^(13)C_(DIC)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论证了该指标能够真实、敏感反映...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已被广泛用于辨识流域内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通过综合现有文献,系统梳理河流δ^(13)C_(DIC)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论证了该指标能够真实、敏感反映流域环境特征及各种地表过程,可用于重建流域碳循环体系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由于河流碳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复杂性,关于河流δ^(13)C_(DIC)的影响机理仍有较多细节尚未探明。通过收集和分析中国主要河流的δ^(13)C_(DIC)数据发现,在全国尺度上我国河流δ^(13)C_(DIC)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变化格局,基本反映了我国地质、气候及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地区河流δ^(13)C_(DIC)整体上比其他地区明显偏高,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可将δ^(13)C与放射性碳同位素(Δ^(14)C)联用并加强水体DIC稳定碳同位素分馏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河流DIC同位素示踪理论及其在揭示碳循环过程和机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流域过程 人类活动 中国河流
下载PDF
泸江流域水体溶解无机碳来源定量解析
19
作者 李丹阳 张连凯 +4 位作者 李灿锋 王晓宇 王兴荣 杨镇飞 钱龙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河点、10个泉点的水化学和碳同位素采样数据。结果表明:(1)流域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_(3)-Ca型,属于“碳酸盐岩风化型”;(2)通过分析离子关系图进一步确定了SO_(4)^(2-)与NO_(3)^(-)参与了流域岩石风化过程;(3)基于离子比值法计算得出,碳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68.8%,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27.2%,硅酸盐岩风化对HCO_(3)^(-)贡献比例平均为3.9%,泸江流域水体岩石风化过程中,以碳酸风化碳酸盐岩为主;(4)根据碳同位素法验证,与实测值相比,暗河水和泉水理论平均值δ^(13)C_(DICTh)比较接近,而地表水则过于偏正,说明地表水中DIC来源不仅由岩石风化控制,还有河流水体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比较而言,地表河流处城镇化严重且存在明显农业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离子比值法
下载PDF
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来源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宗权 张洁 +2 位作者 焦树林 莫跃爽 曹玉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0,共12页
河流在碳的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河流筑坝拦截后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和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采集水样,然后分析了河水DIC及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1)δ13CDIC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 河流在碳的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河流筑坝拦截后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和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采集水样,然后分析了河水DIC及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1)δ13CDIC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表明两个季节影响DIC的主要因素和DIC的来源并不相同。雨季,DIC及其δ13C主要分布在2.04~4.12 mmol·L^-1和-5.52‰^-2.87‰的范围内;旱季,水体DIC为3.33~4.61 mmol·L^-1,而δ13CDIC显著低于雨季为-15.90‰^-9.12‰。雨季,稀释效应显著降低了DIC浓度,由于水体热分层使得DIC在水柱剖面上差异显著,而旱季由于混合作用的影响,在剖面上差异较低。(2)在雨季,河流δ13CDIC较旱季明显偏正,碳酸盐岩的强烈风化输入大量HCO3-是DIC的主要来源。在旱季,DIC和δ13CDIC成反比关系,δ13CDIC在旱季变得更低,其大部分的DIC来自于土壤CO2输入和原位有机呼吸作用。旱季水体热分层消失,混合作用使得底部具有较低δ13C值的含碳水体上涌,并与表水层混合导致其δ13CDIC值低于雨季。这种季节性模式与自然河流不同,而是与湖泊的季节变化特征更为类似,说明河流拦截蓄水后逐渐湖沼化,并显著影响了DIC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筑坝 龙滩水库 红水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