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波对具有不等深度凹陷地形的散射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宏伟 刘殿魁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采用曲线坐标的分析方法研究稳态P波对凹陷地形散射的边值问题.利用曲线坐标描述整个凹陷半空间,应用复变函数方法给出凹陷地形中波场解答的函数逼近序列.进一步将待解的问题转化成无穷代数方程组,利用正交展开得到问题的解答.研... 采用曲线坐标的分析方法研究稳态P波对凹陷地形散射的边值问题.利用曲线坐标描述整个凹陷半空间,应用复变函数方法给出凹陷地形中波场解答的函数逼近序列.进一步将待解的问题转化成无穷代数方程组,利用正交展开得到问题的解答.研究表明:应用曲线坐标的方法研究P波对凹陷地形的散射是一个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坐标 凹陷地形 位移势 P波散射 地震波
下载PDF
关于薄层与单界面模型弹性反射透射系数的讨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川 杨春 王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在均匀各向同性水平层状介质假设下,采用位移与位移位两种不同的平面波表示方式,推导了层状介质的传播矩阵;并对层状模型逐步简化,依次给出了薄层、单阻抗差界面纵波入射时的反射、透射系数公式,指出了位移与位移位函数这两种不同形式... 在均匀各向同性水平层状介质假设下,采用位移与位移位两种不同的平面波表示方式,推导了层状介质的传播矩阵;并对层状模型逐步简化,依次给出了薄层、单阻抗差界面纵波入射时的反射、透射系数公式,指出了位移与位移位函数这两种不同形式下各公式的异同和适用条件,对于薄层地震反演精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位 位移 层状介质 传播矩阵 薄层 单界面
下载PDF
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健 肖明 +2 位作者 杨阳 陈俊涛 李冬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3-2112,共10页
针对非连续变形分析中开合迭代难以收敛的难题,基于块体接触约束状态和块体位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来逼近阶跃函数,利用阶跃函数将块体接触约束状态用块体位移来表达,以... 针对非连续变形分析中开合迭代难以收敛的难题,基于块体接触约束状态和块体位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来逼近阶跃函数,利用阶跃函数将块体接触约束状态用块体位移来表达,以此来替代开合迭代,避免了开合迭代难以收敛的难题。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原理,推导得到只含有块体位移为未知量的块体系统势能函数,并利用变尺度法来求解总体势能函数的极值以得到块体位移。分别结合滑块模型和地下洞室模型,分析了改进DDA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改进DDA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研究表明: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相比较传统DDA方法而言,具有更为稳定的和更为强健的计算收敛性。因此,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为解决非连续变形中开合迭代难以收敛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合迭代 接触约束 块体位移 势能函数 变尺度法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单根锚杆脱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辉 郭院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3-2838,共6页
针对工程中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脱黏失效问题,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研究的新思路。在建立简化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视预应力锚杆为弹性体,根据弹性理论得出锚杆的总势能;引入突变理论,将锚杆势函数化简为... 针对工程中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脱黏失效问题,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研究的新思路。在建立简化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视预应力锚杆为弹性体,根据弹性理论得出锚杆的总势能;引入突变理论,将锚杆势函数化简为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构建锚杆失效的临界判据,并进行脱黏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可以合理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拉拔荷载作用下,锚杆杆体与周围注浆体的界面剪应力分布逐渐演化为单峰曲线,直至极限状态下整个锚固界面发生软化破坏;推导出的临界松动位移理论公式简单实用,可为研究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脱黏失效提供参考。通过对工程算例进行验算分析,证明所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黏 临界松动位移 预应力锚杆 突变理论 势函数
下载PDF
Effects of marine sediment on the response of a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due to p- wave incidence 被引量:3
5
作者 Heng Lin Yiqiang Xiang +1 位作者 Zhengyang Chen Ying Y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73-785,共13页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 is a novel type traffic structure for crossing long strait and deep lake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an SFT under compression (P) wave incidence, a theoretical analy...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 is a novel type traffic structure for crossing long strait and deep lake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an SFT under compression (P) wave incidenc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considering marine sediment effect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displacement potential functions, 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coefficients of P wave in different media are derive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 layer, the incident P wave angle, the tether stiffness and spacing,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ediment on the dynamic pressure loading on the S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pressure is related to the saturation of sediment and affected by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 The partially saturated sediment will amplify the dynamic pressure loading on the SFT,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ncreases a little with the fully saturated sediment. Besides, increasing the tether stiffness and decreasing in the tether spacing will lead to a dynamic pressure falling. Deepening the SFT position and reduc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ediment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the S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Dynamic pressure Porous medium P-WAVE displacement potential function
下载PDF
液体—固体分界面处斯通利波的波速方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卓乐芳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推导出液体—固体分界面处斯通利波波速方程的几种不同表达式,并对结果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 面波 斯通利波 位移势函数 波速方程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正三角形孔口快速传播裂纹的解析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东升 刘官厅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192,共6页
利用复变函数方法,通过引入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正三角形孔口快速传播裂纹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并在电非渗透型与电渗透型两种边界条件下,结合柯西积分,导出了力-电耦合作用下以速度v传播时的Ⅲ型裂纹的动态应... 利用复变函数方法,通过引入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正三角形孔口快速传播裂纹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并在电非渗透型与电渗透型两种边界条件下,结合柯西积分,导出了力-电耦合作用下以速度v传播时的Ⅲ型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解析解.最后,考虑面内电载荷和面外机械载荷共同作用,分析了三角形孔尺寸、裂纹尺寸、外载变化对裂尖场强度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三角形孔口裂纹 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 复变函数方法 位移势函数
原文传递
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动水荷载研究-P波 被引量:2
8
作者 晁春峰 项贻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针对理想流体层中的悬浮隧道管体及锚索体系,借助波动方程理论对平面P-波作用下的悬浮隧道,通过引入其管体只在竖直方面上运动和产生刚体位移而不发生变形以及只考虑海水和管体质量产生的动力效应等假定,同时考虑管体上下部海水和锚索... 针对理想流体层中的悬浮隧道管体及锚索体系,借助波动方程理论对平面P-波作用下的悬浮隧道,通过引入其管体只在竖直方面上运动和产生刚体位移而不发生变形以及只考虑海水和管体质量产生的动力效应等假定,同时考虑管体上下部海水和锚索刚度及间距的影响,导出了在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受到的动水荷载的计算方程组和边界条件。结合一座典型的悬浮隧道,通过参数研究,分析了上部海水厚度h,P-波频率值ω,入射角度α,锚索刚度Kc和锚索间距L对动水荷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海水的存在有利于减小动水荷载值,P波频率值与海水频率一致时将产生共振,入射角度的增大会大幅减小动水荷载值,较小的锚索刚度和较大的锚索间距也会减小动水荷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悬浮隧道 波动方程 动水荷载 平面P-波 位移势函数
下载PDF
VTI地层井孔模式波理论频散计算时伪极点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云红 陈浩 王秀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4-641,共8页
波的频散特征在声波测井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VTI地层下井孔模式波的理论频散曲线可根据频散方程求解.本文首先采用常用的耦合位移势函数对应的频散方程进行了VTI地层斯通利波理论频散曲线的求解.结果发现,在一定各向异性强度范围内,... 波的频散特征在声波测井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VTI地层下井孔模式波的理论频散曲线可根据频散方程求解.本文首先采用常用的耦合位移势函数对应的频散方程进行了VTI地层斯通利波理论频散曲线的求解.结果发现,在一定各向异性强度范围内,会得到两种计算结果:一条常规斯通利波频散曲线和一条非频散曲线.这是频散矩阵行列式在该模型下存在两个零点导致的.进一步采用一种对称形式的位移势函数推导的对称频散矩阵时分析发现,非频散曲线对应的零点k^2-q^2p=0为频率-波数响应函数的一个伪极点.经分析,在横波速度范围内,满足伪极点存在的Thomsen参数γ有一定范围,通常在弱各向异性地层中存在.且满足伪极点存在的Thomsen参数γ范围与地层泊松比成负相关,泊松比越小,满足伪极点存在的γ范围越大.在计算理论频散曲线时应消除k^2-q^p这一公因式的影响,避免得到错误的计算结果,进而影响各向异性反演等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方程 VTI各向异性 位移势函数 伪极点
原文传递
浅埋地下爆炸的地面运动研究
10
作者 张伟 艾广建 陈仁山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4-59,77,共7页
基于弹性动力学和爆炸力学基本理论,根据爆炸等效荷载模型,将爆炸震源简化为膨胀空腔,根据爆破地震波位移势函数的特点,利用复合函数与积分变换及分离变量方法,建立浅埋地下爆炸作用下地震波在半无限介质中传播的计算模数。结合工程爆... 基于弹性动力学和爆炸力学基本理论,根据爆炸等效荷载模型,将爆炸震源简化为膨胀空腔,根据爆破地震波位移势函数的特点,利用复合函数与积分变换及分离变量方法,建立浅埋地下爆炸作用下地震波在半无限介质中传播的计算模数。结合工程爆破实例,运用MATLAB语言编程并进行计算分析,求解不同情况下爆破地震波在自由表面的位移场,预测浅埋地下爆炸中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运动规律,与现场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研究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震源 爆炸等效荷载模型 位移势函数 位移场
下载PDF
压电弹性体中正六边形孔边快速传播裂纹的解析解
11
作者 杨东升 刘官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正六边形孔边快速传播裂纹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基于复变函数方法,利用保角映射技巧,求得了电渗透和电非渗透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电位移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的解析解。数值分析给出了场强度... 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正六边形孔边快速传播裂纹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基于复变函数方法,利用保角映射技巧,求得了电渗透和电非渗透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电位移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的解析解。数值分析给出了场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随缺陷几何尺寸、力电荷载和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能量释放率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机械载荷总是促进裂纹扩展,而电载荷会抑制裂纹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六边形孔 裂纹 复变函数方法 位移势函数
下载PDF
空间轴对称变形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分析
12
作者 陈华鹏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0年第1期45-58,共14页
假定位移场,并将位移势函数展开成一系列的特征函数,代入空间轴对称变形的基本方程,推得界面裂纹的特征值理论。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单向增强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上,建立了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模型下应力奇异性的特征方程,分析了界面裂纹... 假定位移场,并将位移势函数展开成一系列的特征函数,代入空间轴对称变形的基本方程,推得界面裂纹的特征值理论。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单向增强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上,建立了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模型下应力奇异性的特征方程,分析了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势函数 特征函数 界面裂纹 应力奇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