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移突变判据中监测点的位置和位移方式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林杭 曹平 宫凤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3-1438,共6页
选择边坡内某些监测点的位移突变特征作为强度折减法的材料破坏判据。为分析监测点的位置和位移方式选取的合理性,分别对均质土坡和节理岩质边坡建立数值模型。在坡体内布置若干点,记录这些点在3种位移方式下位移和折减系数的关系。根... 选择边坡内某些监测点的位移突变特征作为强度折减法的材料破坏判据。为分析监测点的位置和位移方式选取的合理性,分别对均质土坡和节理岩质边坡建立数值模型。在坡体内布置若干点,记录这些点在3种位移方式下位移和折减系数的关系。根据关系曲线的特征,建立双曲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①相关系数接近1,拟合效果较好;②临界滑移线内及滑移线上各点均可作为突变判据的监测点;由于坡顶位置较容易确定,且必位于滑移线内,建议在一般边坡中选取坡顶作为监测点;③3种位移均可作为监测的位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突变 强度折减 监测点 位移方式 曲线拟合
下载PDF
模态理论的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陆秋海 李德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64-472,共9页
传统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被引伸到非线性结构振动分析、应力应变振动分析等领域中,发展迅速.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笔者自己的研究,较系统地介绍了线性位移实模态、复模态分析,... 传统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被引伸到非线性结构振动分析、应力应变振动分析等领域中,发展迅速.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笔者自己的研究,较系统地介绍了线性位移实模态、复模态分析,广义模态分析,非线性结构系统模态分析,应力应变场模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位移模态 应力应变模态 非线性 振动
下载PDF
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的显式解析解 被引量:40
3
作者 韩凯航 张成平 王梦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53-2259,共7页
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将传递至地表进而形成地表沉降,施工前准确预测地层位移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的前提。基于复变函数法,利用逆映射函数求解z平面复势函数的级数形式,并结合柯西–黎曼方程(C–R条件)对Verruijt提出的浅埋隧道围... 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将传递至地表进而形成地表沉降,施工前准确预测地层位移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的前提。基于复变函数法,利用逆映射函数求解z平面复势函数的级数形式,并结合柯西–黎曼方程(C–R条件)对Verruijt提出的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隐式解析解中的解析函数求导,得出了浅埋隧道应力及位移函数的级数显式表达式;与Verruijt隐式解析解相比,该显式解析解直观,便于被工程人员使用,其编程计算量也较小;为确定显式解析解中的未知系数,基于浅埋隧道洞室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3种隧道洞室边界的变形模式和2种变形比率,合理调整变形比率可以实现多种边界条件组合。工程实测地层位移与显示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所提显式解析解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应力和位移 显式解析解 变形模式 复变函数法
下载PDF
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景林 蔡正银 +1 位作者 徐光明 刘永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2-1187,共6页
针对传统板桩结构仅适用于中小码头建设这一长期困扰工程界的难题,结合京唐港待建1.0×105 DWT级深水泊位拟采用的遮帘式板桩结构,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对其结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对有无遮帘桩、有无码头面荷载、前... 针对传统板桩结构仅适用于中小码头建设这一长期困扰工程界的难题,结合京唐港待建1.0×105 DWT级深水泊位拟采用的遮帘式板桩结构,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对其结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对有无遮帘桩、有无码头面荷载、前板桩墙不同嵌入比以及前板桩墙与遮帘桩的距离等进行一系列试验,得出的试验成果表明,这种遮帘式板桩码头新结构解决了深水板桩码头前板桩墙弯矩急剧增大的问题,同时有效地减小码头前沿水平位移和拉杆拉力,实现了传统板桩结构向深水泊位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探求这种新型码头结构中前板桩墙与遮帘桩之间的最佳传力模式,模拟3种不同的连接型式,即前板桩墙与遮帘桩钢筋混凝土胸墙连接、竖向自由的胸墙连接和相对自由的拉杆铰接,结果发现采用拉杆铰接型式时,码头结构内力最为合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最后提出拉杆铰接型式的遮帘桩码头结构形式为最优方案,推荐设计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工程 遮帘式板桩结构 前板桩墙 遮帘桩 水平位移 连接型式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不同位移模式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彭述权 刘爱华 樊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假定挡墙后填土沿墙高任一点处侧压力与其水平位移成线性关系,将土体看作是一系列弹簧和理想刚塑体的组合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挡墙位移模式,改进了Coulomb理论,提出了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计算方法。该方法计... 假定挡墙后填土沿墙高任一点处侧压力与其水平位移成线性关系,将土体看作是一系列弹簧和理想刚塑体的组合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挡墙位移模式,改进了Coulomb理论,提出了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合力大小和Coulomb理论计算相等,主动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位置随挡墙位移模式变化而不同,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挡墙 主动土压力 非线性分布 位移模式
下载PDF
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 被引量:22
6
作者 顾培英 陈厚群 +1 位作者 李同春 邓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重点研究损伤对应变模态影响规律及其灵敏程度。根据计算结果,损伤处附近发生突变,损伤30%时突变区为梁长的12.5%。应变模态对非节点损伤非常敏感,应变模态也有明显改变,尤其是跨中损伤第1阶、四分之一跨损伤第3和第2阶。跨中损伤时,1... 重点研究损伤对应变模态影响规律及其灵敏程度。根据计算结果,损伤处附近发生突变,损伤30%时突变区为梁长的12.5%。应变模态对非节点损伤非常敏感,应变模态也有明显改变,尤其是跨中损伤第1阶、四分之一跨损伤第3和第2阶。跨中损伤时,1阶应变模态除突变区外大多数应变几乎呈均匀下降趋势。四分之一跨损伤30%时,3阶应变模态第1峰值区及2阶模态第1、第2峰值区应变振型值下降至58.6%、71.9%及84.2%。所以,可利用应变模态的敏感性确定损伤位置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诊断 模态分析 位移模态 应变模态
下载PDF
广义位移法在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廖雄华 周健 +1 位作者 张克绪 李锡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2-676,共5页
对目前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法数值建模中的若干不足进行了评述。通过深入分析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 ,指出 :在相互作用体系中 ,由于两者之间悬殊的刚度 ,接触界面上公共节点的位移将受到结构本身变形性态的影响 ,在假设接触... 对目前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法数值建模中的若干不足进行了评述。通过深入分析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 ,指出 :在相互作用体系中 ,由于两者之间悬殊的刚度 ,接触界面上公共节点的位移将受到结构本身变形性态的影响 ,在假设接触界面变形协调的前提下即是要求这些点的位移都应服从结构体变形的位移模式 ;因此 ,土 -结构相互作用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关键在于如何较好地反映由于土中结构体刚度条件而导致的、对周围土体变形所施加的一种约束条件。针对桩 /板筏与地基土的两类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 ,根据梁、板的工程弹性理论分别建议了桩 /筏基础结构的广义位移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桩-土 筏-地基土 位移模式 广义位移法 土-结构
下载PDF
基于应变模态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军 于德栋 白会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针对简支梁的单一位置及其多位置损伤,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简支梁的位移模态,再通过应变和位移之间具有一阶导数的关系,对简支梁进行了应变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变模态对损伤比较敏感而位移模态对损伤不够敏感;当损伤发生... 针对简支梁的单一位置及其多位置损伤,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简支梁的位移模态,再通过应变和位移之间具有一阶导数的关系,对简支梁进行了应变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变模态对损伤比较敏感而位移模态对损伤不够敏感;当损伤发生在应变模态的节点处时,损伤不易被识别,但是可以结合多阶应变模态进行损伤识别。最后对应变模态法的工程实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 位移模态 应变模态 损伤识别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杨扬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5,共7页
针对平动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考虑墙体平动位移对墙后填土内摩擦角与墙土界面上的外摩擦角的影响,建立了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对未达到极限位移的挡土墙,分析墙后小主应力拱... 针对平动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考虑墙体平动位移对墙后填土内摩擦角与墙土界面上的外摩擦角的影响,建立了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对未达到极限位移的挡土墙,分析墙后小主应力拱的应力状态,并结合位移与摩擦角之间的关系,把主动侧土压力系数与挡土墙位移联系起来,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给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及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与不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土压力合力大小相等,但合力作用点与土压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别;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理论 土拱效应 位移 平动模式
原文传递
对反应位移法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国波 王敏 +1 位作者 覃程 高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7-1371,1386,共6页
反应位移法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最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拟通过具体算例分析,探讨了目前反应位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简化假设,具体包括土弹簧刚度的不同确定方法、分层土体与等效单层土体的位移模式、线性与非线性时土体位移模式等。计算... 反应位移法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最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拟通过具体算例分析,探讨了目前反应位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简化假设,具体包括土弹簧刚度的不同确定方法、分层土体与等效单层土体的位移模式、线性与非线性时土体位移模式等。计算分析表明:(1)不同方法确定的土弹簧刚度值相差巨大,由此导致结构地震响应差别显著;(2)分层与单层土以及线形土体与非线性土体的土体位移模式相差明显,即周围土体对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差别明显,因而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反应位移法时,应严格按照实际分层土体,得到土体的非线性地震响应,而应避免采用一些简化等效处理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反应位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位移法 土弹簧刚度 地震响应 位移模式 地下结构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3 位作者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下载PDF
利用振动响应的多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缪炳荣 杨树旺 +3 位作者 王名月 蒋钏应 彭齐明 雒耀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4-733,共10页
利用梁结构的不同模态参数(位移模态、转角模态、曲率模态)开展了梁结构裂纹萌生阶段的小尺度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振动响应计算两跨简支梁的位移模态、转角模态以及曲率模态。其次,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和奇异性分析特性... 利用梁结构的不同模态参数(位移模态、转角模态、曲率模态)开展了梁结构裂纹萌生阶段的小尺度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振动响应计算两跨简支梁的位移模态、转角模态以及曲率模态。其次,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和奇异性分析特性,计算3种模态参数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以辨识结构模态参数的奇异性。再次,通过对数值仿真数据加入不同程度随机噪声的方法来对比分析各方法对于结构损伤的识别效果。最后,通过实验测试数据分析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对于实际结构损伤识别的效果。结果表明,基于3种不同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均能对小尺度的结构损伤进行定位,但各方法的抗噪性能不同,转角模态的抗噪性能最好,而位移模态次之,曲率模态较差。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转角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效果较好,而根据位移模态与曲率模态参数的识别效果相近,但曲率模态参数方法在较小损伤处的识别结果更容易被干扰。这为在工程实际中根据环境及振动响应特点进行损伤识别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小波方法 位移模态 转角模态 曲率模态
下载PDF
复合材料夹层壳振动分析的高阶剪切变形理论 被引量:9
13
作者 师俊平 刘协会 陈宜亨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本文提出了计及复合材料面板横向剪切变形的夹层壳高阶位移模式,该模式满足夹层壳上、下表面剪应力为零的条件,并以此推导出夹层壳自由振动的有限元方程,讨论了夹层壳的夹芯及面板的阻尼特性,给出阻尼矩阵的形成方式,将数值计算与... 本文提出了计及复合材料面板横向剪切变形的夹层壳高阶位移模式,该模式满足夹层壳上、下表面剪应力为零的条件,并以此推导出夹层壳自由振动的有限元方程,讨论了夹层壳的夹芯及面板的阻尼特性,给出阻尼矩阵的形成方式,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阻尼比ψ随夹芯厚度hc、剪切模量G和阻尼损耗因子β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层壳 剪切变形 位移模式
下载PDF
无阻力卫星发展现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施梨 曹喜滨 +2 位作者 张锦绣 张世杰 董晓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1520,共10页
以无阻力卫星的发展和相关技术为综述对象,首先介绍了无阻力卫星的概念,并比较无阻力卫星中位移模式和加速度计模式的区别和优缺点;其次分析了无阻力卫星的体系结构,将无阻力卫星控制系统分为无阻力控制回路、悬浮控制回路和卫星本体控... 以无阻力卫星的发展和相关技术为综述对象,首先介绍了无阻力卫星的概念,并比较无阻力卫星中位移模式和加速度计模式的区别和优缺点;其次分析了无阻力卫星的体系结构,将无阻力卫星控制系统分为无阻力控制回路、悬浮控制回路和卫星本体控制回路;然后描述了无阻力卫星中的检测质量、主要硬件的功能与特性,最后列出了无阻力卫星中主要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阻力卫星 检测质量 位移模式 加速度计模式
下载PDF
无拖曳控制技术研究及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邓剑峰 蔡志鸣 +3 位作者 陈琨 侍行剑 余金培 李华旺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3-514,共12页
无拖曳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微推力器产生的推力来抵消航天器受到的非保守力,其是获得超静超稳空间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无拖曳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历次无拖曳航天器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以及国... 无拖曳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微推力器产生的推力来抵消航天器受到的非保守力,其是获得超静超稳空间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无拖曳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历次无拖曳航天器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以及国内的研究进展,随后分析了无拖曳控制技术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概括了无拖曳控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无拖曳控制技术的需求做了详细的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超稳超静平台 无拖曳控制 位移模式 加速度计模式
下载PDF
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柏鉴 顾盛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1,共5页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不同结构尺度的二维结构模型,变化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进行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纯钢框架结构、非预应力巨型...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不同结构尺度的二维结构模型,变化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进行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纯钢框架结构、非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比较,着重研究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结果表明预应力巨型支撑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具有弓形特征,钢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越小,弓形特征越明显;高层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呈现多个弓形串联特征,串联节点正是预应力巨型支撑锚固位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结构 巨型支撑 框架结构 侧移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余竹 夏禾 +1 位作者 殷永高 孙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5-69,84,共6页
针对连续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在识别信号奇异性上的优越性,以裂缝模拟桥梁损伤,提出基于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损伤结构位移模态进行小波变换,用小波系数灰度图及模极大值轨迹图进行损伤定位,并用Lipschitz指... 针对连续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在识别信号奇异性上的优越性,以裂缝模拟桥梁损伤,提出基于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损伤结构位移模态进行小波变换,用小波系数灰度图及模极大值轨迹图进行损伤定位,并用Lipschitz指数评价损伤程度。理论推导裂缝梁的Lipschitz指数范围,并数值计算验证该方法识别结构裂缝损伤的有效性。考察Euler梁及Timoshenko梁、不同程度损伤、多位置损伤、稀疏测点布置及噪声测试等多种因素对损伤识别效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Lipschitz指数 奇异性 损伤识别 位移模态
下载PDF
任意位移模式刚性挡土墙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杨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70-375,共6页
改进了水平层分析法,用于计算任意位移模式的土压力分布。对不同位移模式下水平微分单元进行受力分析,认为位移模式只影响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根据前人提出的内摩擦角逐渐发挥的概念,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与挡土墙位移模式联系起来,并应... 改进了水平层分析法,用于计算任意位移模式的土压力分布。对不同位移模式下水平微分单元进行受力分析,认为位移模式只影响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根据前人提出的内摩擦角逐渐发挥的概念,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与挡土墙位移模式联系起来,并应用到水平层分析法中,实现了能够定量反映位移模式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分析表明:随位移模式变化,土压力合力大小始终保持不变且与库仑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则变化显著。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供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土压力 位移模式 水平层分析法 等效内摩擦角
下载PDF
计算复合土钉支护变形的增量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骥 魏建华 李象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5-759,共5页
根据复合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复合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引入了一种释放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三部分... 根据复合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复合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引入了一种释放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即释放力引起的开挖面变形、当前开挖面变形对上层开挖面和下层开挖面的附加位移。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文中得出一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公式。同时计算了两个成层土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位移,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钉支护 开挖面位移 变形机理 位移模式
下载PDF
应变速率和位移速率对测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文龙 王春华 《工程与试验》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应变速率、位移速率和分段进行应变速率控制模式,测定有明显物理屈服金属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分析应变速率和位移速率对测定屈服强度影响,探讨在拉伸试验中如何正确使用应变速率控制模式。
关键词 应变速率 位移速率 金属材料 屈服强度 控制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