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强震的地表破裂规模与震级、复发时间间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叶文华 徐锡伟 汪良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4,共8页
研究了我国西部走滑型地震的地表破裂长度L和位移量D与震级M_s和复发时间间隔T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震级M_s和复发间隔T不仅与L值有关,还同时与D值相关;乘积LD值可用来估算震级M_s,比值D/L与复发间隔T密... 研究了我国西部走滑型地震的地表破裂长度L和位移量D与震级M_s和复发时间间隔T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震级M_s和复发间隔T不仅与L值有关,还同时与D值相关;乘积LD值可用来估算震级M_s,比值D/L与复发间隔T密切相关;对于M_s或LD值给定的地震,D/L值大(即L值小或D值大)的地震,有较长的复发间隔;当破裂长度L一定时,有较长复发间隔的地震,M_s或LD值较大;当位移量D相同时,M_s或LD值较大地震的复发间隔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震 地表破裂规模 震级 复发时间
下载PDF
黏滑实验的震级评估和应力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玲莉 刘力强 马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7-876,共10页
本文通过三种结构模型的黏滑地震模拟实验,利用高频速度连续观测系统获得了地震失稳过程的速度特征,讨论了最大位移量的选取方法,估算了实验室黏滑型地震的矩震级,探讨了黏滑类型、应力降大小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滑型地震的应力降... 本文通过三种结构模型的黏滑地震模拟实验,利用高频速度连续观测系统获得了地震失稳过程的速度特征,讨论了最大位移量的选取方法,估算了实验室黏滑型地震的矩震级,探讨了黏滑类型、应力降大小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滑型地震的应力降过程可能包含一次到多次高频振荡,对应若干次黏滑子事件.高频振荡的摆动幅度很大,包含有多种频率成分,峰值速度0.003~0.008m·s-1.初步估计黏滑型地震的震级范围为-4.4^-3级,断层构造面的差异对各种黏滑模型的地震震级分布有明显影响.总体来看应力降与地震震级没有明显相关性,决定地震震级的主要因素应当是震源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 应力降 最大位移量 震级估算 滑移速率 地震尺度
下载PDF
高频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
3
作者 李波 高志钰 +2 位作者 曾致 李亚芳 李金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移波形;最后获取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并对震级结果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近场GPS测站位移波形变化幅度显著,波动幅度变化不仅受震中距的影响,也可能受破裂断层、地震波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等的影响;距震中最近的AC12测站水平地面峰值位移约为40 cm,永久水平位移约为24 cm,垂向抬升约30.6 cm,震中14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均能够监测到量值大于1 cm的永久水平形变,33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能够监测到毫米级以上的永久水平形变,除AC12测站与AC45测站外,此次地震造成其余测站明显的永久沉降。这些结果反映出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表现为逆冲性质,也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利用这些高频GPS地面峰值位移(PGD)预估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8,与实际震级基本一致,表明利用高频GPS数据进行强震震级快速预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 位移波形 同震形变 震级估计 矩震级(Mw) 阿拉斯加Mw7.8地震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位移量级预测初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菲 邓建辉 +2 位作者 何川 魏进兵 高春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3,共7页
位移是岩体最容易测量与控制的参数,其量级与速率是隧道工程围岩稳定评判或位移监控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大型地下洞室而言,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或开挖完毕的6个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的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总结影响... 位移是岩体最容易测量与控制的参数,其量级与速率是隧道工程围岩稳定评判或位移监控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大型地下洞室而言,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或开挖完毕的6个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的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总结影响地下厂房围岩位移量级的因素,提炼出主要影响因素,即围岩初始地应力水平和岩体性状,分别用最大主应力max与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c表征。引入围岩应力强度比代表2个主要因素,建立其与边墙最大和平均位移量级的2个经验关系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该成果可为地下洞室位移监测设计、预警与监控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最后,对经验公式的适用性与改进途径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大型地下洞室 位移量级 位移预警 监控标准
下载PDF
桥梁顶升施工墩柱不同步效应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祥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2期153-156,M0016,共5页
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调坡顶升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桥梁顶升墩柱之间不同步位移差的力学行为和其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梁格模型与参数化分析方法对比仅不同墩柱之间在较大的顶升位移差以及同时考虑横桥向顶升位移差对主体结构... 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调坡顶升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桥梁顶升墩柱之间不同步位移差的力学行为和其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梁格模型与参数化分析方法对比仅不同墩柱之间在较大的顶升位移差以及同时考虑横桥向顶升位移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准确地评估顶升墩柱不同步效应对桥梁受力的影响,并基于结构应力提出3个位移量级,从而提出基于位移差的性能控制量化分析;其次,基于主梁抗裂控制要求,提出采用不同墩柱位移差来衡量顶升施工质量,并分析此位移差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为快速判断顶升施工安全性提供参考思路;最后,通过实例工程实施及相关监测数据验证不同步性位移量级性能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顶升 不同步性 位移量级 性能控制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云南地震台网同一台址数字与模拟观测震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晶琼 王兰兰 +2 位作者 陈慧 田秀美 巫祥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8-42,共5页
对比了云南台网中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测定的地动位移和震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者的差异,认为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仪器测得的震级基本一致。
关键词 同一台址 数字观测 模拟观测 地动位移 震级 仿真
下载PDF
卓越周期与最大峰值位移估算震级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夏乐 彭宇 +1 位作者 刘超 柴森 《价值工程》 2016年第30期113-114,共2页
震级是衡量地震事件能量强度的指标,在监测到地震纵波的前几秒时间内,快速地估算出地震震级,可为后续估算地震动影响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传统方法利用卓越周期与震级进行回归分析后拟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震级快速预测,另一种则是利用... 震级是衡量地震事件能量强度的指标,在监测到地震纵波的前几秒时间内,快速地估算出地震震级,可为后续估算地震动影响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传统方法利用卓越周期与震级进行回归分析后拟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震级快速预测,另一种则是利用纵波到达后的位移数据与震中距与震级进行拟合。本文将两种算法运用到实际的天然地震数据中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周期 最大峰值位移 震级估算
下载PDF
水平弹性双参数位移谱模型
8
作者 王国弢 胡克旭 李富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75,共10页
为了得到可供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使用的水平弹性位移谱,首先采用CampbellBozorgnia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研究了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对水平弹性位移谱的影响;然后指出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设计反应谱存在的问题;最... 为了得到可供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使用的水平弹性位移谱,首先采用CampbellBozorgnia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研究了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对水平弹性位移谱的影响;然后指出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设计反应谱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设计反应谱的不足,提出了包含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的水平弹性双参数位移谱模型.研究表明:位移谱平台段起始周期是确定位移谱谱形的重要参数,其主要受矩震级的影响,随矩震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场地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与矩震级存在正的强相关性,矩震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在位移谱模型中包含该比值来体现;本文提出的双参数位移谱能较好地拟合实际强震记录位移谱;提供每一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区划图,并在抗震规范中给出每一设防水准的各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场地放大系数,可在规范中实现本文提出的双参数位移谱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谱 矩震级 阻尼 峰值加速度 峰值速度
下载PDF
岷江断裂全新世古地震参数及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军龙 任金卫 +1 位作者 陈长云 付俊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3-90,共8页
全新世以来岷江断裂带古地震参数是地震潜势评价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漳腊盆地黑斯沟沟口T2阶地前缘的大型探槽剖面的沉积层,将沉积序列分为两套地层.下部为青灰色河流相冲洪积砾岩层,上部为浅黄色至灰白色滨湖相粉细砂层、冲洪积相砾石... 全新世以来岷江断裂带古地震参数是地震潜势评价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漳腊盆地黑斯沟沟口T2阶地前缘的大型探槽剖面的沉积层,将沉积序列分为两套地层.下部为青灰色河流相冲洪积砾岩层,上部为浅黄色至灰白色滨湖相粉细砂层、冲洪积相砾石层夹泥炭层.通过对比地层的错动、坎前堆积、地层产状变化等要素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同震垂直落差约1.5m.依据地震震级、同震位移、同震破裂尺度之间的关系,可推测岷江断裂带古地震震级约7.1.初步判定复发周期在2 557~3 410a.考虑目前断层陡坎的埋藏形态接近震前形态,离逝时间亦较长,汶川地震后,该区地震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断裂 古地震 同震位错 震级 复发周期
原文传递
高频GNSS观测快速估计地震震级及其精度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文敏 方荣新 +1 位作者 王珍 刘洪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9-1253,共5页
以2016-11-13新西兰地震为例,利用PANDA软件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块,基于高频GNSS数据分析地表形变并计算震级,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GNSS地震波测量精度对震级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NSS测站的峰值地面位移(PGD)精度在2 cm范围内时,对... 以2016-11-13新西兰地震为例,利用PANDA软件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块,基于高频GNSS数据分析地表形变并计算震级,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GNSS地震波测量精度对震级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NSS测站的峰值地面位移(PGD)精度在2 cm范围内时,对震级估计的误差影响在0.1以内。另外,由于震级估计与测站震中距和PGD有关,震中距越大,估计的震级对PDG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 地表形变监测 峰值地面位移 震级估计 震级精度
下载PDF
高频GPS和强震仪数据在汶川地震参数快速确定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尹昊 单新建 +5 位作者 张迎峰 屈春燕 王振杰 刘晓东 张国宏 李彦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06-1816,共11页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果相距约15.7km.然后对高频GPS和强震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由于工作原理不同,高频GPS数据中的地震动峰值与强震记录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高频GPS记录的PGA、PGV和PGD同样可以作为计算地震烈度的指标.进而,使用SMBLOC程序对强震记录进行事后的基线偏移校正,得到与实时高频GPS精度相当的地表位移序列.最后,采用移动平均窗口对这些位移数据作平滑,基于最速下降法和OKADA模型,对汶川地震断层破裂的过程进行了回溯性准实时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断层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破裂,以14∶28∶04为基准,在震后20s提供初始震级MW7.0,震后70s震级稳定在MW7.8,但断层仍在破裂,在震后159s根据位移波形判断事件基本结束.研究表明,实时地表位移数据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强震震级和破裂方向,从而使得高频GPS将对现有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位移 震中位置 破裂过程 震级快速确定
下载PDF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与模拟台网的震级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戈 王保太 +1 位作者 杨彩霞 缪发军 《地震学刊》 CSCD 2000年第2期32-39,共8页
对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系统与模拟台网观测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了数字台网的“速度型震级”、“仿真位移型震级”与模拟台网位移震级的差异。初步结果表明 ,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 ,数字网的“仿真位移型... 对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系统与模拟台网观测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了数字台网的“速度型震级”、“仿真位移型震级”与模拟台网位移震级的差异。初步结果表明 ,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 ,数字网的“仿真位移型震级”可以替代模拟网的位移震级 ,震级测定的连续性要求基本可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网 数字网 位移震级 速度震级 地震台网
下载PDF
对数字地震记录用速度与位移测定近震震级的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山长仑 张玲 +1 位作者 李永红 张坤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4期65-72,共8页
通过对近震速度震级公式的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检验表明 ,用最大地动速度与相应周期乘积的 1 /2π倍 ,即 TVmax/2π来代替最大地动位移测定近震震级是不合适的 ,其所定震级普遍比模拟位移震级偏小 ,而且两种震级之间也没有一种较简单... 通过对近震速度震级公式的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检验表明 ,用最大地动速度与相应周期乘积的 1 /2π倍 ,即 TVmax/2π来代替最大地动位移测定近震震级是不合适的 ,其所定震级普遍比模拟位移震级偏小 ,而且两种震级之间也没有一种较简单的关系。用地动速度与相应周期乘积最大值的 1 /2π倍 ,即 (TV/2π) max代替最大地动位移测定近震震级是正确的 ,但实际操作不便。对速度型数字地震记录通过积分恢复地面位移后所测震级与模拟位移震级相对比 ,实测结果表明 ,两种震级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动速度 地动位移 近震震级 数字地震记录 模拟地震记录
下载PDF
大容量气枪震源地震动衰减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辉腾 陈颙 +2 位作者 金星 徐逸鹤 李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为进一步加深对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的认知,利用福建海陆多个气枪震源固定激发点重复激发的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叠加和仿真技术得到等效单次激发高信噪比速度和位移记录,然后利用不同震中距的位移峰值计算不同固定点气枪... 为进一步加深对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的认知,利用福建海陆多个气枪震源固定激发点重复激发的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叠加和仿真技术得到等效单次激发高信噪比速度和位移记录,然后利用不同震中距的位移峰值计算不同固定点气枪激发的等效震级,进而建立等效震级、震中距和速度峰值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1)震中距为0~270km时,大容量气枪单次激发得到的速度峰值为700~4nm/s,位移峰值为200~0.2nm;(2)总容量为8000 in^3的气枪震源P波等效震级为0.181~0.760,S波等效震级为0.294~0.832,总容量为12000 in^3的气枪震源P波等效震级为0.533~0.896,S波等效震级为0.611~0.946,气枪震源激发产生的S波能量大于P波能量,激发环境不同,激发效能相差较大;(3)速度峰值随等效震级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P波速度峰值三分量中垂直分量最大,S波相反,其垂直分量最小,二者水平分量相近。研究结果可为定量判断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的传播能力以及利用气枪震源进行深部探测或监测的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气枪震源 速度峰值 位移峰值 等效震级 衰减特征
下载PDF
利用高频GPS资料研究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的地表形变及预警震级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闯 许才军 +2 位作者 温扬茂 易磊 徐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96-3405,共10页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凯库拉地区发生了M_w7.8级地震.本文利用1 Hz高频GPS观测数据,基于GAMIT track解算模块,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空间滤波方法获取了地震地表形变.同时从trackRTr模拟实时解算的动态位移中,提取P波5秒峰值位移(P_d)和...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凯库拉地区发生了M_w7.8级地震.本文利用1 Hz高频GPS观测数据,基于GAMIT track解算模块,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空间滤波方法获取了地震地表形变.同时从trackRTr模拟实时解算的动态位移中,提取P波5秒峰值位移(P_d)和地面峰值位移(PGD),并根据震级统计回归模型计算预警震级.结果表明:测站的动态形变时间长达2 min,距震源最近的HANM和KAIK站出现二次剧烈形变,震源北部测站的形变幅度大于南部,而高频GPS静态同震形变场表现出先逆冲后走滑的震源机制特征.不同GPS台站的P_d预警震级相差较大,最大震级差为M_w 2.5.综合考虑预警震级发布的时效性和可靠性,采用顾及空间分布的四台站PGD联合预警方法,其预警震级在震后23 s达到初始稳定(M_w7.56),在震后110 s达到最终稳定(M_w7.78),该震级与USGS矩张量反演震级(M_w7.8)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空间滤波 地震地表形变 地面峰值位移 预警震级
下载PDF
基于高频GPS位移时序的芦山地震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铁 李萌 +1 位作者 陈聪 刘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8-133,共6页
通过解算芦山地震周边20个CORS站的10 Hz数据,分析震时地表形变特征,探索水平位移峰值衰减规律并反演面波震级.结果表明:所有测站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动,震动位移均为厘米级,震中距较小的QLAI、SCTQ和YAAN站受地震影响最大,水平位移... 通过解算芦山地震周边20个CORS站的10 Hz数据,分析震时地表形变特征,探索水平位移峰值衰减规律并反演面波震级.结果表明:所有测站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动,震动位移均为厘米级,震中距较小的QLAI、SCTQ和YAAN站受地震影响最大,水平位移峰值在50 mm左右,其他测站水平位移峰值在18 -28 mm范围内.高频GPS测定的水平位移峰值与震中距呈指数关系衰减.利用Gutenberg经验回归公式反演面波震级,结果为6.78,所用最短时间为震后14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高频GPS 地表形变 震中距 水平位移峰值 震级
下载PDF
江苏部分测震台井下与地面观测震源参数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华锋 张义德 +1 位作者 仇中阳 陈健 《四川地震》 2014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根据2009年10月以来,江苏省及附近海域ML≥2.8级地震的地震波形观测数据,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地震S波数据进行地震波位移谱和震源参数计算,并将江苏区域测震台网内部分地面测震观测得到的震源参数与井下观测得到的震源参数进... 本文根据2009年10月以来,江苏省及附近海域ML≥2.8级地震的地震波形观测数据,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地震S波数据进行地震波位移谱和震源参数计算,并将江苏区域测震台网内部分地面测震观测得到的震源参数与井下观测得到的震源参数进行归纳对比,发现地面观测的地震震源参数中的拐角频率、地震矩和断层错动距离、应力降和矩震级要大于井下观测的震源参数结果,拐角频率f0差值为0.397 Hz、地震矩M0差值为8.642×1014 N·m、断层错距的差值为2.268 cm、应力降差值为2.033 MPa,矩震级差值为0.32级。而地面观测计算出的断层错动尺度参数和断层破裂面积参数要小于井下观测数据计算的结果,两者的差值分别是-0.126 km和-0.221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测震台网 S波位移谱 震源参数 拐角频率 矩震级
下载PDF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for Large Volume Airgun
18
作者 CAI Huiteng CHEN Yong +2 位作者 JIN Xing XU Yihe LI We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9年第4期544-556,I0001,共14页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duced by the large volume airgun source,experimental data from multiple fixed excitation point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duced by the large volume airgun source,experimental data from multiple fixed excitation point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equivalent single excitation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records through linear stack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Then the peak displacements of different epicentral distance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magnitude of the airgun source excitation at different fixed excitation point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valent magnitude,epicenter distance and velocity peak.Our results show that:①Within 270 km of epicentral distance,for the large-volume airgun’s single shot,the peak velocity range is about 700-4 nm/s,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range is about 200.0-0.2 nm;②The equivalent magnitude of the P-wave from the airgun source with a total capacity of 8,000 in 3 is 0.181-0.760,and the equivalent magnitude of the S-wave is 0.294-0.832.By contrast,the equivalent magnitude of the P-wave from the airgun source with a total capacity of 12,000 in 3 is 0.533-0.896,and the equivalent magnitude of the S-wave is 0.611-0.946.The S-wave energy is greater than the P-wave energy,and the excitation efficiency varies greatly with different excitation environment;③The peak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equivalent magnitude,and decreases with the epicentral distance.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P-wave peak velocity is the largest among those three components,while the S-wave has the smallest vertical component and similar horizontal components.Hence,our research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quantitative judgment of the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distance using the airgun and the design of the observation system in deep exploration or monitoring with airg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volume airgun source Velocity peak value displacement peak value Equivalent magnitud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同震位移场的汶川地震矩震级计算
19
作者 鲁兵 陈以伦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了利用GPS观测同震位移场计算汶川地震矩震级,建立了单一矩形断层模型,以最小加权残差均方根为目标函数,搜索最优断层参数组合,根据断层参数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计算出矩震级.结果表明:由122个GPS观测站数据计算的汶川地震矩震级为7.8... 为了利用GPS观测同震位移场计算汶川地震矩震级,建立了单一矩形断层模型,以最小加权残差均方根为目标函数,搜索最优断层参数组合,根据断层参数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计算出矩震级.结果表明:由122个GPS观测站数据计算的汶川地震矩震级为7.8、断层长度275 km、走向225°、倾角47°,与前人结果基本吻合.最后测试分析了观测站的位置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矩形断层模型计算结果依赖于良好的观测站位置分布,当观测站仅位于震中一侧或断层一侧或震中较小范围内时,将产生较大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同震位移 汶川地震 矩震级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位移量级预测方法研究报告
20
作者 邓建辉 魏进兵 +1 位作者 陈菲 高春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3期175-175,共1页
位移是岩体最容易测量与控制的参数,其量级与速率是隧道工程围岩稳定评判或位移监控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大型地下洞室而言,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或开挖完毕的6个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的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总结影响... 位移是岩体最容易测量与控制的参数,其量级与速率是隧道工程围岩稳定评判或位移监控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大型地下洞室而言,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或开挖完毕的6个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的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总结影响地下厂房围岩位移量级的因素,提炼出主要影响因素,即围岩初始地应力水平和岩体性状,分别用最大主应力与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表征。引入围岩应力强度比代表2个主要因素,建立其与边墙最大和平均位移量级的2个经验关系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该成果可为地下洞室位移监测设计、预警与监控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位移量级 位移预警 监控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