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st dispersion and management in underground mining faces 被引量:44
1
作者 Kurnia Jundika Candra Sasmito Agus Pulung Mujumdar Arun Sadashi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Presence of fine dust in air causes serious health hazard for mine operators resulting in such serious problems as coal workers’pneumoconiosis and silicosis.Major sources of dust appear of course along the mining fac... Presence of fine dust in air causes serious health hazard for mine operators resulting in such serious problems as coal workers’pneumoconiosis and silicosis.Major sources of dust appear of course along the mining face where the minerals are extracted.Prop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to ensure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the mine.Here,we utilize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approach to evaluate various methods used for mitigating dust dispersion from the mining face and for ensuring safe level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mine tunnel for safety of the operators.The methods used include:application of blowing and exhaust fans,application of brattice and combination of both.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mong the examined methods,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ly located brattice to direct the flow from the main shaft to the mining face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direct dust particles away from the min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dispersion modeling Undergrouand mine Ventilation
下载PDF
城市街道汽车污染扩散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傅立新 郝吉明 +1 位作者 何东全 贺克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2-25,共4页
如何简单而准确地模拟城市街区汽车污染的扩散规律,对于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⒚从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风速风向等影响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⒚采用丹麦开发的街道峡谷模式OSPM,对汽车污染扩散规律进行了模... 如何简单而准确地模拟城市街区汽车污染的扩散规律,对于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⒚从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风速风向等影响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⒚采用丹麦开发的街道峡谷模式OSPM,对汽车污染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⒚与北京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昼间风速风向对街道峡谷内汽车污染扩散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峡谷中流场和湍流场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汽车污染 扩散模拟 模式 风速 风向
下载PDF
街道峡谷汽车污染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傅立新 郝吉明 +1 位作者 何东全 贺克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9-101,共3页
为了评价城市环境质量,需要准确模拟城市街道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该文利用道路边CO和NOx的常年监测数据,系统测试了由丹麦国家环境研究所开发的街区空气污染扩散模式OSPM,分析了影响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北京市街道... 为了评价城市环境质量,需要准确模拟城市街道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该文利用道路边CO和NOx的常年监测数据,系统测试了由丹麦国家环境研究所开发的街区空气污染扩散模式OSPM,分析了影响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北京市街道相对比较开阔的特点,在分析街道涡流和流场特征的基础上,修改了模式中街道风速的拟合关系,将地面风速系数增大到2.8倍,经实测数据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城市交通 汽车污染 扩散模拟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近地表疏松介质吸收补偿的数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杜增利 施泽进 +2 位作者 徐峰 诸玉环 王建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6,50,共4页
为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定量研究地震波在疏松介质中的吸收效应及补偿条件尤为重要。根据塔里木盆地针对性施工的微测井原始资料,采用频谱比法计算表层品质因子的分布规律;应用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机制,符合线性吸收机制原... 为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定量研究地震波在疏松介质中的吸收效应及补偿条件尤为重要。根据塔里木盆地针对性施工的微测井原始资料,采用频谱比法计算表层品质因子的分布规律;应用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机制,符合线性吸收机制原理,采用相移法在频率-空间域对地震波在疏松介质中的传播,进行正演及吸收衰减补偿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疏松介质对地震波的高频吸收衰减,只有在特定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下,才能通过后续补偿处理得以恢复,给出了完全补偿这种吸收衰减效应的条件,为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合理上限提供了理论模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吸收 频散 补偿 数学模拟
下载PDF
施工场所点源扬尘扩散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阮顺领 金裕 +1 位作者 李玲燕 景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75-279,285,共6页
粉尘污染对环境、健康、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为了掌握影响粉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提出以建筑施工场所扬尘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斯模型对施工扬尘扩散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依据帕斯奎尔分类法对影响扬尘扩散的大气因素进行灵敏度分... 粉尘污染对环境、健康、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为了掌握影响粉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提出以建筑施工场所扬尘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斯模型对施工扬尘扩散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依据帕斯奎尔分类法对影响扬尘扩散的大气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风速或大气稳定性增加1个数量级扬尘扩散速度会提高2~3倍,大气稳定性和风速对建筑施工扬尘的扩散影响较大;同时扬尘点源的位置高度对扬尘扩散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扩散 扩散模型 高斯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转网格和常规网格混合的时空域声波有限差分正演 被引量:9
6
作者 胡自多 贺振华 +4 位作者 刘威 王宇超 韩令贺 王述江 杨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29-3846,共18页
压制数值频散,提高正演模拟精度,一直是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时空域频散关系的有限差分法,比基于空间域频散关系的传统有限差分法,模拟精度更高.时空域声波方程数值模拟,普遍采用常规十字交叉型高阶有限差分格式.而在频... 压制数值频散,提高正演模拟精度,一直是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时空域频散关系的有限差分法,比基于空间域频散关系的传统有限差分法,模拟精度更高.时空域声波方程数值模拟,普遍采用常规十字交叉型高阶有限差分格式.而在频率-空间域,普遍采用旋转网格和常规网格混合的有限差分格式,有效提高了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将频率-空间域混合网格有限差分的思想引入到时空域,提出了时空域混合网格2 M+N型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方法.首先推导出基于时空域频散关系的混合网格差分系数计算方法,然后进行频散分析、稳定性分析,并和传统高阶、时空域高阶有限差分法对比,结果表明:计算量相同时,新方法能有效压制数值频散,显著提高模拟精度;新方法相比传统2 M阶有限差分法,稳定性增强,与时空域2 M阶有限差分法稳定性基本相当.最后利用新方法进行均匀介质、层状介质、盐丘模型的数值模拟和盐丘模型的逆时偏移,模拟效果和成像质量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格 时空域 有限差分 频散分析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优化的时空域等效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雍鹏 黄建平 +5 位作者 李振春 李庆洋 刘培君 杨明伟 袁双齐 任英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9,共9页
地震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使用优化的差分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值频散(相速度误差)。为了同时压制空间频散与时间频散,提出一种时空优化的等效交错网格有效差分正演模拟方法。采用以减少给定波数范围内所有传播方向的相对频散误差为目... 地震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使用优化的差分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值频散(相速度误差)。为了同时压制空间频散与时间频散,提出一种时空优化的等效交错网格有效差分正演模拟方法。采用以减少给定波数范围内所有传播方向的相对频散误差为目标函数,并借助牛顿法快速获取优化的差分系数。频散分析表明等效交错网格正演在低速介质中容易出现空间频散,在高速介质中高波数分量容易出现时间频散,数值模拟显示该方法既能有效地压制空间频散,也可以减少时间频散。Marmousi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相比传统差分方法,该时空优化差分方法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频散 时空优化差分系数 等效交错网格 地震波 正演模拟 牛顿法
下载PDF
环境风险评价中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的扩散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慧 吴成志 王超 《环境影响评价》 2021年第6期57-62,共6页
对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特点以及国内外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模拟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内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预案中采用AFTOX模型进行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排放类别选择错误、最不利气... 对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特点以及国内外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模拟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内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预案中采用AFTOX模型进行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排放类别选择错误、最不利气象条件的设定不合理、缺乏详细的输入参数取值及计算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原油储罐燃烧为例,分析探讨了采用AFTOX模型模拟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的最不利气象条件选择、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方法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通过与AERSCREEN和AERMOD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交叉验证,证实了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 AFTOX模型 扩散模拟 环境风险评估
下载PDF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欣 王体健 +2 位作者 蒋自强 王勤耕 杜婷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4-260,共7页
针对近些年频繁发生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构建了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系统。该系统由基础信息数据库、气象环境模式与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三部分组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三者有机结合,将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发展预测... 针对近些年频繁发生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构建了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系统。该系统由基础信息数据库、气象环境模式与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三部分组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三者有机结合,将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发展预测及救援状况直观、动态地展现在系统界面,使应急行动得以及时、高效地展开。实地外场综合应急演习证明,该系统技术路线稳定畅通,运行高效,功能强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数字化 动态化 扩散模拟 应急预案
下载PDF
抗频散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及逆时偏移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志禹 谭显波 +1 位作者 黄璐瑶 刘连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5-1121,4,共7页
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时的最突出问题,严重降低了波场模拟的分辨率,通常使用更精细的计算网格或较长的差分算子来解决,但都会显著地增加计算成本。为此,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波动方程差分格式压制数值频散,通过在常规的差分... 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时的最突出问题,严重降低了波场模拟的分辨率,通常使用更精细的计算网格或较长的差分算子来解决,但都会显著地增加计算成本。为此,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波动方程差分格式压制数值频散,通过在常规的差分方程中增加了频散校正项,能够有效地衰减高波数成分,抑制频散;根据相速度和群速度对频散的影响,推导了二阶和四阶差分格式频散校正项的最优参数值,当校正参数等于该值时,相应频散曲线图中相速度最接近群速度,频散误差最小。数值模拟和逆时偏移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造的抗频散算法对数值频散的抑制效果明显,新方法的二阶差分抗频散性能不低于常规四阶差分,而计算效率近似于常规二阶差分;抗频散差分格式与同阶常规差分格式相比,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更好,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法 中值定理 数值频散 正演模拟 逆时偏移
下载PDF
Cumulative Air Quality Impacts from Twenty-Two Major Power Plants
11
作者 Md M.Karim Navin Bindra Arub Masu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CAS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Cumulative assessment is a tool for the project developer to try an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not only their contribution to cumulative impacts but also other project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may place their developm... Cumulative assessment is a tool for the project developer to try an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not only their contribution to cumulative impacts but also other project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may place their developments at risk.This study assessed 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air emissions from 22 major power plants in southeast Bangladesh planned to generate 21,550 MW of electricity.It also includes anticipated growth in small to medium size industries,brickfields,highway traffic,inland water transport,transhippers,jetty,and vessel transports used for transporting fuel resources for these power plants.A 50 km by 50 km airshed is considered for air quality modeling.Cumul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redicted MGLCs(Maximum Ground Level Concentrations)of NO2 and CO are complying with both Bangladesh NAAQS(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and WBG(World Bank Group)Guidelines.The daily average MGLC of PM_(2.5)(62.45µg/m^(3))from all sources complies with NAAQS,however,exceeds the WBG Guidelines.Annual PM_(2.5) concentration(15.45µg/m^(3))exceeds NAAQS and WBG Guidelines.The PM10 concentration complies with the NAAQS for both 24-hour and annual averaging times.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23.12µg/m^(3))exceeds WBG Guidelines.Daily average SO2 concentration(102.49µg/m^(3))complies with the NAAQS however,it exceeds the WBG guideline values.High concentrations of PM_(2.5) and SO2 are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boundary emissions and secondary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This dispersion modeling outcome can be used by the policymakers for the pollution reduc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Cumulative Impact Assessment) dispersion modeling power generation Bangladesh.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Spread of a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Based 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12
作者 Zhening Bao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11期3625-3640,共16页
To better predict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s proposed based on data analysi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theory. Firstly, the mathemati... To better predict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s proposed based on data analysi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theory. First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ndicators of the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are determined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the spread model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are giv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ata analysis model, the spread rate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is calculat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 assumptions, and the spread rate of the epidemic is inverted to push back into the assumption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diffusion. Relevant data at different times were collected and imported into the model to obtain the spread data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reflected.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disease spread rat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of temperature, and analyzes and verifies the spread of outbreaks over time under real temperature changes. Comparison with rea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al disease spreading situation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t is hoped that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epidemic spread can provide relevant help for the effective containment of the epidemic spr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ococcal Pneumonia OUTBREAK dispersion Model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ediction
下载PDF
The comparison of ensemble or deterministic dispersion modeling on global dispersion during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accident 被引量:3
13
作者 SHENG Li SONG ZhenXin +4 位作者 HU JiangKai Lü Kai TONG Hua LI Bing QIAO QingD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56-370,共15页
Ensemble forcasting,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weather prediction,is lately being extended to atmospheric dispersion applications,which is a new,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numerical m... Ensemble forcasting,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weather prediction,is lately being extended to atmospheric dispersion applications,which is a new,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numerical modeling.In March 2011,due to the massive 9.0 earthquakes and ensuing tsunami that struck off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island of Honshu,the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I had the substantial leak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in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To aim at the global dispersion modeling of atmospheric radionuclides from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this paper presents two approaches of atmospheric dispersion forecasting:ensemble dispersion modeling(EDM) and deterministic dispersion modeling(DDM),conducts the globally dispersion modeling cases for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observation data.In this paper,EDM includes three different perturbation methods:meteorological perturbation method,turbulenc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ensemble forecasting metho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jectories from EDM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which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observation data; the spread from DDM is slower and not as far as EDM.Additionally,the results from EDM display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modeling of transport from Japan to China East Sea on April 4.The reasons for these results are:the techniques of MET and TUR are performed by adding perturbations on mean wind and turbulent velocity,respectively; the various different flow fields will result in far spreading in horizontal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oser to observation; PHY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diffusion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and produces the perturbations on vertical wind,which results the spreading in smaller range and discontinuous in horizontal.Finally,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modeling results and observation data shows that all cases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rends of ob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emble dispersion modeling deterministic dispersion modeling atmospheric dispersion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原文传递
偏移中地震波粘滞效应的补偿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树军 李国发 +2 位作者 张春涛 王濮 牟永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4期316-319,共4页
探讨了在地震资料偏移时对地震波粘滞效应进行补偿的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将地震波的吸收和频散考虑到偏移延拓算子中去,在进行波场延拓的同时,补偿地震波的吸收和频散。偏移延拓算子通过求解线性最优化和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来获... 探讨了在地震资料偏移时对地震波粘滞效应进行补偿的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将地震波的吸收和频散考虑到偏移延拓算子中去,在进行波场延拓的同时,补偿地震波的吸收和频散。偏移延拓算子通过求解线性最优化和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来获得,因此保证了算子的稳定性和精度。偏移时,通过延拓算子查表法,利用McClellan变换实现三维波场的向下延拓。数值模拟表明,与传统偏移方法相比,在偏移中考虑粘滞性吸收和衰减能够获得更真实、更精确的地下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 吸收 频散 延拓算子 最优化 补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Boussinesq型方程的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婷 张怀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95,共17页
钱塘江因其恢弘的涌潮现象而举世闻名,对钱塘江涌潮形成机理的探究具有理论与应用双重价值.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频散以及耗散作用的二维高阶Boussinesq型方程,并结合有限体积数值方法来描述钱塘江涌潮这一物理过程,复演了最具代表性... 钱塘江因其恢弘的涌潮现象而举世闻名,对钱塘江涌潮形成机理的探究具有理论与应用双重价值.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频散以及耗散作用的二维高阶Boussinesq型方程,并结合有限体积数值方法来描述钱塘江涌潮这一物理过程,复演了最具代表性的“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三大潮景,同时展现了涌潮的二次自由面起伏现象,重现了钱塘江涌潮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三个完整阶段.从涌潮高度、涌潮速度等涌潮传播表征指标进行探究,分析了不同河段潮景的形成过程以及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论相吻合.潮景的形成是涌潮进入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交叉潮”出现在涌潮的形成初期,Froude数接近1,涌潮高度在0.5 m左右;涌潮进入盐官河段后,强度开始增强,形成“一线潮”,Froude保持在1.45以上,涌潮高度最大可达3 m以上;“回头潮”出现之后,涌潮强度开始减弱,于三工段区域再次形成小规模的“一线潮”,Froude数在1.3~1.4之间,涌潮高度约为2 m;七堡之后,上溯的涌潮进入消亡阶段,Froude数减小至1.3以下,涌潮高度约为1 m.此次研究有助于对钱塘江涌潮特性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涌潮 BOUSSINESQ型方程 频散 数值模型
下载PDF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的弥散与拖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建明 牛燕雄 +5 位作者 刘海霞 张颖 许冰 牛海莎 刘雯文 杨露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2,共8页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进行探测、识别时,由于受到系统衍射、像差及系统与目标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点目标成像会产生弥散与拖尾现象。以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系统点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目标成像弥散的数学物理模型,...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进行探测、识别时,由于受到系统衍射、像差及系统与目标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点目标成像会产生弥散与拖尾现象。以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系统点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目标成像弥散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系统的衍射、像差造成点目标成像弥散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系统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了单帧积分时间内目标在像平面上拖尾长度的表达式,定量研究了轨道高度、观测角等对拖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像差使目标成像的弥散程度增大,像斑中心强度下降;在成像系统参数及其轨道高度一定的条件下,目标的拖尾长度随着目标轨道高度的降低、观测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星载光电探测 空间点目标 弥散与拖尾 建模与仿真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全局优化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印兴耀 刘博 杨凤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弹性模量变化较大时,通常会因插值而导致模拟误差增大.旋转交错网格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个缺点,因而适合于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但是对于同样大小的网格单元,旋转交错...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弹性模量变化较大时,通常会因插值而导致模拟误差增大.旋转交错网格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个缺点,因而适合于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但是对于同样大小的网格单元,旋转交错网格需要的步长比常规交错网格要大,这会使梯度和散度算子的误差增大因而更易产生空间数值频散.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旋转交错网格与紧致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并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优化,压制数值频散,拓宽波数范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数值频散,且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优化 旋转交错网格 紧致有限差分 数值频散 正演模拟
下载PDF
基于Debye模型的微波无创血糖浓度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敏 肖夏 +1 位作者 宋航 刘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2-100,共9页
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宽频带200 MHz^10 GHz内葡萄糖水溶液的介电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当频率不变时,葡萄糖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单阶Debye模型和二阶多项式被用于拟合各浓度下葡萄糖水溶液介电特性的... 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宽频带200 MHz^10 GHz内葡萄糖水溶液的介电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当频率不变时,葡萄糖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单阶Debye模型和二阶多项式被用于拟合各浓度下葡萄糖水溶液介电特性的测量数据,有效量化了介电特性随浓度和频率的变化关系。基于Debye模型参数建立了三维耳垂色散模型和天线收发结构。仿真结果表明,S_(21)信号与葡萄糖浓度之间在相当宽的频带范围内都保持着稳定的、规律性的响应关系,该响应关系可通过二次多项式表达。基于S_(21)的微波无创血糖检测方法可用于未知血糖浓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无创血糖浓度检测 介电特性 葡萄糖水溶液 Debye模型 色散建模 S_(21)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面波和大地电磁数据一维联合反演算法研究
19
作者 孟锐 吴思远 +3 位作者 朱圣伟 杨晓柳 赵威 祁程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利用快速标量传递算法进行了一维层状模型的地震面波频散曲线正演计算,得到了基阶频散曲线;利用传统方法对一维层状模型进行了大地电磁正演计算,得到大地电磁的视电阻率曲线数据和相位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单独反演... 利用快速标量传递算法进行了一维层状模型的地震面波频散曲线正演计算,得到了基阶频散曲线;利用传统方法对一维层状模型进行了大地电磁正演计算,得到大地电磁的视电阻率曲线数据和相位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得到拟合差分布图来分析两种数据的兼容性并研究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的结果,可以看出地震面波频散曲线和大地电磁数据的联合反演结果较之单方法的反演结果要更加精确,收敛速度更快,两种数据的耦合情况较好,同时联合反演能够有效地限制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地震面波 大地电磁 频散曲线 联合反演 正演
下载PDF
基于定量模拟的恶臭治理技术方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
作者 朱剑秋 陈金胜 +3 位作者 任翔宇 朱晶 楼劼 张志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2-1466,共5页
恶臭治理技术的全面评估可为企业恶臭治理技术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恶臭治理效率、环境改善效果、减污降碳水平与技术经济成本4个维度构建恶臭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该体系基于AUSTAL 2000模型的模拟结果,参考德国异味发生... 恶臭治理技术的全面评估可为企业恶臭治理技术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恶臭治理效率、环境改善效果、减污降碳水平与技术经济成本4个维度构建恶臭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该体系基于AUSTAL 2000模型的模拟结果,参考德国异味发生频率的控制标准定量评估技术方案的恶臭治理效率与环境改善效果,同时兼顾了技术成本以及国家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的政策要求。应用该评估体系对某染料企业备选的“冷凝回用+分子共振”与“高能粒子氧化耦合”恶臭处理工艺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高能粒子氧化耦合”工艺可以在确保喷干尾气恶臭异味治理效果的同时减少企业经济负担,降低能耗。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达标性异味扰民”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污染 扩散模拟 评价指标 恶臭治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