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缪丽珺 邹弯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0-84,共5页
探讨"撤点并校"措施对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保障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撤点并校与非撤点并校农村小学教师心理进行调查分析。撤点并校农村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在总体... 探讨"撤点并校"措施对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保障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撤点并校与非撤点并校农村小学教师心理进行调查分析。撤点并校农村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在总体、男女及班主任与非班主任角度都有因子分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女性及班主任教师角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维度较多。"撤点并校"措施主要对农村小学女性教师及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农村小学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下载PDF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生流向研究——以四川省通江县麻石学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智兴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0-74,共5页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生受政府、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加速流失,并由此引发了山区城乡小学教育进一步失衡、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负担加重、山区农村社会网络被严重"撕裂"等社会问题。就此,基于"就近入学,因地制宜"...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生受政府、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加速流失,并由此引发了山区城乡小学教育进一步失衡、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负担加重、山区农村社会网络被严重"撕裂"等社会问题。就此,基于"就近入学,因地制宜"原则,采用科学推进山区农村小学布局再调整、全面优化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合理构建山区农村优质家庭教育环境等策略,将能改善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生流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而促进教育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山区农村小学 生源流向 教育均衡
下载PDF
对秦巴山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效果的调查——以白河县A镇和洋县B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妮 李红英 黄路阳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3-96,共4页
以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白河县A镇和汉中市洋县B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观法,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在秦巴山区的实际效果。调查显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为"撤点并校",其顺应了农村生源减少的现实,满... 以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白河县A镇和汉中市洋县B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观法,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在秦巴山区的实际效果。调查显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为"撤点并校",其顺应了农村生源减少的现实,满足了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撤并幅度过大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少部分学生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完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路途安全问题四项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农村小学 布局调整 撤点并校
下载PDF
农村教育上移:形成、惯性与反思——以廖原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 潘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38-44,共7页
基于廖原县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分析发现,在农村教育上移趋势的形成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以教育改革带动城区经济繁荣"的政府发展逻辑主导下,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巨大的格局形成,农村学生享受在地化教育... 基于廖原县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分析发现,在农村教育上移趋势的形成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以教育改革带动城区经济繁荣"的政府发展逻辑主导下,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巨大的格局形成,农村学生享受在地化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被动进城求学。2012年后,农村家长的教育需求逐渐发生转变,其"上好学"的教育期待以及诸多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行为,在客观上与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目标达成一致,共同推动着当前阶段的农村教育持续上移。要突破这种结构惯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从"促公平"转到"提质量",推动实现质量维度上的城乡教育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上移 后撤点并校时代 教育需求 城乡教育均衡
下载PDF
“后撤点并校时代”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研究——以四川省通江县麻石学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智兴 赵鹏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0-138,共9页
本文以位于大巴山山区的通江县麻石学区为例,通过田野研究,发现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存在"量高质低"、校际差异明显两大特征。受此影响,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突出,教师内部矛盾加剧,和谐的家校关系遭受重... 本文以位于大巴山山区的通江县麻石学区为例,通过田野研究,发现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存在"量高质低"、校际差异明显两大特征。受此影响,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突出,教师内部矛盾加剧,和谐的家校关系遭受重创。就此,本文提出结合"以课定师"及"以班定师"原则优化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并利用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来完善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激励机制,促进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置无限趋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推动山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撤点并校时代 山区农村小学 师资配置 教育均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