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规则在名医临证经验分析挖掘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文林 赵国平 +1 位作者 陆建峰 李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名医经验中理-法-方-药之间的多重关联关系。方法FP-tree算法。结果症状-方药、症状-证型、药物-证型之间存在许多关联关系。3种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中,补益、理气、调气等功效类... 目的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名医经验中理-法-方-药之间的多重关联关系。方法FP-tree算法。结果症状-方药、症状-证型、药物-证型之间存在许多关联关系。3种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中,补益、理气、调气等功效类药物出现频次较高,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中虚气滞、脾胃湿热等证型出现频次较高。结论基于FP-tree的算法从易理解性方面获得的规则,为脾胃病的名医经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领域的研究依然需要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学方面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 名医经验 脾胃病 频繁模式树算法 分析挖掘
下载PDF
浅谈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被引量:9
2
作者 詹先峰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基于脾胃的病理生理特点,张声生教授形成了其脾胃病发病、治疗及预防调护为一体的学术思想,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发病及治疗两方面介绍和总结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关键词 脾胃病 脾胃观 临床经验 张声生
下载PDF
《金匮要略》脾胃病证辨治思路与规律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蒋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金匮要略》关于脾胃病内容丰富 ,在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内容。其中在辨的目标上主要是辨其“证” ,在辨的方法上主要是辨其八纲属性。在治的原则上遵循着审证求因 ,审因论治 ,包括审病变脏腑、病证属性等 ;其组方用药体现为围绕... 《金匮要略》关于脾胃病内容丰富 ,在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内容。其中在辨的目标上主要是辨其“证” ,在辨的方法上主要是辨其八纲属性。在治的原则上遵循着审证求因 ,审因论治 ,包括审病变脏腑、病证属性等 ;其组方用药体现为围绕主症 ,结合病机 ,以组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脾胃病证 辨治规律
下载PDF
徐进康教授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邝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徐进康教授善用膏方调治脾胃疾病,认为脾胃为秋冬养阴之要。补益脾胃,主张清养;膏方用药脾胃同举,以平为期;病证结合,科学选药。并举膏方医案1例。
关键词 徐进康 膏方 脾胃病 经验
下载PDF
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浅析单兆伟应用“轻清灵动”法辨治脾胃病经验
5
作者 戴恒 孙丽霞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93-796,共4页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义;善用食补,保养正气;轻松怡情,调养起居。清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清肝柔木,调畅脾胃;清心解郁,自我调节。灵法,药用灵活,阴阳平衡;巧用药对,配伍精当;法随证变,药随法参。动法,升降气机,调和上下;中焦补益,运脾为先;遵循周期,动静有时。诊疗脾胃病运用“轻清灵动”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轻清灵动 脾胃病 单兆伟
下载PDF
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浅谈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志敏 刁瑞萍 《天津中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91-493,共3页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 ,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 ,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 ,必须三焦辨证 ,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 ,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 ,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 ,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 ,必须三焦辨证 ,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 ,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辨证论治 三焦辨证
下载PDF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更新 胡鸿毅 +1 位作者 郑红斌 张晓峰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四点 :其一 ,首重审证求因 ,察症细致入微 ;其二 ,精于辨证论治 ,强调健脾补虚 ;其三 ,善调脾胃升降 ,重视胃气存无 ;其四 ,博采中西之长 ,拓宽治疗思路 。
关键词 马贵同 脾胃病 健脾补虚 调脾胃升降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治疗脾胃病中的对立统一思想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旭 张声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38-1740,共3页
基于脾胃两脏的生理病理特性,张声生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常常体现出对立统一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升降、虚实、寒热、燥湿、阴阳这几个矛盾的统一对立关系来阐述张声生教授辨治脾胃病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 脾胃病 对立统一思想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研究简况
9
作者 赵晓 崔丽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阳病,《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的条文有20余条,治疗范围广泛,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兼备八法之变基础,疏气转枢,能畅三焦,达腠理以透其外,能舒胆木、利腑道以安其内,具表里...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阳病,《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的条文有20余条,治疗范围广泛,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兼备八法之变基础,疏气转枢,能畅三焦,达腠理以透其外,能舒胆木、利腑道以安其内,具表里分消之功;发阳气以散寒,行相火以透热,寒热并治;助运机以布真元,开郁结以导邪浊,虚实双调;治疗肝胆病证、肺系病证、妇科病证、肾系病证、脾胃病证等方面疗效良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肝胆病证 肺系病证 妇科病证 肾系病证 脾胃病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浅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洁楠 张琰琨 徐世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qu...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内伤"。以清晰和有序的态度着重介绍了内伤与外感发热的区分方法,内伤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缘由,以及脾胃与众多疾病的关系、用药宜忌和因时节病症不同用药加减的变化等方面,并在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从脾胃论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创立了"甘温除热"思想及诸如补中益气汤、羌活胜湿汤、升阳散火汤等著名方剂,为后人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发展和推动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及从脾胃论治疾病的方法。另外,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脾胃元气,以甘温益气之药,升阳补中,从而治疗多种疾病,值得后世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 “内伤”学说 从脾胃论治 “甘温除热”
下载PDF
梁雪芳教授基于“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佩茹 梁雪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4期48-50,64,共4页
晚期子宫内膜癌(EC)生存率低,复发率高。梁雪芳教授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贯穿晚期EC治疗始终,以健脾益气大法为基,并根据围手术期、放化疗期不同治疗阶段分阶段遣方用药,起到了减毒增效,协同抗瘤之功,从而达到控制复发,延长生存... 晚期子宫内膜癌(EC)生存率低,复发率高。梁雪芳教授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贯穿晚期EC治疗始终,以健脾益气大法为基,并根据围手术期、放化疗期不同治疗阶段分阶段遣方用药,起到了减毒增效,协同抗瘤之功,从而达到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的目的。附1例生存期超过6年、无复发的Ⅳ期EC病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梁雪芳 分阶段辨治 晚期子宫内膜癌 健脾益气 减毒增效 延长生存期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脾胃病举隅
12
作者 许国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采用运脾法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运用心得。
关键词 针药结合治疗 运脾法 泄泻 厌食 疳积
下载PDF
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竹君 王邦才 +3 位作者 包科颖 陈乔 宣王益 邱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47-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王邦才教授对叶天士重要理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发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王邦才教授采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治疗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医相关论述,进一步分析王教授对该理论的阐述和... [目的]探讨王邦才教授对叶天士重要理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发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王邦才教授采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治疗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医相关论述,进一步分析王教授对该理论的阐述和补充,以及运用该理论治疗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的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王邦才教授应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娴熟,结合中焦病理生理特性,兼顾上焦下焦整体的关系,治中焦而得全局,使脾胃运化正常、气机调达。确立治则和方药时注意纳运合宜,着力升降润燥;三因制宜,兼顾环境影响,用药注重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补泄兼施、身心同治。对中风重症脾胃失健,气血两虚上下交病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方用归芍异功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积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病机疑难者,予固护脾胃、扶正祛邪,方用附子米仁败酱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总以脾胃为枢、中洲为要,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强调了"治中焦"的意义,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中焦 理论发微 临床应用 王邦才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脾胃论》发挥到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解读李玉奇教授脾胃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会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李玉奇教授,为我国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工精中医内、妇、儿,尤其擅长脾胃病,精研脾胃病30余载,在国内首先提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本文对李玉奇教授脾胃病临床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并系统分析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之端倪。
关键词 李玉奇 脾胃病 胃脘痈 脾胃论 萎缩性胃炎 学术经验
下载PDF
揿针与浅刺法理论及治疗脾胃系疾病概况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兆山 杨森林 +2 位作者 卢秀玲 陈鸾 陈红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5-77,共3页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quo...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承淡安 脾胃系疾病 十二皮部 卫气 辨证论治 留针 麦粒型揿针 图钉型揿针 久泻 便秘 呕吐 呃逆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形神一体观”的针灸治疗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常宇 马铁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76-79,共4页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无则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随着现代社会心理应激源的不断增多,情志致病越发显著,由此引发的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应予以重视。针灸是中医学传...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无则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随着现代社会心理应激源的不断增多,情志致病越发显著,由此引发的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应予以重视。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被广泛接受。其核心强调“针以治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故本研究基于“形神一体观”与针灸“调神守形”理论,结合古代文献对针灸治疗情志相关性脾胃病进行分析阐述,归纳总结临床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一体观 针灸 穴位 情志 脾胃病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述要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军民 匡清清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实践和文献整理的方法进行病案分析,探讨连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连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气机升降、调和木土和寒热并治,强调祛湿为要、统...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实践和文献整理的方法进行病案分析,探讨连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连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气机升降、调和木土和寒热并治,强调祛湿为要、统筹攻补和久病化瘀,倡导顾护胃气和病证结合。在临证中巧用经方时方,用药轻灵和缓,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连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观点鲜明,辨证深思明鉴,临床经验丰富,值得后学深刻体会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学术思想 连建伟 名医经验 学术传承
下载PDF
药对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涤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中焦脾胃具有腐熟水谷,吸收精微,进而将营养物质上输转送到全身的生理特点。病理上常因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将息失宜,致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使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并存、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 中焦脾胃具有腐熟水谷,吸收精微,进而将营养物质上输转送到全身的生理特点。病理上常因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将息失宜,致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使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并存、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合理应用药对,可增强功效。从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反类相制三方面对脾胃病常用药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脾胃病 同类相须 异类相使 反类相制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玲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在八法理论的指导下,治疗多种复杂性脾胃病,临证用药药味精炼,药量精准,注重寒热温凉、润燥刚柔的搭配,屡有卓效。
关键词 脾胃病 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义超 陈招润 骆超宇 《四川中医》 2019年第7期28-30,共3页
本文旨在分享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经验。从半夏泻心汤方解入手,针对脾胃疾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机,分享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辨证、药物配伍、药物计量大小以及与经方、时方合用的经验。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胃疾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