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年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志 毛青 +1 位作者 王宇明 李奇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树(Tupaia)感染HCV的可能性。方法:用HCVRNA阳性人血清接种10只健康成年Tupaia。观察临床表现;定期检测血清ALT和HCVRNA正、负链;检测肝组织中HCV3种抗原和负链HCVRNA... 目的:探讨成年树(Tupaia)感染HCV的可能性。方法:用HCVRNA阳性人血清接种10只健康成年Tupaia。观察临床表现;定期检测血清ALT和HCVRNA正、负链;检测肝组织中HCV3种抗原和负链HCVRNA;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upaia接种阳性血清后,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10例血清ALT升高,其中3例在28周时仍高于正常;6例肝组织中HCV抗原持续阳性,持续时间大于28周;10例出现急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中4例有慢性肝炎病变。检测4只动物血清的系列标本,HCVRNA均呈间歇性阳性;检测3只动物肝组织负链HCVRNA均为阳性;检测1例动物肝外组织,其中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HCV3种抗原染色阳性信号。结论:HCV能够感染成年Tupaia,并可形成慢性病变,感染率约为60%,慢性病变发生率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疾病模型 树QU
下载PDF
人卵巢上皮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性状的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高国兰 邹春芳 +1 位作者 邹学森 陈文学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为人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诸方面提供理想的在体研究工具。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 3 ,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接种至裸小鼠 ,待肿瘤直径达 0 .8cm~ 1.0cm时 ,将其切下剪成直径为1mm... 目的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为人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诸方面提供理想的在体研究工具。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 3 ,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接种至裸小鼠 ,待肿瘤直径达 0 .8cm~ 1.0cm时 ,将其切下剪成直径为1mm~ 2mm小块 ,再接种至另一裸鼠皮下进行传代。病理组织学检查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 ,并观察染色体特征 ,检测裸鼠血清和肿瘤组织中肿瘤标志物CA12 5、CEA、AFP的浓度。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SKOV 3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并传至第二代 ,原代接种成功率为 69.2 % (2 7/ 3 9) ,鼠间传代移植成功率为 10 0 .0 % ,具备人肿瘤生物学特点 ,但未观察到转移行为。裸鼠血清CA 12 5浓度低 ,但在肿瘤冻融产物中较高。结论 建立的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人卵巢癌特征 ,可用于研究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 ,为卵巢癌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株 SKOV3 动物模型 异种移植 小鼠
下载PDF
角膜交联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兆芹 宋金鑫 +4 位作者 吴洁 潘士印 刘先宁 程燕 肖湘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2-806,共5页
背景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炎症性疾病,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或眼球摘除术.角膜交联术(CXL)是近年来治疗一些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其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面少有研究.目的 观察CXL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和... 背景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炎症性疾病,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或眼球摘除术.角膜交联术(CXL)是近年来治疗一些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其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面少有研究.目的 观察CXL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8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5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10只兔刮除右侧角膜上皮行角膜划痕,涂抹镰刀菌液,然后行异种脱细胞角膜片覆盖,制备真菌性角膜溃疡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测量角膜病灶的直径,并观察角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于CXL治疗后第3、7、14、21、28天分别对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眼行眼前节照相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治疗后4周,收集15只实验兔角膜组织,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角膜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兔右眼造模后3d即可见角膜病灶区灰白色溃疡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局部见豆荚样菌丝.造模后l周角膜溃疡灶加深,范围扩大,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见大量真菌孢子和短棒样菌丝,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层有炎性细胞及前房内渗出.CXL治疗后3、7、14、21 d,CXL治疗组兔角膜上皮缺失范围均小于非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束平均直径分别为(24.6±1.8)、(24.9±1.9)和(43.0±7.4)nm,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5,P=0.00),其中CXL治疗组胶原纤维直径较非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0、5.40,P<0.05),胶原纤维间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而非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正常对照组胶原纤维间少见成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 真菌 角膜溃疡 治疗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胶原纤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定量氧致SD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莉 王惠英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建立可进行定量研究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鼠模型,为今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80%高氧环境下饲养新生7 d的SD大鼠,持续5 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另一组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 目的建立可进行定量研究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鼠模型,为今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80%高氧环境下饲养新生7 d的SD大鼠,持续5 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另一组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鼠龄17 d时处死幼鼠,取眼球做组织切片雪夫高碘酸-苏木素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大鼠玻璃体腔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且管腔扩张。组织切片见实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相连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诱导组平均每张切片为(98.68±10.13)个,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大鼠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相对缺氧有关,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熏洗一号方对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乙酰胆碱酶与Na^+-K^+-ATP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傲霜 陈洪波 张双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一号方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乙酰胆碱酶与Na+-K+-ATP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7d、14d和21d处死,股直肌肌腹组...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一号方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乙酰胆碱酶与Na+-K+-ATP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7d、14d和21d处死,股直肌肌腹组织块取材,常规HE染色,分别观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结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骨骼肌匀浆液Na+-K+-ATP酶改变。结果:⒈HE染色:按优劣排列依次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⒉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着试验观察时间的推移,熏洗一号方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增强,最后接近正常水平,染色均匀,运动终板结构规则,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花纹状结构,与空白组相比(P>0.05);模型组和丹参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⒊骨骼肌匀浆液Na+-K+-ATP结果:术后7d各组Na+-K+-ATP酶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术后21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1),且熏洗一号方组Na+-K+-ATP酶含量最高。结论:熏洗一号方能延缓神经肌肉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MEP)与效应器的变性,改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营养供应、延缓骨骼肌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 疾病模型/动物 乙酰胆碱酯酶 NA^+-K^+-ATP酶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高勤 赫雪飞 +3 位作者 陈志刚 徐静 陆培荣 张学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3-779,共7页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中的闭锁小带蛋白1(ZO-1)对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生有调节作用,能通过紧密连接结构构成有效的生理屏障,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长,但ZO-1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中的闭锁小带蛋白1(ZO-1)对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生有调节作用,能通过紧密连接结构构成有效的生理屏障,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长,但ZO-1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ZO-1在实验性CNV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的方法构建CNV模型,于碱烧伤后2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CNV生长情况,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角膜组织中ZO-1 mRNA的表达.另取鼠龄和性别相匹配同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3个组,均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40 s的方法构建CNV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配制的10 mg/L的ZO-1抗体和0.2% HA配制的5 mg/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重组蛋白点眼1周,每日3次.于实验后2周摘除大鼠左眼角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CNV中的表达,鉴定CNV的形成数目和面积;采用RT-PCR法检测3个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碱烧伤角膜中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4/80、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6G的阳性细胞比例,评价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2周小鼠CNV达高峰;碱烧伤15 s组小鼠轻度、中度、重度CNV的眼数分布明显少于碱烧伤4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2,P=O.049);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小鼠角膜中Z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04和1.1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7,P=0.01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ZO-1抗体干预组和HIF-1α阳性对照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数多于0.2% 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590、-226.820,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新生血管 碱烧伤 角膜 动物模型 BALB C小鼠
下载PDF
眼缺血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鑫(综述) 谢国丽(审校) 王艳玲(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OI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眼部及全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OI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眼部及全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近年来关于OIS的实验研究成为探讨该病诊断和治疗的热点与焦点,建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OIS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了较大进展,就该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各种模型优缺点的比较及其相关技术的展望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阻塞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力 李春艳 +3 位作者 张海涛 马秀梅 徐晓燕 张晓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缝合组和黏合组,用15°角膜穿刺刀在角膜非瞳孔区形成V字形、总长度为6 mm的角膜全层穿通伤,缝合组和黏合组分别用10-0缝线对位间断缝合3~5针或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治疗,每只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比较2个组手术时间,并对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3、8周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评估2个组伤口的愈合修复情况。 结果黏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48±0.48)min,显著低于缝合组的(7.77±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P〈0.01)。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快且平整。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规则,炎症反应轻,无新生血管形成;而缝合组纤维排列不整齐,缝线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重,术后3周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 结论与传统缝线相比,采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的方法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刺激小、炎症反应轻、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规则、无新生血管形成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缝线 全层角膜穿通伤 动物模型 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
下载PDF
新型生物肽GC31对脂多糖诱导的非特异性角膜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邵品 金慧昳 +2 位作者 杨晓璐 夏欣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1-796,共6页
背景 人体血栓调节蛋白中筛选的生物肽GC31具有天然抗炎活性,相比传统的眼部抗炎药物具有优势及临床转化价值,但目前对其具体的抗炎价值评估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GC3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非特异性角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按... 背景 人体血栓调节蛋白中筛选的生物肽GC31具有天然抗炎活性,相比传统的眼部抗炎药物具有优势及临床转化价值,但目前对其具体的抗炎价值评估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GC3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非特异性角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个组.用于角膜基质内注射10 μl LPS(2g/L,溶于PBS)的方法诱导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模型,角膜中央出现云雾状混浊为造模成功,然后于GC31低剂量组、GC31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大鼠结膜下分别注射125 μg GC31、250 μg GC31和250 μg地塞米松(均溶于25 μlPBS),PBS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式注射PBS,而空白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注射后24 h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炎症表现,并按照Anand的标准进行炎症评分,然后摘除大鼠眼球,对角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中核因子-KB(NF-KB) p65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蛋白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TNF-α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GC31低剂量组、GC31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238,P=0.000),其中GC31高剂量组大鼠角膜炎症评分为1.85±0.36,明显低于模型组的2.9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0),地塞米松组大鼠角膜炎症评分为1.28±0.36,低于GC31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1,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GC31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角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GC31低剂量组、GC31高剂量组以及地塞米松组大鼠角膜组织中NF-κB p65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大鼠减少;ELISA法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治疗 人体血栓调节蛋白 活性生物肽GC31 炎性因子 动物模型 抗炎药物 脂多糖
下载PDF
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正培 陈钦元 +4 位作者 佘振钰 陈荣家 徐格致 胡宝洋 周国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 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方法 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17只暴露于75%氧浓度环境下饲养持续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饲养;17只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目的 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方法 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17只暴露于75%氧浓度环境下饲养持续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饲养;17只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视网膜组织切片用CD3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持续高浓度氧使幼鼠视网膜血管收缩、分支闭塞、中央部可见灌注降低,相对低氧使视网膜血管扩张、增生。组织切片可见正常对照组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目<1个,给氧组平均24个/切片,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经用CD31抗体处理后显示内界膜玻璃体面细胞染色阳性。结论 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合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 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赖伏英 方芳 +3 位作者 孙黎 何群 陈朝晖 方云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应用抗血小板血清造成豚鼠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 ,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11(rHuIL 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rHuIL 112 0 0 ,10 0 ,5 0 μg·kg-1均可明显升高豚鼠的血小板计数 ,增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 应用抗血小板血清造成豚鼠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 ,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11(rHuIL 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rHuIL 112 0 0 ,10 0 ,5 0 μg·kg-1均可明显升高豚鼠的血小板计数 ,增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U Meg)细胞集落数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rHu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1 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骨髓 动物疾病模型 豚鼠
下载PDF
冬菊利咽合剂对慢性咽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永旗 王志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9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冬菊利咽合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理学和超微结构等方法,在小鼠和家兔不同病理模型上观察冬菊利咽合剂的抗炎作用以及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结果在小鼠的二甲苯致耳廓水肿模型上,... 目的探讨冬菊利咽合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理学和超微结构等方法,在小鼠和家兔不同病理模型上观察冬菊利咽合剂的抗炎作用以及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结果在小鼠的二甲苯致耳廓水肿模型上,冬菊利咽合剂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耳廓水肿明显减轻;在家兔慢性咽炎动物模型上,冬菊利咽合剂处理组动物咽部血管扩张瘀血、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增生和腺体分泌情况明显轻于造模组。结论冬菊利咽合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咽部炎症病理改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菊利咽合剂 慢性咽炎 疾病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高脂饲料对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模型制备情况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张炳杨 李永清 +1 位作者 马万山 逯素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期1-4,61,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高脂饲料在C57/BL6J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模型制备过程中的效果差别,以期为更好的制备C57/BL6J小鼠肥胖和IR模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雄性C57/BL6小鼠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基础组,喂食国内A公司啮齿...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高脂饲料在C57/BL6J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模型制备过程中的效果差别,以期为更好的制备C57/BL6J小鼠肥胖和IR模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雄性C57/BL6小鼠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基础组,喂食国内A公司啮齿动物基础饲料;模型1组,喂食国内A公司生产的啮齿动物高脂饲料(HFD-A组);模型2组,喂食美国Research Diets生产的啮齿动物高脂饲料(HFD-R组)。至饲养12周比较组间体重、血脂指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和胰岛素耐量(IPITT)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三组动物体重均逐渐上升,至饲养12周基础组平均体重为(31.78±1.36)g,HFD-A组为(41.56±167)g,HFD-R组为(46.38±1.98)g,差异显著(P<0.05);至饲养12周时,HFD-A组和HFD-R组肥胖模型成功率均为100%(12/1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础组比较,HFD-R组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游离脂肪酸(NEFA)等多项指标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D-A组仅Glu和LDL升高显著(P<0.05)。与基础组比较,HFD-R组的IPGTT和IPITT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P<0.05),而HFD-A组虽有升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高脂饲料均能够在饲养12周时成功制备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但是只有HFD-R组达到了IR模型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饲料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动物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三种不同疗法对表阿霉素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敬雪明 李芸 +1 位作者 罗万红 李逸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6期1509-1510,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疗法对表阿霉素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两种表阿霉素外渗动物模型(模型Ⅰ为单纯表阿霉素外渗,模型Ⅱ为表阿霉素外渗伴局部组织瘀血),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对照性研究,局部损伤组织分...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疗法对表阿霉素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两种表阿霉素外渗动物模型(模型Ⅰ为单纯表阿霉素外渗,模型Ⅱ为表阿霉素外渗伴局部组织瘀血),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对照性研究,局部损伤组织分别用云南白药加50%乙醇湿敷(A疗法);50%的硫酸镁湿敷(B疗法);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对局部损伤组织环形封闭(C疗法);对照组未给任何治疗者,并进行肉眼和组织学观察。结果4组间观察第2天损伤组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7天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消退,以云南白药加50%乙醇湿敷组为优,50%的硫酸镁湿敷对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模型Ⅰ)有较好疗效,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环形封闭对表阿霉素外渗伴局部组织瘀血的疗效较好,模型Ⅱ的病情、组织修复难度重于或大于模型Ⅰ。结论临床处理表阿霉素外渗应根据局部组织损伤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渗 表阿霉素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