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梅忠 刘亮 高让礼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2,共4页
以西部矿山开发为研究对象,简述了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其特点简要论述了西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4要素,即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特性。通过建立二层评价模型,在确定了评价因素集和具体评价因子前提下,采用模... 以西部矿山开发为研究对象,简述了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其特点简要论述了西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4要素,即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特性。通过建立二层评价模型,在确定了评价因素集和具体评价因子前提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被引量:39
2
作者 徐新良 江东 +1 位作者 庄大方 邱冬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99-5908,共10页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多种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综合分析技术,从地表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以及消、杀、灭...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多种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综合分析技术,从地表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以及消、杀、灭药剂等几个方面,对受灾的汶川等36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预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面积为190.86km2,占灾区总土地面积的0.19%;灾区林、草地预计受损164.96km2,占灾区林、草地总面积的0.22%;灾区农田预计毁坏57.77km2,占灾区农田总面积的0.29%,受损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灾区发生河道阻塞34处,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北段的平武、北川、江油、青川、茂县等山体大量滑坡的县市;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生活区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44km2,受损林地面积比例为0.28%,给大熊猫的取食造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生态环境 评估 遥感
下载PDF
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和生 赵勤正 王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97-100,共4页
对由于采矿而引起的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采矿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矿区 治理措施
下载PDF
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宋连春 杨兴国 +1 位作者 韩永翔 白虎志 《干旱气象》 2006年第2期63-69,共7页
根据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近50 a年甘肃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针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气象与生态问题,提出了适应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适应对策
下载PDF
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运泰 滕吉文 张中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指出 2 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全球性的研究计划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提供了有关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深层过程和空间... 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指出 2 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全球性的研究计划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提供了有关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深层过程和空间信息 ,扩大了人类对地球整体研究的视野 ,激励了对空间和地球 (包括大陆和海洋 )以及生态环境之间耦合的研究 ,并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了 2 1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认为 2 1世纪的地球物理学必将担负起地球科学中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的先导角色。在深化对地球本体和日地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 ,量化地球内部各圈的耦合和深部物质状态及物质组成的错综组构 ,解决水、资源、环境 (包括空间资源环境 )等问题中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地球科学 资源 能源 灾害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土洞穴的环境灾害效应 被引量:25
6
作者 彭建兵 李喜安 +2 位作者 孙萍 陈志新 范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黄土洞穴的地质灾害效应以及环境变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黄土洞穴工程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规律及其第四纪以来的地质环境变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洞穴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下载PDF
浙江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唐增才 袁强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水文气候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简述了浙江地质灾害的发生背景,并进一步论述了浙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时空分布 浙江
下载PDF
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明卫 韩宇平 +1 位作者 严登华 张小丽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灾害链及多灾种协同演进定量研究亟待深入、特大干旱对养分循环与生态过程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认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方面的整体研究框架尚未确立,相应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也远未形成。建议未来着重研究特大干旱次生灾害的深层链式结构和复杂能量传递问题,有效揭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与多灾种协同演进机制,进一步阐明特大干旱对水文生态过程和地表环境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干旱 次生灾害 灾害链 极端气候 全球变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目标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结合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 ,分析我国当前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利建设的要求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 10大目标 :至 2 0 2 0年 ,...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结合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 ,分析我国当前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利建设的要求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 10大目标 :至 2 0 2 0年 ,全国总用水量为 6 5 0 0亿m3;水旱灾害损失占GDP的比例降为 2 0 %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降为 6 0 % ;城乡供水普及率达 75 %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75 %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 6 5 % ;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程度达 70 % ;万元GDP用水量为2 0 0m3;水管理信息化水平达 80 % ;大、中专以上学历水管理人员比例达 80 % .综合实现程度达7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灾 旱灾 防洪 供水 水土流失 水质 生态环境 小康社会
下载PDF
广东滑坡灾害的地质环境与致灾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瑞华 孙宁 唐光良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各类风化壳进行综合调查,根据碎屑岩、块状岩、变质岩的风化壳发育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概述了广东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层岩性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矿物成分与滑坡的关系,叙述了滑坡的形... 对各类风化壳进行综合调查,根据碎屑岩、块状岩、变质岩的风化壳发育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概述了广东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层岩性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矿物成分与滑坡的关系,叙述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暴雨和人类活动是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24h降雨量达到100-250mm,降雨强度50-70mm/h为引发滑坡的降雨量临界值,大于该临界值的雨量和雨强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小于该临界值时引发滑坡的概率较低。该临界值可在全省不同的降雨区域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滑坡灾害监测和预警时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滑坡灾害 地质环境 致灾因素
下载PDF
赣州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珂 彭红霞 +3 位作者 梁峰 黄长生 马舒慧 丘卓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33-39,共7页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开展了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孕育、形成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南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岩性较脆弱、地面变形严重的低山丘陵区;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以及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该市的防灾救灾、人类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孕灾环境 赣州市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在自然灾害中的“脆弱性”问题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海山 乌云达赖 孟克巴特尔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5-109,137,共6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脆弱性"是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历史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时常被引用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脆弱性"特点"证据...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脆弱性"是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历史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时常被引用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脆弱性"特点"证据"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近半个多世纪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得出草原畜牧业的"脆弱性"及其经济损失主要不在于天灾,而在于人祸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脆弱性 自然灾害 地理环境 内蒙古
下载PDF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经武 彭珂珊 王娟 《南昌水专学报》 1999年第2期29-36,共8页
对近几年发生的洪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控制水土流失,良化生态环境,扼制洪灾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陕北气象灾害与生态环境治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杜继稳 王小宁 +2 位作者 雷向杰 鲁渊平 袁君健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1期71-77,83,共8页
通过分析陕北气象灾害与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发现 ,陕北干旱、暴雨、冰雹和大风沙尘暴灾害是在天气气候条件同生态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森林、草原。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生态环境 陕北地区 干旱 暴雨 冰雹 沙尘暴
下载PDF
采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和生 郭坚 候满柱 《煤矿环境保护》 2000年第2期45-48,共4页
根据开采沉陷学的原理,对由于采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及表现形式作了详细阐述,以及由此对矿区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影响 矿区 采矿活动 开采沉陷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彭安玉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明清时期,黄、淮洪水屡屡倾泻苏北里下河。水走沙停,里下河地区的河湖港汊日趋淤塞,并最终导致射阳湖的消失。里下河自然环境亦因此而完成了从泻湖到平畴的巨大变迁,而自然环境的变迁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灾的肆虐性。水灾与自然环境变迁交... 明清时期,黄、淮洪水屡屡倾泻苏北里下河。水走沙停,里下河地区的河湖港汊日趋淤塞,并最终导致射阳湖的消失。里下河自然环境亦因此而完成了从泻湖到平畴的巨大变迁,而自然环境的变迁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灾的肆虐性。水灾与自然环境变迁交相作用,将里下河引入赤贫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里下河 水灾 自然环境 变迁
下载PDF
威远县地质灾害生成特点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显彬 雷文明 罗永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理较发育的边坡、有软弱层分布的地层、海拔高程在320—700m的低山、深中丘区、威远背斜南东翼,及人类工程活动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较频繁的地段。灾害规模小,险情小,危害程度为轻到中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的暴雨期。针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特征,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共确定62处受灾害威胁需避险搬迁的农户183户计710人,灾害点治理13处、监测预警114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诱发因素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海家 张永兴 张建华 《重庆环境科学》 2000年第6期22-25,共4页
基于新重庆的山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该区山地灾害大量的综合调研资料,对境内主要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归纳;对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关键词 山地灾害 山地环境 重庆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宛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由于人口增加 ,经济建设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需水量也日益增长。中国水资源紧缺 ,而水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及水污染的修复技术的探讨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文中叙述了中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 由于人口增加 ,经济建设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需水量也日益增长。中国水资源紧缺 ,而水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及水污染的修复技术的探讨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文中叙述了中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 ,提倡节约用水 ,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 ,提高单位水资源的投入产出率 ,开发节水型农业体系。建议以流域为单位 ,实行统一管理调配 ,利用地下水开采所腾出库容 ,拦蓄洪水及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灌地下 ,以减少灾害 ,增加水资源量。文中还综述了地面水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海水古咸水入侵 ,酸雨影响地下水水质及垃圾堆放场下淋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探讨了用絮凝沉淀、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工艺、膜分离技术及高浓度有机有毒废水等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修复技术 ;探讨了对地下水中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溶解有机物、硬度、三氮的截、坝、投、抽、排等的修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水环境 修复技术 水污染 水资源 地下水 污水回灌
下载PDF
高地温隧道灾变机制与灾害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平业 卜墨华 +2 位作者 张鹏 李清波 何满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1-1581,共21页
随着隧道工程向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高地温成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之一。从高地温隧道的主要灾害形式、分类分级标准和灾害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高地温主要致灾形式包括导致隧道内部... 随着隧道工程向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高地温成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之一。从高地温隧道的主要灾害形式、分类分级标准和灾害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高地温主要致灾形式包括导致隧道内部湿热环境、加剧隧道围岩变形与破坏和诱发隧道支护结构失效。已有地下工程的热害分类分级标准主要以围岩温度和隧道内环境温度为依据,重点考虑高地温造成的热环境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忽略了高地温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影响,且未能考虑高温涌水。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调控技术包括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和人工制冷降温技术,探索适合高温环境的支护结构形式、技术与材料是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和预防支护结构失效的主要途径。西南地区是我国面临高地温灾害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超高岩温、高温涌水、超长距离通风和高原高寒气候等特征,综合考虑该地区高地温诱发的灾害类型,提出以干热型和水热型为两大类的高地温隧道热害分类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症下药,分类防治”的高地温隧道热害防控原则,探索了西南地区极端高地温隧道灾害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地温 灾变机制 灾害控制 湿热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