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志强 王静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灾 灾害系统 灾害链 承灾体脆弱性 灾情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加林 张殿发 +2 位作者 杨晓平 童亿勤 张忍顺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的必然结果,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灾害,威胁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潮滩湿地减少、涵闸废弃、洪涝灾害加剧、海堤破坏、海水入侵...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的必然结果,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灾害,威胁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潮滩湿地减少、涵闸废弃、洪涝灾害加剧、海堤破坏、海水入侵等灾害效应及研究现状,提出当前海平面上升灾害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灾害效应 全球变暖 灾害评估
下载PDF
大型LNG接收站泄漏事故灾害效应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志寰 李成兵 周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3,共9页
LNG接收站的储运介质主要是液化天然气,由于其具有易泄漏、易挥发扩散等特性,泄漏形成的可燃蒸气云团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分析并预测接收站LNG泄漏事故产生的灾害效应,可以为LNG接收站选址、布局设计和事故灾害预防提供参考... LNG接收站的储运介质主要是液化天然气,由于其具有易泄漏、易挥发扩散等特性,泄漏形成的可燃蒸气云团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分析并预测接收站LNG泄漏事故产生的灾害效应,可以为LNG接收站选址、布局设计和事故灾害预防提供参考。为此,利用FLACS软件,根据国内某大型LNG接收站的现场布局建立LNG泄漏扩散三维预测模型,采用相对偏差率对不同风速、风向和围堰高度条件下的LNG泄漏扩散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预测了接收站LNG泄漏事故产生的灾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0 s的扩散时间内,LNG泄漏扩散呈现重力沉降特点;②定量分析了泄漏点位置对国内某拥有5个储罐的大型接收站LNG泄漏与扩散效应的影响,确定3号储罐泄漏造成的灾害效应影响最大;③围堰高度对LNG气云爆炸灾害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风速和风向,而风向对LNG气云窒息灾害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围堰高度和风速;④发生泄漏事故意外点火爆炸,热辐射死亡最大半径为170.1 m,三度烧伤最大半径为213.7 m,二度烧伤最大半径为261.7 m,一度烧伤最大半径为370.1 m,其气云团覆盖的范围基本是死亡区,人员重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 泄漏 可燃气云 扩散 爆炸 灾害效应 FLACS 三维预测模型
下载PDF
湖南2008/2011年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与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姚蓉 许霖 +2 位作者 张海 姚倩 李巧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79,91,共6页
针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和2011年1月1-23日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对交通、电力影响情况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揭示了两次过程的强度和造成灾情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的... 针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和2011年1月1-23日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对交通、电力影响情况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揭示了两次过程的强度和造成灾情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的能力,为暴雪冰冻灾害防御提供经验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天气学成因 灾害影响 对比分析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北省2008年7月20—23日暴雨洪涝特征及灾害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正洪 李兰 +5 位作者 刘敏 向华 邵末兰 韦惠红 毛以伟 王海军 《暴雨灾害》 200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全省76个气象台站中,共有13站过程雨量≥150.0 mm,35站次暴雨,10站次大暴雨,襄樊22日降水量达293.9 mm,为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其中4县市为严重洪涝,7县市为较重洪涝,12县市为一般洪涝,9县市出现了渍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汛限水位;最后给出了灾害损失、城市渍涝、山洪、地质灾害和雷击事件的统计数据及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涝 重现期 灾害影响
下载PDF
黄土潜蚀机理及其致灾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卜平 朱兴华 +3 位作者 成玉祥 张智锋 孙恒飞 蔡佳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41-52,共12页
黄土潜蚀指地表水沿黄土大孔隙、节理裂隙等优势渗流通道饱水入渗时对黄土产生的渗透潜蚀、冲刷搬运及浸水湿陷作用。黄土由于水敏性、结构面发育、优势渗流等特点,导致黄土地区潜蚀广泛发育,且黄土潜蚀具有显著的致灾效应,使得潜蚀诱... 黄土潜蚀指地表水沿黄土大孔隙、节理裂隙等优势渗流通道饱水入渗时对黄土产生的渗透潜蚀、冲刷搬运及浸水湿陷作用。黄土由于水敏性、结构面发育、优势渗流等特点,导致黄土地区潜蚀广泛发育,且黄土潜蚀具有显著的致灾效应,使得潜蚀诱发的黄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研究愈发复杂。文章首先梳理了黄土潜蚀的基本概念,在总结黄土潜蚀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潜蚀的成因机理,延伸了黄土潜蚀致灾效应的基本内涵。最后根据黄土潜蚀研究现状,对未来黄土潜蚀研究作了简要展望,指出今后需更加重视黄土潜蚀在黄土地质灾害链中关键链接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章针对黄土地区潜蚀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旨在为后续的黄土潜蚀致灾效应研究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潜蚀 节理裂隙 优势渗流 水-土耦合 致灾效应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及灾害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施斌 刘春 +1 位作者 王宝军 赵理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7-1173,共7页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高,城市热岛效应(UHIE)及其带来的各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范围内的大气部分,对于它对城市赖于存...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高,城市热岛效应(UHIE)及其带来的各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范围内的大气部分,对于它对城市赖于存在的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很少,而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及其灾害效应常被忽视。从UHIE与城市地下土体工程性质间的关系出发,介绍了UHIE的成因和发展程度,剖析了城市环境中的土体与自然环境中土体的差别以及UH-IE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方式,初步分析了UHIE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灾害效应。分析成果对于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的工程性质变化及其灾害效应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土体 工程性质 灾害效应
下载PDF
强震山区地震诱发滑坡发育规律与易发性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永威 徐林荣 +2 位作者 张亮亮 陆志强 苏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60-1976,共17页
强震山区地形陡峭,植被茂盛,使同震滑坡“点多面广”,难以探测,为灾害防控带来困难.滑坡易发性评估能够预测灾害空间分布.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数据源有限、数据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难以获取准确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及难以掌握复杂孕灾环境... 强震山区地形陡峭,植被茂盛,使同震滑坡“点多面广”,难以探测,为灾害防控带来困难.滑坡易发性评估能够预测灾害空间分布.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数据源有限、数据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难以获取准确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及难以掌握复杂孕灾环境下滑坡发育特征.鉴于此,通过多源监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深度学习方法,分析同震滑坡的发育规律,探究滑坡的地震响应机制,并进行滑坡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地震通过影响地形地貌的应力场及岩土体结构对地震波的地震响应的作用,使同震滑坡表现不同形式的发灾效应(如锁固段效应、微地形效应和地层倾向效应等);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深度学习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易发性评价结果(AUC值分别为0.901和0.865),CNN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DNN模型.两模型精度都较高,均能较为准确识别潜在的滑坡区域;极高和高滑坡易发性区域广泛分布于丹祖沟等13条沟道中,这些沟道在暴雨下更容易发生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规律 深度学习 滑坡易发性 发灾效应 灾害地质.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圈-岩体松动圈-地表冻融圈-工程扰动圈互馈灾害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建兵 张永双 +2 位作者 黄达 王飞永 王祚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99-3114,共16页
青藏高原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变形的本质是地球圈层作用,地壳浅表关键带圈层作用研究是探索持续构造变形与浅表响应、巨灾孕育机制的关键.在简要分析青藏高原圈层作用动力背景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视角,将地壳浅表关键带划分为四类圈层:... 青藏高原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变形的本质是地球圈层作用,地壳浅表关键带圈层作用研究是探索持续构造变形与浅表响应、巨灾孕育机制的关键.在简要分析青藏高原圈层作用动力背景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视角,将地壳浅表关键带划分为四类圈层:构造变形圈、岩体松动圈、地表冻融圈和工程扰动圈,并分析研究了圈层岩土体变形破坏形式、圈层岩体稳定状态与工程安全性、圈层灾害行为与机制.研究表明,四类圈层的互馈作用深刻影响着不同尺度地质体的稳定性和灾害动力学机制.即:板块构造动力作用形成构造变形圈,制约区域地质体稳定性,控制灾害的孕育;高原隆升动力形成岩体松动圈,制约工程地质体稳定性,控制灾害的形成;气候变化动力形成地表冻融圈,制约工程岩土体稳定性,控制灾害链的演化;人类工程营力形成工程扰动圈,制约工程结构体稳定性,控制工程灾变发生.下级圈层对上级圈层具有包容性,且自下而上存在递进演化规律,使得岩体结构更加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及灾害效应更加显著.上述认识为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安全风险防范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圈层作用 灾害效应 重大工程 地质安全 工程地质
原文传递
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与灾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敏 岳大鹏 +1 位作者 赵景波 王晓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90-98,共9页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变化、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1)1963~2017年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只有持续湿期呈显著下降趋势。(2)持续湿期和年降水量在1975年发生突变,强降水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在1975年、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3年发生突变,持续干期、日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份不明显。(3)各极端降水指数存在2~5 a、6~9 a、15~18 a的周期变化。(4)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除持续干期和持续湿期外,其余7个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东南地区及胶东半岛南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中及鲁西北的部分地区。(5)旱涝灾害变化空间分布与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北部和胶东半岛持续干期明显增加,旱灾也呈增加趋势;西北部及中部山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洪涝灾害也在加剧。极端降水导致该区干热风灾害总体减少,但是该区部分地区未来发生干热风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山东省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周期变化 灾害效应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通用CFD软件的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成兵 王亚洲 +1 位作者 李春兴 肖国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86-2294,共9页
针对FLACS、FLUENT和CFX等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LNG泄漏与扩散时难以准确获取LNG蒸发率的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热传导和热对流效应,建立了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给出了定量计算LNG泄漏后的瞬时蒸发率的方法。将LNG液池... 针对FLACS、FLUENT和CFX等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LNG泄漏与扩散时难以准确获取LNG蒸发率的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热传导和热对流效应,建立了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给出了定量计算LNG泄漏后的瞬时蒸发率的方法。将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引入FLACS软件,对无障碍和有障碍环境条件下的LNG泄漏与扩散的Burro试验和Falcon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采用重气扩散模型有效性评价标准与方法,验证了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在LNG泄漏与扩散的数值计算中的有效性。将LNG液池泄漏蒸发模型应用在LNG加注站泄漏的案例分析中,较为真实地模拟在加注站复杂环境条件和气象条件下的液态LNG泄漏与扩散问题,根据可燃易爆气云和窒息气云的空间分布情况对加注站LNG泄漏后的灾害效应进行了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LNG 液池蒸发模型 蒸发率 灾害效应
下载PDF
舟曲断裂带滑坡灾害效应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富赟 周小龙 +1 位作者 火飞飙 张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80-89,共10页
舟曲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断裂带滑坡活动频繁,危害巨大。文章在综合遥感、变形监测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灾害效应,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表明:(1)断裂带滑坡形态上主要为长条形和簸箕形;滑... 舟曲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断裂带滑坡活动频繁,危害巨大。文章在综合遥感、变形监测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灾害效应,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表明:(1)断裂带滑坡形态上主要为长条形和簸箕形;滑体、滑床一般为板岩、千枚岩碎块石组成,滑带土为含砾黏土;滑坡具有多级、分块活动特征且块体差异性滑动特征显著;滑坡一般为慢速滑动,具有蠕滑特征;滑坡具有降雨敏感性特征,深层滑坡对降雨响应有明显的滞后性。(2)断裂带滑坡的成灾模式主要为慢速滑动过程中的蠕滑拉裂效应和冲击推挤效应,滑动后的堵江淹没效应、挤压侵蚀效应,以及社会影响效应等。(3)断裂带滑坡规模较大,地层破碎,治理条件差,工程治理措施难以奏效。但其突发性不强,应以管防为主,宜采取用地管控、监测预警、避险搬迁等防治措施,慎用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滑坡 特征 灾害效应 对策
下载PDF
漂木对泥石流输移过程影响试验研究
13
作者 谢湘平 王小军 +1 位作者 李忠丽 赵神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9-189,共11页
泥石流搬运大量漂木造成严重危害。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水力型泥石流搬运漂木并经缝隙坝调控的整个输移过程,分析了漂木长度、漂木量对泥石流输移过程及缝隙坝调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漂木长度对泥沙启动、缝隙坝过流模式和堵塞... 泥石流搬运大量漂木造成严重危害。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水力型泥石流搬运漂木并经缝隙坝调控的整个输移过程,分析了漂木长度、漂木量对泥石流输移过程及缝隙坝调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漂木长度对泥沙启动、缝隙坝过流模式和堵塞特征有重要影响。随着漂木长度增大,泥沙启动率逐渐减小,稳定的漂木对泥沙具有锚固作用。当漂木长度L_(w)与缝隙坝开口宽度b的比值L_(w)/b<1.0时,漂木对缝隙坝泥沙拦截率及坝后泥沙堆积体中影响不大。当1.0<L_(w)/b<1.5时,漂木在缝隙坝处产生轻微堵溃现象,不形成稳定堵塞体。泥沙拦截率随着L_(w)/b的增大而增大,L_(w)/b≥1.5时,易形成稳定的漂木堵塞体。缝隙坝泥沙拦截率可达90%以上,坝后堆积体回淤纵坡显著减小,靠近坝体的堆积体粗化现象明显,中值粒径随着L_(w)/b的增大而增大。漂木相对体积V_(w)/V_(s)>0.05时对上述过程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漂木的影响及缝隙坝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漂木 泥沙输移过程 缝隙坝 调控效果 泥沙 滑坡 灾害效应
下载PDF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从技术的推进到思想的拓展
14
作者 张耿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1,共6页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早期量化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观点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后续研究中,这一领域在技术和思想上不断推进,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早期量化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观点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后续研究中,这一领域在技术和思想上不断推进,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福利成本 增长效应 危机效应
下载PDF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冻融灾害效应及其平均温度预测
15
作者 邹宝平 牟军东 +4 位作者 罗战友 邓沿生 董涛 范秀江 易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冻结法因具有施工方便、强度高、防水效果好及对土体扰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获得广泛应用。冻结壁平均温度作为衡量冻结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解析公式求解较为复杂,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应用。建立了包括冻结管断裂灾害... 冻结法因具有施工方便、强度高、防水效果好及对土体扰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获得广泛应用。冻结壁平均温度作为衡量冻结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解析公式求解较为复杂,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应用。建立了包括冻结管断裂灾害、隧道收敛变形灾害、冻结帷幕收敛变形灾害、冻结帷幕透水灾害和融沉灾害的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冻融灾害链式效应机制,并考虑多种布管方案,采用冻结壁平均温度等效梯形法建立完整数据集,利用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特征,建立能同时预测单排、双排和多排(n>3)布管形式下冻结壁平均温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数据集构建的冻结壁平均温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有效地反映不同冻结管布置参数和冻结壁厚度等参数与冻结壁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冻结壁平均温度均随冻结管排数和冻结壁厚度增大而逐渐降低,随盐水温度、冻结管间距和排距增大而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壁 平均温度 冻融灾害效应 联络通道 地铁
下载PDF
深井开采高温热害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娟 邢茂 《山西煤炭》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深井热害效应是煤矿开采中制约着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需对深井热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行。
关键词 深井 热害效应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高架交通工程场地效应震害防御探讨
17
作者 彭承光 李运贵 《华南地震》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分析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场地振动、地面破裂、地基失效和边坡破坏等震害效应令高架交通工程的墩桩基础产生位移、下沉、变形、折断,进而导致高架线路交通工程遭到破坏的实况,提出了一些基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高架线路场地地震... 通过分析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场地振动、地面破裂、地基失效和边坡破坏等震害效应令高架交通工程的墩桩基础产生位移、下沉、变形、折断,进而导致高架线路交通工程遭到破坏的实况,提出了一些基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高架线路场地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与工程地震勘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交通工程 场地地震效应 桩基 工程地震勘测 震害防御
下载PDF
矿山小流域地质环境灾害链及系统治理技术研究——以豫西小秦岭地区金矿开采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郭付三 袁巧红 +1 位作者 殷坤龙 周春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6-152,158,共8页
介绍了河南豫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指出该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存在的不足,阐明了地质环境灾害之间的链式关系,利用系统治理的思想,通过以流域治理的方案代替逐个矿山治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 介绍了河南豫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指出该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存在的不足,阐明了地质环境灾害之间的链式关系,利用系统治理的思想,通过以流域治理的方案代替逐个矿山治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河南豫西灵宝秦岭金矿枣乡峪乱石沟为例,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矿渣堆灾害以及由矿渣堆失稳形成碎屑流在空间上逐级影响形成矿山地质灾害链。从灾害链效应出发,采用流域系统治理方案,运用拦渣墙、废渣清运、排水工程等措施,使枣乡峪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充分改善。这一治理思路和方案可为其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灾害链效应 流域治理 系统治理 碎屑流
下载PDF
四论灾害防御能力的基本定义与特征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从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灾害耦合效应和复杂灾害事件,综合阐述了灾害风险科学角度下的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首先阐述了灾害系统与灾害防御能力的关系,概述了... 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从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灾害耦合效应和复杂灾害事件,综合阐述了灾害风险科学角度下的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首先阐述了灾害系统与灾害防御能力的关系,概述了灾害系统的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特征及进展,分析了孕灾环境防御能力建设、致灾因子防御能力建设和承灾体防御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随后论述了灾害系统耦合效应下的灾害防御能力特征,认为灾害系统要素耦合和过程耦合是灾害影响放大的途径,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就是要优先实现零耦合和完全消减耦合,规避部分增长耦合和完全增长耦合。最后从复杂灾害事件出发,概述了灾害群、灾害链和灾害遭遇的特征,分析了灾害群防御能力建设、灾害链防御能力建设和灾害遭遇防御能力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复杂灾害事件防御能力建设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系统 灾害耦合效应 灾害防御能力 灾害群 灾害链 灾害遭遇
下载PDF
灾害系统视角下的灾害耦合效应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灾害耦合效应是灾害风险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与复杂灾害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该文首先从词源角度阐述了“耦合”的内涵,提出了灾害耦合效应的概念,对比了灾害耦合与灾害叠加的差异,阐述了灾害耦合效应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和目... 灾害耦合效应是灾害风险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与复杂灾害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该文首先从词源角度阐述了“耦合”的内涵,提出了灾害耦合效应的概念,对比了灾害耦合与灾害叠加的差异,阐述了灾害耦合效应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和目的性特征。其次从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灾害系统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及演化过程与灾害耦合效应的联系,提出灾害耦合效应具有灾害形成要素耦合和灾害演化过程耦合,并探讨了两种耦合内在的特征及两者互动作用。再次从复杂灾害事件角度出发,探究了灾害群、灾害链和灾害遭遇与灾害耦合效应的关系,提出灾害演化过程耦合与灾害演化网络视角下的灾害链过程具有一致性,灾害形成要素的耦合与广义的灾害遭遇具有一致性。最后该文提出了加强灾害耦合效应研究与实践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系统 灾害耦合 复杂灾害事件 灾害风险科学 复杂系统科学 灾害群 灾害链 灾害遭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