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134a应用于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军 刘立平 +2 位作者 李丽新 朱强 涂锋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2-305,共4页
利用平衡均相理论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器两相流模型 ,用四阶 Runge- Kutta方法对其求解 ,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利用该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以 R1 34 a作为工质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性能 ,并与采用 R1 2作为工质的结果进行比较 ,指出了 R1... 利用平衡均相理论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器两相流模型 ,用四阶 Runge- Kutta方法对其求解 ,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利用该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以 R1 34 a作为工质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性能 ,并与采用 R1 2作为工质的结果进行比较 ,指出了 R1 34 a应用于此类热泵的适用性 .理论结果还表明 ,在较宽的环境温度、冷凝温度和太阳能辐照度范围内 ,采用 R1 34 a作为工质 ,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可达到 4.0~ 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泵 直接膨胀式 R134A
下载PDF
直膨式空调系统用于地铁车站的能耗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峰 郑林涛 +2 位作者 周孝清 彭景华 梁达礼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地铁车站直膨式空调系统方案,分析了直膨式空调机组的热工性能。认为直膨式空调系统在地铁车站中应用能达到安全控制目标。以实际工程为例,仿真计算了直膨式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节能26.9%。
关键词 地铁空调 直膨式 热工性能 动态能耗 模拟
下载PDF
直接膨胀式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晓涛 闫桂兰 +1 位作者 郑鹏 马重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9,共8页
介绍了DX-GCHP系统和SL-GCHP系统,分析了DX-GCHP系统的循环特点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回顾和总结了DX-GCHP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文献,展望了DX-GCHP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直接膨胀 地源热泵 土壤耦合热泵 研究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PV/T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剑 彭浩 +3 位作者 寿春晖 徐辉 赵耀 代彦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40,共6页
对采用光伏/光热(PV/T)组件的太阳能直膨式热泵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分析。将PV/T模块与热泵蒸发器进行耦合形成直膨式太阳能PV/T热泵,降低PV背板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提高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热泵效率。模拟结果表明... 对采用光伏/光热(PV/T)组件的太阳能直膨式热泵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分析。将PV/T模块与热泵蒸发器进行耦合形成直膨式太阳能PV/T热泵,降低PV背板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提高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热泵效率。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随PV/T组件面积的增大、太阳辐射的增强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太阳辐照强度为600 W/m^(2)时,系统COP为5.79,其发电、集热及总效率分别为17.77%、55.76%与75.49%。同时,PV组件除提供热泵系统所需电量以外,可输送其21.4%电量至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直膨式 太阳能 热电联产 PV/T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不同工质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祥强 李俊枭 李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6-513,共8页
为了研究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分别采用R22、R410A和R290作为工质的性能,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膨胀阀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系统工质充注量模型,编制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 为了研究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分别采用R22、R410A和R290作为工质的性能,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膨胀阀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系统工质充注量模型,编制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不同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工况下,对采用3种热泵工质的系统性能系数、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系统制热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290系统的性能系数明显高于R22和R410A系统,R410A系统的集热效率和制热功率略高于R22和R290系统;环境参数对R290系统的影响程度大于R22和R410A系统;压缩机转速的变化对R410A系统影响显著,而水箱水温的变化对R290系统影响较明显;R290和R410A系统的最佳工质充注量分别约为R22系统的46%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太阳能 直膨式 制冷剂 性能
下载PDF
R410A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制冷剂分布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祥强 杨允国 +1 位作者 林琳 李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183,共7页
为了研究制冷剂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特性,在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模型和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以R410A(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为工质... 为了研究制冷剂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特性,在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模型和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以R410A(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将以R22(二氟一氯甲烷)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系统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在维持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出口过热度不变的条件下,模拟分析了水箱水温、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压缩机转速等运行参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等环境参数对系统内部制冷剂分布的影响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制冷剂主要存在于冷凝器和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内部,占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70%~90%;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变化对冷凝器和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分布有很大影响,而对压缩机和管道内部的制冷剂分布影响很小。研究结论可以为优化系统性能和减少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太阳能 冷凝器 热泵 直膨式 R410A 性能模拟
下载PDF
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工质分布和迁移特性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孔祥强 李俊枭 +1 位作者 杨允国 李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85-2592,共8页
为了研究工质R290(丙烷)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特性,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系统工质充注量模型,编制以R290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 为了研究工质R290(丙烷)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特性,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系统工质充注量模型,编制以R290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模拟分析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内部R290分布和迁移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R290主要存在于冷凝器和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内部,占系统工质充注量的80%~90%;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升高,工质R290由冷凝器逐渐向太阳能集热,蒸发器迁移,系统性能系数明显增加;随着压缩机转速增快和水箱水温的增高,工质R290由太阳能集热,蒸发器逐渐向冷凝器迁移,系统性能系数明显降低;随着系统工质充注量的增加,冷凝器内工质R290质量明显增加,集热器内工质R290质量略有增加,系统性能系数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最大值;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出口过热度由3℃升至8℃时,其变化对工质R290的分布和迁移特性影响很小,且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也很小;随着环境温度、压缩机转速和工质充注量的增加,集热器集热效率不断增加;而随着太阳辐射强度、水箱水温和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出口过热度的增高,集热器集热效率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质 太阳能 直膨式 热泵 R290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立平 印鹏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对自行设计、建立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实验装置进行了春季运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温度为22~24℃,太阳能辐照度为700~1000W/m^2的室外环境下,该系统的热泵性能系数COP达到了2.50~3.35。根据典型实验... 对自行设计、建立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实验装置进行了春季运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温度为22~24℃,太阳能辐照度为700~1000W/m^2的室外环境下,该系统的热泵性能系数COP达到了2.50~3.35。根据典型实验数据,讨论了太阳能辐照度、环境温度、冷凝温度等各参数对系统的热泵性能系数和集热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并探讨了该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膨胀式 太阳能热泵 热工性能 性能系数(COP)
下载PDF
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蒋绿林 胡静 +2 位作者 侯亚祥 姜钦青 胡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2-1826,共5页
建立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热泵系统的实验装置,分析在正常和恶劣工况下,太阳能热泵集热蒸发器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太阳辐照量的条件下,各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出口处过热度与压缩机进口处过热度基本一致,且均能正常工作;不论在正常... 建立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热泵系统的实验装置,分析在正常和恶劣工况下,太阳能热泵集热蒸发器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太阳辐照量的条件下,各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出口处过热度与压缩机进口处过热度基本一致,且均能正常工作;不论在正常工况还是恶劣工况下,蒸发器阵列的整体性能均可满足要求;通过比较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热泵热水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COP可知,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热泵热水系统COP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相比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COP在2.0~3.0之间有明显优势;证明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并联形成一个大的太阳能热泵系统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太阳能集热蒸发器 直膨式 太阳能热泵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柔性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邢琳 闫金州 +1 位作者 汪坤海 关欣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引入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柔性设计方案。由于柔性空间内存在一个虚拟工况点,使柔性空间内工况点都能实现稳定的换热效果。实验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再利用控制环境变量得到影响系统COP的环境因素权重:辐照强度占... 本文引入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柔性设计方案。由于柔性空间内存在一个虚拟工况点,使柔性空间内工况点都能实现稳定的换热效果。实验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再利用控制环境变量得到影响系统COP的环境因素权重:辐照强度占52.2%,环境温度占34.7%,风速占13.1%。根据权重构建柔性空间,并对落入柔性区间内工况点进行验证。通过对25套系统分别在全年具有代表性天气工况下的运行模拟,得到虚拟工况点最优组合:辐照强度、环境温度、风速分别为559.97 W/m^2、21.6℃、2.89 m/s。模拟结果表明以虚拟工况点最优组合作为依据设计稳定性优于传统静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直膨式 数学模型 柔性设计 COP
下载PDF
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过热度智能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祥强 董山东 +2 位作者 姜开林 唐雪山 李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0-235,共6页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运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过热度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算法和过热度控制算法,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设...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运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过热度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算法和过热度控制算法,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设计并搭建了以制冷剂R134a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试验平台,主要由裸板式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蓄热水箱和电子膨胀阀等组成。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单片机与数据采集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方式通讯。在此平台上,对提出的过热度控制策略进行了全工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开机后的25 min内,过热度有效控制在目标范围5~10℃内;在系统正常运行阶段,过热度控制平稳,最大超调量小于4℃。所提出的全工况过热度控制策略有助于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太阳能 温度 直膨式 控制策略 过热度 电子膨胀阀 单片机
下载PDF
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建伟 杨文磊 +2 位作者 陈景华 洪仁龙 刘悦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6,51,共4页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式制冷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制冷需求,符合节能低碳的用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直膨式 喷射式制冷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祥红 彭齐鑫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太阳能供暖和空气源热泵是两项重要的节能技术,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两者单独应用无法很好的满足供暖需求,因此,两者联合运行是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太阳能热泵联合供暖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泵系统... 太阳能供暖和空气源热泵是两项重要的节能技术,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两者单独应用无法很好的满足供暖需求,因此,两者联合运行是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太阳能热泵联合供暖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一般原理以及直接膨胀式和间接膨胀式两大类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联合供暖系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供暖 空气源热泵 直接膨胀式 间接膨胀式
下载PDF
内置卧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臧润清 张秋玉 阮建文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6,共7页
把卧式气液分离器放置在冷库内部,应用于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中。在不同实验工况下,对比研究供液高度为0.8、1.0、1.2和1.6m下的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和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压缩机功率、COP、蒸发温度和传热系数的变化... 把卧式气液分离器放置在冷库内部,应用于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中。在不同实验工况下,对比研究供液高度为0.8、1.0、1.2和1.6m下的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和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压缩机功率、COP、蒸发温度和传热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库温度高于-16.5℃,内置卧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的COP随供液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冷库温度低于-16.5℃时,供液高度为1.0m的重力再循环供液系统的COP最大;相同蒸发温度下,采用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的冷库温度比采用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冷库温度低8.0℃左右,内置卧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能够达到更低的冷库温度;内置卧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相比,冷库温度越低,系统制冷量、性能系数和蒸发器传热系数增加幅度越大,低冷库温度下的内置卧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运行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再循环 卧式气液分离器 直接膨胀 供液高度 性能系数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祥强 张东 +1 位作者 李瑛 杨前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74-1579,共6页
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热力循环,在建立太阳集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等约束条件将四大部件结合起来并进行求解。理论计算结果与若干典型... 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热力循环,在建立太阳集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等约束条件将四大部件结合起来并进行求解。理论计算结果与若干典型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热水得热量、压缩机功耗、COP等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热水温度、COP和集热器集热效率的理论和实验值的瞬时变化规律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此仿真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膨式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 数学模型 实验验证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制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荣维来 许树学 +1 位作者 马国远 戴晗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将太阳能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结合起来,搭建了直膨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实验台,分别在太阳能单一热源和太阳能/空气双热源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测试结果发现,单一热源时晴天工况平均制热COP达到3.4,阴天平均制热COP为2.35;双热源系统... 将太阳能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结合起来,搭建了直膨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实验台,分别在太阳能单一热源和太阳能/空气双热源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测试结果发现,单一热源时晴天工况平均制热COP达到3.4,阴天平均制热COP为2.35;双热源系统在晴天和阴天时,制热COP最高分别为4.3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直膨式 辐射强度
下载PDF
制冷剂充注量对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祥强 张东 +2 位作者 李瑛 林琳 杨前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2-1377,共6页
在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和系统充注量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将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基于此模型计算了... 在建立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数学模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和系统充注量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将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基于此模型计算了不同充注量下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参数,分析了充注量变化对加热时间、集热器出口过热度、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压缩机功率、集热器集热效率及系统性能系数等的影响,指出了确定系统最佳充注量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热水器 直接膨胀式 制冷剂充注量 性能模拟
下载PDF
风墙型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唐晓磊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4年第7期127-130,共4页
针对地铁站在地面设置冷却塔的拆迁、环保等问题,在蒸发冷凝技术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站内环境和土建布局的特点,提出风墙型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应用方案,并以我国南方某城市的标准地下车站为例,与传统空调系统、机... 针对地铁站在地面设置冷却塔的拆迁、环保等问题,在蒸发冷凝技术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站内环境和土建布局的特点,提出风墙型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应用方案,并以我国南方某城市的标准地下车站为例,与传统空调系统、机房型蒸发冷凝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墙型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取消了地面冷却塔,空调系统COP虽有所降低,但在节约地下空间、降低车站投资、系统控制、运营维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墙 直膨式 蒸发冷凝 地铁站 空调系统
原文传递
直膨式空调人工神经网络在线自适应控制器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商利斌 高喜玲 +1 位作者 李钊 夏宇栋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7期2377-2380,共4页
为了解决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范围和精度的问题,引入在线自适应控制系统;该控制器的控制能力测试采用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实验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器进行训练的前提下... 为了解决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范围和精度的问题,引入在线自适应控制系统;该控制器的控制能力测试采用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实验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器进行训练的前提下,该控制器能够将室内空气的干球和湿球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该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于其他的控制器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膨式空调 在线 自适应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 可控制范围
下载PDF
循环工质对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荧光 蔡东旭 +5 位作者 梁勇 张帅 冷绪林 陈伟 龚文政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135,共11页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在相同工况下对单级联合循环(CC)、串联联合循环(CCC)和并联联合循环(PCC)3种常见的LNG冷能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选择不同工质时系统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了有无直接膨胀过程对工质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CC、CCC和PCC系统的最优工质分别为CH_(2)F_(2)、C_(2)H_(6)+C_(3)H_(8)和C_(2)H_(4)+C_(3)H_(8)。选择最优工质情况下,CCC系统通过对LNG冷能的有效分段利用,减少了系统内的不可逆[火用]损失,所以性能相对最优,其热效率相比CC和PCC系统分别提升了54.8%和35.4%,且所需换热面积并未显著增加。有无直接膨胀不影响系统内工质选择,但无直接膨胀会导致最大系统净输出功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遗传算法优化 朗肯循环 工质选择 系统性能对比 直接膨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