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生活的就业效应:内在机制与微观证据 |
戚聿东
褚席
|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5
|
|
2
|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
欧阳日辉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51
|
|
3
|
生活形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
谭嫄嫄
耿道双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4
|
|
4
|
新型消费与数字化生活:消费革命的视角 |
林晓珊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5
|
|
5
|
短视频“下乡”与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重构——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
何志武
董红兵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1 |
22
|
|
6
|
《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片的多维升级——郭帆访谈 |
郭帆
谭政
|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
2023 |
11
|
|
7
|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可视化分析 |
谢笑莲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8
|
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与发展路径 |
沈波
|
《科学发展》
CAS
|
2022 |
10
|
|
9
|
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
顾丽梅
李欢欢
|
《科学发展》
|
2022 |
10
|
|
10
|
两种数字生命的Swarm仿真研究 |
冯迪砂
吴斌
|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1
|
从“智人”到“数字人”:数字生命的概念嬗变与表征形态 |
曾一果
昂振
|
《传媒观察》
|
2024 |
3
|
|
12
|
《流浪地球2》:超经验视觉的表达策略及其系列片探索 |
孙承健
|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13
|
广义数字生命与经络数字人体 |
涂序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
2003 |
7
|
|
14
|
虚拟与现实之间——关于数字媒体与艺术的几点思考 |
张玉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5
|
数字化生活方式影响全民健身意愿的微观证据与作用机制 |
潘磊
刘超
李丽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6
|
AI“复生”:一种数字生命的生成、可能及其文化逻辑 |
刘永昶
|
《传媒观察》
|
2024 |
2
|
|
17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
周琳娜
夏溦
芮小苗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8
|
|
18
|
数字化生存的双重逻辑及其限度 |
康翟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金华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 |
蒋苏健
张志宽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1
|
|
20
|
数字空间正义的理论内涵、缺失表象与弥合路径 |
管其平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