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1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孙世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杯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膜部分区域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住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道短,相对长度为0.6左右,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上皮为假复层上皮,两者上皮中均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讨论了真鲷消化道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真鲷消化道具典型动物食性消化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消化道 组织学 形态学 扫描电镜 光镜
下载PDF
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健鑫 石戈 +2 位作者 李鹏 刘美英 王日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26,共9页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与其杂食性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杯状细胞
下载PDF
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5 位作者 陈壁辉 邓泽沛 周占祥 王朝林 聂继山 谢万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较少,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回肠和直肠偶见。许多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分布于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少数。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P-物质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合扬子鳄的食性,对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湘云鲫、湘云鲤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飞 张轩杰 +3 位作者 刘少军 罗琛 周工健 刘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云鲫 (Carassiusauratus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carpio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云鲫 (Carassiusauratus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carpio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4层组成 ,缺乏粘膜肌 ;二者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其各自的食性一致 ;二者食道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这与其它鱼类的不同 ;湘云鲫比湘云鲤具有对食物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湘云鲫、湘云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3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云鲫 湘云鲤 消化道 组织学 食性
下载PDF
竹叶青蛇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671,T001,共7页
应用 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5 羟色胺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 5 羟色胺细胞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最高 ,空肠、直肠和幽门其... 应用 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5 羟色胺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 5 羟色胺细胞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最高 ,空肠、直肠和幽门其次 ,胃体较低 ,食道和贲门中偶见 ;生长抑素细胞在十二指肠处数量最多 ,胃体、幽门和空肠其次 ,其余消化道各段偶见 ;胰高血糖素细胞只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血管活性肠肽在贲门和胃体处有少量阳性细胞分布 ,食道中偶见。以上各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差异显著。未检出胃泌素、P 物质、胰多肽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竹叶青的摄食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周文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道 菌群的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0
7
作者 杜卫国 鲍毅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社鼠由于在秋季仍有繁殖负担 ,其消化道长度下降不明显 ;而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 ,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消化道形态季节变化与温度、食物条件和繁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褐家鼠 消化道 季节动态 长度 重量
下载PDF
两种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比较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4,共4页
应用 5 羟色胺特异性抗血清 ,对眼镜蛇和乌梢蛇消化道含 5 HT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比较。 5 HT细胞的形态在两种蛇中大致相同 ,消化道各部位都有呈圆形和长梭形 (具胞突 )的阳性细胞。食道和胃以圆形细胞为主 ,肠道... 应用 5 羟色胺特异性抗血清 ,对眼镜蛇和乌梢蛇消化道含 5 HT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比较。 5 HT细胞的形态在两种蛇中大致相同 ,消化道各部位都有呈圆形和长梭形 (具胞突 )的阳性细胞。食道和胃以圆形细胞为主 ,肠道段则以长梭形细胞为主。眼镜蛇 5 HT细胞以十二指肠密度为最高 ,食道最低 ;乌梢蛇以幽门部密度为最高 ,直肠最低。肠道段两者分布特点相同 ,从十二指肠至直肠分布密度渐疏。本文还对两种蛇 5 HT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5-H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棕色田鼠消化道形态变化与能量需求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徐金会 安书成 邰发道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9,共8页
为研究能量代谢与消化道形态结构变化及其某些生活史特征之间的关系 ,采用食物平衡法、耗氧量测定、形态测量和组织学方法 ,分别测定了雄性、非繁殖雌性及哺乳雌性棕色田鼠 (Mirotusmandarinus)的摄食量、每日消化能、静止代谢率和胃肠... 为研究能量代谢与消化道形态结构变化及其某些生活史特征之间的关系 ,采用食物平衡法、耗氧量测定、形态测量和组织学方法 ,分别测定了雄性、非繁殖雌性及哺乳雌性棕色田鼠 (Mirotusmandarinus)的摄食量、每日消化能、静止代谢率和胃肠器官长度、重量以及肠道各段管径和黏膜厚度。结果表明 :哺乳雌鼠摄食量、每日消化能、静止代谢率高于非繁殖雌鼠和雄鼠 ,且消化道各器官有最大的重量、管径和黏膜厚度。由此可见 ,哺乳雌鼠能量需求增加 ,促使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一些有益的调节。棕色田鼠在哺乳期代谢率增加时 ,仅有消化道器官重量、黏膜厚度及小肠管径的明显变化 ,这可能与其哺乳期较长 ,胎仔数较少 ,生后生长缓慢等生活史特征有关。同时也说明在未受到十分严峻的能量胁迫的情况下 ,动物并不需付出昂贵的代价去增加消化器官的长度 [动物学报 49(1) :32~ 39,2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消化道 形态变化 能量需求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北京鸭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邓泽沛 周占祥 山田纯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应用七种消化道激素抗血清,对北京鸭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促胃素释放肽细胞大量分布于腺胃和肌胃。生长抑素细胞在腺胃和肌胃数量很多,在幽门部密集,且偶见于十二指肠。胃素细胞在幽门部非常密集,并较多分布于... 应用七种消化道激素抗血清,对北京鸭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促胃素释放肽细胞大量分布于腺胃和肌胃。生长抑素细胞在腺胃和肌胃数量很多,在幽门部密集,且偶见于十二指肠。胃素细胞在幽门部非常密集,并较多分布于整个小肠,肌胃内亦有少量。5-羟色胺细胞大量见于肠管各段,并偶见于幽门部。少量胰多肽细胞见于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未检出胃动素和抑胃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许氏平鲉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冯晓燕 郑家声 王梅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9-404,共6页
运用组化方法对许氏平消化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粘液物质进行了定位及半定量研究。发现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 ;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上方胞质、幽门盲囊及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 运用组化方法对许氏平消化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粘液物质进行了定位及半定量研究。发现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 ;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上方胞质、幽门盲囊及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 ;在胃贲门部和盲囊部、幽门盲囊以及肠的上皮细胞内还检测到羧酸酯酶活性。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 ,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 ,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 ,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食道和直肠有润滑和微弱的吸收作用 ,胃有消化脂类和吸收二糖及短链脂肪的功能 ;幽门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 ;前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消化道 组化方法 定位分析 半定量研究 组织化学法 磷酸酶 羧酸酯酶 粘液物质 消化吸收 平蚰属 纳科
下载PDF
七种鼠科啮齿动物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杜卫国 鲍毅新 刘季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70,共7页
测定浙江省金华地区 7种鼠科啮齿动物的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官的长度和重量 ,与其食性和生境作比较 ,旨在检测近缘种之间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差异 ,家栖种类与野栖种类消化道形态的差异。野外捕获动物带回实验室处死 ,解剖分离消化道为胃... 测定浙江省金华地区 7种鼠科啮齿动物的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官的长度和重量 ,与其食性和生境作比较 ,旨在检测近缘种之间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差异 ,家栖种类与野栖种类消化道形态的差异。野外捕获动物带回实验室处死 ,解剖分离消化道为胃、小肠、盲肠和大肠 ,精密直尺测定各器官的平展长度 ,纵剖肠道 ,生理盐水冲净内容物 ,65℃恒温干燥后称得干重。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道长度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消化道重量的种间差异 ;盲肠和大肠长度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小肠长度的种间差异 ;植食性野栖种类的胃、盲肠和大肠大于杂食性家栖种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科 啮齿动物 消化道 种间差异 长度 重量
下载PDF
虎纹蛙消化道两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陈壁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虎纹蛙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兔疫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5-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十二脂肠密度最高,直肠其次,食道最低。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胃体,... 目的:研究虎纹蛙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兔疫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5-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十二脂肠密度最高,直肠其次,食道最低。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胃体,小肠各段亦有少数分布,直肠和食道中没有。结论:虎纹蛙消化道5-HT和SS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多种动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定位
下载PDF
无斑肥螈消化道五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盛周 陈冬生 +3 位作者 张志强 吴孝兵 陈壁辉 吴经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6,F002,共5页
用S 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无斑肥螈消化道五 羟色胺 (5 HTIR)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5 HTIR细胞从食道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 ,幽门部密度最高 ,十二指肠次之 ,直肠最低。 5 HTIR细胞形态多样 ,有... 用S 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无斑肥螈消化道五 羟色胺 (5 HTIR)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5 HTIR细胞从食道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 ,幽门部密度最高 ,十二指肠次之 ,直肠最低。 5 HTIR细胞形态多样 ,有圆形、梭形、纺锤形或烧瓶形 ,梭形、纺锤形或烧瓶形细胞有较长的胞突 ,有时胞突可见明显分叉。同时讨论了 5 HTIR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肥塬 消化道 五-羟色胺细胞 分布 形成 两栖类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褐菖鮋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被引量:34
15
作者 石戈 王健鑫 +1 位作者 刘雪珠 王日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鮋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鮋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鮋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鮋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肠道系数为0.54。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幽门、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幽门盲囊及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贲门部和胃体部的固有层以及幽门上皮还检测到酯酶活性,且酯酶定位于幽门柱状上皮细胞胞质的上半部。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结果表明褐菖鮋食道有润滑和微弱的消化作用,胃有消化脂类和吸收糖类的功能;幽门和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整个消化道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消化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结构与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毕冰 孙中武 +2 位作者 毛天强 尹洪滨 王鲁杰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食性 消化道 显微结构
下载PDF
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彩莲 郝正里 +5 位作者 李发弟 余洋 郎侠 马友记 年芳 郭江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7-424,共8页
旨在研究完全放牧条件下羔羊消化道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和瘤胃功能的发育特点。选用44只甘肃高山细毛羊公羔,测定0、3、7、14、21、28、42与56日龄胃(前胃、皱胃)、小肠各段和盲肠的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各室相对质量(%全胃质量)、相... 旨在研究完全放牧条件下羔羊消化道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和瘤胃功能的发育特点。选用44只甘肃高山细毛羊公羔,测定0、3、7、14、21、28、42与56日龄胃(前胃、皱胃)、小肠各段和盲肠的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各室相对质量(%全胃质量)、相对容积(%全胃容积)、内容物相对质量(%全胃内容物质量)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前胃、小肠、盲肠相对质量随羔羊日龄增大而提高,14~21d前胃与盲肠相对质量增速最快,其次为42~56d;小肠相对质量各阶段增速波动较小。随日龄增长,瘤胃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升高,皱胃相应下降,7~14、14~21与42~56d变速较大;0~14d前胃相对容积增速低于相对质量,14d后其增速快于后者,28d后相对容积增速大于相对质量。胃各室内容物的pH相对稳定,瘤胃内容物pH变动于6.03~6.67;0、3、7d部分受试羔羊中被检出纤维素酶比活性的比例随日龄增大,14d后所有受试羔羊均被检出,且纤维素酶比活性随日龄增高。14d蛋白酶活性最高,42d淀粉酶、纤维素酶比活性最高;从3d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即检出乙酸、丙酸、丁酸,其浓度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VFAs浓度与微生物酶比活性峰值的出现与瘤网胃发育状况并行。结论:羔羊前胃相对质量0~21d增长较快,而此后其增速减慢,是羔羊营养状况改变引起的;本试验条件下,羔羊2月龄断奶较适宜,42d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羔羊 消化道 瘤胃 挥发酸 微生物酶
下载PDF
南方大口鲇消化管胚后发育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建虎 叶元土 +1 位作者 王学文 罗祖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8-23,共6页
南方大口鲇在水温(15.5±0.5)℃条件下孵化后7~10日龄为混合营养期;3~6日龄,肠上皮细胞分化为吸收细胞、吸收分泌细胞及分泌细胞3种类型。消化管发育初期参与卵黄吸收。前期仔鱼及仔鱼阶段消化管壁结构不完善。
关键词 南方大占鲇 消化管 胚后发育
下载PDF
日粮纤维对肥育猪消化道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玉芬 卢德勋 +2 位作者 许梓荣 汪以真 刘建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使用48头体重为60 kg左右的杜长嘉三元杂交猪作为试验动物,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研究日粮中不同含量的纤维对于肥育猪消化道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试验组日粮的主... 使用48头体重为60 kg左右的杜长嘉三元杂交猪作为试验动物,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研究日粮中不同含量的纤维对于肥育猪消化道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试验组日粮的主要纤维源,3个组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6%和8%。结果表明,日粮纤维具有促进消化道发育的作用;日粮纤维对胰脏和十二指肠中各种蛋白酶的活性均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纤维 肥育猪 消化道发育 消化酶 酶活性 纤维性饲料
下载PDF
大鼠消化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姚兵 黄威权 孙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54,I01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消化道是否存在GnRH受体及其定位。方法采用兔抗GnRH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胃底腺壁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及肌间神经丛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三段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潘... 目的探讨大鼠消化道是否存在GnRH受体及其定位。方法采用兔抗GnRH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胃底腺壁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及肌间神经丛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三段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潘氏细胞、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以及小肠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较强的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在盲肠、结肠和直肠,粘膜上皮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及肌间神经丛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阳性物质均分布在胞质内,胞核呈阴性。结论大鼠消化道广泛分布有GnRH受体,其分布模式与先前GnRH及GnRH-mRNA的相类似。说明胃肠道的一些细胞分泌的GnRH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参与消化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受体 定位 消化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