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对MELAS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贺丹 刘怀军 +3 位作者 杨丽 郭力 何俊英 张玉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DWI、DT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对MELAS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MELAS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WI、DTI和1H-MRS检查。结果:5例MELAS患者常规磁共振可见大脑皮层多发脑回状长T1长T...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DWI、DT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对MELAS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MELAS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WI、DTI和1H-MRS检查。结果:5例MELAS患者常规磁共振可见大脑皮层多发脑回状长T1长T2及高FLAIR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具有游走和复发特点。DWI病变区呈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或稍低或混杂信号;DTI显示白质纤维信号减低;1H-MRS可见NAA峰降低,高大Lac峰出现。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比较ADC值增高(P<0.05),FA值降低(P<0.01),NAA/Cr降低(P<0.05),Lac/Cr明显增高(P<0.01)。结论:常规磁共振发现大脑皮层反复出现的多发游走性无强化病灶,要考虑到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性,DWI结合ADC图有助于明确MELAS的病理损害性质,DTI可直观显示白质纤维破坏程度,1H-MRS检测到异常高大Lac峰是支持MELAS的重要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叶 吴南洲 +2 位作者 王佳 王鑫坤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各13例,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之间的差异,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各13例,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之间的差异,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差异。结果 26例患者共26个肿瘤,所有肿瘤在ADC图像上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较清楚。肝脏转移瘤及肝内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974±0.167)×10-3mm2/s和(1.015±0.105)×10-3mm2/s,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5,P>0.05)。肝脏转移瘤组瘤/肝值明显低于胆管细胞癌组(t=2.910,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脏转移瘤ADC值均低于邻近肝实质(t=8.323、6.043,P<0.05)。结论磁共振DWI中测得的瘤/肝值可为肝内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胆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分水岭梗死类型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于金梅 王玉洁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SI)类型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确诊的WSI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颅内血管... 目的探讨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SI)类型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确诊的WSI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颅内血管检查。WSI患者分为皮质分水岭梗死(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内分水岭梗死(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IWSI)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mixed-type watershed infarction,MWSI),分析不同WSI类型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0例WSI患者,CWSI18例,IWSI48例,MWSI54例。同侧血管狭窄:ICA48例(40.O%,其中颅外段22例、颅内段39例)、大脑前动脉24例(20.0%)、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86例(71.7%)、大脑后动脉40例(33.3%)、椎基底动脉35例(29.2%)、ICA+MCA36例(30.0%)。不同类型WSI之间同侧ICA、MCA和ICA+MCA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WSI多伴发同侧ICA狭窄[优势比(oddsratio,OR)0.02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02-0.230;P=0.001],IWSI多伴发同侧MCA狭窄(OR40.164,95%CI3.861~417.810;P=0.002),而MWSI多伴发同侧MCA狭窄(OR9.586,95%CI2.776~33.126;P〈0.001)和同侧ICA+MCA狭窄(OR7.481,95%CI2.541-22.022;P〈0.001)。结论不同类型WSI之间同侧ICA、MCA和ICA+MCA狭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CWSI多伴发同侧ICA狭窄,IWSI多伴发同侧MCA狭窄,而MWSI多伴发同侧IcA+MCA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颅内动脉疾病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原文传递
建立基于临床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丽 高培毅 +12 位作者 胡庆茂 林燕 薛静 荆利娜 王效春 陈志军 王伊龙 廖晓凌 刘梅丽 刘萍 陈伟健 蔡业峰 招远祺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3期192-200,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建立一种基于临床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系统。方法选择发病9小时内完成多模式MRI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按照改良的Rank...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建立一种基于临床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系统。方法选择发病9小时内完成多模式MRI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按照改良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和预后不良组(2~6分)。评价两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基线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体积、基线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体积以及由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得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等临床/影像信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分析筛查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预后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获得各变量的阈值评分,整合后获得临床/ADC评分,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评分模式判断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基线NIHSS、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NIHSS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风险因素,构成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的四个因素。应用ROC分析获得以上四个变量判断预后不良的阈值分别为>58岁、>5.84 ml、>10.6 ml和>12分。该评分系统的AUC最大(AUC=0.878,P<0.01),其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预后的效能最高,其次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AUC=0.802,P=0.001)、预测最终梗死体积(AUC=0.797,P=0.001)、预测梗死核心体积(AUC=0.739,P=0.01)、基线NIHSS(AUC=0.759,P=0.005)、预测可挽救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干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的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小燕 陈燕珊 +3 位作者 李新春 肖文霞 赵康艳 俞家熙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按随机...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26)及B组(氨氯地平组,n=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qd)或氨氯地平(5mg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Ug/minVS49.2(29.7—96.8)Ug/min,(112.6±6.4)mmHgvs(135.3±7.6)mmHg,(71.4±10.7)mmHgVS(80.3±11.6)mmHg,P〈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2.17±0.09),P〈0.05]。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vS(134.8±9.2)mmHg,P〈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vs(2.14±0.09),P〈0.05],但其干预后SBP的下降幅度(△SBP)及ADC的上升幅度(A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P=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vs41.7%,X2=4.27,P=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治疗应用 高血压 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