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干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费立博 狄佳 聂时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通过GCS评分变化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神经节苷脂(GM1)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方法 将86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使用NGF和GM1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仅使用GM1治疗.两组疗程... 目的 通过GCS评分变化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神经节苷脂(GM1)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方法 将86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使用NGF和GM1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仅使用GM1治疗.两组疗程均20 d,在治疗第1、3、7、20天分别进行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随访GO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F联合GM1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明显优于仅使用G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NGF) 神经节苷脂(GM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GCS评分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伍建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21-525,共5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T和普通MRI检查常表现为临床症状重与影像学表现轻或阴性等非匹配现象,从而发生误诊和误治等问题。目前,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T和普通MRI检查常表现为临床症状重与影像学表现轻或阴性等非匹配现象,从而发生误诊和误治等问题。目前,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已较成熟地应用于大多数脑疾病诊断中,Fmri可更加敏感、早期和准确地评估与诊断TBI,这将在临床的精准诊断、有效治疗与改善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静息态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血脑利钠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2 位作者 曹德晨 李增惠 张国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0.3℃和34.2±0.2℃。动态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3天及第5天血ADH、BNP、ACTH和颅内压的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比较,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中ADH和提高BNP的水平(P<0.05),而ACTH的变化差别不明显,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常温 颅内压 应激激素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军 司林杰 +3 位作者 姚洁 陈兰平 邓义军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脑损伤和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6—09间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47例DAI患者,人院3d内或停用镇静剂24h后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检测,随访观察3个月的预后。分析BIS值与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差异。比较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BIS值、GCS坪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统计学差异。结果B1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26,P〈0.001),与帆清NSE和S100均呈负相关(r=-0.607,P〈0.001;r=-0.680,P〈0.001)。不同的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预后良好不和不良组B1S值、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BIS监测具有无创、直观、易于操作、可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作为判断DAI患者腑损伤和预后的早期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预后
下载PDF
实验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如波 贾静涛 +1 位作者 藤谷登 木村博司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4,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钝力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法医病理学鉴定依据。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方法建立钝力致家猫脑DAI模型;通过H.E.、Bodian、Kluver-Barrera普通组织化学染色及N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致伤后不同时间脑实质内轴索及其髓鞘的变化,并... 目的探讨钝力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法医病理学鉴定依据。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方法建立钝力致家猫脑DAI模型;通过H.E.、Bodian、Kluver-Barrera普通组织化学染色及N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致伤后不同时间脑实质内轴索及其髓鞘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轴索内N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物面积进行定量检测,所得数据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伤后1-2h,猫大脑皮质下白质、胼胝体及脑干轴索轻度肿胀、弯曲;4h轴索肿胀、弯曲显著,呈断续状,且在胼胝体、丘脑及脑干出血区周围出现收缩球,髓鞘开始疏松崩解。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收缩球进一步变大,中心空泡出现,髓鞘疏松、水肿、崩解。经对轴索内N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物的图像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脑轴索肿胀、弯曲、增粗、离断以及收缩球的形成,是DAI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神经微丝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少锦 齐岚平 田新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DAI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与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DAI患者30例作对照,通过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疗效和死亡率的比较,... 目的:观察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DAI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与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DAI患者30例作对照,通过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疗效和死亡率的比较,判断分析安宫牛黄丸对DAI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GC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 id it分析,P<0.05),病死率下降。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和去脑强直状态,使DAI预后趋于良性,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安宫牛黄丸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下载PDF
CPG15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贺晓生 贺亚龙 +1 位作者 章翔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不同时间点脑额叶皮层组织中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andidate plasticity related gene 15,CPG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和DAI组36只;采... 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不同时间点脑额叶皮层组织中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andidate plasticity related gene 15,CPG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和DAI组36只;采用头颅侧向旋转致伤方法制作DAI模型,并按伤后大鼠处死时间分为第1 d、4 d、7 d、10 d、14 d、21 d组,每组6只。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额叶皮层CPG15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特点。CPG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正常对照大鼠额叶皮质中无CPG15的表达;DAI后,CPG15表达于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DAI后1 d,大鼠大脑皮层仅见少量CPG15表达;DAI后4 d、7 d、10dCPG15表达逐渐增强,至14 d达到峰值;损伤后第21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DAI后不同时间,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多。结论DAI后,随着脑内CPG15表达增强,神经元数量也逐渐增多,提示二者存在正相关;本文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CPG15) 形态学变化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程度评估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雨婷 李禄生 +4 位作者 何玲 蔡金华 梁平 李映良 翟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196-4199,4203,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GCS)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4例DAI患儿入院时采用GCS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程度,伤后2周内行DTI检查。健康体检者2...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GCS)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4例DAI患儿入院时采用GCS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程度,伤后2周内行DTI检查。健康体检者23例行DTI检查。测量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和健侧对称处FA值及脑中线部位FA值,计算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分析GCS评分、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呈显著相关(r=0.519,P=0.002;r=0.669,P=0.000);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GCS评分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均呈低度相关或微弱相关(r=0.285,P=0.103;r=0.487,P=0.003;r=-0.241,P=0.169;r=-0.229,P=0.192)。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与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的相关性高于GCS评分。结论 DTI为诊断DAI的敏感方法,较临床普遍采用的GCS评分对DAI患儿的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漫 各向异性分数 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
下载PDF
旋转运动下脑组织致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珍 殷欢 +1 位作者 徐鹏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9,共16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因其异质性的特点,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率很高,对DAI的研究有助于TBI诊治。本文对...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因其异质性的特点,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率很高,对DAI的研究有助于TBI诊治。本文对TBI的分类和DAI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中常用的脑损伤检测方法、动物实验模型及其相关损伤准则和阈值进行综述。结果显示,DAI主要由旋转加速度产生,与角加速度、角速度和持续时间相关。已有众多动物模型能够产生DAI病理特征,且已有惯性旋转模型可以产生纯旋转加速度。然而,这些模型均为瞬时旋转模型,旋转时间并不严格可控,且不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旋转时间,从而不能研究长时间旋转运动下的DAI程度。本文建议,可开发时间可控的旋转脑损伤模型,用以确定长时间和短时间旋转加速度下的脑损伤阈值,并探究这些致伤条件下的病理机制。这些研究可能对DAI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加速度 创伤性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阈值 病理机制
下载PDF
1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知非 刘飞 廖达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该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148例DAI病人的各项指标分别数量化,用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昏迷程度、CT表... 目的分析影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该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148例DAI病人的各项指标分别数量化,用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昏迷程度、CT表现、瞳孔变化、昏迷时间、脑挫伤程度、年龄大小。结论影响DAI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昏迷程度,它可作为判断DAI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逐步回归分析 预后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_1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卫东 蒋万书 +5 位作者 黄光富 张立福 袁利民 李志立 谭海斌 陈隆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_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初步观察。方法26例DAI患者,分为GM_1治疗组(n=13)和常规综合治疗组(n=13),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头颅CT或MRI变化、意识转归、GCS变化和GOS评... 目的 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_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初步观察。方法26例DAI患者,分为GM_1治疗组(n=13)和常规综合治疗组(n=13),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头颅CT或MRI变化、意识转归、GCS变化和GOS评分情况。结果 GM_1治疗组患者意识清醒快(接受GM_1治疗后平均7.56d);GCS和GOS评分,GM_1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_1对DAI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了明显的、肯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保东 袁先厚 文志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15-1216,1219,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控、血糖的监测 ,亚低温治疗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2 0℃~ 35 0℃ ,持续 1~ 7d ;...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控、血糖的监测 ,亚低温治疗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2 0℃~ 35 0℃ ,持续 1~ 7d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全部患者 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判断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为 30 0 % ,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 2 5 %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可以明显地降低颅内压、血糖 ,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治疗 钙内压 预后 dai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致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海涛 黎海涛 +1 位作者 黎川 王怡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制作以猫为对象的DAI致伤模型,以探讨DAI损伤机制。方法选取12只成年家猫,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旋转角加速装置于瞬间旋转90°致伤,实时记录运动参数,于急性期3~72h内行磁共振DWI及DTI检查,并做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本实验动物致... 目的制作以猫为对象的DAI致伤模型,以探讨DAI损伤机制。方法选取12只成年家猫,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旋转角加速装置于瞬间旋转90°致伤,实时记录运动参数,于急性期3~72h内行磁共振DWI及DTI检查,并做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本实验动物致伤的角加速度达到(6.43±0.15)×105rad·s-2,全程用时间(17.2±3.5)ms。DWI及DTI检查显示急性期DAI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以及轴索损伤形态学特点。病理学检查证实弥漫性轴索损伤及脑水肿改变。结论本装置可用于猫DAI模型的制作,角加速度运动是引起DAI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致伤装置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氢气通过抗氧化应激减轻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旭东 宋锦宁 +5 位作者 张斌飞 赵永林 孙鹏 李丹东 赵雅慧 刘尊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0-766,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将1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和氢气干预组。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高纯度氢气(10mL/kg)...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将1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和氢气干预组。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高纯度氢气(10mL/kg)。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碘化丙啶(PI)染色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DAI后脑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SOD及CAT活力下降(P<0.01),神经细胞肿胀,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多,PI阳性细胞增加(P<0.01),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1)。给予氢气干预后脑组织MDA显著下降(P<0.01),SOD及CAT活力增强(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改善,PI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5)。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DAI急性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及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可能导致脑损伤的加重;氢气通过改善抗氧化酶活力并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DAI急性期脑损伤。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对DAI急性期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氧化应激 自由基 氢气 大鼠
下载PDF
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圣芳 陈汉民 +1 位作者 张银清 王玉差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早期(伤后 48~ 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DAI患者 3 5例 (GCS评分 4~ 8分 )与按传统方法伤后 7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 ...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早期(伤后 48~ 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DAI患者 3 5例 (GCS评分 4~ 8分 )与按传统方法伤后 7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 3 5例比较。结果 GCS评分 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神志恢复快 ,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DAI早期 ,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鼻饲 肠内营养 弥漫性轴索损伤 应用
原文传递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国坚 卢智 +2 位作者 肖仁威 张名文 李奕秋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1期343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结果:42例患者良好率为35.7%,存活率为83.4%。结论:为了提高恢复率或存活率,应结合多种检查方式提高确诊率,根据患者病...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结果:42例患者良好率为35.7%,存活率为83.4%。结论:为了提高恢复率或存活率,应结合多种检查方式提高确诊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在恢复期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圣芳 陈汉民 +1 位作者 王玉差 张银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DAI患者5 2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 5 2例比较。结果 :纳洛酮实验组恢复良好 15例 (2 8.8% ) ,死亡 13例 (2 5 .0 % ) ,觉醒天...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DAI患者5 2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 5 2例比较。结果 :纳洛酮实验组恢复良好 15例 (2 8.8% ) ,死亡 13例 (2 5 .0 % ) ,觉醒天数为 (17.5 8± 9.36 ) (n =35 ) ;对照组分别为 7例 (13.5 % )及 2 4例 (4 6 .1% ) ,觉醒天数为 (2 5 .86± 9.85 ) (n =2 2 )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血浆 β -内啡肽均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DAI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提高恢复良好率 ,缩短昏迷时间。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纳洛酮 治疗 Β-内啡肽
下载PDF
早期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伤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风 陈俭 +4 位作者 黄勤 朱晟 卢科 谢华 张英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9例DAI患者(实验组)和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组)的脑脊液NSE水平.实验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 目的 探讨早期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9例DAI患者(实验组)和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组)的脑脊液NSE水平.实验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2 h、1 d、2 d、3 d、7 d、14 d采集脑脊液标本,并分析NSE水平与DAI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早期脑脊液NSE水平评估DAI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型组伤后12 h~3 d、中型组伤后12 h~7 d、重型组伤后12 h~14 d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重型组各时间点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1).根据ROC曲线,以NSE预测DAI患者预后,其截断值为27.83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5%.结论 脑脊液NSE水平可作为判断 DAI损伤程度的指标.早期脑脊液NSE水平对DA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预后 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下载PDF
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廷钦 宋锦宁 +5 位作者 李宇 胡明军 赵雅慧 刘晓斌 郭小叶 郑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 目的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FK506干预组(各组又分为6h、1d、7d亚组,各组n=10);各组于预定时间点采用mNSS法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DAPK1、NF200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GAP-43的表达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记录,使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K506干预组较DAI组损伤后的NF200标记轴索病理改变显示,形成轴索肿胀、轴索球数目明显降低;FK506干预组较DAI组各时间点DAP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GAP-43、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FK506能够在DAI后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与轴索病理改变,减轻神经组织损伤;FK506能够加速神经元再生,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弥漫性轴索损伤 神经丝蛋白200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 细胞凋亡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高表达瞬时电位受体通道1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明 宋锦宁 +5 位作者 李宇 赵永林 李丹东 吴媛 付宙锋 张斌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0-746,773,共8页
目的研究瞬时电位受体通道1(TRPC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探讨TRPC1在DAI后神经元钙超载及髓鞘变性中的机制。方法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大鼠DAI模型,用SKF96365干扰TRPC1通道活性后建立DAI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 目的研究瞬时电位受体通道1(TRPC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探讨TRPC1在DAI后神经元钙超载及髓鞘变性中的机制。方法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大鼠DAI模型,用SKF96365干扰TRPC1通道活性后建立DAI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皮层TRPC1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组、DMSO对照组相比较,电镜检测神经元及髓鞘改变,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 DAI后皮层中TRPC1蛋白表达升高,在1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同时皮层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在1d达到峰值,髓鞘结构破坏。给予TRPC1通道阻断剂SKF96365后,皮层TRPC1蛋白表达被抑制,皮层神经元钙内流减低,髓鞘结构部分保留,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结论 DAI后TRPC1导致的钙超载是造成髓鞘变性及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抑制TRPC1产生的钙内流可保护髓鞘结构完整,减轻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电位受体通道1(TRPC1) 弥漫性轴索损伤 髓鞘变性 钙超载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