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西华园公园不同用途草坪土壤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加弟 宋晓宏 +1 位作者 鲁兴东 席冬梅 《草学》 2022年第2期59-64,86,共7页
本研究采集了昆明市西华园公园不同用途(游憩型、观赏型和花坛型)草坪土壤表层(0~20cm)样品,测定了土壤pH、容重、电导率(EC)、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土壤的... 本研究采集了昆明市西华园公园不同用途(游憩型、观赏型和花坛型)草坪土壤表层(0~20cm)样品,测定了土壤pH、容重、电导率(EC)、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西华园绿地草坪整体肥力水平处于中等,不同用途草坪的土壤理化性质间存在明显差异,游憩型草坪由于土壤容重较大且土壤CEC差,在土壤管理中建议进行划破草皮或打孔;观赏型草坪各个单项指标均属于中等或良好水平,正常养护即可;花坛型草坪土壤速效磷为差等,是该类草坪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建议在后期养护中增施含磷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用途 草坪 土壤质量 调查与评价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学平 刘萍 +1 位作者 邹美玲 荣琨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77.41%,其中以钙结合态磷所占的比例最大,即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含量是以钙磷为主.石榴林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石灰质,改变了土壤的特性且对土壤中Al-P含量影响较大,Al-P含量高达205.0 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盐碱地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O-P和Ca8-P含量相差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O-P和Ca8-P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不同利用方式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管光玉 范燕敏 +1 位作者 武红旗 闫德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0-5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675-2.845之间,与0.05mm粒径关系密切。长期封育和重度放牧分形维数随... 本文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0-5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675-2.845之间,与0.05mm粒径关系密切。长期封育和重度放牧分形维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与碳库活度显著相关;短期封育和中度放牧分形维数变化小,与碳库活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分形特征 碳库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萨仁其力莫格 荆佳强 +5 位作者 秦洁 张海芳 王宇 鲍国光 红雨 杨殿林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9,共10页
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 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扁蓿豆3种主要植物叶片和土壤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全氮含量和贝加尔针茅、扁蓿豆叶片氮磷比;刈割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碳氮比,显著降低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P<0.05)。利用方式、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围封增加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10~20cm土层土壤碳磷比。不同利用方式对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不显著。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密切相关,但不同物种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植物 利用方式 贝加尔针茅草原
下载PDF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学洲 李学森 +3 位作者 兰吉勇 张荟荟 陈强 范天文 《草食家畜》 2012年第2期41-45,共5页
在新疆伊犁地区接近生产实际的条件下,对由3个豆科牧草和6种禾本科牧草组成的12个组合进行筛选试验,并以产草量及再生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红豆草、百脉根与禾本科混播产量明显高于各单播;苜蓿与禾本科混播产量与单播豆科牧草之间的产... 在新疆伊犁地区接近生产实际的条件下,对由3个豆科牧草和6种禾本科牧草组成的12个组合进行筛选试验,并以产草量及再生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红豆草、百脉根与禾本科混播产量明显高于各单播;苜蓿与禾本科混播产量与单播豆科牧草之间的产量变化不大;在12个混播组合中,苜蓿+黑麦草+高羊茅+无芒雀麦+新麦草可作为刈割型混播人工草地建植,红豆草或百脉根+无芒雀麦+新麦草+高羊茅+冰草可作为刈割放牧兼用型混播草地建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禾本科 混播组合 不同利用方式
下载PDF
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荆佳强 萨仁其力莫格 +3 位作者 秦洁 张海芳 李明 杨殿林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0,共8页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驱动力。研究3种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刈割)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和刈...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驱动力。研究3种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刈割)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和刈割利用下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分别为30.24nmol/g、16.22nmol/g和14.52nmol/g,且均呈显著差异。0~30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刈割>围封>放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利用方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H值、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刈割会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低;围封相对于放牧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比较,围封更有利于遏制贝加尔针茅草原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武水河上游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飞 巴俊杰 +2 位作者 苏春田 潘晓东 杨杨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3,共9页
生态功能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位于南岭生态功能区的流域——武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上游交通运输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耕地及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样品,分析7种重金属Cd... 生态功能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位于南岭生态功能区的流域——武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上游交通运输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耕地及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样品,分析7种重金属Cd、As、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研究结果显示,武水河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Cd、As、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28、72.44、54.62、0.27、68.32、72.29和158.42mg/kg,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其中采矿用地土壤重金含量除Hg外均高于其他类型土壤。均值状态下土壤中Cd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5.07、3.25,其中采矿用地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可达13.59;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采矿用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用地,林地呈安全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采矿用地和工业用地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其他类型土壤为轻微生态危害,而采矿用地土壤中Cd达到极强生态危害,As为强生态危害。土壤重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As、Cd、Cu和Zn来源于矿山开采及工业活动,Ni和Hg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则来源于交通运输。研究认为:武水流域上游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Cd和As是区内主要的风险因子,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以及工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水流域 不同利用类型 土壤重金属 污染风险 来源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河套平原盐碱土盐分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景宇鹏 李跃进 +5 位作者 高娃 蔺亚莉 李秀萍 王文曦 张欣昕 狄彩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2-379,共8页
为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影响,以河套平原5种利用方式(盐碱荒、改良地、牧草地、农用地、林地)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剖面全盐量、盐分剖面类型以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规律... 为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影响,以河套平原5种利用方式(盐碱荒、改良地、牧草地、农用地、林地)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剖面全盐量、盐分剖面类型以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离子以SO4^2-,HCO-3,Ca^2+,K^++Na^+为主;剖面盐分离子分布不均匀,具有中、强变异性;总体表现为:SO4^2->HCO-3>Ca 2+>Na++K+>Mg 2+>Cl->CO3^2-;土壤盐分变化与Ca^2+,Mg^2+,SO4^2-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盐含量及其离子组成的影响显著,盐荒地和改良地剖面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农用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牧草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土壤全盐量剖面垂直变化幅度不大,且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全盐含量依次为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林地>农用地;人类活动使得土壤盐分含量下降了41.92%~79.33%,盐分类型由苏打氯化物型转化为苏打硫酸盐型,降低了盐碱的危害,且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全盐量与SO4^2-,CO3^2-,HCO^-3,Ca^2+,Mg^2+,K^++Na^+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l^-成反比。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提高盐渍化土地的利用潜力即耕地后备资源极其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土壤盐分特征 不同利用方式 河套平原
下载PDF
时间序列下煤矸石充填复垦耕地和林地的土壤碳动态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马腾辉 李蓉 +1 位作者 王坤 渠俊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0-268,共9页
为明确复垦后土壤质量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内在机理,揭示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的碳动态特征规律,研究选取了山东邹城东滩矿区复垦3、6、9、12 a的耕地土壤和复垦3、12 a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矿区内部未受塌陷影响的正常耕地和林地作... 为明确复垦后土壤质量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内在机理,揭示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的碳动态特征规律,研究选取了山东邹城东滩矿区复垦3、6、9、12 a的耕地土壤和复垦3、12 a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矿区内部未受塌陷影响的正常耕地和林地作为对照。通过实地采样并检测土壤总碳(TC)、总氮(TN)、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理化性质(pH、AN、AP),探究时间序列下复垦重构土壤在耕地和林地2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耕地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复垦3 a和12 a的耕地和林地相比,耕地各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相应深度林地土壤;复垦12 a的耕地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已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垦12 a的林地土壤40~60 cm能达到对照水平。各复垦年限耕地和林地土壤中总碳含量均高于对照,这与复垦土壤中较高比例的土壤无机碳含量有关。复垦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相同复垦年限的耕地和林地土壤相比,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林地,且增速更快;复垦9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已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垦12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362.59 mg/kg已显著高于对照,复垦12 a的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110.94 mg/kg仍显著低于对照。复垦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熵与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规律。复垦6、9和12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对照;复垦3 a和12 a的林地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低于对照。复垦土壤SOC与MBC、TN、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熵q(MBC)、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MBC与TN、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q(MBC)、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充填复垦 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碳动态
下载PDF
我国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积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秀 宋建宇 +1 位作者 高欢 吴凤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10-5621,共12页
为揭示农用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元件的积累和分布特征,应用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地区的不同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土壤进行磺胺类(sul1、sul2)、大环素内酯类(ermB、mefA)的ARGs和整合子(intl1)... 为揭示农用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元件的积累和分布特征,应用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地区的不同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土壤进行磺胺类(sul1、sul2)、大环素内酯类(ermB、mefA)的ARGs和整合子(intl1)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sul1、sul2和intl1的检出率均为100%,在设施菜田土壤中ermB和mefA的检出率也为100%,而在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中ermB的检出率为94%,mefA的检出率分别为92%、90%.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ARGs的绝对丰度在黑龙江地区种植15 a的设施土壤中最高,intl1的绝对丰度在内蒙古地区种植15 a的设施土壤中最高.各地区种植3、7和15 a设施菜田土壤中sul1、sul2、ermB、mefA和intl1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相同年限下的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设施菜田7 a和15 a土壤中ARGs和intl1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3 a土壤.除露地菜田土壤sul1和sul2外,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中的ARGs和intl1与土壤种植年限无显著相关性,而设施菜田土壤中ARGs和intl1的绝对丰度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ARGs的丰度与intl1的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可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也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磺胺类 大环内酯类 不同土壤利用方式 不同地区
原文传递
不同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生态用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泽 孙贺阳 +4 位作者 郑云暖 王敏 清华 杨劼 包铁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蒸散 土壤贮水 生态用水
下载PDF
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翠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2-54,共3页
采集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荒地土壤,在实验室进行培养试验,分析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得到:3种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由高到低为稻... 采集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荒地土壤,在实验室进行培养试验,分析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得到:3种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由高到低为稻田土壤﹥林地土壤﹥荒地土壤,3种土样中微生物量碳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在矿化培养试验中,荒地土壤在培养后28 d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最大值,而稻田土壤和林地土壤在培养后21 d到达最大值,之后随着试验的进行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减少。3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在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量与培养前土壤微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矿化作用 不同利用方式
下载PDF
草海湿地黑色沼泽土不同利用方式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游萍 肖群英 +4 位作者 王丹 尚桃 杨敬义 李亚梅 薛晓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6期74-79,共6页
为探究草海缓冲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做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显著,白菜、芦苇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白菜地放线菌数量最高,... 为探究草海缓冲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做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显著,白菜、芦苇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白菜地放线菌数量最高,玉米地的真菌数量最高,草地氨化细菌的数量最高,桃树固氮菌的数量最高,玉米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最高,白菜无机磷细菌的数量最高;(2)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与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组成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氮却与放线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和组成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营养状况,桃树更适宜于在草海黑色沼泽土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 湿地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草场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性状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乌仁苏都 苏亚拉 包翔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33-35,44,共4页
以克鲁伦河下游地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游牧作为对照,研究探讨了围栏放牧草场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性状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在冬营盘和夏营盘2个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 以克鲁伦河下游地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游牧作为对照,研究探讨了围栏放牧草场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性状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在冬营盘和夏营盘2个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打草场,且冬营盘大于夏营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在冬营盘0~10 cm土层上游牧区、轮牧区和打草场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土壤全钾含量分布状况与其他养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伦河 典型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性状
下载PDF
低丘侵蚀红壤垦种熟化过程中土壤磁性特征演变规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晓非 柳云龙 +2 位作者 陈永强 陈满荣 俞立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3,共4页
应用磁测方法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 ,对相同母质发育但利用方式和熟化程度不同的浙西红壤磁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种利用方式的红壤中 ,耕植年限长、熟化程度高的红壤由于土壤结构、p 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 ,磁性特征有明显变化 ,... 应用磁测方法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 ,对相同母质发育但利用方式和熟化程度不同的浙西红壤磁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种利用方式的红壤中 ,耕植年限长、熟化程度高的红壤由于土壤结构、p 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 ,磁性特征有明显变化 ,磁性矿物由亚铁磁性矿物向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方向发展 ,且超顺磁性矿物和单畴磁性矿物含量减少。此外 ,耕植年限相同的红壤磁性相近 ,裸地红壤的磁性低值反映了裸地表土强烈侵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土壤磁性 侵蚀红壤 熟化程度 演变规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史晓梅 史东梅 文卓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6,共4页
对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0.25mm和>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能较好地衡量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能;(2)>0.25 mm和>0.5 mm水稳性... 对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0.25mm和>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能较好地衡量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能;(2)>0.25 mm和>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为竹林地>园地>传统农耕地>农林混作型耕地,结构体破坏率则表现为竹林地<园地<传统农耕地<农林混作型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稳性指数差别明显,其中竹林地为0.868,其次是园地、农林混作型耕地,分别为0.704,0.627,传统农耕地为0.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紫色土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质量改良效应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余坤 李国建 +2 位作者 李百凤 褚晓升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221,共9页
2011—2016年采取田间定位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秸秆不还田对照(CK),长秸秆(50 mm)覆盖还田(LM),长秸秆(50 mm)翻压还田(LP),粉末秸秆(1 mm)翻压还田(SP),长秸秆(50 mm)氨化翻压还田(ALP)和粉末秸秆(1 mm)氨化翻压还田(ASP)6种不同秸秆... 2011—2016年采取田间定位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秸秆不还田对照(CK),长秸秆(50 mm)覆盖还田(LM),长秸秆(50 mm)翻压还田(LP),粉末秸秆(1 mm)翻压还田(SP),长秸秆(50 mm)氨化翻压还田(ALP)和粉末秸秆(1 mm)氨化翻压还田(ASP)6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质量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选择土壤体积质量(X1)、饱和导水率(X2)、饱和含水量(X3)、>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X5)、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X6)、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X7)、总有机碳(X8)、全氮(X9)、可溶性有机碳(X10)、可溶性有机氮(X11)、微生物量碳(X12)、微生物量氮(X13)、土壤呼吸速率(X14)、蔗糖酶(X15)、脲酶(X16)、过氧化氢酶(X17)、碱性磷酸酶(X18)等18个反映土壤质量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利用冬小麦产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18个土壤指标归纳为2个主因子对土壤质量进行表征,可解释的累计方差为88.583%,各处理土壤质量排列顺序为ASP>ALP>SP>LP>LM>CK,即氨化秸秆还田在土壤质量改良方面优于其它处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图将6个秸秆还田处理分为4类,分析结果与因子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从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产量变化来看,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对照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氨化秸秆还田增产效果优于传统秸秆还田,其中ASP处理5个冬小麦生长季平均产量(7668 kg·hm^-2)最高,这也与土壤质量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比较吻合。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粉末秸秆氨化翻压还田(ASP)改良土壤质量效果最好,为最佳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处理方式 土壤质量 冬小麦产量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地面工程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党红星 《石油工程建设》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由于我国地下盐穴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条件日趋苛刻等因素,导致后续建库的成本越来越高,单方天然气储气费居高不下。从优化集输工艺、气库先达产后达容、储气库通用性设计、余压利用多企联动设计、离心压缩机应用几个方面,对盐穴... 由于我国地下盐穴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条件日趋苛刻等因素,导致后续建库的成本越来越高,单方天然气储气费居高不下。从优化集输工艺、气库先达产后达容、储气库通用性设计、余压利用多企联动设计、离心压缩机应用几个方面,对盐穴储气库地面工程设计提出了优化思路,以期实现:降低集输系统投资,提高设备的互备可靠性,缩短建库周期,降低储气库建设成本,提高储气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气库 储气费 优化集输工艺 先达产后达容 利用压差 通用性 离心压缩机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紫色土抗蚀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俊峰 孙丽娜 王震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2-64,共3页
紫色土是一种容易产生水力侵蚀的土壤类型,了解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可为贵州高原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习水县紫色土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的... 紫色土是一种容易产生水力侵蚀的土壤类型,了解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可为贵州高原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习水县紫色土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的抗蚀性。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类、团聚体类和有机胶体类因子等3个主成分因子能够全面反映土壤抗蚀性能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针叶林>疏幼林>梯坪地>阔叶林>坡耕地>水田>荒山。人类干扰会影响紫色土土壤抗蚀性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高含水期多层油藏注水层段划分方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崔传智 盛倩 +3 位作者 姜亦栋 杨峰 陈子晗 丁志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多层合采的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之后,纵向动用程度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分层注水技术能够改善层间矛盾,促进注入水的均衡驱替,而注水层段的合理划分是提高分层注水效果的关键。文中给出了一套分层注水井注水层段的合理划分方法,并编... 多层合采的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之后,纵向动用程度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分层注水技术能够改善层间矛盾,促进注入水的均衡驱替,而注水层段的合理划分是提高分层注水效果的关键。文中给出了一套分层注水井注水层段的合理划分方法,并编写了计算程序。该方法提出采用各小层吸水指数为注水层段划分的依据指标,建立了层段划分的政策界限;基于各注水层段内吸水指数级差最小化的原则,在满足吸水指数级差相应的政策界限的前提下,应用枚举算法(插板法)进行注水层段的合理划分。通过东辛油田实例验证了此方法能有效降低含水率,改善高含水期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动用程度差异 分层注水 层段划分 吸水指数 政策界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